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职业技能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与《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并行开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简单零件的手动加工与检测、规范安全操作和环保健康意识的培养,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后续课程而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和维护钳工设备、工具、量具、刃具以及辅具,熟悉手动工具加工零件的工艺方案制定方法,培养学生规范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能力目标(1)能够规范地使用、维护和保养钳工常用设备;(2)能够规范地使用和保养锉刀、手锯、铰杠和丝锥常用工具;(3)能够规范地使用和保养常用的量具和刃具;(4)能遵守中德培训中心规定,认真履行现场5S以及TPM;(5)能够使用手动工具加工中等复杂零件;(6)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对加工的零件进行检测与分析。
2.知识目标(1)了解培训地点的任务和责任;(2)熟悉车间的组织与建立相关知识;(3)掌握车间5S、TPM相关知识;(4)熟悉台式钻床、台虎钳结构,掌握其原理;(5)熟悉常用量具的结构、原理及相关知识;(6)熟悉工件材料的加工特性及零件的加工要求相关知识;(7)理解简单装配知识;(8)熟悉总结书写格式以及汇报形式相关要求。
3.素质目标(1)规范操作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培养学生的安全健康文明生产意识和5S管理理念。
(2)知识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路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4)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生产价值观与评判事物的能力。
(5)语言表达能力:表达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1.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本课程参照德国机电一体化工、工业机械工、模具机械工等技术标准,以实践训练为主线,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融合,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顺序,逐步掌握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理解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的相关工艺知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生产任务并能根据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始终贯穿生产流程及5S管理和TPM要求,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手工工具零件加工》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手工工具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掌握各种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的方式,学会使用手工工具;(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手工工具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手工工具的分类及功能(1)剪切工具:剪刀、钳子等;(2)固定工具:螺丝刀、扳手等;(3)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等;(4)打磨工具:砂纸、磨砂轮等。
2. 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1)剪刀的使用方法及技巧;(2)钳子的使用方法及技巧;(3)螺丝刀的使用方法及技巧;(4)砂纸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各种手工工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手工工具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2. 教学难点:(1)手工工具的使用技巧;(2)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手工工具实物;(3)零件加工实例。
2. 学生准备:(1)笔记本;(2)积极参与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手工工具实物,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工具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手工工具的分类及功能;(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学习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使用手工工具的注意事项。
3. 实例演示:(1)教师展示零件加工实例;(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完成零件加工任务。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5. 作业布置:(1)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手工工具使用方法的说明书;(2)选择一个零件加工任务,回家后尝试完成。
中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教案-《使用手动工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让学生掌握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2.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手动工具。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手动工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手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2. 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手动工具的维护与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2. 教学难点:手动工具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 演示+ 实践”的教学模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讲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讲解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强调注意事项。
3. 演示操作:演示手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拆装、紧固、测量等。
演示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手动工具。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表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如拆装零件、紧固螺丝等。
7. 课后反思:一、课程概述中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教案《使用手动工具》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对象: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使用常见的手动工具。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手动工具的使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学习领域李立胜学习领域是一种先进的课程方案,它是德国教育部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而进行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
学习领域由目标、内容、时间组成,各职业一般由10-20个学习领域。
其中,学习目标是学习领域的进一步细化,是对学习领域的详细描述;学习内容是完成学习目标所做的具体工作和所学的知识点。
以下通过“切削机械工”和“砌墙工”的课程方案,我们来更进一步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
例一、“切削机械工”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例二、“砌墙工”的学习领域从以上“切削机械工”和“砌墙工”的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专业工种是以将来工作内容为学习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不仅训练专业能力,还要考虑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学习,德国的学生能非常好地提高其全面素质,为他们将来在社会工作中展现很高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职业学习是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方案开设课程的。
如车工(相当于德国机械切削工)开设的专业课有机械制图与CAD、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机床操作入门、CAXA制造工程师等(这里我还未罗列基础课和选修课),内容深奥且过于全面。
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希望学生多掌握知识,做个全面的职业能手,但是实际收效甚微,我们忽略了学制短、学生基础差、社会对职业真正的需求,等等。
由于我们的专业内容太多,在较短的学制时间里要把那么多课程上完,只有采用满堂灌式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德国叫教师报告法),很难采用一些新颖的更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也只能以专业内容为教学主题,侧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一个社会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使用工具》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常见工具的种类和用途。
2、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的方法。
3、学会对工具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
4、培养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一)工具的分类1、手动工具(1)扳手:包括活动扳手、开口扳手、梅花扳手等,用于拧紧和松开螺母和螺栓。
(2)螺丝刀:有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用于拆卸和安装螺丝。
(3)锤子:羊角锤、钳工锤等,用于敲击和钉钉子。
(4)钳子:如老虎钳、尖嘴钳,用于夹持和剪断物体。
2、电动工具(1)电钻:用于钻孔。
(2)电锯:可切割木材、金属等材料。
(3)砂轮机:用于打磨和抛光。
3、测量工具(1)尺子:直尺、卷尺,用于测量长度。
(2)游标卡尺:精确测量物体的内径、外径和深度。
(3)水平仪:检测平面是否水平。
(二)工具的选择1、根据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类型。
2、考虑工具的质量和耐用性。
3、注意工具的尺寸和规格是否符合需求。
(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1、阅读工具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3、按照顺序和规范进行操作。
