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在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不注意安全措施,就
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本文介绍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一、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1.机械卡死
机械卡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或因摩擦力而制动,从而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的一种现象。
例如电动机无法启动、输送带卡死等。
2.机械碰撞
机械碰撞是指在机械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造成两个物体之间的不正常接触,常常因此引发事故。
3.机械震荡
机械震荡是指机械启动和停止时的震动和冲击等现象,如设备
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冲击和噪音等。
4.机械破碎
机械破碎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受到外界冲击力,导致机械设
备部件破裂、断裂,影响设备正常运转,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5.机器上有电
1。
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制约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机械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和有效控制是保障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及其控制方法。
1. 机械运动危险机械的运动是造成机械伤害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杠杆、摆轮、齿轮、皮带和链条等未加防护的旋转部件是机械运动危险的主要来源。
在机器运转时,这些旋转部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扭矩,若接触到人体,将给人造成严重伤害。
针对机械运动危险,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装机械防护罩,将危险部位进行封装,以防工人接触到旋转部件。
2)安装安全开关,当机械运转异常或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2. 动力源危险机械设备的能量来自于电、气,液压等动力源,如果这些动力源控制不当,将构成动力源危险。
比如在刹车失效或电气故障的情况下,机械设备将不受控制,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动力源的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正确安装和维护控制系统,确保刹车装置等关键部位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安装电气保护,在电气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
3)加强设备保养,保障设备各部位的工作状况,避免设备出现失控情况。
3. 机械振动危险机械振动是另一个常见的机械危险因素。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振动环境中,工人可能患有振动白手指、腰椎疾病等职业病。
除此之外,机械振动还可能引起设备松动和损坏等安全事故。
对于机械振动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在机械设备部位加装减振器,降低振动强度,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2)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 噪声危险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机械危险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人会受到耳朵的损伤,引起失聪等职业病。
此外,噪声还可能引起工人精神压力、睡眠障碍和情绪不稳定等。
针对噪声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对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工人的影响。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护技术1.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控制粉尘危害可采用湿式作业,安装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2.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和个体防护、替代措施。
3.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控制、方向和位置控制、封闭、使用消声器、外包消声材料、减振、屏蔽、吸声处理、隔离作业人员、个体防护。
4.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基础隔振;个体防护。
5.辐射以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和吸收活动,称为辐射。
工业活动中的电离辐射有α、β、γ辐射及x光射线,最常见的辐射源是x 光机和用于无损测试(NDT)中的同位素。
非电离辐射主要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辐射(由无线电设备及微波设备发射)、激光。
电离辐射的控制在于对辐射源的出现和使用进行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
6.高温、低温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Ⅲ、Ⅳ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一、引言机械设备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生产工具,但是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
人们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2.1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机械设备通常都有运动部件,这些部件不仅转速高,而且非常精密,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给工人的手、头部等部位带来伤害。
比如,机床上的切割刀具,压力机上的压力装置,机器人的运动臂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2.2 机械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机械设备运转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长时间的噪声和振动会对人的听力、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心理问题。
2.3 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机械设备中还涉及到电气部分,电气安全问题是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电击、电火灾等危险。
三、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3.1 防护装置机械设备必须配备防护装置来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可采用机械结构设计、在危险区设置安全门或栅栏等装置。
3.2 机器人应用机器人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与危险设备的接触,避免工人受到机器设备的伤害。
这对于需要在危险环境下操作的行业尤为重要。
3.3 变频器驱动应用采用变频器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机械设备的振动。
在驱动过程中,变频器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电流来实现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转。
3.4 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和保养能够发现设备中的问题,提前预防设备的故障,从而减少人员的安全风险。
四、防护措施实践案例工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广泛,如切割机、钻床、挖掘机、压力机等。
工人在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以某厂家使用切割机为例,首先厂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
其次,厂家在使用设备前还专门进行培训,让工人了解设备的各种情况,例如设备机头、刀具质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起重机械检验中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起重机械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机械设备,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起重机械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加以及时的识别和控制,就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进行起重机械检验中,需要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和控制,以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
