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绿色水生小昆虫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A.细胞含有叶绿体 B.有假根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 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B.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4.下列各项中,适合苔藓植物生活的地方是 ( )A.释放浓烟工业区 B.干旱沙漠地带C.江南水多 D.针叶林地5.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 B.海带、紫菜可食用C.琼脂可药用 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6. 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种子的(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胚轴7.种子的下列结构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A。
子叶 B.胚芽 C.胚轴 D.胚根8.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其中的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花生的( )A. 果皮、种皮、种子 B.果皮、种皮、胚C. 果皮、种皮、果实 D.种皮、胚、种子9.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其根本原因是( ) A.光照不足 B. 温度太低 C.传粉不足 D. 水分太多10.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虫咬去的结构是( )A.花被 B. 花冠 C.雄蕊 D.雌蕊11. 被子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和子房分别发育成()A. 种子、果实B. 种皮、果皮C. 果实、种子D. 果皮、种皮12. 早春播种后铺盖地膜,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风沙影响种子发芽 B.防止鸟兽掘食种子C.避免日光照射 D.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种子萌发,植珠生长13. 人工授粉的方法是把采集到的花粉涂抹在同种植物的()A.雄蕊上 B.花朵上 C.雌蕊柱头上D.花柱上14.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无土栽培”是指()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 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方式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15. 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来自种子中的()A. 子叶或胚乳B. 种皮C. 胚乳和胚根D. 子叶和胚芽16. 你认为一朵花中主要的部分是()A. 萼片B. 花瓣C. 花托D. 花蕊(雄蕊和雌蕊)17. 在种子的成分中,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的是()A. 蛋白质B. 脂肪C. 无机盐D. 淀粉18.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19.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A.叶的光合作用 B. 叶的蒸腾作用C. 根的呼吸作用D. 根的吸水20. 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21.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22. 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A. 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B. 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C. 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D. 温度低,蒸腾作用弱23. 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观察植物根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植物根系在水分和养分吸收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的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主要由根尖、根毛、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组成。
根尖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
皮层是根的主体部分,包括外皮层、中皮层和内皮层。
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蚕豆种子、土壤、水、滴管、镊子、解剖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酒精、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培养皿、烧杯、滴定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种植蚕豆种子,待其发芽后,选取生长良好的幼苗。
2. 将幼苗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浇足水分。
3.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记录根的长度、粗细、颜色等特征。
4. 取出部分根,用解剖刀将其横切,观察根的横切面。
5. 将根的横切面放入盐酸酒精中,进行软化处理。
6. 取出根的横切面,用滴管滴加清水,使根的横切面重新硬化。
7. 将根的横切面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8. 使用显微镜观察根的横切面,观察根的各部分结构。
9. 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根的结构与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的生长情况:观察发现,蚕豆幼苗的根在土壤中生长迅速,根的长度、粗细、颜色等特征符合植物根的基本特征。
2. 根的横切面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根的横切面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中柱。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皮层细胞排列疏松,中柱由维管束组成,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 根毛观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根毛数量较多,表面有细小的绒毛,有利于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观察植物根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结构特点有利于提高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实验目的】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
【实验内容】(一)根尖的区分(图8-1)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
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
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
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A.外方组织B.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放射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
观察植物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目的要求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材料用具已经生出根毛的(小麦、玉米)幼苗,试管、试管架、棉球、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面永久切片。
方法步骤[观察]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1( 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根尖,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依据外形、颜色和位置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
着重观察根毛着生部位和数量。
二、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识别每一部分细胞结构有何特点。
根尖由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 zone)、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部分组成。
根冠位于(根尖\根毛)的顶端,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不规则\规则)。
根冠具有(保护\支持)分生区的作用。
分生区大部分被(根尖\根冠)包围.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紧密\疏松),具有很强的(分裂\分生)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根冠)上方。
细胞能(迅速\缓慢)伸长,几小时能伸长为原来的10倍以上,是根生长最(快、慢)的部分。
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长区、分生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
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分生区)上方.细胞(停止\继续)伸长,细胞内有很(大\小)的液泡,液泡里充满(细胞液\细胞质).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表皮),表皮以内的细胞开始(分化\分裂)形成组织.例如,位于中心部分的某些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导管(vessel)。
实验原理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
根尖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根的生长和根内组织的形成都是在根尖进行的。
根尖一般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经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植物体发育出成熟的根结构,这种由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的器官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从根的成熟区作一横切或纵切,就能清楚地看到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A.近外方的组织;B.维管柱l.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初生韧皮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初生结构成熟后,要继续进行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但有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不再进行次生生长。
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是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维管形成层最早源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后来与原生木质部相对的中柱鞘细胞也进行分裂,并向两侧扩展,其内侧的子细胞参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于是形成了环绕在初生木质部外侧的连续的维管形成层。
由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向内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另一部分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从而使根加粗。
在有些植物的根中,由中柱鞘细胞衍生的形成层细胞往往分裂以后形成宽的射线,而其他部位形成的维管射线较窄。
由于次生生长,每年在根的内部增加许多新的次生维管组织,使根不断加粗。
因此,维管柱外围的表皮和皮层在根加粗过程中常被拉、挤,最后被撑破。
通常在皮层组织未破坏之前,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形成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周皮发生后,包括内皮层在内的皮层组织和表皮与根的其他部分分离,并且由于给养断绝而死亡、脱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结构,了解其细胞组成和分布。
2.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组织切片的方法。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组织是植物分生组织的一种,主要由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镊子、吸水纸、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染色液(醋酸洋红)、清水。
