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实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前沿视角内蒙古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案例——彩云服务周虹利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内蒙古图书馆在全国首创“借、采、藏”为一体的新型读者服务模式—彩云服务。
本文对彩云服务进行了详细阐述。
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图书利用率低的困扰,据统计图书的流通率在20%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采购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图书采购工作由采访馆员完成,所采购图书很难与读者需求高度对接。
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确定了方向,还为图书馆的更好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内蒙古图书馆为了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在全国首创“借、采、藏”为一体的新型读者服务模式—彩云服务。
1 彩云服务概述彩云服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结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出的“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项目。
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和移动端服务平台”,利用手机APP和微信平台,实现了图书智能转借,扫码面对面借书和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智能中转云柜借书等功能。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下与线上借阅相结合,即O2O借阅模式,盘活社会库存图书用好新增图书,是内蒙古图书馆通过“彩云服务”推出社会大藏书共享线上平台又一个创新举措。
彩云服务缓解了图书采购经费和馆藏资源以及读者阅读需求间的矛盾,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2 彩云服务创新模式彩云服务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真正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和公益服务的原则落到实处,改革图书购借模式,实现资源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2.1平台搭建搭建基于动态数据交互的图书馆彩云服务平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釆、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将内蒙古图书馆和出版发行机构的资源与服务集成整合后共同向读者服务,完成读者选书、购(借)书、还书最终入藏图书馆的自助借阅全过程。
·阅读文化·数字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宁波图书馆为例华东杰 何东凝(宁波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066)摘 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发展和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宁波图书馆在不同阶段相继推出了网络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视图书馆三大数字阅读平台和集线上阅读与线下图书交换于一体的“悦读书亭”服务平台,推动了数字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产生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关键词:数字阅读: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宁波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ading Services: Taking Ningbo Library as an Example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reading needs of users, Ningbo Library has launched three digital reading platforms, namely, online library, mobile library and TV library, as well as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Reading Pavilion (Yue Du Shu Ting)" which integrates online reading and offline book exchange at different stages. This has promo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ading services. These platforms have produced positive effects during the epidemic and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Ningbo Library1 引言数字阅读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正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和知识信息获取来源。
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的实践及启示摘要: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亦离不开科技,而科技又是在思想理念指导下的产物,书籍的阅览量则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思想繁茂程度。
在我国许多地区,人们的主要阅读量都来自于图书馆,于是图书馆的借览量便成为了一个地区思想发展的重要推手。
但许多地区图书馆阅览量一直到得不到提升,其根本还是在于书籍的供应与管理问题,而内蒙古图书馆则提出了“彩云服务”,利用信息科技进行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探索。
关键词:图书管理;彩云服务;需求导向引言鉴于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由于其图书的本质特性即学术性、专业性,仅少部分为娱乐性,使得借阅率一直不高,空有图书馆的藏书功能而无借览功能,又新时代发展下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图书采购员对于借阅者取向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资源浪费,于是引入了PDA模式进行管理。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 n Acquisitions,PDA)即需求驱动采购,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指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购入图书。
PDA源于馆际互借采购,后在经费锐减、资源利用率低、馆际互借成本高的背景下,欧美大学图书馆广泛采用了这种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
[1]1.“彩云服务”实践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针对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供需不对称的突出矛盾,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于 2014 年 5 月推出了“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创新实践活动,将图书馆新书采购权交给读者,创造了以读者为主导资源建设的新模式,并通过自主研发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平台系统”, 外移借阅服务职能于书店,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此案例对公共文化惠民项目有非常大的示范效应,在国内外图书馆界也有极大反响。
[2]“彩云服务”是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理念,借览、采购、藏书为一体进行的活动,以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活动载体,以云服务为特点进行创新,打造了一种图书的云平台,对周边资源如图书馆、书店、出版社的整合利用。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图书馆这一传统的知识管理领域也开始逐渐转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概念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读者借阅行为、图书市场需求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图书的采购和编目工作。
