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使用剂量
- 格式:docx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3
一文盘点: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多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现就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冠心病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如无禁忌予阿司匹林75〜100mg/d,不耐受患者予氯吡格雷75 mg/d[1]。
(2 )择期行冠脉支架术(PCI)者:阿司匹林100〜300 mg ,100 mg/d (长期)+氯吡格雷300〜600 mg (术前>6 h )/600 mg (术前2〜6h ),氯吡格雷75 mg/d 。
金属裸支架(BMS )至少4 周,药物洗脱支架(DES )至少6 个月[2,3]。
2.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替格瑞洛(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者首选)180 mg 或氯吡格雷300 mg (保守治疗者)或600 mg (行PCI者)。
(2 /阿司匹林75〜100 mg/d (长期)+替格瑞洛90 mg , 2次/d 或氯吡格雷75 mg/d 或(至少12个月),如阿司匹林禁忌,予氯吡格雷75 mg/d (长期/。
(3 /需用GPn b/川a 受体拮抗剂情况:①紧急情况或冠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新的血栓并发症;②拟行PCI的高危而出血风险较低者;③未知冠脉病变者,不推荐予此类药物预处理。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3]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 75〜100 mg/d (长期)。
(2)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①溶栓者:氯吡格雷150 mg (<75岁)或75 mg(>75岁);②行PCI者:替格瑞洛(无禁忌证首选)180 mg , 90 mg ,2 次/d 或氯吡格雷300 〜600 mg , 75 mg/d 或至少12个月;③未溶栓或未行PCI者:氯吡格雷75 mg/d 至少12个月。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1897年,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化学合成了一种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乙酰水杨酸,标志着阿司匹林的诞生。
现在,阿司匹林已经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以及其带来的风险,提示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1]。
1.1 阿司匹林对健康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989年进行的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对象包括22 071例健康男性医生,其中11037例给予325 mg小剂量阿司匹林隔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11034例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降低总心肌梗死危险达44%。
Patrono等[2]报道,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
200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应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3]。
1.2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8 790例高血压患者参与的HOT试验结果显示[4],阿司匹林使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5%,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肌酐增高亚组(>115 μmol/L)和基线血压较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7 mm Hg)的亚组获益更加明显,同时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均无明显增加。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方法:收集血脑血管疾病患者38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2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观察组患者予以可溶性阿司匹林500mg/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加用30mg/d 肠溶性阿司匹林。
结果:经过用药1 年后,观察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确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到达有效的防治效果,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防治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药物或者解热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抗炎及抗风湿等治疗,主要发挥其解热镇痛等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提高抗血凝效果,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短暂缺血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研究表明,连续予以阿司匹林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复发率。
由于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血小板聚集率高以及血黏度高等,容易发生血栓,予以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脑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已将阿司匹林作为首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
本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384 例,其中,男211 例,女173 例;年龄在39-80 岁之间,平均为(55.9±6.7)岁;254 例高血压,78 例糖尿病,52 例胆固醇低于5.0mmol/L。
排除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配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医疗知情同意书。
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2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并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可溶性阿司匹林500mg/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加用30mg/d 肠溶性阿司匹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腰椎间盘病导致相应椎间隙变小,椎间体活动消失是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999年引进了德国WAL DEM AR LI N K 公司推出的保留运动功能的第三代椎间盘假体(LANK SB C ha r ite Ⅲ型),到目前已完成数十例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术,通过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此种椎间盘假体可产生近似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多方向运动,满足正常腰椎活动的需要。
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安全方便,术后平卧,可床上翻身,3~5日后可起床活动,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它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脊柱节段不稳定者、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失败者。
目前,此种可活动的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先进治疗方法,它代表了当前腰椎间盘疾病治疗的先进水平。
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迅速增长,位列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大众的健康。
在药物预防措施中,抗栓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
它能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的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最终共同环节,所谓“无血栓,无事件”。
阿司匹林已被证明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药物,每天100毫克可以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3,脑梗死发生率下降1/4。
低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的获益/风险比最好,单一阿司匹林是大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血栓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应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药联合应用,推荐阿司匹林每天的剂量为150~300毫克,服用时间根据疾病种类、支架类型、病人状况而定,如急性期患者常需服用2~4周,后改为100毫克(75~150毫克)长期使用。
在预防大脑一过性血流减少和出现早期症状后预防脑梗塞时,每天的剂量为75~300毫克,建议每天用量为100毫克。
用药之道用药用阿司匹林前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主管药师 钱懿轶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年龄超过120岁,它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最早,阿司匹林作为退热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它现在更多地被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过了40岁,床头需放‘救命三宝’”,其中一宝就是阿司匹林,指出胸痛和胸闷时来两片儿能救命,平时睡前吃1颗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和心梗。
在有些人眼里,阿司匹林俨然一个万能的“神药”!究竟阿司匹林是不是万能的?今天我就针对阿司匹林的常见疑问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药的科学使用。
