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119.18 KB
- 文档页数:10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的分类1.原色: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红、黄、蓝,我们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本身是调不出来的,但它们可以调配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来2.间色:是指二种原色颜色调配而成的。
如红加黄为橙色,红加蓝为紫色,黄加蓝为绿色。
3.复色:是指由一个间色与另一个间色相调配出来的颜色。
在色彩绘画中,色彩基本上都是经过调配而成的,很少用原色。
色彩的要素客观世界的色彩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是每种色彩都是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通常称之为色彩三要素。
当色彩之间相互作用时,除了以上三种基本性质外,各种色彩彼此之间形成的色调,还表现出自己的特性。
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1.色相:是指每种颜色所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2.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
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3.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是没有掺和其它颜色成分,使色彩达到鲜明及饱和程度。
以颜料为例,把一种纯净颜色加入白或黑,其结果使颜色相应降低了纯度,或趋向柔和或趋向沉重。
4.色调:一幅色彩作品,其画面的色彩搭配总是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和一个完整统一的色彩组成整体,并形成了画面的某种色彩总倾向,称之为色调。
色调的类别较多,从色相上分有绿色调、蓝色调、红色调等;从纯度上分有明亮色调、浅灰色调、深暗色调等;从色性上分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等。
除此之外,还有打破三者范围而混合通用的色调等。
5.色性:是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由于色相的不同容易产生色彩冷暖感觉和联想。
红、橙色使人联想到火、太阳等温暖的感觉,蓝、蓝紫容易使人联想到湖水、冰雪等寒冷感觉。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在比较中产生,同样是暖色,红色比黄色暖,而黄色比绿色暖。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色彩的形成在客观世界中,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任何一个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不外于三个方面:有一定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的色光;环境色彩对物体的影响。
色彩理论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色彩基础概念1. 色彩的概念:色彩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物体表面反射或者吸收光线的结果,是由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的。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3. 色相:色彩的基本属性,是指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系列。
色相决定了颜色的性质和特征。
4.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深浅可以区分为浅色和深色。
5.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
纯度高的颜色是鲜艳的,纯度低的颜色是暗淡的。
6. 饱和度:色彩的强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是鲜艳的,饱和度低的颜色是黯淡的。
7. 添加色彩三要素可以形成色彩空间。
二、色彩的产生和表现1. 光合成色:色彩是通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光线产生的。
2. 物理色:色彩通过光线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来产生。
3. 饱和度和明度:通过改变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4. 色彩混合:通过混合不同色彩可以产生新的色彩效果。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1. 色彩的情感效应: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2. 色彩的文化效应:不同的文化对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3. 色彩的符号效应: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含义。
4. 色彩的空间效应:色彩在空间中的应用和表现有着特殊的效果和作用。
四、色彩搭配1. 对比色搭配:通过对比色的搭配可以产生鲜明醒目的效果。
2. 类似色搭配:通过类似色的搭配可以产生柔和和谐的效果。
3. 互补色搭配:通过互补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4. 色彩的主次分明和平衡搭配。