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实现,可以使图书馆更加高效地进行图书采编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合他们需求的图书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采编工作中。
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图书采购计划;中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通过分析读者借阅行为和阅读偏好,智能化地进行图书编目和馆藏配比,提升了图书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现状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门槛较高,需要图书馆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持;如何保障数据的质量和隐私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
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将为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将会加大对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数据质量和隐私问题;随着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使用。
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图书馆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传承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服务创新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包括服务理念的转变、技术的应用、空间的重塑以及合作与拓展等方面。
一、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往往侧重于馆藏资源的管理和借阅,而忽视了读者的体验和需求。
如今,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服务理念,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图书馆要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更加贴心、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通过开展读者需求调查,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学习需求和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精准的图书推荐和信息服务。
同时,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读者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服务也迎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变革。
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分析读者的借阅记录、搜索行为和阅读偏好,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
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存储和共享,让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如智能问答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读者的问题。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引入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设备、移动图书馆应用等,方便读者借阅和阅读。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交流工具,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布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和资源推荐。
三、空间的重塑图书馆的空间不再仅仅是存放书籍的场所,而是一个集学习、交流、创新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通过对图书馆空间的重塑,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和富有创意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例如,设立独立的学习空间,配备舒适的桌椅、电源插座和无线网络,满足读者个人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收稿日期:2023-11-16作者简介:万海鸾(1980 ㊀),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万海鸾(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㊀530007)摘㊀要:我国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㊂ 三全育人 理念强调在人本原则下以 立德树人 为导向,通过强化高校图书馆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知识和技能提升,促进学以致用,更好地为新时期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㊂文章立足 三全育人 时代内涵,阐述了其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重要价值及对阅读服务发展方向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应创新策略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三全育人 ;阅读服务;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78-03㊀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业都在朝着高品质㊁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为高质量教育提供辅助服务[1]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 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 ㊂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育人要求, 三全育人 迅速成为各大高校育人工作的主要方向,与之相关的机制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建立[2]㊂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现实困难,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关于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探讨,提升馆藏建设和供给质量,全面推进自身的信息化㊁网络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产学研的立体化发展,助推高质量育人目标快速实现㊂1㊀ 三全育人 与高校图书馆1.1㊀ 三全育人㊀㊀ 三全育人 指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㊂从古至今,图书馆除了提供阅览服务,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3]㊂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朝着高质量㊁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全育人 理念与新时期育人要求相契合,强调将教育功能切实贯彻到教学研究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满足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㊂1.2㊀ 三全育人 