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1. 引言1.1 概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传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包括语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通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还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意义在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加深对文化传统的理解,提升审美情感,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文字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思维综合、信息整合和问题分析,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正文2.1 明确目标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明确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明确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适应。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也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教学时我们应根据什么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怎样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因此,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综合化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某实验区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了课文《黄河魂》后,开展了“我爱你,黄河”的系列活动。
1. 学生搜集描写黄河的词语、诗、词、歌、文、图、音像等信息,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文、歌等,让学生读,背,唱。
2. 组织学生到黄河边活动,并拍摄录像。
3. 在语文活动课上,展示前两个活动成果。
活动课通过“走近黄河(展示信息)———畅游黄河(初步运用信息)———依恋黄河(综合运用信息)———赞美黄河(创造信息)”这几步进行。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并将这一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感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性。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需要整合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用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运用。
通过整合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注重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
通过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语言实践活动、写作创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知识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一、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观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积极自觉参与探索研究,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突出学生自主性,构建以人的素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自2016年起,广州市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也称为“新版语文教材”),现在一、二年级使用的是新版语文教材,而三到六年级依然使用人教版教材。
在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正式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课本内容的是在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而在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并没明确出现综合性学习的板块。
虽然,综合性学习在教材教学中占据比例甚少,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就“综合性学习”提出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因此,纵使综合性学习在当下新编的语文教材中“缺席”,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应该把综合性学习融入日常教学中,自觉发掘教材中适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创造综合性学习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观。
二、坚持原则,立定根基,延伸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与课文、习作或阅读内容相衔接,它们应该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追踪课标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为例文|王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其他课程与课外生活,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的学习活动,是注重活动过程、强调合作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视角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价值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在实践环境中以解决驱动性问题为目的,最终生成学习产品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鲜明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不难看出,二者在各自特点方面存在非常高的相似性。
(一)指向书本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真实性,要求情境真实、问题真实,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具有自主性。
项目化学习提倡在开放、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与实际生活关联的学习理念,突出实施中体现“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跨学科、自主探究组织学习,并且产生的成果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应用。
二者皆强调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体现活动的生活化、情境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下功夫,从书本走向生活,因为情境的创设关系到是否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发地解决问题。
(二)指向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立足语文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实现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法不同,项目化学习更突显学生的自主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摘要:综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它不是由教师直接讲授,而是由教师引导完成,将学习课程资源深入到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强调学生的亲历与实践,即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生活与社会生活为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实践、探究与交流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和服务社会的舞台。
关键词:亲历体验创新小学语文的综合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本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本身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的主题探究活动。
要经历这个探究活动,需要师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便在探究活动中确定探究主题。
主题探究活动包括主题调查活动的实施、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探究过程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由学生组成活动探究小组,由师生共同亲历实践与探究,充分利用本地和本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进行充分的主体论证与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感受做人的道理,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学生主动探究、团队相互合作与个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进行高度的整合,营造开放性的探究氛围。
一、亲历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亲历就是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整个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通过个人对社会与生活的经历,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比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作业》上册中的“诗海拾贝”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这个过程由教师作为专业引领,由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对诗歌进行探究与思索,从中发现诗歌的奥秘。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诗歌是文学的长子,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源头,《诗经》是我国境内已知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体裁,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
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慢慢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文学境界。
二、体验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感悟过程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亲历与体验,其探究过程既是确定实施计划的过程,也是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用文本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抓住单元导语,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2.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
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3.挖掘教材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
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胡薇薇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各年级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结合我校的“基于信息素养的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通过一年多来的主题单元活动,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思考
一、指导思想综合化——定方向
更新观念是综合性学习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前提。
为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育是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必须明白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完全对传统分科课程的抛弃,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传统分科课程基础上的,没有学科的分化,没有分析性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综合性便无从谈起。
二、教学目标综合化——明位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但教学中如果盲目追求综合,把握不好“度”,也极易走向极端。
有位教师在执教《找春天》一课时是这样做的:第一步,读课文识字。
第二步,多媒体播放春天自然风光的录像。
第三步,进行自主学习,喜欢诵读的同学练习诵读课文,老师提供配乐曲子;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喜欢音乐的同学可编舞蹈表现春天,还可选择唱歌唱春天的歌等等。
第四步,组织交流展示。
第五步,读古诗《春晓》第六步,
合唱《春天在哪里》。
整节课学生又唱又跳,台上台下蹿动。
这节课如果是一节纯粹的综合活动课,很多地方是非常成功的。
但这毕竟是一节主题单元课,整节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与咏涵,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把语文课变成了联欢会。
语文本位的现象要改变,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任何时期都不容忘却的。
语文课姓“语”,不姓“杂”与“繁”,语文课不能上成手工课、科学课、活动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
三、课堂教学综合化——找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进行综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1、突出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学什么,怎样学,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
学生学习自主性就是综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时时处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
2、注意综合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涵盖了各个学科。
因此,语文学科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强调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借东西》中,同桌进行合作表演;再如在课文《给予永远是快乐的》的学习中,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在合作中交流互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味。
四、课外实践综合化——看行动
学校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死读书,死教书,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要提高孩子的素质,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定期让学生收集社会见闻,办小报;利用晨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编写日记精萃,收集格言警句,交流
自己的感想;节假日、学生生日时,写祝福语等等。
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是
参与者,又是领导者,主人翁意识强烈,学生感到活泼愉快,受益匪浅。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
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谢亚仙. 当前感受性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34)
[2] 侯占海. 阅读教学不但要以人为本,还要以“本”为本——阅读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4) .
[3] 李华.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传统与现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08) .
作者单位:成都市成华区双林小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