一、起重机械使用中的危险因素1. 超载操作: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若超出了其承载范围,就会引发严重的危险。
超载操作可能会导致起重机械的零部件破损甚至崩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在使用起重机械时,需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能。
否则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起重机械的失控,甚至是滑坡、翻车等事故。
3. 设备老化: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起重机械的零部件老化,从而降低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能,进而会造成安全隐患。
4. 环境不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起重机械,如恶劣的天气、工地施工环境不良等情况,会给起重机械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使用起重机械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严格控制起重机械的承载范围,不得超载操作。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起重机械的使用环境,确保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操作。
2. 定期检测维护:对起重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起重机械的老化和损坏的零部件。
这样可以确保起重机械在使用时具备良好的状态。
3. 培训操作人员:对于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使其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从而减少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
4. 安全防护设施:在起重机械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等,以确保起重机械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机械伤害危险因素表1.未经训练操作未经训练操作机械可能导致机械伤害、灼伤等。
当操作人员不熟悉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或不了解安全操作规程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如何正确操作机械,同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2.设备维护不善设备维护不善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伤害等。
为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制定并执行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维修。
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用手代替工具用手代替工具可能导致工具损坏、手部疼痛等。
在机械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手套,以保护手部免受伤害。
同时,对于用手代替工具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并纠正。
4.未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未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能带来噪音危害、粉尘危害等。
在机械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护目镜、口罩和手套等,以保护操作者的健康。
同时,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健康检查和培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5.忽视安全警示标志忽视安全警示标志可能导致误触、设备故障等。
在机械附近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危险”、“禁止触摸”等,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事项。
同时,应加强安全巡查,防止未经允许的操作者接近机械。
6.设备设计缺陷设备设计缺陷可能导致设备结构不合理、设备故障等。
在选购机械时,应选择具有良好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设备,避免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应及时向厂家反映并配合进行改进。
7.意外启动或操作失误意外启动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等。
操作者在机械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和分心。
同时,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者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防止意外启动或操作失误的发生。
8.疲惫或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或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反应迟钝等。
操作者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机械。
机械操作危险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机械操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2. 机械操作危险因素的识别在进行机械操作之前,需要先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操作危险因素:- 机械故障:机械设备可能发生故障或损坏,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受伤。
- 运动部件:旋转轴、传动带、链条等运动部件可能造成夹伤或切割伤。
- 高温表面:部分机械设备可能存在高温表面,操作人员接触可能导致烫伤。
- 噪声:机械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
- 振动:某些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振动,长期暴露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机械操作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为了减少机械操作中的危险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状态,及时修复或更换存在问题的部件,以减少机械故障的风险。
- 使用防护装置: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适当的防护装置,如安全挡板、护罩等,以防止操作人员接触到运动部件,减少夹伤和切割伤的风险。
-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耳塞等,以降低高温表面、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伤害。
- 隔离噪声源:通过隔音设备或减少机械设备运行时间等方式,减少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 提供培训和指导: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其了解机械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有效防范危险因素。
4. 总结机械操作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认真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伤害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
有关具体机械操作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请参考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法律法规。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注:预防等级分为4级;分别以数字1,2,3,4表示,危险等级由1至4表示的危险程度由低至高。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机械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也给工人带来了一定的危险。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但只要掌握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文就机械设备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1.旋转机械部件旋转机械部件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它们有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惯性,导致不可预测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此外,旋转机械部件还有可能会产生剪切、撞击和切割等危险作用。
2.动力传动部件动力传动部件如皮带、齿轮和链条等都有可能会成为机械设备中的危险因素。
当这些部件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异常,如断裂或脱落时,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3.噪音和振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些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给工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