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价值㊀㊀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应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向匹配,并发挥相应的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水平是高校综合教育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㊂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以 三全育人 理念为引领的图书馆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互补,探索服务新模式[4]㊂在 三全育人 目标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先导性㊁基础性作用,先导性作用在于通过理念引导全员树立全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思维与方式方法;基础性作用在于强化基础资源建设,通过优化馆藏资源㊁阅读环境以及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渠道,为在校师生提供高品质㊁便捷化的信息获取路径和舒适阅读场景㊂ 三全育人 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中实现立德树人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推手,能够促进馆藏资源的多元化㊁多样化㊁全方位㊁立体化呈现,助力读者深刻理解信息内涵,并主动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㊂87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2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2.1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㊀㊀ 三全育人 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强调将育人功能贯穿于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渗透㊂全员育人是指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对象应包含教职员工㊁在校学生以及社会服务对象,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服务,并鼓励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群策群力,共促育人质量的提升[5]㊂全过程育人是指将 立德树人 理念和系统育人计划合理地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将 以读者为中心 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突出在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建便捷的借阅㊁查询㊁自习㊁展览和休闲场景,起到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作用㊂全方位育人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将育人目标渗透到各种形式中,将时间㊁空间等元素与阅读活动协调搭配㊂2.2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㊀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对自身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探讨,调动各方力量构建 三全育人 体系,更好地服务于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㊂传统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着眼于将育人目标聚焦于图书馆中的 物 ,如优化图书馆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等,忽略了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体现不突出[6]㊂充分调动 人 与 物 的融合,提升育人功能,是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落实 全员育人 要求,号召馆员队伍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在校师生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共建共享建设成果㊂二是要将育人责任切实贯穿于馆员的职责范围和在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确保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成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按照全新组织架构,从馆长到馆员全员参与育人工作,构建育人机制,最终形成精神层面的共识与合力,共同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7]㊂ 人 与 物 是实现 三全育人 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机制构建使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㊂3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3.1㊀更新服务理念,明确育人目标㊀㊀育人是教育恒定不变的目标,只是在不同的时代㊁不同的制度下表现为 育什么人 与 如何育人 ㊂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明德育人的过程,当今大学教育的形式趋于多元㊁知识来源也越来越广泛,但其精髓始终是 立德树人 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育人目标,提升读者服务的全面性㊁层次性和时效性,通过强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一,使在校师生学有所长㊁学以致用㊂创新是促进服务水平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高校图书馆应在 三全育人 引领下强化服务意识㊁提升服务能力㊁优化阅读环境,为在校师生的产学研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保障㊂在育人目标上,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文件系统推进资源建设㊁服务方式㊁管理体制㊁保障机制建设,使读者服务更加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㊂3.2㊀构建育人体系,保障 三全育人㊀㊀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对应体系,保障育人价值充分体现㊂ 三全育人 体系的构建应在充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制度,将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培养知识㊁能力㊁品质突出的高素质大学生㊂首先,体系构建应满足 全员育人 要求,要求全员参与服务工作,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与特点,通过不同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做好图书上架㊁借还㊁采编㊁采购㊁检索㊁传递等工作,同时开通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经常沟通㊁快速整改㊁及时反馈,让图书馆成为为师生所需㊁为师生所用㊁为师生所爱的文化交流场所[9]㊂其次,育人体系应将重点着眼于补充和延展课堂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科目主动提供对应的补充资料㊁操作实验和实践项目,同时为学生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对应的素材,使阅读服务97万海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㊀贯穿于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㊂再次,育人体系要注重 全方位育人 ,即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还要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培养良好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㊂3.3㊀提升馆员能力,夯实服务基础㊀㊀馆员能力提升是高校图书馆实现 三全育人 