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经营数据分析4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45
影城月度经营数据分析一、从票房营收分析影城从7.23日开业起至7.31日,观影总人数1252人,总票房收入30788.7元,平均票价24.59元,会员开卡数2(实际开卡为1),会员卡充值金额1800,会员卡消费金额6038.1元,会员消费占比19.61%。
去年同期7.23日至7.31日,观影总人数8371人,总票房收入248443元,平均票价29.67元,卖品收入33539.7元,客单价26.18元,spp4.0,占比票房13.5%,会员开卡77张,会员充值50218元,会员卡消费42190.9元,会员消费占比16.98%。
从以上同期对比可以看出:1.观影人数同比下降85%,票房收入同比下降87.61%,观众的观影热情还不高。
2.平均票价因目前复映片较多,且新片少、质量一般,无卖座大片,所以拉低了平均票价。
3.因疫情影响,会员开卡数骤降,会员充值欲望低迷,会员消费占比同期要高,原因主要是由于会员目前以消耗卡内余额为主。
成本支出方面:片租约7300,房租12万(具体政策未落实,暂列),折旧11万4,社保及工资约3万,水电费(暂未抄表) 剔除房租及折旧摊销大额支出,其营收与支出仍然不能持平,支出大于收入。
二、从影片票房分析《多力特的奇幻冒险》,观影人数353人,平均票价25元,票房8825元,场次64场《误杀》,观影人数301人,平均票价24.82元,票房7470元,场次51场《喋血战士》,观影人数222人,平均票价24.84元,票房5515元,场次57场《误杀》在同场次的情况下应该是超出另外2部新片,一是因为《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年初在国外就上映了,国内现在才上映,而网上也亦有盗版片源流出,在观众已经在网上看了盗版的情况下,再来影院观看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二是因为此两部进口新片口碑一般,豆瓣评分仅为5.7和5.6。
从目前片源来看,一是片方投资谨慎,新片不敢随意投放,仅以复映片为主。
二是就目前来看,新片口碑质量一般。
三季度经营分析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项目于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原因停业,后于本年度第三季度7.24日正式复工开门营业,下面我将对三季度的工作简单做个小结,并对四季度的工作做一个整体的部署。
截止三季度末9.30日经营数据如下:一、三季度经营情况票房收入情况:票房总产出585970.70元,观影总人数20969人,平均票价27.94,卖品收入情况:卖品收入64381.25元,spp3.07(主要是由于影院复工前期不能销售卖品,自8月才开始售卖),卖品占票房10.99%,会员开卡情况:会员开卡198张,会员充值70121元。
创收收入情况:租赁费用15000元。
成本支出情况:房屋租赁费用267300元,保洁费用支出26322.8元,水电支出约7万元(复工前期的水电费支出与复工后的水电费支出一起缴纳,统计为估算值),折旧摊销322215元,融资租赁支出、人员工资费用支出及其他小项运营支出未统计。
从影院整体运营分析票房未达成销售计划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1.影城品牌树立不强,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话语权不够,活动未达预期效果。
2.市场主管因休假,导致市场部人员不足,日常以活动宣传,策划等内部工作为主,外部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团体业务受限。
3.受疫情影响,观众观影欲望低迷,对我影院的影响较大。
4.新影城的开业,分流了城南的客流。
加上后期我影城价格调整后,部分我影城观影的顾客流向了其他影城。
卖品未达成销售计划主要是由于以下2点:1.影城客流量的减少,这是直接导致卖品销售未能达标主要原因。
2.影城虽然卖品销售月SPP能达到3.5以上,主要受一定的市场消费习惯影响,但也受卖品种类及品相制约,影城由于部分商品库存较大且临近保质期,而某些商品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卖品的销售收入。
3.前台人员对于卖品品质的把控不够严谨,培训的不足及时间的积累短,导致前台人员的技能不够熟练,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卖品的销售。
影院卖品经营的七项数据数据一:SPP(人均消费)计算公式:卖品销售金额/电影观影人次。
反应门店周期内卖品销售的人次均值,综合体现门店卖品销售水平。
数据二:客单价计算公式:卖品销售金额/客单量。
反应门店每笔卖品的消费均值。
通常情况下认为,客单价越高,说明套餐销售多,衍生品销售多,反之择单品销售过多。
此指标直接反应出员工个人销售能力和促销能力。
加价购、满赠、促销技巧提升等均可有效提高门店客单价水平。
数据三:点购率计算公式:客单量/电影观影人次。
反应门店购买力水平。
点购率高,择顾客购买卖品意愿较强,有利于卖品销售整体金额提升。
通常情况下现场卖品活动、红包抽奖、趣味游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卖品点购率。
小结:综上所述,可知:卖品总金额=SPP*观影人次,SPP=客单价*点购率所以SPP水平直接和客单价与点购率挂钩。
分析中要明确门店SPP下降,主要由哪个指标变化导致。
若客单价下降,则需要分析是否套餐搭配不合理或者员工销售积极性下降、促销不到位等因素。
若点购率下滑,则要结合票房分析是否因为平均票价过低导致的低消费人群进入,以及有可能的卖品陈列不吸引顾客,从而导致顾客购买意向较低等原因。
数据四:套餐占比计算公式:套餐销售金额/卖品销售总金额。
反应周期内套餐销售在总卖品销售中所占的比重。
当客单价下降时,因有优先观察套餐占比变化情况。
同时此指标可细分为线上套餐占比和线下套餐占比。
综合分析有助于及时调整、对症下药。
数据五:卖品占票房比计算公式:卖品销售金额/票房销售金额。
此指标通过大数据计算,可分析出单店卖品占票房比重,有利于落实卖品指标的具体分配。
数据六:卖品价格区间占比计算公式:指定价格区间卖品销售金额/卖品销售总金额。
通常划分为30元以下,30-40元,40-50元,50元以上。
以小编目前所在城市为例,30元以下基本为单品,30-40元为非衍生品包材套餐,40-50元为非包材类衍生品,50元以上则衍生品包材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