五、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1. 绘画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在绘画中有着丰富和多样的应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和产生视觉冲击。
3. 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在建筑设计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和氛围。
4. 舞台艺术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在舞台艺术中有着特殊的运用,可以突出舞台效果和角色氛围。
色彩基础必学知识点1.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 色相:指色彩的名称,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较高的颜色称为亮色,明度较低的颜色称为暗色。
-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称为鲜艳色,饱和度较低的颜色称为灰色。
2. 色彩的主要分类:- 基本色:红、蓝、黄,是色彩立体空间的三个基准点。
- 次要色:由相邻两个基本色混合而成,如橙、绿、紫。
- 范围色:介于基本色和次要色之间的色彩,例如青色、品红色。
- 冷暖色:冷色调的颜色偏向蓝色和绿色,如冷蓝、冷绿;暖色调的颜色偏向红色和黄色,如暖红、暖黄。
3. 色彩的应用原理:- 色彩搭配原理:基于色彩的互补、对比、相似、同色相邻、同色相对等原则,进行色彩的组合和搭配,以达到表达特定情感或实现特定效果的目的。
- 色彩心理学:研究色彩对人们心理和情感产生的影响,不同颜色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比如红色引起激动和兴奋,蓝色引起冷静和沉稳等。
- 色彩模式和色彩空间:常用的色彩模式有RGB模式、CMYK模式、HSV模式等,色彩空间包括色彩立体空间(L*a*b*C*h*)和色彩圆形空间(RGB亮度空间、HSV圆柱空间)等。
4. 色彩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和象征意义可能存在差异,如红色在中国象征喜庆和幸福,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象征危险和警告。
- 色彩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在标志设计中常用于表示力量和活力,蓝色常用于表示稳定和可靠性。
总之,色彩基础知识对于美术、设计、广告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尤为重要,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理,能够有助于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作品。
色彩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部分:●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三原色:分“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黄、青。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做二次色。
如色光三原色中的红+绿=黄,绿+蓝=青,蓝+红=品红,黄、青、品红就是色光三原色中的间色。
●复色:由三种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或者由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又叫三次色。
复色种类繁多,千变万化。
●补色: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调配的间色互称为补色。
补色的特点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地突出对方的鲜艳。
在十二色相环中,180度角上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
如图1-1中,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互为补色。
●色彩三要素:色调(色相)、饱和度(纯度)和亮度(明度)。
●色相环:有十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等。
图1-1用十二色相环说明了原色、间色、复色、补色之间的关系。
图1-1二.解读部分:百姓网轻松推广赚RMB:/?u=61914567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怎么会有两种三原色呢?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又在哪呢?别急,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三原色原理。
色光三原色白天,在光的照耀下,各种颜色争奇斗艳,并随着照射光的改变而变化无穷。
但是每当黄昏,大地上的景物,无论多么鲜艳,都将被夜幕缓缓吞没。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不但看不清物体的颜色,甚至连物体的外形也分辨不清。
同样在暗室里,我们什么色彩也感觉不到。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
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人的眼睛是根据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
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它将经过两次折射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且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如图1-2。
