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共67页
- 格式:ppt
- 大小:11.05 MB
- 文档页数:67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百⼆⼗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其最⼤的差别正是在⼋⼗回以后,在拍摄⼿法上新旧都有特⾊,不能⼀家之⾔,⽽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版《红楼梦》⼋⼗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回如此,后四⼗回也⼀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实际⽂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家都在争论,⽽且也将终⽆定论,本⼈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不喜欢程、⾼的后四⼗回,但是,⽌于⼋⼗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在曹雪芹⾝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的观察⾓度、思想⽅法、语⾔习惯,甚⾄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百余年间⼀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堂本、⽂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头记等,都是程、⾼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度,我们怎么评价程、⾼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门,略介绍⼏个:1.⼈民⽂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头记庚⾠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版本及回目全录1.甲戌本。
全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
因为,这个本子正文里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句子,人们习惯以“甲戌本”称之。
晚清时候被刘诠福收藏。
后来,胡适在旧书店中买到这个本子,但已是残本了,只有十六回,分别是一至八、十二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
胡适离开大陆时只带了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甲戌本《红楼梦》。
甲戌本只存下了十六回,但它最接近原始的母本,最接近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弥足珍贵。
2.己卯本。
全名《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历1759年)。
这个本子是脂胭斋的四评本,(脂砚斋的初评本和三评本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本子也不完整,完整的四十三回和两个半回。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本子里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
3.庚辰本。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名为《石头记》,有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的序,似乎是个通行本。
该版本的后四十回是根据程甲本抄配的,序也是抄来的;它的前八十回里,五十七回至六十二回也是从通行本里抄来的,但其余的七十四回应该是从没出现通行本以前的一种在贵族家庭间流传的手抄本过录的,属于古本性质。
4.蒙古王府本。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名为《石头记》,有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的序。
5.戚序本。
书名《石头记》,有完整的八十回。
它在清末民初以石印的方式流行,书前有署名戚蓼生写的序。
戚蓼生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浙江德清人,跟他合作的书商叫狄楚青,他在书上印了“国初钞本”四个字。
6.杨藏本。
十九世纪时一位叫杨继振的热爱文化的官僚私人收藏的,现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书名《红楼梦稿本》,它是个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后四十回大体是抄自程甲本,前八十回是用几种流传在社会上的手抄本拼合而成的。
前八十回里,缺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回,杨氏得到它后,据程甲本补入。
7.列藏本。
苏联的列宁格勒,即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图书馆所藏。
手抄本,名为《石头记》,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历1832年)由俄国传教士带回那里的。
《红楼梦》部分版本简表藏本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列藏本苏联列宁格勒(今彼得堡)抄本《石头记》,抄本戚沪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蒙府本清王府旧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梦稿本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稿本,抄本舒序本舒元炜序本,抄本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抄本郑藏本郑振铎藏本,抄本靖藏本靖莹鹍藏本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印行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印行刊本东观阁刊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奇,绣像红楼梦,善因楼梓宝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镌,宝文堂藏板抱清阁刊本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清阁梓本衙藏版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本藤花榭刊本嘉庆庚辰镌,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宝兴堂刊本嘉庆并没寅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宝兴堂藏板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绣像红楼梦,凝萃草堂监印三让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三让堂藏板五云楼刊本咸丰己未新镌绣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耘香阁刊本绣像红楼梦,藤花榭原板,耘香阁重梓聚和堂刊本绣像红楼梦,济南聚和堂藏板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发兑,同文堂藏板纬文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纬文堂藏板翰选楼刊本绣像红楼梦,翰选楼才能改变文元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文元堂藏板忠信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忠信堂藏板经纶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纶堂藏板务本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务本堂藏板经元升记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元升记梓登秀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登秀堂藏板连元阁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佛山连元阁藏板三元堂刊本东观阁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评本双清仙馆评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评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聚珍堂评本王希廉评芸居楼评本王希廉评翰苑楼评本王希廉评卧云山馆评本张新之评同文书局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變评大观琐录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變评增评补像全图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變评诵芬阁评本古越诵芬阁藏板,王希廉、姚變评增评补图本王希廉、姚變评上海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變评绣像全图增批评本王希廉、姚變评桐荫轩石印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求不负斋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變评广百宋斋铅印评本王希廉、姚變评阜记书局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红楼梦》部分续版简表续书名作者回数时间《后红楼梦》逍遥子30回清乾隆嘉庆《后红楼梦》琅嬛山樵48回清嘉庆《红楼圆梦》林鹤山人31回清嘉庆《续红楼梦》海圃主人40回清嘉庆《绮红楼梦兰皋居士48回清嘉庆《红楼复梦》陈少海100回清嘉庆《秦续红楼梦》秦子忱30回清嘉庆《红楼梦补》归锄子48回清嘉庆《红楼圆梦》梦梦先生31回清嘉庆《红楼幻梦》花月痴人24回清道光《续红楼梦稿》张孙20回清道光《红楼梦影》云槎外史24回清道光《太虚幻境》惜花主人4回清光绪《新石头记》吴沃尧40回清光绪《新石头记》南武野蛮10回清光绪《红楼梦醒》刘成彦60回清?《红楼真梦》郭则沄60回民国《红楼残梦》?川秋水10回民国《红楼余梦》毗陵奇缘短篇民国红楼梦研究流派简表。