●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吗?阿司匹林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在治病同时也有导致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的可能性。
因此,是否可以吃阿司匹林,需要根据用药的风险与获益进行评估后确定。
对于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和做过支架、心脏搭桥手术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没有确诊过上述疾病的人,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需要由专科的医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当医生评估认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风险时,才可以遵医嘱服用。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指南的建议,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越多,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就越大,需要评估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10年冠心病风险(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与超重、血脂紊乱、肌酐中度增高等)。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40岁以上的人都适合常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
换句话说,对于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经系统体检后确认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好处与不良反应相比并不明显,就不需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自觉心脏不舒服、胸闷或胸痛时可以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吗?对于既往诊断为冠心病和心梗的患者,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应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可以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和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显著降低死亡率。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作者:郭春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最初只作为解热止痛剂使用。
现今其被临床广泛应用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二级预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97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最初仅作为解热镇痛药,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其药理作用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今临床上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多年来临床试验已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做一综述。
1、作用机制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而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而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血栓素A2(TXA2)是活化血小板,促使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的主要物质,而阿司匹林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致使TAX2合成减少,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是不可逆的,且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只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mg~150mg/d。
2、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人群,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何安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安全使用阿司匹林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安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一、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它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每天的剂量。
三、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阿司匹林主要适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哮喘、胃溃疡、肾功能损伤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是禁忌的。
四、了解副作用和风险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和溃疡)、过敏反应、出血等。
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警惕这些副作用,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
五、正确用药使用阿司匹林时,应准确计算剂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通常,心脏病患者的推荐剂量为75-100mg/天。
同时,阿司匹林应与食物一起服用,以减少胃肠不良反应的风险。
六、警惕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某些其他药物(如抗凝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生以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
七、定期复查和监测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定期进行血压、血小板计数和肝肾功能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总结: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请务必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示,注意剂量、禁忌症和副作用,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通过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域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血脂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是其病变基础,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药,使用人群非常广泛,长期位居医院药品销售量前列。
经常有患者询问,“我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阿司匹林什么时候服用效果最好”“阿司匹林应该怎么服”等问题,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最早作为解热镇痛药应用于临床,用药剂量较大,需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只能短期服用。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为了将副作用降到最低,所以需要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剂量是75毫克—150毫克/日,因此我们将这个剂量称为小剂量阿司匹林。
这个剂量的阿司匹林达不到退烧、止痛的效果。
哪些人群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被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也就是说推荐用于已经确诊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外周动脉疾病。
既往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即那些目前没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群。
然而,近年的研究显示,考虑到服药的风险,这类人群并不能从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所以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正在被削弱,而且,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是否需要服用要根据病史和身体情况。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服用方法因为阿司匹林会刺激胃,因此推荐使用肠溶片或肠溶胶囊,每天一次,或遵医嘱服用。
为了使肠溶制剂尽快通过胃进入肠道,在小肠碱性环境中释放,减轻胃刺激,患者需要空腹服药,用餐1小时前,或者用餐2小时后,均可。
服用肠溶制剂时,要整片吞服,不要压碎、掰开或咀嚼。
我们传统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大于50岁或者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也就是说你的直系亲属男性在小于55岁,女性在小于65岁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这7项。
如果你目前没有冠心病,没有脑梗塞,但是你有这7个危险因素中3个以上,那么就就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后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很高,指南推荐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是75-100mg,在我国,主要是使用100mg每天。
高血压同时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的人群,这些人10年心血管风险明显升高,同样可以从阿司匹林的服用中获益。
这里注意什么是慢性肾脏病:一个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炎,乙肝相关肾炎,糖尿病,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疾病,只要有肾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它可以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第二个就包括那些没有以上相关疾病,也就是说没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没有慢性肾炎,没有糖尿病等等,只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种情况,也是慢性肾病的范畴。