而这七种光束经过三棱镜的反射之后,又会合成一束白光。
图1-2这就是著名的“色散实验”。
不仅白光能够被分解和合成,经过试验,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不能被分解外,其它几种颜色光都能够被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比例合成,因此称红、黄、蓝为三原色光。
色彩知识,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分类: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和白,以及各种纯灰色。
试将纯黑逐渐加白,使其由黑、深灰、中灰、浅灰直到纯白,分为11个阶梯,成为明度渐变。
从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灰、灰、暗灰、黑灰、黑等。
2.有彩色系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值来确认。
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和亮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和彩度,这就是色彩的三个属性。
3.特别色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类色彩在使用时的效果不同于以上两种色彩,具有特殊性,被称为特别色,比如金色、银色、荧光色。
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印刷的发展,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和设计效果。
二、色彩分析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1.色相色相是有彩色的一种属性,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的说是以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12基本色相,按照光谱顺序依次分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光亮程度,所有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光亮。
其中,亮色被称为高明度,暗色被称为低明度。
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其中的灰色按照顺序,明度依次降低。
在表现上,明度越高的色彩,月给人一种轻、淡、薄的感觉。
明度越低的色彩,越给人一种重、浓、厚的感觉。
3.纯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程度,也就是说,纯度是指深色、单色等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指数。
随着纯度降低,就会变换为黯淡的,没有色相的色彩。
纯度降到最低时就会失去色相,变为无彩色。
同一色相的色彩,不掺杂白色或黑色,则被称为纯色。
在纯度中加入不同明度的无彩色,会出现不同的纯度。
在七色中除了各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
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4.色调色调是色相饱和度、纯度之间的关系,表现色彩程度。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1、色彩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从色彩原理上讲,这三种颜色能调出大部分颜色,而其他颜色则不能调出这三种原色。
由于三原色不能调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三原色外还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颜色。
2、色彩混色。
红黄相混得橙,红蓝相混得紫,黄蓝相混得绿,若进一步相混可得到更多的颜色。
要验证这个结论,只需在彩色打印机上打印一张颜色构成较全面的彩色图纸便可,在10倍放大镜下就能大致看到各原色的分布情况。
3、十二色相环。
通过下面这个图表,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各色相混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中心的三角形中是三原色,其中任意两色分别相混得到外围的紫、绿、橙色。
再用三原色与紫、绿、橙组合又得到另外的一些颜色,这些混色与三原色一起构成最外围的十二种颜色,即十二色相环。
如果再进一步组合,则会产生更多的、色彩变化更细微的颜色。
4、对比色。
色相环中直径两端相对的两种颜色,因为色彩差别最大,所以把它们互称为对比色。
把这两个颜色并列放在一起,它们会相互让对方的色彩完全显现出来,以红绿为例,红则更红,绿则更绿。
但把这两者等量相混,就说不出是个什么色了,色彩学中通常把这种颜色说成脏色。
5、彩度与明度。
色彩的鲜艳度叫彩度,明暗度叫明度。
色相环中的任何一个颜色其彩度都是高的(很鲜艳的),欲降低其彩度可加黑色、白色或灰色(黑白灰称作无彩色),通常白色能增加颜色明度但同时会降低颜色彩度,黑色和灰色则既降彩度也降明度。
6、混色量对色相的影响。
上面色相环中的混色都是理论上的等量混色(色料颗粒大小一致,数量一致),在现实中不可能都按此方法调色,比如红色和蓝色等量相混得到图中的紫色,而3份红色和1份蓝色相混则得到图中的紫红色,如果再用紫红色和红色等量相混,那么蓝色就只占八分之一而红色占八分之七,这个混色就应该叫浅紫红色了,如果再照这种比例相混下去,混色中蓝色的影响力就将越来越弱,直到不足以影响红色。
颜色知识点大全颜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颜色的各种知识点,包括颜色的基础知识、颜色的心理效应以及颜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
