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历次主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2014-26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1989年正式成立,现有成员21个。
2014年APEC会标图案,用21条彩色线条,描绘出一个多彩的地球轮廓,其中包含了中国北京天坛的造型。
会标象征着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APEC 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表达了中国与APEC各经济体紧密合作、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景。
【藏品介绍】志号: 2014-26J时间: 2014-11-10规格: 60x30mm齿孔: 13.5x13°整张: 210x190mm, 15枚版别: 胶印防伪: 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设计: 何洁, 周岳编辑: 沙志辉印刷: 北京邮票厂图序图名面值1-1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20元11月10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纪念邮票一套1枚。
全套邮票面值为1.20元。
该套邮票由何洁、周岳设计,北京邮票厂胶版印制。
该套邮票采用60毫米×30毫米的大规格,画面如同一幅宏伟的山水长卷徐徐展开。
整个构图重点突出2014年APEC会议的标志,中正而醒目,点明主题。
左边为长城,既表明会议地点,又寓意中国在该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右边为巍巍泰山和东升旭日,取日出东方、欣欣向荣之意,寓意APEC各经济体勇挑重担,合作发展朝气蓬勃。
【背景资料】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正式成立,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014年APEC会标图案,用21条彩色线条,描绘出一个包含中国北京天坛造型的多彩地球轮廓,象征着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表达了中国与APEC各经济体紧密合作、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景。
一、APEC简介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成立之初仅为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然演变为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
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到目前为至,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文莱、智利、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和越南。
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
APEC宗旨:保持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加强开放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们的共同利益。
二、中国为何加入A PEC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冷战宣告结束。
世界进入了一国称霸、多强涌现世界开始朝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总体态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尽管当时我国深受世界局势的影响,尤其是苏联的解体东欧巨变,国内甚至曾经一度出现了悲观的言论。
然而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引导下,中国很快的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开始腾飞,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 “大家”的要求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关于建立APEC的倡议后,并于当年11月6日到7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宣布了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在首次会议上发表了声明和讲话。
《讲话》明确表示:“部长们已经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太地区未来繁荣的重要意义。
”并一致同意,希望能够考虑使中国更深入的卷入亚太经济合作进程。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政治方面考虑,都是亚太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角色,没有中国的APEC是不完整的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其必然是亚太经合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仅仅是中国的需要,同样也是“大家”的要求。
亚太经合组织简介亚太经合组织(APEC)简介一、APEC基本情况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论坛。
截至2014年8月,APEC共有21个成员和三个观察员。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APEC。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APEC。
APEC的宗旨是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
作为经济合作论坛,APEC主要讨论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改革等。
APEC没有组织首脑,由各成员国轮流举办。
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固定机制之后,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APEC组织结构APEC共有5个层次的运作机制:(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之后每年召开一次。
主要任务是通过部长级会议商定的重大决议,发布领导人宣言,明确APEC未来发展的政策方向。
历届21次会议分别在美国西雅图、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宾苏比克、加拿大温哥华、马来西亚吉隆坡、新西兰奥克兰、文莱斯里巴加湾、中国上海、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泰国曼谷、智利圣地亚哥、韩国釜山、越南河内、澳大利亚悉尼、秘鲁利马、新加坡、日本横滨、美国夏威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印尼巴厘岛举行。
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
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11月20日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
会议讨论了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及区域间的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3个议题,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3]第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11月15日在印尼茂物举行。
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提出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第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5年11月1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
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旨在顺利实现《茂物宣言》的行动方针,并为区域内的长期合作构筑框架。
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行动宣言》(简称《大阪宣言》),通过了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大阪行动议程》。
第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6年11月25日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
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通过了实施贸易自由化的《马尼拉行动计划》和指导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宣言》。
第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7年11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会议讨论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问题。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联系大家庭》。
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8年11月18日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
第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9月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
会议最后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并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亚太经合组织历次主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日本横滨举行。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七次。
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
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
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
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
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执行情况、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未来走向等,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亚太经合组织(APEC)简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一般性地区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联系太平洋两岸的重要纽带和各成员开展合作的舞台。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
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秘书处对其活动起辅助作用。
其议事采取协商一致的做法,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
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APEC历届会议1、西雅图会议1993年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自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从第一届年会开始,APEC升格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成为一种制度,从而开创了一个对话和交流协商的新舞台。
宣言西雅图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最后发表了一份《APEC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又称布莱克岛展望)。
声明认为,“我们召开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的没有先例的会议。
在冷战后的这个时代,我们有机会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一种可以发挥我们这些不同成员的能量、加强合作并促进繁荣的经济基础。
”“我们认识到,只有我们共同作出积极的努力来实现目标,这个设想才会成为现实”。
声明重申“支持继续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一个致力于给本地区带来经济实惠的论坛”。
世界各国官方和舆论传媒普遍反映,西雅图会议所开创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成功的、重要的,它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和平和稳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茂物会议1994年在印尼茂物举行APEC的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使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从上一次会议的“意向阶段”进入了“实质阶段”。
宣言会上发表了《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即《茂物宣言》,具体确定了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长远计划,宣布“不迟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贸易和投资这一目标。
”鉴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宣言提出发达成员和发展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上述目标。
为了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宣言要求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从现在起便“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确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进程表,这是茂物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和特点。
3、大阪会议1995年大阪会议的最显著特点是突出了灵活性和非歧视性的原则,更强调了各成员国的自主自愿,按各国国情来实施贸易自由化进程。
关于灵活性。
会议中首先碰到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问题,美国等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
