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测试表 ACT
- 格式:docx
- 大小:9.16 KB
- 文档页数:1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宿有痰浊伏肺,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犯肺,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或肝木郁而化风,致风盛痰阻,气道痉挛而发病。
什么叫哮喘完全控制【篇一:什么叫哮喘完全控制】通常是和免疫反应有关系的,这个病是有感冒后导致机体出现变态反应引起的,只要控制感冒,哮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平时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是必须的,可以一点点增加锻炼量!【篇二:什么叫哮喘完全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1次另一个更加简单的评估工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 ,也是gina所推荐的,经过临床验证的方法,也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见表2)。
表2 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通过回答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区分哮喘控制水平,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良好控制,低于20分为未控制。
该方法不仅适于临床研究,更可在临床工作中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作为肺功能检测的补充,既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患者的自我评估。
从第2至第5级均需使用控制药物,控制药物的选择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治疗级别可增加吸入ics的剂量或加用其他控制药物。
哮喘达到控制后,必须持续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并确立治疗的最低级别和最小剂量,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费用,确保安全性。
当哮喘症状加重则应升级治疗。
对哮喘控制和管理,应医患合作,长期、定期监测和随访。
对于初次治疗或急性加重的患者,应2周随访1次,当病情稳定后,应1~3个月随访1次。
每次随访时给予哮喘控制水平评估和act测试,根据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级别。
大多数患者应用控制药物后症状在数天内开始改善,但需3~4个月后疗效才能充分体现。
重度哮喘或长期治疗不足的哮喘患者,则需要更长时间。
当用原治疗级别不能使哮喘达到临床控制,应考虑升级治疗。
对于升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从第2级升至第3级,或第3级升至第4级,第4级升至第5级,治疗药物的选择,在吸入ics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或多种控制药物,如laba、加大ics剂量、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
根据目前的循诊医学结果和临床经验,推荐使用:如用低剂量ics的,可加用laba,如选用舒利迭,如初始治疗使用小剂量舒利迭,升级治疗可使用中剂量舒利迭,如初始治疗使用中剂量舒利迭,升级治疗可选用大剂量舒利迭。
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
得分15~19分)需要改进在过去的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您的医生可以帮助您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来改善您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得分10~14分)需要紧急改进在过去的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非常差。
您需要立即联系您的医生,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得分5~9分)需要紧急治疗在过去的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极差。
您需要立即联系您的医生,以便制定紧急治疗计划,并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哮喘控制测试联合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5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6例哮喘患者进行act评分、同时应用肺功能检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结果 5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完全控制率26.3%,部分控制率27.6%,治疗6个月后症状完全控制率56.8%,部分控制率23.5%,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pef、pef%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fvc、fvc%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ct测试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患者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联合肺功能检测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病情,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哮喘;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哮喘管理中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肺功能测定等评估工具来检测和评估病情,以自我评估病情和客观指标检测的管理,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从而达到哮喘控制。
我们对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同时应用肺功能检测,评价联合应用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56例,均符合2008年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9.12±10.23)岁。
1.2 方法本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医生每月进行随访,治疗前、治疗中每月进行act,act涉及患者过去四周内的哮喘症状、急救药物使用、哮喘对日常生活影响等5个项目,每项目最高得分相加即为act得分。
25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低于20分为未控制。
同时每位患者均使用德国jaeger公司的肺功能仪,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肺功能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哮喘acq5评分标准
哮喘ACQ5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哮喘症状和控制的工具。
ACQ5的评
分范围是0到6,其中0表示完全控制,6表示未控制。
具体来说,ACQ5评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评估:
1. 过去一周内喘息的频率(0-1分,分数越高,喘息越频繁);
2. 过去一周内夜间因哮喘醒来次数(0-1分,分数越高,夜间症状越严重);
3. 过去一周内活动受限程度(0-1分,分数越高,活动受限越严重);
4. 过去一周内使用缓解药物的次数(0-1分,分数越高,使用缓解药物越频繁);
5. 过去一周内胸闷的感觉(0-1分,分数越高,胸闷感觉越严重)。
以上五个方面的得分总和为ACQ5的总分。
根据总分值的不同,哮喘的控
制程度可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哮喘控制标准在大部分指南中主要参照ACQ/ACT(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的分值为25,20,15,10,5和0分,对应完全控制、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哮喘ACQ5评分的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常见评分量表临床意义一、肺炎关于肺炎的评分,主要涉及到3个评分系统:CURB-65评分、CRB-65评分、PSI评分和CPIS评分。
CURB-65评分和CRB-65评分CURB-65评分是由2003年美国胸科协会提出,目前其应用较为广泛,其总分由0分到5分不等。
该评分的临床意义一般为:①总分0-1分,为低危,仅需院外治疗;②总分2分,为中危,需短期住院或密切观察下院外治疗;③总分≥3分,为高危,需住院或ICU治疗。
CURB-65评分系统应用简洁方面,便于掌握,临床可操作性强,且其敏感度颇高,有利于临床操作。
CRB-65评分和CURB-65评分相比差距就在于去掉了“尿素氮(U)>7mmol/L”这一指标,其评分的临床意义基本与CURB-65评分相同(分值≥2分视为高危,应住院治疗),其优点就在于适合不方便进行生化检测的医疗场所。