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基础㊂随着图书馆服务手段的更新迭代,以移动互联网㊁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兴起并成为在校师生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的灵活性大幅提升,智慧图书馆㊁自助服务也将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必然方向,因此,馆员必须使自身的服务手段从手工化㊁自动化向智能化㊁智慧化方向转变,同时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满足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㊂与之相对应,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和落实馆员职业能力提升规划,针对不同岗位㊁不同情况的馆员制定自治能力提升计划,从理念引导㊁服务态度㊁工作流程等方面实现立体培训,切实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构建对应的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服务达到预期并据此对服务方式方法进行优化革新,通过馆员服务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管理结构优化,努力在公平公正的管理基础上营造风清气正㊁治理有方的服务环境,使馆员做到心中有标准㊁服务有目标㊂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提升培训与服务评价是一套 组合拳 ,缺一不可,培训是能力提升的来源,评价是服务提升的保障,二者互相促进,协同激发馆员服务热情㊂3.4㊀引入智慧元素,优化供给方式㊀㊀智慧元素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读者服务的基础支撑㊂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元素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用智慧手段转化信息载体形式,丰富数字馆藏资源,逐步完善借阅与阅读服务系统,最终构建能够全面覆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数据平台,实现读者需求的 一站式 服务;其次是推进自助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经费投入构建多功能㊁立体化㊁交互性自助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使在校师生能够更加便捷㊁精准获取相关资源;再次是利用智能技术与设备构建学术交流场景,支撑实现信息讲座㊁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场景,提升办公效率与服务质量㊂信息供给方式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很大, 智慧+服务 是当下最契合在校师生多元化和碎片化需求的服务方式[10]㊂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智慧手段构建资源和服务导航体系,推进知识服务从手工㊁自动化向智能化㊁智慧化方向转变,促进线下线上服务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用户与图书馆沟通的有效性,深化服务内涵㊂4㊀结语㊀㊀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学习知识㊁培养能力㊁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㊂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理解 三全育人 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设和服务发展方向,通过更新服务理念㊁科学构建体系㊁提升馆员能力,优化供给方式等举措全面落实 立德树人 目标,实现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构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新路径㊁新模式,助力高等教育迈向更高水平㊂参考文献:[1]㊀项芳诚.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23(10):179-182.[2]㊀贾颖.探析高校图书馆在 三全育人 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45-46,52.[3]㊀陈元娟,阮亿明,阮鲤雄.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路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2):85-89,97.[4]㊀武旭,武先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 三全育人 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2(1):119-121.[5]㊀郑云彩.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成长教育[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1):66-72. [6]㊀孙昕,王哲,丁媛.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建设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10):85-90.[7]㊀葛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对本科生教育的影响探究:‘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育教学优秀创新案例“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12):211.[8]㊀田原.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索[J].图书馆学刊,2022(8):1-8.[9]㊀周莉娜.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社团培育改革的实践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28-33.[10]㊀王妍晴.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研究:‘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理论与实务“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3):202.(编校:周雪芹)08万海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
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新兴发展方向,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近年来,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与此同时,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
智慧图书馆,简而言之,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集合,更是一个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图书馆员也可以借助智能系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等,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智慧图书馆注重读者体验的个性化。
借助大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还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通过数字化技术,图书馆可以将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和学习资源。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将在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浅析【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揭示了创新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推广和应用建议,以指导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读者服务质量。
在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评价,展望了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挑战,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案例分析、实践探讨、推广、应用建议、总结、展望、评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集散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优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以实体图书馆为主,读者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进行文献查询。