(四)工具的维护和保养1、定期清洁工具,去除灰尘和杂物。
2、对活动部件进行润滑,确保其灵活运转。
3、检查工具是否有损坏或磨损,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安全使用工具1、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
2、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无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3、不使用损坏或故障的工具。
三、学习资料1、相关工具使用的视频教程。
2、工具使用手册和说明书。
3、在线工具知识库和论坛。
四、学习活动(一)课堂讲解1、老师介绍各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2、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工具使用问题。
2、分享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和心得。
(三)实践操作1、学生在实验室或工作坊中亲自操作工具,完成指定的任务。
2、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
(四)案例分析1、分析因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事故的案例,总结教训。
《手工工具零件加工》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手工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培养学生掌握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引导学生学会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手工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介绍各种手工工具的名称和用途;(2)讲解手工工具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1)演示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分析、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手工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手工工具实物;(2)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3)手工工具使用说明书。
2. 学生准备:(1)学习手册;(2)笔记本;(3)剪刀、胶带等手工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手工工具实物,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吗?2. 教学基本知识(1)讲解手工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1)演示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练习题;(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记录其名称和用途。
183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科 技 教 育《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是使用手动工具和钳工操作设备,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不方便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零件加工而采取的一种手工操作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理论和实训分开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严重脱节。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因此学生极易疲劳,再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文针对《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及实践进行阐述,提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及运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
1 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钳工课程包括《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实训》两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的应用受到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行动原理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较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手工工具零件加工》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工工具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加工方法。
2. 掌握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技巧和操作要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手工工具零件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方法:锯、切、锉、磨等。
3. 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技巧及操作要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操作要领。
2. 教学难点: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手工工具零件加工的操作台、工具箱、材料等。
2. 教学工具:讲解PPT、视频、图片等。
3.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工工具零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工工具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手工工具零件的定义、分类和应用,以及加工方法(锯、切、锉、磨等)。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过程,讲解操作要领和技巧。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工具零件的加工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加工完成的手工工具零件,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动手操作的准确性。
2. 作品质量评估:评价学生完成的手工工具零件的质量,包括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
3. 学生互评与自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并进行自我反思,找出改进空间。
七、安全与环保教育:1. 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眼镜、手套,正确使用工具等。
2. 教育学生爱护工具和材料,避免浪费和滥用。
3.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加工过程中的废料,提倡环保意识。
八、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手工工具零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可能性。
中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教案-《使用手动工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动工具的种类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手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基本技能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手动工具的分类及其用途2. 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手动工具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手动工具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2. 难点:手动工具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动工具实物、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手动工具实物,引发学生兴趣。
1.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及其用途。
2.2 学生观看PPT,学习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手动工具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3.2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手动工具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4.1 学生分组进行手动工具的使用练习。
4.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5. 课堂总结5.1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5.2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6.2 学生收集手动工具的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手动工具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践操作、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正确回答问题、熟练操作手动工具、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维修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手动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手动工具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3. 反思调整: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教学计划。
《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A》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4学时修读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合作开发企业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执笔人董晓冰、刘子彤审核人刘宏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程。