红楼梦版本大全已知的《红楼梦》版本计有:清朝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列藏本(苏联列宁格勒抄本《石头记》,抄本)戚张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戚正本(有正书局石刊戚蓼生序本)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王府本(清王府旧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杨藏本(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稿本,抄本)舒序本(舒元炜序本,抄本)郑藏本(郑振铎藏本,抄本)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活字本)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东观阁刊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奇,绣像红楼梦,善因楼梓)宝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镌,宝文堂藏板)抱青阁刊本(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青阁梓)本衙藏板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板)藤花榭刊本(嘉庆庚辰镌,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宝兴堂刊本(嘉庆丙寅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宝兴堂藏板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绣像红楼梦,凝萃草堂监印)三让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三让堂藏板)五云楼刊本(咸丰己未新镌绣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耘香阁刊本(绣像红楼梦,藤花榭原板,耘香阁重梓)聚和堂刊本(绣像红楼梦,济南聚和堂藏板)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发兑,同文堂藏板)纬文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纬文堂藏板)翰选楼刊本(绣像红楼梦,翰选楼藏板)文元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文元堂藏板)忠信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忠信堂藏板)经纶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纶堂藏板)务本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务本堂藏板)经元升记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元升记梓)登秀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登秀堂藏板)连元阁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佛山连元阁藏板)三元堂刊本(东观阁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双清仙馆评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评)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聚珍堂评本(王希廉评)翰苑楼评本(王希廉评)芸居楼评本(王希廉评)卧云山馆评本(张新之评)同文书局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大观琐录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燮评)增评补像全图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诵芬阁评本(古越诵芬阁藏板,王希廉、姚燮评)增评补图本(王希廉、姚燮评)上海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绣像全图增批评本(王希廉、姚燮评)桐荫轩石印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求不负斋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广百宋斋铅印评本(王希廉、姚燮评)阜记书局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民国部分增评加批图说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1914年上海石印本增评加注全图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5年上海石印本文明书局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7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江东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铸记书局评本(王希廉、姚燮评)万有文库评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许啸天句读本(1923年上海群学社铅印本)汪原放句读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大达图书本(1929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广益书局本(193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新文化书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通俗小说库本(1937年上海中央书店铅印本)亚东初排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亚东重排本(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中华索隐本(1916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世界书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开明书店洁本(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
《红楼梦》的全部版本介绍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一直以来,很多人总是弄不明白《红楼梦》的版本到底有哪些。
甚至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红楼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版本。
今天,就来帮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
《红楼梦》从成书以来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形成了两种版本系统:第一种是保留了大量批注文字但只有八十回传世的脂批抄本系统;第二种是经高鹗、程伟元整理修补过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先说第一种抄本系统。
《红楼梦》成书正是清朝中期雍乾年间,在这个时期,曾经一度文字狱非常严重,加之当时印刷不便。
所以,最开始《红楼梦》的流传都是小范围的个人抄录,并没有统一的印刷。
既然是个人抄录,就难免有一些私人性的印记和序言之类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此类抄本大概有十几种之多。
甲戌本这个版本是目前发现的各抄本中最早的一本,也被认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一个版本。
因为书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甲戌本”。
这里的甲戌年即是乾隆十九年,也就是1754年。
这个版本也是留存最少的一个残本,只有十六回: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
最早为清同治年间大兴人刘铨福所藏,后面还有刘铨福所做的跋。