在网络环境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将服务延伸至线上平台,如建立数字图书馆、推出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种创新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读者的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进行浅析,探讨其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为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读者满意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的创新案例进行分析,以及对创新实践进行探讨,本文将着重关注如何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图书馆的日常服务中,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现状、创新案例、创新实践以及推广和应用建议,旨在为图书馆提供更优质、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收稿日期:2023-08-11作者简介:张玉娥(1980 ㊀),杭州图书馆馆员㊂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杭州地区 一键借阅 平台为例张玉娥(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㊀310016)摘㊀要: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型以应对挑战㊂杭州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打造区域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打破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物理空间阻隔㊁服务场景分离㊁资金分散等壁垒,统筹优化配置区域资源㊁驱动数字化技术应用㊁创新资源供给模式㊁打造数字化服务品牌,推动了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化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9-0009-04㊀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转型已势在必行㊂2022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1]㊂202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联合发布更新版‘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了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任务,即图书馆必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并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准备[2]㊂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应用先进技术,为读者提供智慧化㊁便捷化的阅读服务及多元化㊁个性化的阅读资源[3]㊂1㊀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现状1.1㊀相关实践与研究㊀㊀数字化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已经在我国图书馆广泛开展㊂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围绕技术驱动创新和服务转型升级两个方面展开,包括图书馆的新技术应用㊁数字图书馆建设㊁馆藏资源数字化整合㊁线上线下服务融合㊁数字阅读推广等㊂㊀㊀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果以图书馆实践应用的经验总结为主,如:林伟明㊁杨巍以深圳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新一代服务平台的功能㊁特色及微服务的开展效果进行了分析[4];吴婧通过分析广州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用户及其使用行为,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开展对策[5];童忠勇以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网站为例,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6];许桂菊总结了上海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的经验和做法[7]㊂1.2㊀研究意义㊀㊀综上所述,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实践和研究主要围绕单个图书馆的技术与服务水平提升展开,缺少公共图书馆区域性一体化服务的探索和研究㊂‘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㊁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㊂杭州图书馆牵头建设的 一键借阅 平台以搭建区域一体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手段,以突破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物理空间阻隔㊁服务场景分离㊁资金分散等限制为目标㊂通过对 一键借阅 平台的构建方式㊁服务内容㊁服务手段等进行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促进区域性一体化数字化服务开展具有典型意义㊂2㊀ 一键借阅 平台建设实践2.1㊀ 一键借阅 平台概述㊀㊀2020年7月,杭州图书馆启动 一键借阅满城书9第43卷第9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9月㊀香 图书服务大提升行动,在 悦借 服务的基础上加入数字阅读服务内容,打造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杭州市民提供 服务全覆盖㊁共享无差别㊁借还零距离 的公共图书馆服务㊂㊀㊀浙江省2021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明确改革目的是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8],杭州图书馆立足原有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微服务架构㊁大数据㊁云平台等新技术,联合杭州市13家区㊁县(市)公共图书馆,通过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创新打造服务全杭州市居民的市区两级 公共图书馆+合作书店 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一键借阅 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㊂线上馆藏量达到百万册图书,线下合作书店有10余家,截至2022年12月, 一键借阅 平台拥有电子图书㊁期刊64.45万册,听书资源31.04万册,视频资源9,400余部㊂自2020年7月 一键借阅 平台推出以来,平台运行平稳,使用率不断提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㊂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 一键借阅 平台数字阅读量下降是平台接入 浙里办 App时缺少数字资源场景,以及暂时在微信小程序下架等原因造成的㊂表1㊀ 一键借阅 平台2020 2022年服务情况表年份新增用户(万人)借还文献册次(万)数字阅读(万次)2020 3.214.940.5 20217.317.987.06 202211.829.677.11 2.2㊀ 一键借阅 平台特色2.2.1㊀拓宽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区域㊂ 一键借阅 平台整合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形成了一个市级中心馆㊁13个区县级馆㊁n个书商+合作书店+物流等第三方的 1+13+x 服务模式㊂ 一键借阅 平台采用分步接入的方式,上线试运行后,杭州市区㊁县(市)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逐步在平台上架,平台服务覆盖全市区域㊂2.2.2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借还服务㊂杭州图书馆引入微服务架构搭建的 一键借阅 平台,除了接入支付宝㊁微信小程序,还与政府合作将 一键借阅 平台接入省市主要办事App,如 杭州城市大脑 浙里办 等,让用户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自由选择服务入口㊂此外,杭州图书馆利用杭州城市发达的快递服务,在 一键借阅 平台推出线上借还书快递上门服务,为偏远区域的用户提供送书上门服务㊂2.2.3㊀丰富服务内容,实现多场景融合㊂ 一键借阅 平台拥有线上借书㊁线下借书㊁数字资源阅读三大服务场景㊂用户不仅可根据需要在平台上借阅各馆的图书,还可在 