1. 颜色的基础知识1.1 颜色的三要素颜色由三个要素组成: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是指颜色在色谱中位置的属性,如红色、蓝色等。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鲜艳而明亮,低饱和度的颜色则较为暗淡。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高明度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亮,低明度的颜色则较为昏暗。
1.2 颜色的色彩模型常见的颜色色彩模型有RGB模型、CMYK模型和HSV模型。
RGB模型以红、绿、蓝三原色为基础,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来产生各种颜色。
CMYK模型则是通过青、洋红、黄、黑四种颜料的混合来实现颜色的表现。
HSV模型将颜色描述为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要素,更符合人类对颜色的感知。
2. 颜色的心理效应2.1 颜色与情绪颜色可以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红色常常与激情、活力和力量联系在一起,蓝色则通常与冷静、平和和信任相关。
不同的颜色还可能对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营销中合理地运用颜色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2.2 颜色与文化不同的文化对颜色的意义和象征有着不同的理解。
例如,在中国,红色通常代表吉祥和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往往与危险和禁止联系在一起。
了解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解或冲突。
3. 颜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颜色在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领域中,颜色是一种强大的表现工具。
使用适当的颜色可以帮助传达设计的目的和情感。
不同行业和产品也常常使用特定的颜色来建立品牌形象和识别度。
3.2 颜色在艺术中的应用艺术家们常常利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创造力。
颜色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影响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3 颜色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医学中,颜色有时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段。
例如,绿色被认为具有镇静和放松的效果,因此在一些医疗环境中被广泛使用。
颜色基础认识一.色彩的三种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也叫彩度)。
1.色相有关◆红橙黄绿等有彩颜色,称之为有色相(其实除了三种无色相,其余都算有色相);黑白灰等无彩色,称之为无色相。
◆暖色调:红橙黄(以及它们构成的色调);中间色:灰紫(也有认为是冷色调)白冷色调:绿蓝黑2.明度:一般颜色越浅,明度越亮。
色调的明暗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轻重感。
3.纯度:色彩的鲜艳的程度,每一种颜色在没加其他的颜色外的纯度是饱和的。
如三原色红黄蓝,当加了其他的颜色其纯度也会随加的料的多少变化。
二.色彩与感觉1.暖色调:会使人产生热感,兴奋感和扩张感2.冷色调:会使人产生冷感,沉静感和收缩感3.浅色调+暖色调:使人感觉分散,感觉扩大面积4.深色调+冷色调:使人感觉集中,感觉缩小面积5.明度亮:呈轻感,有上升的趋势;感觉软6.明度暗:呈重感,有下降的趋势;感觉硬;有立体的感觉7.高彩度和低彩度:呈硬感,使人感觉朴实的感觉8.中彩度:呈软感上浅下深,使人感觉四平八稳;而上深下浅使人感觉轻飘飘三、七色给人的感觉1.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兴奋和快乐的情感。
它给人的是希望,信心和力量,同时还表示着热情奔放,精力充沛。
适于大酒店特色。
2.黄色,是一种最明亮,最活泼和最引人注目的颜色。
它给人一种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感觉。
适用于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
3.蓝色,是一种高深莫测而严肃的颜色。
使人感到易于接近,是人们普遍喜爱并运用较多的颜色,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自己的一些缺憾,使其显得品味脱俗,但不易于与其他颜色搭配。
正式的场合,很多人愿意穿蓝色正装。
4.橙色,是一种明快,富丽的色彩。
女子喜欢它的绚丽,男子喜欢它的豁达。
5.绿色,是一种清爽,宁静的颜色。
它给人生命活力,给人无限希望,使欢乐者平静,使不幸者以安慰。
服务员采用绿色着装能使得顾客感觉到年轻,充满活力,尤其是老年人。
6.黑色,是一种高贵,深沉且可隐藏任何缺点的颜色。
色彩初学知识点总结图文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是由三要素组成的,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深浅;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即灰度。
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色彩的特性和变化。
2. 色彩的分类根据色相的不同,色彩可以分为三原色、三次色和六次色。
三原色是指红、黄、蓝,它们是其他色彩的基础;三次色是指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绿、紫;而六次色则是指橙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黄橙六种色彩。
