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与蓝光的前世今生
- 格式:ppt
- 大小:636.00 KB
- 文档页数:37
蓝光光碟的历史蓝光光盘(Blu-ray Disc,简称BD,又作蓝光光碟)是DVD之后的下一代光盘格式之一,用以存储高品质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数据存储。
须注意的是“蓝光光盘”此一称谓并非本产品的官方正式中文名称,而是容易记住的非官方名称,其没有正式中文名称。
蓝光光盘是由索尼及松下电器等企业组成的蓝光光盘联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策划的次世代光盘规格,并以SONY为首于2006年开始全面推动相关产品。
蓝光光盘的命名是由于其采用波长405纳米的蓝色激光光束来进行读写操作(DVD采用650纳米波长的红光读写器,CD则是采用780纳米波长的红外线)。
蓝光光盘的英文名称不使用“Blue-ray”的原因,是“Blue-ray Disc”这个词在欧美地区流于通俗、口语化,并具有说明性意义,于是不能构成注册商标申请的许可,因此蓝光光盘联盟去掉英文字e来完成商标注册。
2008年2月19日,随着HD DVD领导者东芝宣布在3月底退出所有HD DVD相关业务,持续多年的下一代光盘格式之争正式划上句号,最终由SONY主导的蓝光光盘胜出。
日期事件2002年2月19日“蓝光光盘联盟”的前身“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蓝光光盘”正式发表[1]。
2004年5月18日“Blu-ray Disc Founders”正式更改名称为“蓝光光盘联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
2004年9月21日索尼电脑娱乐宣布,次世代游戏机“PlayStation 3”将会采用蓝光光盘为标准格式。
2006年1月5日蓝光光盘联盟原先准备在国际消费电子展发布蓝光光盘相关产品,后来因为蓝光规格问题将发布日期推迟到同年6月。
2006年10月14日SONY集团推出全球首部配载蓝光光盘播放器的笔记本电脑“VAIO A”系列。
2006年11月11日配备蓝光光盘播放器的次世代游戏机“PlayStation 3”在日本地区开始发售。
DVD的历史带给EVD什么(四)第六章终于该说DVD光盘了市场上的DVD光盘有很多,正版、盗版,碟版、清晰版,各种版本让人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在前面进行了大量的预备知识铺垫,一切都是为了选购高品质的DVD光盘服务的!白衣呕心沥血写了这么多,您现在终于明白一二了吧?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到这里,损失的不是白衣,而是没有坚持读到这里的您。
第一节DVD画质的四个要素1、清晰度画面清晰度很难用白话来描述,有人说是锐利度,有人说是细腻度,总之画面看上去不够清晰甚至稍有模糊都是不正确的,DVD不同于VCD和录像带,它的清晰度在逐行条件下很接近自然实物。
要想准确地表述清晰度的概念,需要借助摄影中的名词“聚焦”,清晰的画面一定是聚焦正确的画面,相反,不清楚的画面就好象照片聚焦不准一样,摄影中称为“失焦”。
电影本身作为视觉艺术不会出现失焦这种低级错误,画面不清完全是由于片源不正和压缩算法不当造成的。
清晰度是衡量DVD画质的第一要素,看不清楚的DVD电影还不如不看。
2、色彩色彩指标里至少包括三个要素,色彩还原准确、色彩饱和适当、曝光准确,抱歉一连串引用了三个摄影中的名词。
通俗地讲,色彩还原准确就是指该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红是红,绿是绿。
这不废话吗?其实不然,有很多影片在制成DVD后都出现了色彩失真的现象,与影院中的效果大相径庭。
色彩饱和适当是指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由于光照和器材等原因,成功的电影在拍摄后会出现比自然影像和景观更美好的画面。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不怎么样的景区或者院落,经过拍摄在银幕上分外诱人,树更绿了,天更蓝了,优于自然视觉的色彩饱和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
曝光正确当然是指电影制成DVD后的画面效果,拍摄时是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这也是拜压缩过度所赐,当然片源不正(比如枪版)更不用说了。
压缩不合理会使DVD的图像看起来有如曝光不正确,有白花花的过曝或者灰暗得看不清的欠曝现象。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还有合适的对比度,亮度等因素,决定着一盘DVD的色彩质量。
下一代DVD格式之争索尼蓝光难称“赢家”作者:吴挺来源:《计算机世界》2009年第06期在下一代DVD格式的较量中,东芝终于顶不住,亮出了白旗。
2月19日下午,日本东芝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撤出HD-DVD业务。
至此,一场历时数年的下一代高清DVD标准之争,终于落幕—索尼的蓝光DVD标准一统江湖。
东芝选择放弃自从华纳兄弟宣布只支持蓝光格式之后,东芝HD-DVD阵营只剩下环球和派拉蒙两个好莱坞巨头。
在拉拢华纳兄弟这个好莱坞惟一的格式两面派(同时支持蓝光和HD-DVD)失败之后,东芝便有彻底放弃的意思,以至于HD-DVD播放器半价销售; 而当沃尔玛宣布只销售蓝光产品之后,东芝已经崩溃了。
在东芝退出HD-DVD业务的消息基本得到证实之后,东芝的股票还上涨了5.74%,因为它的股东根本不看好这场争夺战。
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东芝大打价格战,结果是卖一台HD-DVD便亏一台的钱。