2. 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筒、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调焦旋钮、显微镜光源。
四、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制备:取洋葱,用解剖剪剪取根尖2-3mm,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使根尖悬浮于水中。
2. 解离:将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分钟。
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分钟,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染色液(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取出,用镊子将根尖弄碎,滴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上,将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6. 观察显微镜:将制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2.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染色质浓,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 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
4. 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了基础。
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我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会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
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3 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在学习生物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对于生物科学技术的信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必然是空洞无味的,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而高二新教材中安排的一些研究性课题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就以课本上第1个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为例,谈谈我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提出主题:教师指定了两个主题——基因工程的进展、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防治。
所教的(2)班和(4)班选择了第1个主题,(5)班和(6)班选择了第2个主题。
收集信息: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便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
应该说,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写出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见解等等。
学生在阅读了相关文章后,经过讨论、分析,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根的构造实验
一、任务目标
学会识别根尖的分区和构造、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并能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养成良好的实验意识、习惯和科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完成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在显微镜下独立观察根尖纵切片、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片。
三、备品与材料
1.仪器设备:显微镜每人一台
2.材料与工具统计表
四、任务实施
(一)知识准备
1、根尖的分区与构造
根是种子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陆生生活的产物。
根尖是根的伸长生长、水分养料吸收以及侧根发生的重要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期四个部分(图1-2)。
各区由于生理功能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根尖的分区
①根冠
根冠是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根冠细胞不规则,外围细胞大、排列疏松,内部(近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
②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整体形状如圆锥,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液泡很小,外观呈褐黄色。
③伸长区。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植物根的基本构造,包括根尖的形态及分区、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侧根、根瘤和菌根等特殊结构,从而加深对植物根系生理和生态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萝卜根尖2. 洋葱根尖纵切片3. 蚕豆幼根横切片4. 鸢尾根横切片5. 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6. 桑老根横切片7. 花生根瘤横切片8. 松外生菌根横切片9. 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10. 带根的马尾松幼苗三、实验方法1. 观察萝卜根尖,从外部形态上区分根尖4个区的特点。
2. 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观察根尖各区的结构和细胞特点。
3. 观察蚕豆幼根横切片,了解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4. 观察鸢尾根横切片和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了解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5. 观察桑老根横切片,了解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6. 观察蚕豆根横切面切片,了解侧根的发生。
7. 观察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了解根瘤的形态。
8. 观察花生根瘤横切片,了解根瘤的内部结构。
9. 观察带根的马尾松幼苗,了解菌根的形态。
10. 观察松外生菌根横切片,了解菌根的内部结构。
四、实验结果1. 根尖的形态及分区- 根尖分为四个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 根冠:位于根尖最前端,保护根尖细胞免受损伤。
- 分生区:负责细胞分裂,产生新的根尖细胞。
-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向下延伸。
- 成熟区:细胞分化,形成根毛,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2. 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和髓。
-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3.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结构由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组成,使根更加坚韧。
4. 侧根的发生- 侧根由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向侧面生长。
5. 根瘤和菌根- 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增加固氮能力。
-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提高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对植物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观察根的结构2. 观察茎的结构3. 观察叶的结构4. 分析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三、实训材料1. 实验植物:小麦、玉米、棉花等2. 实验工具:放大镜、解剖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3. 实验试剂:碘液、番红溶液等四、实训过程1. 观察根的结构(1)选取小麦根的一段,用解剖刀将其横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番红溶液染色,用盖玻片覆盖。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结构,包括根尖、根毛、导管、木质部、韧皮部等。
2. 观察茎的结构(1)选取小麦茎的一段,用解剖刀将其横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番红溶液染色,用盖玻片覆盖。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髓等。
3. 观察叶的结构(1)选取小麦叶片,用解剖刀将其横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碘液染色,用盖玻片覆盖。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结构,包括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等。
4. 分析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1)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基础。
根尖是根的生长点,通过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根不断延伸。
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能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茎:支持植物体,使植物能够直立生长。
茎内的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使植物各部位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茎的生长主要依靠韧皮部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3)叶: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片的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根的结构:观察到的根尖部分为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根毛区细胞较大,富含细胞质和液泡,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 茎的结构: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皮层细胞较大,富含细胞质和液泡,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储存;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使植物各部位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试题2:观察植物的根尖的结构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_______ ______报名号□□□□□□□□□□□□姓名_____ ______得分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的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
2.用放大镜观察和识别根尖的各部分结构。
二、实验用品:已培养好的长有根毛的植物幼根,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观察幼根的外形。
A.用镊子取一条生长健壮的幼根置于培养皿中。
B.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用解剖针指出根毛。
C.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幼根,描述根毛着生的位置、根毛的形态、根毛长短是否相等。
3.观察根尖。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尖,用解剖针指出根尖的各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整理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裁剪线………………………………………………………………………………………………………………………
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试题2:观察植物的根尖的结构
(10分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