一键借阅 平台合作的10余家书店借阅图书,并通过 图书转借 功能把图书分享给其他读者㊂ 一键借阅 平台资源丰富,包括电子图书㊁听书资源㊁视频资源,以及各馆的自建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㊂2.2.4㊀统一标准规则,规范平台服务㊂为规范平台服务,杭州图书馆在前期用户调研和面向全市公共图书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平台运行情况,制定了‘ 一键借阅 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使用指南“‘杭州市公共图书馆 一键借阅㊃线上借书 借阅规则“‘杭州市公共图书馆 一键借阅㊃书店借书 借阅规则“等服务规则;统一平台服务内容的名称,将原有的 悦读 服务命名为 一键借阅㊃书店借书 ,将原有的 悦借 服务命名为 一键借阅㊃线上借书 ,以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㊂2.2.5㊀品牌营销推广,提高社会知晓度㊂杭州图书馆在建设 一键借阅 平台的过程中全面统筹,科学规划,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走品牌化建设之路㊂杭州图书馆在便捷㊁精准㊁高效的服务理念下设计了平台Logo,确立了平台的服务内容和精神内涵㊂Logo整体是打开的书本,展现了品牌的网上书城㊁书店㊁阅读的行业属性㊂二是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平台,让品牌深入人心㊂杭州图书馆设计制作简洁易懂的操作手册㊁高品质宣传手册㊁富含杭州宋韵文化特色的书签㊁印有平台Logo的纪念品等宣传品和文创产品;借助杭州开展的各种展会宣传 一键借阅 平台,如:参加宋韵杭式生活节,现场开展借书服务,推广 一键借阅 平台㊂3㊀ 一键借阅 平台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开展的思考3.1㊀构建区域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化与均等化㊀㊀ 一键借阅 平台汇聚杭州市14家公共图书馆01张玉娥: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探索与思考的馆藏资源,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区域,无差别地面向全市居民开展服务,推出快递借还书服务,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解决了图书馆通借通还调拨图书时间长㊁效率低的问题㊂ 一键借阅 平台拥有海量的数字化资源,有效缓解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与资源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使杭州偏远地方的用户能享受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化与均等化㊂3.2㊀统筹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㊀㊀ 一键借阅 平台将杭州市㊁县两级政府分散投入的资金联合起来,优化图书馆服务资源配置,彻底打通了杭州市域内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通道,解决了文献资源供给问题,提升了服务效能㊂为了解决平台重复建设㊁资源重复采购的问题,集中发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力量,形成优势合力, 一键借阅 平台的经验是分工明确,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㊂具体来说,杭州图书馆发挥出中心馆作用,承担起平台的主要建设与日常运维工作,缓解了区㊁县(市)公共图书馆独立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压力;各区㊁县(市)图书馆协同合作,负责做好本馆馆藏及时更新上架等工作,形成了区域公共图书馆全体参与㊁全员建设的服务模式㊂同时, 一键借阅 平台的原则是 谁使用,谁买单 ,用户在平台上借阅哪家图书馆的图书,就由哪家图书馆付费,具体费用包括上架图书费㊁快递费等㊂整个平台经费投入使用的主动权在各图书馆手里,有利于调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服务效能㊂3.3㊀驱动数字化技术应用,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㊀㊀一站式服务能将多种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集成在一起,通过与各种信息终端的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9]㊂杭州图书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积极运用新技术建设 一键借阅 平台;利用大数据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型,不断丰富数字化产品内容,实现线上线下多场景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借阅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资源和服务需求㊂ 一键借阅 平台融合了多个借阅服务场景,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线上借书㊁书店借书㊁数字阅读三个单体服务的统一,用户在一个入口㊁一个检索界面㊁通过一次检索即可借阅整个平台的馆藏资源与数字资源㊂3.4㊀创新资源供给模式,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㊀㊀杭州图书馆通过 一键借阅 平台开展书店借书服务和线上借书服务,引导用户参与决策采购,扩大了用户的自选范围;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数字资源库㊂杭州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配置不同数量的文献复本,不断调整借阅规则,构建了以满足用户多元化㊁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科学规范的阅读资源供给模式㊂3.5㊀打造服务品牌,推动数字化服务的高效开展㊀㊀杭州图书馆通过统一 一键借阅 平台的形象标识㊁营销宣传㊁服务标准,争取到政府的政策㊁资金支持,推动了平台的发展,同时也倒逼平台坚持品质化发展路线㊂杭州图书馆原有的 悦读 悦借 服务,已在杭州市民心中拥有一定知名度㊂在 一键借阅 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后,杭州图书馆重新梳理㊁统一平台各服务场景的名称和规则,为用户提供 同入口㊁同流程㊁同标准㊁同体验 的标准化服务,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㊂杭州图书馆积极宣传推广 一键借阅 平台,成效显著,获得2020年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㊁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十大宣传案例㊁2022年国家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等奖项㊂4㊀优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建议4.1㊀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㊀㊀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信息资源的聚合利用,还要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获取用户的知识需求,收集㊁归纳用户的使用情况,开展一些个性化服务,如用户画像定制服务㊂例如,上海图书馆在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时,会面向使用过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推送一份数字阅读账单,内容包括借阅量㊁借阅偏好㊁借阅行为等;在动态展示的页面穿插交互内容,为用户提供新书推荐㊁周边馆推荐等个性化服务㊂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通过 智 文化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活动信息[10]㊂4.2㊀注重用户服务评价和动态管理㊀㊀杭州图书馆面向用户开展的年度 一键借阅11张玉娥: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探索与思考㊀平台服务情况问卷调查,能够综合反映用户对平台服务的满意情况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在服务平台设置用户使用意见反馈功能,拓宽交流渠道,及时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意见优化服务模式,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㊂4.3㊀打造稳定专业的服务团队㊀㊀ 一键借阅 平台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苏州嘉图公司合作共建,但公共图书馆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服务主体,应主动承担平台的设计㊁监管等工作,长期跟踪平台服务情况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㊂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组建一支懂管理㊁会技术㊁擅营销的微服务团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11]㊂参考文献:[1]㊀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3-07-18]./h-nd-783.html.