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下面是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名著阅读任务单【解析】【分析】①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作者通过夸张又不失典型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套中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②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③从文段可以看出写的是“祖父”,从他与孩子们开玩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祖父是一位童心未泯,慈祥、和善、热爱生活的人。
故答案为:漫画式的夸张(或:夸张变形;或:讽刺);黎明、曙光、火把、火焰;慈爱。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 A【解析】【分析】A. 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以书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名著阅读(1)“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这两句诗所涉及的《水浒》中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
(2)名著往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1)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2)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解析】【分析】对于名著,我们要做到真阅读,用心读,不仅要带着笔做批注,做笔记,还要用心去思考,深刻理解名著的情节及它的写作的意图。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
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 B【解析】【分析】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优选及答案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以下对于名著知表述的一是()A.米爽朗琪至死留在佛画室的独一作品是《利者》。
B. 《星照射中国》又称《西行漫》,作者是英国有名者埃德加·斯。
是一部文笔美的抒怀性散文作品。
C.《傅雷家》中,傅雷除了生活事,更多的是与人生,一个家有的崇高情操,傅知道“国家的荣辱、的尊”,做一个“德俱,人品优秀的家”。
D.《昆虫》以人性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重点介了昆虫的外面形、生物性,真地了几种常昆虫的本能、性、、死亡等。
【答案】 B【分析】【剖析】文学名著,要熟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出色的故事情、特点等内容。
B ,《星照射中国》又称《西行漫》,作者是美国有名者埃德加·斯。
是一部性作品。
故答案: B【点】本考作家作品的能力。
解答此,关在于平的与累。
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生活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人物、内容(情)、主、格、派别等。
抓住各表述的重点,依据累的知判断正即可。
2.巷子来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唱腔醇厚柔美,婉,此最有可能()A. 京B秦.腔C越.D昆.曲【答案】C【分析】【剖析】京,景部署着重写意,腔以西皮、二黄主,用胡琴和鼓等伴奏,被中国国粹。
秦腔:表演朴、粗、、深刻,以情人,富裕夸性。
越:于抒怀,唱腔俏多,跌荡婉,富裕表力,表演充足,有神,有动人以形、之以情的魅力。
昆:行腔美,以婉、柔漫悠。
合“唱腔醇厚柔美,婉”剖析得出是“越”。
C。
故答案: C【点】本考学生文化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化丰富的民族,比如曲、气歌、日、典文学、中礼等都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知。
3.名著考下边段,而后填空。
① 先主旨,得不以大事相托。
A 坐于榻之,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嗣子孱弱,不”言泪流面。
A 亦涕零曰:“愿陛下善保体,以副天下之望。
”——《三国演》②小大虫被搠得慌,也牙舞爪向前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及答案(2)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 D【解析】【分析】D.“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留恋。
故答案为:D【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2.【关注人物关系】《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严监生兄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组经典形象。
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严贡生对严监生的态度,并说说其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答案】严监生社会地位比严贡生低,严贡生眼中并无这个弟弟。
严监生一病亡故,严贡生无悲戚之感,并要其另葬,不入祖。
当弟死侄天后,他从中作梗,乘兴讼之机,吞并了胞弟造产的七般,毫无兄弟之情。
讽刺了血缘关系抵挡不住功名富责的诱感、伦理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情节的积累分析并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严监生社会地位比严贡生低,严贡生眼中并无这个弟弟。
严监生一病亡故,严贡生无悲戚之感,并要其另葬,不入祖。
当弟死侄天后,他从中作梗,乘兴讼之机,吞并了胞弟造产的七般,毫无兄弟之情。
讽刺了血缘关系抵挡不住功名富责的诱感、伦理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C. 在《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斧,力大如牛,为人爱僧分明。
【答案】 B【解析】【分析】B错误,没有经过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一个“绝”字,传出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B. 古代仁人贤士多有闲情雅致,高洁情怀。
刘禹锡钟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陶渊明倾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表达了他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
C. 《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小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D. 劝谏是一门艺术。
不仅讲究方法,而且还必须注意表达的技巧。
宋濂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诸葛亮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
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治国之道。
【答案】 D【解析】【分析】D“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
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内容往往与课本有关,涉及经典篇目的出处、重要作家的资料、作品相关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注释内容的积累,还对所学过的文章的内容加以掌握。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______①______(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______②______(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B.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C.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D.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A. 笔走龙蛇B. 高山流水C. 博览群书D. 落子无悔【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需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作答.根据第一处前面的“中正平和,雅致清丽”可知此处应填清幽平淡.根据第二处前面的“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可知此处应填相得益彰。
故选B。
(2)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高山流水为弹琴。
博览群书说的是应读很多的书,意思与“琴棋书画”无关。
落子无悔说的是下棋。
故选C。
故答案为:(1)B(2)C【点评】第一题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潍坊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 D【解析】【分析】D.“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留恋。