这样的话,很多高龄病人由于肾功能减退,被归入到高危人群中。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推荐是:将糖尿病人群分为心血管高危、中危、低危三级。
男性超过50岁,女性超过60岁且合并以下1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蛋白尿、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那非常不幸,就是属于高危组,也就是说10年风险超过10%,那就应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毫无疑问,这个范围是很大的,在我国,至少70%的糖尿病人是属于这一范畴,是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开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单纯的血糖升高可能对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贡献比较大,而控制好血糖能够明显减少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一系列研究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中、大血管病变,也就是心脑血管病变,单纯血糖升高的贡献就比较小了,很多情况下可能和糖尿病导致的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单纯控制血糖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尤其在糖尿病已经有相当长病程的病人中。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进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如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1. 预防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可减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2. 预防脑血栓形成: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能够减少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预防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栓塞: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减少手术后和长期卧床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4. 预防带原者心绞痛:某些患者在运动或其他诱发因素下出现心绞痛,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减轻症状并预防心肌梗死。
5. 防治外周动脉疾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缺血和静脉炎症的发生。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说明1. 用药方法:抗血小板药物通常以口服形式使用,可根据医嘱每日一次或两次。
有些药物需特殊剂型如咀嚼片或肠溶片,须根据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2. 用量选择: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常用的阿司匹林剂量为75-300毫克/日。
3. 注意禁忌症: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一些禁忌症,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或出血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4. 注意副作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出血倾向、头痛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 贯彻医嘱: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或停药。
如有要求更改用药方案,应及时咨询医生并遵循专业建议。
6. 药物相互作用: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等。
阿司匹林不止解热镇痛,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提是服用正确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听过阿司匹林,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能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常应用于辅助治疗痛经、肌肉酸痛、牙齿疼痛、神经痛和头痛,同时也用于发热疾病退热如感冒和流感,辅助治疗风湿痛。
20多年前,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
一些老年人听说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自行去药店购买大量阿司匹林服用,认为这样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一定的疑问,明明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为什么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阿司匹林是什么?阿司匹林是从1899年开始问世的,它对于各种发热、疼痛有着极佳的效果,所以提到阿司匹林,大家就会想到“解热镇痛药”,然而它的功效并不止于此。
1、减少心血管病突发死亡研究表明,在发生心梗后,及时服用150毫克以上的阿司匹林,死亡率可降低23%;而在脑梗塞的48小时内,口服150-325毫克,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有明显的减少。
2、预防老年痴呆和某些癌症大脑中炎症是促进老年痴呆症发生的主要诱因,按时按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对抗炎症,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长时间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也能防治多种癌症,特别是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
肠息肉患者正确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息肉癌变几率。
3、降血压研究表明,睡觉前用150mg阿司匹林,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低4.8和7.8毫汞柱。
当然,阿司匹林毕竟还是药物,它同样拥有副作用,最为常见的是恶心、呕吐胃不适等消化道问题,而且长期服用还可能出其他的问题,所以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不是随意滥用。
为何阿司匹林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急性心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的主要诱因,特别是脑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其发生原因跟血栓生成有关。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如斑块溃疡、破裂或炎症等,可激活血小板凝血机制,促进血管内血栓生成。
被激活的血小板会释放大量血栓素以及二磷酸腺苷,这两种物质可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生成。
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使用剂量*导读:我今年64岁,近年来得了冠心病和高血压病。
医生让我小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为的是防止我的心脑血管发生梗塞。
但我对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拿不准。
有的药物手册上说:阿司匹林作为抗血栓的药物成人每天的用量为325—1000
毫克。
我先后去过几家不同的医院检查身体,医生都为我开过阿司匹林,但他们为我规定的服药剂量却不大一样。
有规定每天服用25毫克的,还有规定每天服用50毫克或100毫克的。
我不知道该按哪位医生的医嘱服药。
请问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每人每天服用多少为最佳剂量?服用时应注意哪些?……
有许多老年朋友都想了解这个情况。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人制定出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你提到某药物手册规定此药作为抗血栓药的日用量为325—1000毫克。
医生开的处方也各不一样。
依我看,上面提到的阿司匹林的日用量均在有效的治疗剂量范围内。
不同的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使用同一种药物时,采用个体化用药剂量是常有的事。
这正像一个裁缝会根据不同人的身材量体裁衣一样。
虽然衣服的尺寸有差别,但都是合体的。
当然,不合格的裁缝除外。
阿司匹林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该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无论是小剂量(每天25毫克)地服用还是较大
剂量(每日1000毫克)地服用,均能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英国学者经过对比实验发现,每日使用300毫克与每日使用1300毫克的阿司匹林,对患者来说,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是相同的。
小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还能减少一些副作用。
根据许多临床医生的经验总结出:①有脑卒中先兆,或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次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应为每日650毫克,以后可改为每日325毫克;②冠心病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梗化闭塞症等周围血管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应为每日150—325毫克;③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应为每日25—50毫克。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并应注意消除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临床实践证明,多数人小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
但是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的人、患有体质性或后天性出血性疾病的人、高血压控制得不好的人、患有糖尿病且合并有视网膜出血的人,均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此外,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还应注意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胃内不适、胃痛、鼻出血、齿龈出血、紫癜、荨麻疹、哮喘等。
若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停止服药,或减少服药剂量,必要时应去医院就诊。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