虽然这次抽身可能让东芝损失几亿美元,但是与其继续“流血”,不如就此打住。
下一代DVD格式之争,对于两个公司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可以认为,东芝只不过是想过把瘾,输了权当广告费,赢了则算是意外的收获。
而如果索尼输了,索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受到制约。
何况,这个格式将决定产业链的归属,一旦失势,索尼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独立苦撑。
还好有PS3超过1000万台的销量,每台机器上都有蓝光播放器,相比之下,索尼的策略更得人心,不仅笼络了上游的厂家,还笼络了用户。
要知道索尼就是靠这样半送半卖起家的。
一个调查表明,人们对下一代播放器的需求并不强烈,并没有列为购买的必需品。
但是有PS3这样送上门,自然不会太计较,何况价格也算过得去,这就是索尼聪明的地方。
索尼在DVD流行之初就采用了这个手段,如此看来,在蓝光上同样可以再试不爽。
到目前为止,HD-DVD播放器的销量也只不过是100万台而已,其中包含Xbox 360搭售的30万台,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会想到,这种量比哪个阵营更有利。
HDDVD愚弄了我们作者:来源:《计算机世界》2008年第07期观点就以前的经验法则来看,HD DVD上市早、价格低、技术兼容性也不错,怎么看都会是赢家,但蓝光却凭借其强大的安装基础获得了胜利,所以,抢得先机并不是获胜的法宝。
消费者电子产品生产巨头东芝终于宣布放弃HD DVD了。
几天之内,东芝的合作伙伴纷纷倒戈,宣布他们已经成为销售蓝光光盘的商店了,HD DVD播放器和电影也迅速沦为处理品。
在企业内部,销售商至少会假装在一段时间内为曾经的HD DVD顾客提供支持,尽管估计也不会坚持太久,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
可事实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并无忠诚可言。
当然,我们IT行业无时无刻不在挑选技术,我们总会有一些经验法则来找出赢家。
而且我们从没有被像HD DVD这样的输家愚弄过。
为什么说HD DVD愚弄了我们?因为,从经验法则看,HD DVD应该成为赢家。
HD DVD是首先进入市场的,虽然蓝光光盘较早开始研发,但东芝在2006年4月就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而第一批蓝光光盘直到当年6月份才问世。
而且,HD DVD播放器和电影在上市之初也比蓝光卖得好。
实际上,在两种光盘都上市以后的前6个月内,HD DVD每个月都比蓝光卖得好。
此外,从技术上看,HD DVD比常规DVD更兼容。
它们采用相同的文件系统,制造商可以用生产常规DVD的设备生产HD DVD。
而蓝光光盘则不可以。
另外,HD DVD播放器也有价格优势——在低端产品中,价格还不到蓝光播放器的一半。
两种格式光盘的成本都差不多。
而蓝光呢?看起来就像Beta-max的翻版。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录像带格式之战中,便宜的VHS格式大胜索尼的在技术上更强的Betamax。
过去的失败可以预示未来的灾难,不是吗?可这回,这些经验法则没能选出赢家。
蓝光赢在哪里呢?是安装基础。
从2006年11月开始,索尼在每一台PS3上都安装了蓝光播放器,这让蓝光迅速占领了市场。
对于蓝光而言,这种PS3就是撒手锏。
HDDVD之死作者:来源:《电脑爱好者》2008年第07期2008年2月19日下午,东芝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停止HD DVD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
至此,一场持续了五六年的次时代光存储格式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华纳兄弟与HD DVD决裂引发雪崩效应短短的1个半月,看似还能与BD周旋一阵的HD DVD迅速土崩瓦解,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感觉,罪魁祸首正是刚过新年就宣布放弃HD DVD格式的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在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中市场占有率最高,从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DVD发行市场的数据来看,华纳兄弟以18.4%的份额居第一位,销售额更是高达27亿美元。
华纳兄弟支持BD格式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迅速结束格式之战。
在华纳兄弟宣布决定之前,仅支持BD的影业公司拥有46%市场份额,而仅支持HD DVD的影业公司则拥有24%市场份额。
这样一来,拥有20%市场份额的华纳兄弟如果投向HD DVD,两大阵营将势均力敌,这场格式之战再持续几年都不奇怪,继续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而投向BD阵营的话,如此鲜明的比例将给其他厂商和消费者指明方向,使BD格式迅速获胜。
华纳兄弟宣布仅支持BD格式之后,市场迅速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BD相关产品的销量大幅度超过HD DVD,虽然东芝随后企图以HD-A3播放机从399美元降价至150美元并赠送5张HD DVD电影的措施来挽救失败的命运,但为时已晚,消费者似乎已经认准了BD将是未来唯一的格式标准。
随着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Buy)等卖场纷纷将HD DVD产品下架,众叛亲离的东芝不得不宣布停止HD DVD业务。