PSI评分PSI评分系统则较为复杂,其评分内容更加细致,对病情的判断更加准确,其评分标准大致如下:PSI评分可用于评估死亡风险,其一般临床意义有:①低危:I级(<50岁,无基础疾病)、II级(≤70分)和III 级(71-90分)②中危:IV级(91-130分)③高危:V级(>130分)CPIS评分CPIS评分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其评分指标项目较多,涉及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多个方面,其内容比较复查。
CPIS评分的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临床病情越严重,越需要及时处理,当CPIS评分≤6分时可以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OLD肺功能分级其中GOLD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其共分GOLD1-GOLD4共4级,其COPD气流不可逆受限的严重程度分级是基于舒张后的FEV1数值。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一个必备条件,经典地当FEV1/FVC<0.70(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表明存在持续性不可逆气流受限。
哮喘评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气道的慢性炎症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疗哮喘,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者们已经发展了各种哮喘评分标准。
这些评分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生和患者们准确地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控制程度。
通过评分标准,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哮喘评分标准通常包括对哮喘症状、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急性发作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分结果,医生可以将哮喘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和控制程度,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评分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
目前,常用的哮喘评分标准包括GINA(全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议组织)、ACT(哮喘控制测试)等。
这些评分标准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经过多次验证和修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哮喘的深入研究,哮喘评分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评分标准的出现,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哮喘评分标准在哮喘管理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控制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随着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期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哮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篇长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要介绍的内容,说明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哮喘的定义和症状,以及哮喘评分标准的重要性和目前常用的评分标准。
哮喘ACT评分表哮喘ACT评分表评分表名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评分表目的:评估哮喘患者的哮喘病情控制程度评分表适用对象:哮喘患者评分表组成:1.症状评估(分值范围:0-5分)- 1分:没有任何症状- 2分:有轻微的症状,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3分:有中度症状,并且影响日常活动- 4分:有较重的症状,且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5分:有严重的症状,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2.活动受限评估(分值范围:0-5分)- 1分:没有任何限制- 2分:有轻微的活动受限制,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 3分:有中度活动受限制,并且影响日常活动- 4分:有较重的活动受限制,且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5分:有严重的活动受限制,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3.喘息评估(分值范围:0-5分)- 1分:没有喘息- 2分:有轻微的喘息,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3分:有中度喘息,并且影响日常活动- 4分:有较重的喘息,且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5分:有严重的喘息,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4.平均每周使用救急药物次数评估(分值范围:0-5分)- 1分:没有使用救急药物- 2分:每周使用救急药物少于1次- 3分:每周使用救急药物1-2次- 4分:每周使用救急药物3-4次- 5分:每周使用救急药物5次或更多次评分表计算方法:将症状评估、活动受限评估、喘息评估和平均每周使用救急药物次数评估的分数加总,得出最终的总分。
总分范围为 0-25 分。
评分表解读:- 0-15 分:哮喘病情不控制,建议进一步治疗和管理- 16-19 分:轻度控制,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0-24 分:中度控制,建议继续监测哮喘病情- 25 分:完全控制,继续维持治疗附件:- 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和2016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结合气道敏感性试验、呼出气NO浓度测定等可帮助确诊。
(二)病期诊断参考《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无喘息、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三)证候诊断1.急性发作期(1)风哮证:喘憋气促,喉中鸣声如吹哨笛;咳嗽、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脉弦。
(2)寒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色白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3)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哮喘控制测试表(A C T)
调表说明:
第一步:请准确记录每个问题的得分。
第二步:把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第三步:寻找总分的含义。
问题1:在过去4周内,在工作、学习或家中,有多少时候哮喘妨碍您进行日常活动?
回答:A所有时间B大多数时间C有些时候D很少时候E没有
评分:1 2 3 4 5
问题2:在过去4周内,您有多少次呼吸困难?
回答:A每天不止1次B每天1次C 每周3至6次D每周1至2次E完全没有
评分:1 2 3 4 5
问题3:在过去4周内,因为哮喘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或疼痛),您有多少次在夜间醒来或早上比平时早醒?
回答:A每周4晚或更多B每周2至3晚C每周1次D1至2次E没有
评分:1 2 3 4 5
问题4:在过去4周内,您有多少次使用急救药物治疗(如沙丁胺醇)?
回答:A每天3次以上B每天1至2次C每周2至3次D每周1次或更少E没有
评分:1 2 3 4 5
问题5:您如何评估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
回答:A没有控制B控制很差C有所控制D控制很好E完全控制
评分:1 2 3 4 5
得分与结果:
得分:25分――完全控制。
在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已得到完全控制。
您没有哮喘症状,您的生活也不受哮喘所限制。
但至少要在哮喘控制连续3个月以上才能考虑减量治疗。
得分:20-24分――部分/良好控制。
在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已得到良好/部分控制,但还没有完全控制,应继续维持治疗。
您的医生也许可以帮助您得到完全控制。
得分:低于20分――未控制。
在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可能未得到控制,应考虑升级治疗或加强随访,尽早达到哮喘控制。
您的医生可以帮您制定一个哮喘管理计划帮助您改善哮喘控制。
无论您是处于哪一级控制水平的病人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您的治疗计划而不是自行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