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
- 格式:pptx
- 大小:20.00 MB
- 文档页数:76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五章肿瘤。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五章肿瘤2.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二)学习任务1、肿瘤的概念和特性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及分类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5、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6、常见肿瘤举例、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肿瘤的概念和特性1、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肿瘤的特征➢肿瘤的形态特征(1)形状肿瘤的形状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性质等有关。
(2)大小肿瘤的大小很不一致。
小者肉眼不能察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3)颜色肿瘤一般呈灰白色,富于血液的肿瘤呈灰红色,脂肪瘤呈黄色,黑色素瘤可呈灰黑色。
如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可呈暗红色或灰黄色。
(4)数目肿瘤多为单个。
(5)硬度肿瘤的硬度一般与肿瘤的成分、间质多少有关。
➢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组织结构任何肿瘤都是由实质和间质组成的。
任务二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2、肿瘤的命名(1)良性肿瘤的命名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①癌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癌。
如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乳腺癌等。
②肉瘤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肉瘤。
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
(3)特殊命名法①母细胞瘤②在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二字。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课时安排:每章节2学时,共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4. 能够分析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并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2. 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4. 肿瘤的诊断标准5. 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初步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和诊断标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肿瘤病理形态特点的识别能力。
3.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能力的运用。
二、第一章节: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介绍肿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2. 肿瘤的分类: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分类及区别。
3. 肿瘤的命名原则:介绍肿瘤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互动问答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三、第二章节: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 肿瘤的病因:介绍肿瘤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2. 肿瘤的发病机制:讲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子机制。
3. 肿瘤的临床表现:介绍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理解程度。
第八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2. 掌握: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组织、细胞的异型性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1.肿瘤的概念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二)肿瘤的异型性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概念2.异型性概念,异型性的种类和特点第九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2.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 3.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2.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良性肿瘤2.恶性肿瘤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方式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十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3. 熟悉:肿瘤的分类三、教学内容(一)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二)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肿瘤的命名原则2.肿瘤的分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乳头状瘤、腺瘤、纤维瘤、平滑肌瘤、鳞癌、腺癌、纤维肉瘤大体及镜下改变第十一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病变特点2. 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三、教学内容(一)常见肿瘤的举例1.上皮性肿瘤:良、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病变特点 2.间叶组织肿瘤:良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的病变特点3.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色素痣与黑色素瘤的病变特点4.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的病变特点(二)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异质化及演进的概念2.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3.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肿瘤(tumor,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可分为良、恶性两大类。
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点: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具相对的自主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非肿瘤性增生(生理、炎症及损伤修复等病理状态):正常代谢的细胞更新;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反应,为机体所需,且有一定限度,原因消除后不再继续;分化成熟。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一、肿瘤的大体形态1.形状: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取决于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良、恶性。
肿瘤的常见形状2.大小:大小不一,取决于生长部位、生长时间、生长速度。
肿瘤的大小多发性肿瘤3.颜色:肿瘤一般呈灰白色。
但肿瘤的颜色取决于组织来源,血管多少及继发性变化。
4.质地:一般较正常组织硬,但其硬度取决于组织来源、实质与间质比例等。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肿瘤的组织形态包括两个部分,即肿瘤的实质和肿瘤的间质。
1.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它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决定着肿瘤的起源。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不具有特异性。
一般由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组成,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此外,肿瘤的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一般认为,淋巴细胞浸润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限制作用。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小者,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