3. 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组合中,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如红和绿、黄和紫等;明度对比是指明暗程度的对比,如浅色和深色之间的对比;纯度对比是指鲜艳和黯淡之间的对比。
对比的运用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增强色彩的表现力。
二、色彩的基本理论1. 色彩的色轮色轮是色彩组合的基础工具,它将所有的色彩按照其色相进行了排序。
常用的色轮有传统色轮和现代色轮两种。
传统色轮将色彩分为三原色、三次色和六次色,而现代色轮则是将颜色分为主色、辅色和中间色。
2. 色彩的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将不同色彩组合在一起,以达到视觉和情感上的和谐。
常见的色彩搭配包括对比色、类比色、同色系搭配等。
对比色是指色相完全相反的两种颜色,如红和绿;类比色是指色相相邻的两种颜色,如绿和黄;同色系搭配是指一种颜色的不同明度和纯度组合。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和力量,黄色代表明朗、活泼和愉悦,蓝色代表沉静、冷静和安定,绿色代表生机、平和和安宁,紫色代表神秘、高贵和浪漫。
三、色彩的应用1. 美术创作在绘画、插画等美术创作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2. 设计领域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色彩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
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体验。
中国涂料颜色标准一、颜色基础知识1.颜色的基本属性:包括色调、明度、饱和度(彩度、纯度)等。
2.颜色的命名:传统颜色命名,如红、黄、蓝等;现代颜色命名,如珊瑚色、桃色等。
3.颜色的混合:加色混合(RGB),减色混合(CMY),亮度混合等。
4.颜色与情感: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感受等。
二、颜色系统与命名1.中国传统颜色系统:如青绿、品红、鹅黄等。
2.国际标准颜色系统:如RGB、CMYK、XYZ等。
3.数字颜色编码:如十六进制颜色编码、RGB值等。
4.涂料颜色的命名:结合了中国传统颜色命名与现代颜色命名,以方便理解和应用。
三、涂料颜色的测量与评定1.色彩测量仪器:包括色度计、光谱仪等。
2.涂料颜色的测量方法:在标准光源下进行测量,如D65光源。
3.涂料颜色的评定方法:通过色差、饱和度、明度等指标进行评定。
四、涂料颜色的标准化与规范1.涂料颜色的标准化:制定标准的涂料颜色体系,如中国国家标准(GB)等。
2.涂料颜色的规范:对涂料颜色的应用范围、调配方法等进行规范。
3.色彩管理的实施:包括色彩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建立、实施和监督等。
五、涂料颜色的应用与调配1.涂料颜色的应用范围:如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的涂料颜色应用。
2.涂料颜色的调配方法:基于颜色理论,使用色母、色浆等调配出所需颜色。
3.配色软件的应用:使用配色软件进行快速配色和色彩搭配建议。
六、涂料颜色的质量控制1.涂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原料质量、生产工艺等环节,确保涂料颜色的一致性。
2.涂料成品的质量控制:通过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对涂料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3.色彩误差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减小色彩误差,提高产品合格率。
七、涂料颜色的环保与安全要求1.环保要求:涂料应选择环保型原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安全要求:涂料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3.VOC排放控制:控制涂料的VOC排放,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八、涂料颜色的研发与技术创新1.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研发新型环保、高性能的涂料材料和生产技术。
颜色基础知识随着涂料行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颜色问题日益引起市场的重视。
颜色感觉与听觉、闻觉、味觉等都是外界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
光照射物体经反射或透射后刺激人眼,人眼产生了此物体的光亮度和颜色的感觉信息,并将此信息传至大脑中枢,在大脑中将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了色知觉。
外界光刺激-色知觉-色感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光学、光化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方面问题,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颜色和光及人眼的观察生理,心理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通过大量实验为基础已建立了一套定性、定量描述颜色的理论,称为色度学。
第一节、光与颜色一、 可见光波与颜色光是一种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范围从r射线到无线电波,电磁辐射中仅有一小段能够引起眼睛的兴奋而被感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可见光谱的范围,可见光谱的波长从380nm到780nm,这一段波长人眼是可以看见的,不同的波长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光谱颜色波长及范围颜色 波长(nm) 范围(nm)红 700 640-780橙 620 600-640黄 580 550-600绿 510 480-550兰 470 450-480紫 420 380-450表中波长的范围只是粗略的,实际上从一种颜色过度到另一种颜色是一种渐变的,并且颜色随波长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
