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 格式:ppt
- 大小:15.43 MB
- 文档页数:142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及能级要求】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高效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念:具有 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意义:促使 之间, 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3、单圈环流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②地球不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③地球不公转(即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4、三圈环流⑴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②地球不公转(即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⑵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⑶分布:① 环流(0度到30度之间);② 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③ 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⑷气压带:G.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E.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C.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A.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⑸风带:F.高纬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00D.中纬西风带:从带吹向带;北半球风,南半球风B.低纬信风带:从带吹向带;北半球风,南半球风5、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⑴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
⑵移动原因:。
⑶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课堂训练】1.在下列气压带、风带中,同时参与低纬环流和中纬环的是()A.极地东风带 B.西风带 C.信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2.读下图,四幅表示极地东风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有()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分布规律,图示所反映的时间是()A.夏至日B.冬至日C.春分日D.不好确定4.有关②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B.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气压C.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气压D.空气堆积上升形成高气压5.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 ;B ;C ;E ;(2)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写出下列风带的风向:B ;D ;(3)写出三圈环流的纬度范围: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2.2 全球气压带风带一、教学要求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3.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与特点及其差别。
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根据相对位置为图中各气压带、风带命名,并标注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2.根据四个气压带高低情况,在E、F、G处绘制风向。
知识点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导致北半球冬、夏气压带块状分布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列表如下:例一: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 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 。
(3)受A 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 处盛行________风,D 处盛行________风。
(4)夏季,D 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和 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课本P35图[特别提醒]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体是 的。
(1)就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 移,冬季 移。
(2)就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 移,冬季 移。
(3)可以说,南、北半球均为其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高纬移动,冬季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
例二: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