故答案为:D【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3.名著阅读考查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填空。
①先主传旨,请A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言讫泪流满面。
A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
”——《三国演义》②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
被B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B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
B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水浒传》文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_,文段中B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_。
【答案】诸葛亮;白帝城托孤;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国演义》《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文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诸葛亮,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讲的是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B指代的人物是李逵,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李逵上了梁山后,因思念家中老母,所以回到家中欲背老母回梁山颐养天年,但是半路上,老娘口渴,李逵就放下老娘去寻水,回来后,发现老娘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血迹,遂随着血迹找到了老虎窝,只发现他老娘的衣服,遂知道老娘被老虎吃了,于是杀了四个虎,为老娘报了仇。
故答案为:诸葛亮;白帝城托孤;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点评】学生对所要填空的知识比较了解,容易记忆。
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杀我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
”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
虽用慌忙劝道:“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
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
回还本寨,将书呈上。
曾长官与史文恭拆开看时,上面写道:“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复曾头市主曾弄帐前: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
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
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
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忠诚既笃,礼数休轻。
如或更变,别有定夺。
草草具陈,情照不宣。
”曾长官与史文恭看了,俱各惊扰。
【乙】宋江道:“不才浅见,未知合众位心意否?”吴用道:“愿闻其略。
”宋江道:“明日并不用一骑马军,众头领都是步战。
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
却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
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着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
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
此法如何?”吴学究道:“正如此藏兵捉将。
”……只听里面忽哨响处,钩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来。
那挠钩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缚人。
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便勒马回南边去赶韩滔。
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
这边那边,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
韩滔、呼延灼部领的连环甲马,乱滚滚都颠入荒草芦苇之中,尽被捉了。
(1)两段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甲】文中画线句“杀吾兄长”指的是什么事?【乙】文中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分别体现了宋江怎样的特点?【答案】(1)水浒传;施耐庵(2)【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3)【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解析】【分析】(1)由文段的人物宋江可知出自名著《水浒传》,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甲】文段,书接上文攻打曾头市一事,在宋公明夜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已经去过一次了,不过半路遭到了埋伏,脸颊中了药箭,毒发身亡。
【乙】文段,宋江大破连环马:朝廷派名将之后双鞭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出动奇兵连环马打败宋江。
宋江得知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派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将徐宁骗上梁山。
在徐宁的训练下,梁山好汉操练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逃走。
侧面烘托宋江军事谋略。
(3)【甲】晁盖亡故,宋江要为晁盖报仇,显得他的重情重义。
【乙】通过宋江的语言描写,他依旧沉着冷静,集众人之智慧,精心策划,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故答案为:⑴水浒传;施耐庵⑵【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⑶【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注意分析。
注意通读句子所在语段,明确句意。
【乙】文中的画线句主要明确侧面烘托对突出表现人物个性索契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通读两文,抓住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和人物的描写,领会人物个性。
5.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一一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
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 《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教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上文《西游记》片段中,A是________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1)B(2)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
B表述有误,原著中是罗切斯特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所以“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故选B;(2)题干所给的片段,描述的是唐僧解救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的过程。
在此前写了孙悟空的话:“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由此可见,“此善心”指的就是“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而唐僧话中提到的人物,正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告诉他,“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
你只上出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唐僧就是用这个方法得以救出孙悟空。
故答案为:⑴B;⑵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
【点评】⑴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
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6.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开展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1)【童心唱祖国,班班歌声扬】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