太阳光是一种强光,人们感觉太阳光是白色的,但事实上我们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辐射到一幅白幕上,就会展现出一条具有各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带,通常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光线很少是纯粹的单色光,只有在实验室中,利用单色仪才能观察到单色光,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各种波长的光线一起进入我们的眼睛的,是一种混合光,混和光随着各种波长光能量的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短波的光能量较大时呈现蓝紫色,长波的光能量较大时呈现红色等。
二、 自然界物体的颜色1、自然界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我们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结果。
物体的颜色一般分为表面色和光源色,表面色即不发光物体的颜色。
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照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被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决定的,它受光源条件的影响。
绿色物体在日光下看是绿色,是由于将日光中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成分则被它吸收了,当这个绿色的物体放在红光下看就变成黑色了,这是由于红光中无绿色的成分被它反射。
月光的亮度比日光要暗的多,只有日光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在月光下是看不出鲜明的颜色的,月光中青、绿成分色光较多,不论什么颜色的物体在月光下看都带有青、绿的色彩。
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分而变化的,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色光的反射和吸收就构成了这个物体的颜色,若物体全部反射射来的光线,一般达70%以上,看来就是纯白的,若全部吸收射来的光线,一般仍可反射5%-10%,看来就是黑色的。
2、自发光物体的颜色称为光源色,是由光源以及自身被激发后的发射光谱分布所决定的,如荧光色、珠光色等。
三、物体颜色的分光特性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发生正反射及漫反射,这部分光在光谱组成上仍然和入射光一致,仅代表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代表着物体的光泽。
而另一部分进入物体内部进行折射,根据物体的性质对各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没有吸收的部分又向外反射,此光的成分已有了变化,代表物体的颜色,如果用分光光度计,即类似三棱镜的单色仪测定这部分光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各个波长上的反射率,如果物体是红色,那么在长波的一端较高,如果物体呈兰色,则在短波的反射率较高,如用反射率作为纵轴,波长作横轴,把所测得的各个波长的反射率作图,可作出一条反射率曲线,不同色的物体具有特定的反射率曲线,现在也称为颜色的指纹,这样就可以定性的描述物体的颜色。
四、不同色光照明对物体表色的影响由于不同光源的光谱成分不同,照射在物体上被选择吸收后反射出来的光谱成分也不同,同一个有色的物体在日光和月光下、白炽灯下观察颜色都有一些变化。
照明光源物体色(日光下) 红 天蓝 绿 黄 白 淡红 淡蓝 淡绿 淡黄 黑 红黑 蓝黑 绿黑 橙黑 红 灿红 深蓝红 黄红 橙红 五、颜色的恒常性在视觉研究中,人们发现一只粉笔放在阴影底下,我们仍然感觉是白的,而一块煤放在太阳光下看仍然是黑的,如果测量一下两个物体的反射率,煤要比粉笔反射更多的光,但事实上白粉笔不管在什么样的照明条件下看是白的,而煤仍然是黑的,这就是颜色恒常性的表现,在外界条件变化了,我们的视觉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因为我们很熟悉这两种东西,记住了他们的颜色,一张白纸若事先并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纸,那么在红光下看是红色,在绿光下看是绿色,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张白纸,在什么光源下观察都是白色。
第二节、颜色的基本特性一、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间黑和白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的一系列灰色,白黑系列上非彩色的反射率称为物体的明度,即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反射率越高,接近白色,越低,接近黑色。
彩色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谱上不同波长在视觉上的表现称为色调,如红、橙、黄、绿、蓝、紫等,而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叫做颜色的饱和度,如果彩色饱和度高,那这个物体就是深色,如深红、深绿等,饱和度也是色度的一种表现程度,也即彩色的纯洁性,如果物体反射光的光谱很窄,它的饱和度越高。