[2]㊀吴建中.与时俱进的职业使命:记在‘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版)发布时[J].图书馆建设,2022(4):6-8.[3]㊀杨丽芬.智慧城市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研究:以曲靖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6-28.[4]㊀林伟明,杨巍.基于微服务构建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馆杂志,2020(8):66-74.[5]㊀吴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数字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5):91-94.[6]㊀童忠勇.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索:以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网站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1):80-83.[7]㊀许桂菊.公共图书馆推进数字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为例[J].图书馆,2017(4):21-26.[8]㊀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3-07-18]./art/2021/9/1/art_1229564251_58895415.html.[9]㊀解金兰,张晓东,张葆霞.图书馆新型一站式服务平台框架与功能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3):61-66. [10]㊀廖嘉琦.图书馆智慧服务核心要素理论框架构建[J].图书馆,2020(4):36-43.[11]㊀刘巧英.我国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现状及发展优化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7):63-67.(编校:孙新梅)(上接第4页)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66. [4]㊀叶卿.京津冀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6):118-121.[5]㊀鄂丽君,李微,郑洪兰,等.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6):55-59.[6]㊀孙丽滨.公共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07.[7]㊀孙婧.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合阅读推广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88-93. [8]㊀陶功美.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全民阅读推广优势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12):14-16.[9]㊀赵容慧.我国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3):122-128.[10]㊀牛耕.论 互联网+ 背景下国内图书馆跨界合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4):69-72.[11]㊀黄晴珊.澳大利亚 全民阅读年2012 概况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4):141-144.[12]㊀吴蜀红.美国 大阅读 活动组织模式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4(1):74-77.[13]㊀闫伟东.欧美图书馆多元化阅读推广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82-87.[14]㊀孙萌.我国阅读推广联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15]㊀卢珊.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联盟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0.[16]㊀叶丽红,崔芳,韩丹.数字时代全民阅读推广机制的构建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7):60-63.[17]㊀谈蔓延.关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0(4):71-75.[18]㊀孔伟艳.制度㊁体制㊁机制辨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0(2):96-98.[19]㊀肖红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阅读推广制度建设意义探究[J].图书馆建设,2022(5):8-14.[20]㊀张康之.论竞争行为模式引发的社会运行成本[J].社会科学研究,2017(3):1-8.[21]㊀齐崇文.论全民阅读促进立法的法律效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6):20-24.[22]㊀张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阅读推广组织管理制度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5):24-30.(编校:孙新梅)21张玉娥: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探索与思考。
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实践研究
云环境是当前科技高速发展而随之出现的一种科学技术,本文主要探讨在这一环境之下,图书馆在阅读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开展活动的针对目标,并且研究这一技术将会对图书馆今后发展产生的影响。
标签:云技术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实践研究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世界也正式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面对世界上让人眼花缭乱的纷杂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准确的抓住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传统的读书习惯越来越受到冲击。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无法拿出大块集中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仔细阅读,从而导致人们越来越浮于表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深入下去静心读书。
而这种传统的阅读习惯,是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给人们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阅读习惯受到冲击,传统的读书馆的传统管理方式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保持图书馆的运作活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整体概况
1.国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党在面对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发展目标所制定的贯彻和落实。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将关注的重点从对物质上的需求转向对文化上的要求。
文化也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部分,被称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与一些西方大国相比,我国的人均阅读量低的可怕,甚至连世界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尽管近几年,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一些国家的阅读量直线下降,但我国整体阅读水平仍然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