通过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设备、工具、台式钻床夹具、量具、刃具,熟练掌握使用手动工具加工零件的工艺方案制定方法,逐步具备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先修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识图与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检测》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相衔接,并将其进行综合运用,共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加工零件,熟练掌握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实施与测量的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基础,为以后适应零件的机械加工、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检测》后续课程为:《零件普通车削加工》、《零件普通铣削加工》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本课程把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顺序,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掌握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理解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的相关工艺知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简单生产任务并能根据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及5S管理,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用工具》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工具的定义和分类,认识不同类型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常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手动工具和电动工具。
3、学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它们完成工作。
4、培养对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意识,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
二、学习内容(一)工具的定义与分类1、工具的定义工具是指能够帮助人们完成特定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或实现某种功能的物品或设备。
2、工具的分类(1)按动力来源分:手动工具(如锤子、扳手、螺丝刀等)和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磨光机等)。
(2)按用途分:建筑工具、木工工具、电工工具、园艺工具等。
(二)常见手动工具的使用1、锤子(1)用途:用于敲击钉子、拆卸物体等。
(2)使用方法:握住锤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敲击力度和角度。
2、扳手(1)用途: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母和螺栓。
(2)使用方法:选择与螺母或螺栓尺寸匹配的扳手,正确卡住螺母或螺栓,旋转扳手。
3、螺丝刀(1)用途:用于拧入或拧出螺丝。
(2)使用方法:根据螺丝头部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螺丝刀头,将螺丝刀头插入螺丝头部的凹槽,旋转螺丝刀。
(三)常见电动工具的使用1、电钻(1)用途:用于钻孔。
(2)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钻头,安装在电钻上,接通电源,握住电钻手柄,按下启动按钮,进行钻孔操作。
2、电锯(1)用途:用于切割木材或其他材料。
(2)使用方法:安装合适的锯片,佩戴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接通电源,握住电锯手柄,按下启动按钮,进行切割操作。
3、磨光机(1)用途:用于打磨物体表面。
(2)使用方法:安装合适的磨片,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等),接通电源,握住磨光机手柄,按下启动按钮,进行打磨操作。
(四)工具的选择1、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类型和规格。
2、考虑工具的质量、品牌和价格等因素。
(五)工具的安全使用1、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2、阅读并遵守工具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
《零件手工加工》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零件手工加工》课程属于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为培养增材制造专业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备拆卸、维修、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机修钳工常用工、量具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同时还介绍了设备零、部件测绘的步骤和方法。
学完该课程学生具备了钳工操作员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院校增材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处理增材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中级考证能力,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具备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初步能力。
落实“1+X”证书制度,使学生取得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参考学时392学时。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注塑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增材制造技术和3D打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知识目标:(1)了解钳工零件加工、锉配特点,掌握零件加工分析的内容。
(2)能熟练拟定钳工加工工艺路线,掌握钳工加工零件的定位与夹紧方案;锉刀选择等。
(3)能掌握各类钳工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
(4)能掌握对零件尺寸和精度要求进行正确的测量与分析。
(5)熟练掌握钳加工用的钻床、台虎钳日常维护和保养。
(6)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
2. 能力目标:(1)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制定加工工艺和选择工艺装备(2)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加工合格的零件(3)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进行工件质量检测(4)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进行技术文档的管理、总结及资料存档。
3. 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教案-《使用手动工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手动工具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动工具的分类及其用途2. 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3. 手动工具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动工具的分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手动工具的选用与操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动工具实物、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签字笔、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汽车维修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动工具在维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及其用途教师讲解手动工具的分类,包括扳手、螺丝刀、钳子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
3. 演示手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教师演示手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动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动手操作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6.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总结手动工具的使用心得,绘制手动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加深对手动工具的认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维修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手动工具的应用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店,了解手动工具在维修现场的实际使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手动工具操作比赛,评价操作熟练度和正确性。
2. 课后作业:学生提交的手动工具使用心得和示意图,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使用手动土具的零件加土》学习领域课程所对应的土作任务是:能够用手动土具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能够使用量具对工件进行检测。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综合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机械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后续课程是:《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等课程。
本课程总学时:30 学时。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加工机械零件的能力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检测零件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使用手动土具加土零件的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 )能够使用划线平台、划针、高度尺、分度头等完成机械零件毛坯划线的工作任务。
2 )能够使用锉刀、手锯、黎子、榔头、砂轮等完成零件的各种平面、斜面、垂直面的加工任务。
3 )能够使用台钻、锉刀等设务、工具完成各种孔的加工任务。
4 )能够使用台钻、丝锥、板牙完成内、外螺纹的加工任务。
5 )能够使用游标卡尺、直角尺、直尺等测量工具完成零件的检测任务。
2 、社会能力
l )具有较强的与人交流和沟通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方法能力
1 )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备查找机械零件手册和工程材料手册等资料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
1 .学习领域设计
该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划分是依据机械零件的完整生产过程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零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 .学习情境设计
五、考核方式建议
本学习领域的考核采用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综合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分为:劳动纪律、日常表现、操作能力、零件完成情况、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