描述一个颜色必须考虑到色调(H)、饱和度(C)、明度(L)三个颜色的基本属性,色调是指在物体的反射光线中以那种波长占优势所决定的,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颜色感觉,饱和度是颜色的鲜明程度,明度是指白黑系列上非彩色的反射率,即黑白度,色调、饱和度、明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只有明度的差别。
二、色三度空间纺锤体(色空间)用一个三度空间的纺锤体把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色调、饱和度、明度全部表现出来。
垂直轴代表白黑系列明度的变化,顶端是白色,中间是各种过渡的灰色,底部是黑色,越在上方,明度越大,中心是中灰色。
圆周上各点代表光谱上不同色调,红、橙、黄、绿、蓝、紫。
从圆周向圆心的过渡表示颜色的饱和度逐渐降低,即于中轴的垂直距离越短,饱和度越小。
美国美术家孟塞尔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建立了一套表色体系,他将明度分为十级,饱和度分为二十级,色调分为五个主色、五个副色,每个色调间又分为十级,最新的版本共制5000多块色卡。
此外还有瑞典的NCS自然色及英国的RAL一些表色体系,都是将明度、色调、饱和度不同的划分方法而建立的色空间。
利用色三度空间可以解释很多视觉问题,1、实际上纺锤体的圆周应该倾斜一些,黄高于蓝,表示很浓的黄色比兰色明度高。
2、各种基色混合即用连线连接起来,混合色不会落在圆周上,是不饱和的色调。
第三节、颜色的混合一、相加法混色色调决定于波长,每种波长都产生一定色调,但是每一种色调并不是和一种特定的波长有联系。
由于人眼不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感觉器官,光谱分布相同的光线能引起同样的颜色感觉,而分布不同的光线在某种条件下也能引起人眼相同的颜色感觉。
如红光和绿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黄光。
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都可以找出另一种按一定比例与它混合得到白色的色光,这一对色光称为补色,如红—青、黄—兰、绿—紫。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法混合,选用红、绿、蓝为三原色(选用原则是任何两种混合都不能产生第三种),其结果可用混色三角 形表示。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色光混合的能量等于各色光能量值相加,明度也是增加的。
二、颜色混合三定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一种同它混合、彼此相抵消或中和后产生白色,如红-青、蓝-黄、绿-紫。
中间色律:混合每两种非补色时产生一种新的混合色或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其饱和度一般是较低的。
代替律:即同色异谱,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A+C=B+D,这也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以上的规律只适合色光的混合,例如彩色电视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个电子枪发射的色光混合而成的,是一种加法混色。
三、相减法混色涂料、彩色印刷、彩色摄影是一种减法混色,它得到的结果和色光加法混合的是不一样的,如黄光和蓝光按一定比例投射到屏幕上,可以得到白色,而混合黄油漆和蓝油漆得到的是绿色,永远不会得到白色,这是由于颜料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线后所剩余光线的色调。
如青色颜料—吸收了入射白光中的红光—反射出绿光、蓝光产生青色,黄色颜料—吸收了入射白光中的蓝光—反射出红光、绿光产生黄色。
减法混色的三原色是黄、青、紫,其混色结果可表示为:黄色=白-兰色、紫色=白-绿色、青色=白-红色黄色+紫色=白-兰色-绿色=红色黄色+青色=白-兰色-红色=绿色紫色+青色=白-绿色-红色=兰色黄色+青色+紫色=白-兰色-绿色-红色=黑色减法混色中明度是减少的,颜色都会比较灰暗。
减法混色较为复杂,而用反射率曲线研究较为方便,如黄颜料和蓝颜料混合,相当于入射白光射在黄颜料上,吸收了兰色而反射了绿光及红光,这两种光再进入兰颜料,吸收了红光,仅反射共同部分绿光,其结果是两只颜料反射率曲线矢量相乘的共同部分绿色。
油漆、涂料的配色是一种减法混色,理论上可以用黄青紫混色产生红绿兰色,但由于减法混色得出的单色比较灰暗,饱和度很低,此外颜料的颜色也不纯净,有各种色调偏向,青色的颜料也难得到(群青色是一种兰色),所以配色过程较复杂,一般要用白、黑、红、绿、蓝、黄、紫等配色,很难总结出一套方法,只有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几条共性的原则。
1、用红、黄、蓝、三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不同的中间色,中间色于中间色混合或于红、黄、蓝其中的一种混和又可得到复色,如红+黄=橙色、黄+蓝=绿色、红+蓝=紫色、红+黄+蓝=茶青色。
红、黄、蓝作为涂料配色基础色时的配色规律归纳如下。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间色) 橙 绿 紫 橙三次色(间色) 橄榄 灰 棕褐2、在呈色的基础上,加入白色得到深浅不同、彩度不同的复色。
3、加黑色后,得到明度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紫棕色,黄+黑=墨绿色,白+黑=灰色4、由于涂料中所用颜料的色调不同,调色时也有差别。
第四节、颜色辨别和颜色对比一、颜色的辨别人眼对光谱各色调的变化辨别是不同的,对黄色、青色区域中波长的变化特别敏感,一般变化1nm就可以感觉到,而对于红绿蓝紫色的辨别较差。
人眼一般可辨别128种色调、饱和度10种、明度100种,这样算下来有一百万种左右,但实际上人眼所辨别的色调数目是随颜色的亮度、饱和度而变化的,一般可辨别一万种左右颜色。
二、表面色比色1、照明光的条件:我们知道不同光源其光谱成分是不同的,应当在统一的光源下进行比色,使用太阳光时应控制在日出三小时后,日没前三小时的太阳光。
2、照明光于观察方向:应垂直方向照明,45度方向观察,或45度照明,垂直方向观察,避免镜面反射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