例如,面对着人均阅读量下降这一问题,英国开展了许多鼓励阅读的活动,比如政府提供买书补贴,或者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去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等。
而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相比,我国政府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
因此,在十六大上,当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关文化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这一活动。
这一次这种活动不仅是要提出口号,同时组织了相关学术组织结合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起到实际作用的阅读政策。
而开展这一活动以来,根据相关部门提交的數据来看,我国的全民阅读率也已经从最低时的48%提升到77%。
由此可见,这项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主要特征
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图书馆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阅读量的重要场所。
近些年随着物价不断攀升,图书的价格也上涨到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望而却步的程度。
因此,这时候图书馆免费借阅的主要特点就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前去进行阅读。
在当前这个阶段中,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2.1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图书馆也从一开始提供纸质图书、资料文献发展到提供一些网络主要的电子文献、电子资源的推送等。
不论是提供纸质化的图书还是无纸化的信息,都是图书馆在建馆之初的根本目标。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图书馆在阅读服务的提供上面,具有从一而终的特性。
2.2“全民阅读”这一项活动,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活动,是要求社会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其中的活动,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企业单位,抑或者群众个体,都要积极的参与进去。
同样,开展这个活动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无论是起主导作用的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
这就要求不同组织之间保持合作的和谐,强调协作性。
这种协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业内的协同合作;第二,不同行业内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第三,国家之间的协同合作。
2.3“全民阅读”活动在开展活动中,要强调多样性。
图书馆必须要面对当前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选择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活动。
不仅要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的兴趣,同时还要能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就例如,公共场所图书宣传活动、全民阅读美文征集、阅读流动车,抑或者类似于《最强大脑》这种益智类的竞赛活动等。
都可以让图书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图书馆在开展活动吸引群众参加的时候,必须要从人民群众所需要的角度出发,将自身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全民阅读”最初设计的目的。
2.4图书馆在组织活动时,必须要格外关注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具有额外关心性。
即针对一些想要读书却行动不便的老人,针对一些家庭贫穷而不敢参与到活动中来的青少年,针对一些身体上具有隐患而无法灵活参与其中的残疾人等人群。
这时,就需要图书馆展示国家要求的人文关怀,也设立一些他们这种特殊群体能够参与其中的活动,来组织他们一起参与到这个全民狂欢的大聚会当中去。
二、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实践情况
1.云环境
“云”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产生的,它通过网络把运算线程整合起来,获取软件、硬件及网络上的服务。
云以其强大的计算性、扩展性、共享性等优势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纷纷引入该行业,促进其发展。
云服务包括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数据库等服务形式,软件即服务是云服务最显著的特征,把软件当做服务提供给用户;平台则是由相关的运营商提供与维护的;基础设施和数据库是云服务商把硬件资源、数据库甚至于计算能力租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全方位的服务。
2.云图书馆阅读服务
建立在云平台基础上的云图书馆是在互联网上构建的虚拟图书馆,它结合云计算技术与理念,是图书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云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是虚拟性,图书馆将提供给用户的资源及服务放在云端上,利用网络来为用户服务。
云计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通过网络来为社会大众服务。
3.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展望
图书馆阅读服务在云环境下,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资源为核心的被动式服务已经逐渐退出阅读服务的舞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内容定制服务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云技术的产生既为阅读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促进因素,又为阅读服务提供了新的阅读环境。
笔者认为,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将得到以下几个方而的发展。
3.1移动图书馆阅读服务。
移动图书馆阅读服务借助云平台及相关软、硬件来实现移动阅读快速、高效的完成,能够为快节奏的用户提供精准的阅读服务。
3.2图书馆个性阅读服务。
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可以是个人、团体、机构等,这些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各自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在传统的统一阅读界面下,用户无所适从,不能从中找出自身个性化的东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应该从新时代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主。
笔者认为,未来云平台下图书馆个性阅读服务将不断发展、完善,为图书馆争取更多的受众。
3.3图书馆特殊阅读服务。
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云技术等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将倾注更多的力量,相关的带有人文关怀的阅读服务也将相继开展,图书馆在未来也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由来已久,该服务的方式随着社会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云时代下,图书馆阅读应积极采用相关技术及平台,利用云计算的用户友好性与良好的管理性为阅读服务奠定基础,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之所需。
参考文献
[1]景丽萍.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24):78-80
[2]郑志军.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研究[J].中国报业,2013(6):36-37
[3]周波.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1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