APEC 2019:三十年的轮回与重构作者:杨泽瑞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1期文/杨泽瑞因为地铁票涨价三毛钱引发的骚乱,原定2019年11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会议被迫取消。
拥有21个成员、成立于1989年的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
而立之年的APEC在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形势空前恶化的当下,如何走出轮回、重构其在全球与地区的定位与角色?APEC2019年的主题和议题2019年APEC的主题是“连接人民,共建未来”。
在这一主题下设有四大议题:数字化社会,一体化4.0,妇女、中小企业和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
2019年3月、5月、8月,APEC先后举行了三次高官会议和一系列部长级会议,对本年度主题和议题下的工作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
特别是5月在瓦尔帕莱索举行的第25届贸易部长会议, 围绕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数字时代加强包容与可持续增长等议题进行了良好的讨论,力图为11月的领导人会议打下基础。
会议发表《贸易部长联合声明》,承诺加快实现“茂物目标”,在亚太地区营造自由和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深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采取必要行动改进自身的运作。
智利是继2004年之后第二次筹办APEC系列会议,并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会议除通过例行的部长会议声明和经济领导人声明外,还将通过一系列智利关注和提出的文件,如《关于妇女和包容性增长的路线图》《APEC制止非法渔业路线图》《APEC清除海洋垃圾路线图》等。
部长会议和领导人会议不能如期召开是APEC历史上的第一次,比2018年会议第一次没能通过领导人声明影响更大。
但APEC进程仍在继续,各成员仍在想方设法补救,并于2019年12月7日在新加坡召开了APEC年终高官会,12月9?11日在马来西亚召开了非正式高官会,继续审议2019年度的工作,筹划2020年的工作安排,以期减轻对APEC进程和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冲击。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题是“亚太新愿景:创新、互联、融合、繁荣”,来自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其他1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工商界人士参加本次峰会。
习近平在演讲中首次提出“亚太梦想”。
他说:“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
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演讲提出“亚太梦想”,意在凝聚APEC 21个经济体达成的共识,让这些经济体意识到彼此是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推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
陈凤英说,“亚太梦想”可以看做“中国梦”的延伸。
只有亚太地区实现自由贸易,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实现“亚太梦想”,因此亚太自贸区是“亚太梦想”的平台。
演讲中,习近平概括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当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
换挡降速、提质增效,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陈凤英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截至2013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西兰和东盟等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2014年11月5日,APEC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办,本届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中文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外文名: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总部所在地:新加坡成员:21个成员,3个观察员创建日期:1989年目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一、成立背景 (3)二、作用地位 (3)三、宗旨议题 (3)四、组织架构 (4)(1)机构会议 (4)(2)委员会 (5)(3)秘书处 (6)(4)APEC还有工商咨询理事会和CEO峰会两个组织。
(6)五、组织成员 (7)六、性质特点 (7)七、运行方式 (8)一、成立背景亚太经合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
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二、作用地位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
亚太经合组织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一个由21个经济体组成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于1989年。
每年,APEC成员国的领导人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和推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2014年,APEC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成为该年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事件。
2014年APEC峰会的主题是“构建未来,共同发展”(Shaping the Future through Asia-Pacific Partnership),旨在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合作。
峰会期间,APEC成员国领导人就诸多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包括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经济改革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首先,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2014年APEC峰会的重点议题之一。
成员国都意识到,自由的贸易与投资对于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APEC的成员国纷纷承诺加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这一具体目标旨在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服务业和投资自由化等,以实现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
其次,经济改革与创新是促进亚太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2014年APEC峰会上,成员国讨论了如何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方面,要解决贫困、不平等和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等来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也是2014年APEC峰会的议题之一。
成员国积极讨论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他们讨论了推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和政策。
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2014年APEC峰会关注的议题。
成员国着眼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他们讨论了如何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举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日本横滨举行。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七次。
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
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
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
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
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
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执行情况、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未来走向等,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第八次:2000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
议题是经济全球化、新经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次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现状及其前景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造福社会》和《新经济行动议程》。
第九次: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议题是全球及地区宏观经济形势、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文件,并发表了《反恐声明》。
第十次:2002年10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
议题是反恐、支持多哈回合谈判、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等文件。
第十一次:2003年10月在泰国曼谷举行。
议题是国际和地区形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促进贸易投资、推动亚太经济增长、反恐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领导人宣言》。
第十二次: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
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地区贸易安排、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反恐和反腐败等,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
第十三次: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
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合作、防控禽流感、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釜山宣言》等文件。
第十四次: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内举行。
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实现茂物目标、区域贸易安排、经济技术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旨在实现茂物目标的《河内行动计划》。
与会领导人还签署了《河内宣言》。
第十五次: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议题是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
第十六次:2008年11月在秘鲁利马举行。
议题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利马宣言》和关于全球经济的声明。
第十七次:2009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
议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以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发表了《新加坡宣言》。
2010年11月,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议题是增长战略、人类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茂物目标审评、多哈回合谈判、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
2010年11月13日至1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与会代表发表《领导人宣言》又称“横滨宣言”就继续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切实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达成一致。
2011年11月,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举行,议题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规制合作等。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
APEC在2011年的核心任务将是加强经济一体化来致力于规范、制定和商议将列入21世纪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各种新的贸易和投资议题其中包括亚太自由贸易协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奥巴马总统副国家安全顾问MichaelFroman 担任2011年APEC高官会主席。
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举行,发表了《檀香山宣言——迈向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等重要文件。
2012年9月,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推动创新增长合作等。
2012年9月8日至9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2012 以"发展的挑战"为主题从亚太经济可持续增长、投资环境与消费市场、粮食安全等角度聚焦并研讨亚太经济发展问题
2013年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21次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正式举行来自21个成员国和地区的领导人参加会议就如何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更加强劲而富有活力的亚太地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