4.化学物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些润滑油和清洗剂等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防护措施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少危险因素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防护措施:1.安装防护装置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机械设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装置,如机器罩、安全门、开关和警告标识等。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确保这些防护装置始终处于有效状态,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耳塞、手套和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危害的风险。
3.采用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性能,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这样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各项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
4.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工人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且了解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机械设备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因素。
在使用机械时,必须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方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钳工机械危险因素1.机械部件旋转时,容易夹住危害操作人员。
2.大型的卷扬机可能会导致扭曲的绳索爆裂并再次捻断。
3.物品掉落从高处,导致金属毁坏而且人员会被压伤。
控制方法1.在起重机上安装护栏,避免人的接近。
2.对于较大的机械设备,应该使用保护罩或护栏。
3.当卷扬机操作时,应该始终保持绳子安全,动态调整绳索,以最小化发生滑动的概率。
二、电焊机危险因素1.电焊可以产生强大的热,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燃烧。
也会引起对眼睛和皮肤的危害。
2.电焊机在操作时会发出较强的电磁辐射,这可能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1.在现场设置消防器材,避免火灾的发生,并且使用专业防护面具等装备,防止热和光辐射造成的伤害。
2.在操作电焊机时,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对于那些无法承受电磁辐射,具体使用情况不明确的设备,应加以合理的隔离和保护。
三、切割机械危险因素1.当使用锯床或带锯床等旋转机械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手指或其他部位被绞住。
2.靠近起重机或其他危险机械时,可能会受到物件掉落的打击或埋入灰尘中。
控制方法1.在机械设备的周围设置护栏或保护装置,避免人的碰触和接近。
2.当使用锯床和类似切割机械时,应该减少手指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接触,避免危险发生。
四、冲床机械危险因素1.换模和更换零件时,可能会受到机械碎片的伤害。
2.操作冲床机械接触生产过程物件时,发生滑动的情况。
该情景是产生的伤害性很大。
1.在生产设备中设置冲床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保护罩、护栏,避免人的接近。
2.在机械设备运转之前,必须检查一下设备是否完好,出现不良现象不要开机运行,及时进行修理。
五、起重机械危险因素1.指头、手掌或手臂会卡住机器中的绳索或元件而受伤。
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机械设备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装备。
在生产、制造和运输行业,机械设备的作用尤其突出,但是机械设备也带来了各种危险因素。
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以下几种因素往往会导致危险的发生:1. 机械设备的设计缺陷机械设备的设计缺陷是导致危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会造成危险的发生。
例如,安全保护措施不足、电线材质不好等方面缺陷都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
2. 操作不当机械设备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测试,才能进行操作。
如果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培训和测试,就进行操作,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此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也会影响安全。
3. 材料损坏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等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机械设备的危险性增加。
例如,轴承损坏、爆管等都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的失效,损坏的零件也会对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
4. 环境因素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自然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风力等)和人为因素(如噪声、震动、辐射)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直接影响人的安全。
机械设备的防范措施为了避免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来保障人员的安全。
1. 定期的机械维护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是防范危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中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例如,对于设备中的磨损部分及时更换、对设备的贈養保養、设备清洗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2. 进行定期的检测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随之产生。
因此,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设备的安全。
例如,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设备轴承、活塞等进行检测、对机械设备的差动接头、皮带检查等方面进行检测措施都是必要的。
3. 严格的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组织和安全操作程序。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及防范一、机械危害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包括:(l)切削刀具的刀刃。
(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例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与粗糙表面,例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就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此危险主要存在于修磨线,例如:油雾收集平台、楼梯,保驾人员曾经在此楼梯摔下过。
(5)地面临时的摆放物。
例如:平整机打摆架好的钢丝绳、钢板、辊架等。
2.直线运动的危险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与经过式的危险。
(l)接近式的危险: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此危险主要存在钢卷小车移卷的过程。
(2)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
包括: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
作直线运动的刃物,例如分切剪。
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l)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砂轮支架之间,有辐条的手轮与机身之间。
(4)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间、卷场机绞筒与绞盘等。
(5)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
(6)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与飞轮等。
(7)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引起的复合运动,如凸轮传动机构、连杆与曲轴。
在精整区域存在机械旋转的部位较多,而且危险性较高,例如:a、生产线上的辊子b、圆盘剪及隔离环c、各种联轴器d、修磨机、废边卷取机、机械对中、压辊等由皮带、链条传动的部位等都存在以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