这个版本的独特之处是在开头有《凡例》五条二百多字,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这个版本是1927年胡适在上海发现的,也是首次发现的《红楼梦》传抄残本。
后来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乙卯本这个版本是因为有“乙卯冬月定本”而得名。
乙卯年即乾隆二十四年,也就是1759年。
这个版本现存四十一回整回: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以及五十五回后半回和五十九回前半回。
这个版本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为藏书家董康所得,现藏在国家图书馆。
庚辰本这个版本共八册,各册卷首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因此得名。
《红楼梦》的版本有多少《红楼梦》的版本有多少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他耗尽一生心血著写的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他一生唯一的著作,那么关于《红楼梦》的版本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了解《红楼梦》的版本有多少 1一、乾隆甲戍抄本,残存1至8回,13至16回,25至28回,共存16回。
卷首有“凡例”5条,卷末有晚清藏书家刘铨福的跋语(同治二年和同治七年写),是两次收藏结合的。
因第一回第8页正文中有“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 一语,故通称为“甲戍本” 。
此书于1927年发现,当时即被胡适收藏。
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有影印本。
二、乾隆己卯抄本,残存1至20回,31至40回,61至70回,共存40回。
第二册封面《石头记》书名下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册书名下又注明“己卯冬月定本” ,故通称为“己卯本” 。
因其中64、67两回是原据别本抄配的,故又称“脂配本” 。
现应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三、乾隆庚辰抄本,缺64、67两回,共存78回,分装八册。
因第五、七、八册的书名《石头记》下注明“庚辰秋月定本” ,故通称“庚辰本” ,现应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1955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用朱墨双色影印出版,其中所缺64、67两回据“己卯本” 抄配补足。
四、乾隆甲辰抄本,共八十回,是现存各种传抄本中最完整的,1953年发现于山西,今应收藏北京图书馆。
卷首有“甲辰岁菊月中浣” 梦觉主人写的序,正文內有脂砚斋的评批,但已被梦觉主人删削过了。
五、乾隆己酉抄本,存1至40回,北京吴晓铃收藏。
卷首有乾隆五十四年舒元炜写的序,序文中说“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领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
”则原本就是抄配而成的。
其中的脂批已被删去。
六、《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原为乾隆时戚寥生所藏精抄本,有脂砚斋的评批,共八十回。
上海有书局曾先后两印行出版,第一次是1912年石印大字本,第二次是1920年石印小字本(1927年曾再版)。
原钞本为上海时报社所收藏,1921年毁于火。
《红楼梦》的版本回风舞雪李子硕《红楼梦》的版本共十四种,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脂评抄本,简称脂本,大体有十二个版本,分别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古王府本(蒙府本)、戚序本、梦稿本、舒序本、列藏本、梦觉本、郑藏本、卞藏本、靖藏本;一个是一百二十回本即程伟元、高鹗印刷本,有两个版本,分别是程甲本和程乙本;又有说三个版本程丙本。
一、脂评抄本系统。
1、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四册,四回一册,有一千多条评语。
第一回有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故得名。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
意思就是说,这个版本是1754年脂砚斋再次重抄时边炒边记感想而成的一本书。
这个时候曹雪芹还活的好好的呢。
这是几种钞本中年代最早的一种,当然最接近原著。
而且,虽然只有十六回,却有密集的朱笔眉批、行间侧批、双行夹批1600余条,相当有研究的价值。
这本书原是清同治年间大兴刘铨福藏,1927年归胡适所有,后藏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05年上海博物馆重金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购回。
2、己卯本己卯本,现存《红楼梦》版本之一。
又称脂怡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
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原残存三十八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原缺,系后人武裕庵据程高系统本抄配)。
其中第一册总目缺,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
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近年新发现残卷一册,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
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及五十九回前半回。
计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己卯本正文避国讳"玄"和"禛",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祥"和"晓"。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古抄本,现总结如下:甲戌本:全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为当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句,被定名为“甲戌本”。
先被晚清一个叫刘诠福的官僚所收藏,上世纪初被胡适买到,后经胡适带往美国,藏于纽约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又后来被上海市博物馆购回,现存其中。
这个抄本很不完整,一共只有十六回(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二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而且我们现今看到的“甲戌本”其实并不真正是1754年版,而是已经经过好几次过录的版本了,因为在其中看到了甲戌年后的少量批语,张爱玲考证说至少是1760年以后的版本。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笔的抄本,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其他抄本所没有的重要批语。
己卯本:全名《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重评本,这个抄本已是四评本,可惜脂砚斋的初评和三评本没能流传下来。
现存北京图书馆。
其中有“己卯冬月定本”(即1759年冬)字样。
它也是个过录本,经考证是清朝怡亲王府藏本,最早收藏者是康熙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之子弘皎,后经董康,陶洙收藏。
这个抄本也不完整,但不算太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又两个半回,其中第一至第二十回,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回,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回(中又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存于国家图书馆,第五十五后半回,第五十六至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前半回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它与庚辰本是就着同一个祖本抄录的,但比庚辰本要更接近祖本原貌,更接近曹雪芹原笔。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原书为八册,前八十回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每册卷首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自第五回有“庚辰秋月定本”(即1760年秋)题记,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这个抄本抄写质量较差,尤其是最后一册,但较完整的保存了七十八回文本,同时有许多脂批,它实际与己卯本是“己卯、庚辰原本”的两个阶段,“己卯冬月定本”是第一至第四十回,“庚辰秋月定本”是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
【《红楼梦》版本详表】抄本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列藏本(苏联列宁格勒抄本《石头记》,抄本)戚张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戚正本(有正书局石刊戚蓼生序本)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王府本(清王府旧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杨藏本(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稿本,抄本)舒序本(舒元炜序本,抄本)郑藏本(郑振铎藏本,抄本)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清朝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活字本)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东观阁刊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奇,绣像红楼梦,善因楼梓)宝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镌,宝文堂藏板)抱青阁刊本(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青阁梓)本衙藏板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板)藤花榭刊本(嘉庆庚辰镌,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宝兴堂刊本(嘉庆丙寅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宝兴堂藏板)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绣像红楼梦,凝萃草堂监印)三让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三让堂藏板)五云楼刊本(咸丰己未新镌绣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耘香阁刊本(绣像红楼梦,藤花榭原板,耘香阁重梓)聚和堂刊本(绣像红楼梦,济南聚和堂藏板)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发兑,同文堂藏板)纬文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纬文堂藏板)翰选楼刊本(绣像红楼梦,翰选楼藏板)文元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文元堂藏板)忠信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忠信堂藏板)经纶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纶堂藏板)务本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务本堂藏板)经元升记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元升记梓)登秀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登秀堂藏板)连元阁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佛山连元阁藏板)三元堂刊本(东观阁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双清仙馆评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评)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聚珍堂评本(王希廉评)翰苑楼评本(王希廉评)芸居楼评本(王希廉评)卧云山馆评本(张新之评)同文书局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大观琐录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燮评)增评补像全图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诵芬阁评本(古越诵芬阁藏板,王希廉、姚燮评)增评补图本(王希廉、姚燮评)上海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绣像全图增批评本(王希廉、姚燮评)桐荫轩石印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求不负斋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广百宋斋铅印评本(王希廉、姚燮评)阜记书局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民国增评加批图说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1914年上海石印本增评加注全图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5年上海石印本文明书局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7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江东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铸记书局评本(王希廉、姚燮评)万有文库评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许啸天句读本(1923年上海群学社铅印本)汪原放句读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大达图书本(1929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广益书局本(193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新文化书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通俗小说库本(1937年上海中央书店铅印本)亚东初排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亚东重排本(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中华索隐本(1916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世界书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开明书店洁本(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
《红楼梦》有多少个版本?《红楼梦》有多少个版本?引导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他耗尽一生心血著写的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他一生唯一的著作,那么关于《红楼梦》版本打底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甲辰本《红楼梦》是曹雪芹耗尽一生心血著写的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他一生唯一的著作。
然而,一部《红楼梦》不仅流传了二百多年,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以及红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分支——《红楼梦》版本学。
《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
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
两次拍摄所据版本的不同,涉及到红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分支:《红楼梦》版本学。
关于抄本最初的《红楼梦》或者称《石头记》是以手抄本形式在作者周围很小的圈子里传看,时间在清乾隆中晚期(约1754-1790),流传到今天的'抄本大致有如下十几种:甲戌本——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甲戌本存十六回(1-8回、13-16回、25-28回),因第一回正文中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学界称其为“甲戌本”。
甲戌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此本虽残存十六回,但书中有大量署名脂砚斋等人的批语,记录或透露了批者和作者特殊亲密的关系及该书写作背景、增删修改等成书情况,有一条批语甚至透露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的重要信息,所以,深受学界重视。
甲戌本初由清咸同年间大兴藏书家刘铨福收藏,胡适1927年得之于上海,后随胡漂洋过海,存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直到2005年初始归藏上海博物馆。
己卯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己卯本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此本在31-40回的总目后写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字样,故称。
“己卯”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纪年应是此本底本的纪年,现存为过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