小知识HD DVD与蓝光HD DVD与蓝光均采用405nm的蓝色激光,前者最大容量为30GB,后者最大容量为50GB。
由于容量巨大,能够完整地保存高码率1080P视频及各种无损音频,清晰度媲美真正的电影院。
硬件胜利源自软件支持无论是什么硬件,最终都是要为软件服务的,消费者绝不会买一台没有电影的播放机。
DVD的历史带给EVD什么(五)几个基本概念,简单而实用〖原版〗原版DVD主要是来自一区和三区DVD。
一区DVD是美国出的原版DVD,效果最好,只有英文字幕,价格也最贵,在北美一般零售价为20美元左右,在国内大约220元人民币。
三区DVD主要来自香港,有中英文字幕,效果也不错,大约卖200元。
还有一种特殊的“原版”DVD,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些没有包装、没有印刷的“原版”一区DVD,在碟友的圈子里一般称之为“Z版”。
这种DVD是一些商人从一堆美国废品、次品DVD中,挑出一些还能正常放映的DVD。
这些碟都是一区DVD,没有中文字幕,一般卖20-50元一张。
大部分碟买回去除了偶尔会花外,一般还算正常,万一放不了,这些人有很多方法应付,又是开水烫,又是牙膏擦,又是重物压,土法上马,看得你大吃一惊。
虽然时有瑕疵,但谁叫正版DVD那么贵呢,这种“Z版DVD”只要能放,效果和正版碟无异,比翻版DVD效果不知强多少,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正版〗与“原版”不同的是:“原版”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正版”则纯粹是一个法律概念——在《白衣沥血九章》的第七章第一节中,已对“正版”有过完整的定义,大致可以说:出版内容获得正式授权,由正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6区区码DVD。
六区“正版”DVD,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一些唱片公司引进外国版权出的DVD,效果差一些,但是正版中最便宜的,大约卖五六十元;另一种是国内音像出版单位购买了国产电影的DVD版权所出版的DVD,由于国内“正规音像出版单位”的设备廉价、技术低劣、态度马虎,所以,这些DVD的音像品质,一般只是略好过VCD而已。
需要多说一句: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大陆出版和销售的“正版”DVD,其声画质量均令人发指,说是对DVD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亵渎毫不为过。
〖盗版〗(又称“D版”)“盗版”尽管是个技术含量超高的活计,但这个词却不是一个技术概念或产品质量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的法律概念——与“正版”相对,出版内容未经版权所有者正式授权的DVD,均属盗版;不是所谓“正规音像出版单位”所出版的DVD,也是盗版——而在我国,要成为“正规音像出版单位”,存在着高不可攀的“非资本门槛”和“非技术门槛”,说白了吧,就是不管你有多少钱,有多么好的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开办“正规音像出版单位”,只有国家才能开办“正规音像出版单位”。
从录像带到高清中国家庭影音播放器22年回顾2009-08-13 09:40:04 来源: 网易数码跟贴 50 条手机看新闻像机录像带,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它的模样,或者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儿时的回忆,而对于VCD、SVCD、DVD、BD很多人一定会非常熟悉。
虽然高清还没有走进每一个家庭,但未见其人已闻其声。
从模拟到数字,从低清晰度到高清,从录像带到蓝光碟机、高清播放机,这就是中国家庭影音播放器走过的20多年。
从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其中不乏我们自己的特色与标准产品,但出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大范围的普及。
但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国产高清产品仍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图1 家庭影院1987年,VHS录像机走进中国家庭先来探寻一下世界家用影音播放器的发展脚步。
l975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像机Betamax,中文译为贝特马可思,简称BETA录像机,在我国俗称小1/2录像机,目前市面上几乎看不到BETA型录像机的踪影了。
不??以想像中销声匿迹了。
l976年,日本JVC公司发布了VHS系统,它在录制时间及磁带大小上比索尼的BETA更显优势,而且还受到了美国知名视听器材公司RCA 的大力支持,VHS一推出便支持录像2个小时,比索尼的Betamax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索尼的Beta阵营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厂商支持,这两点让索尼的Betamax与VHS竞争中彻底失败了。
图2 索尼的BetamaxJVC公司研制的盒式磁带录像机(即VHS录像机)无疑更适合家庭使用,在随后几年中,松下、东芝、日立等大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VHS录像机产品,并进入了其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1987年1月,JVC发表了超高带的VHS,即S-VHS (Super Hi Band VHS)录像机HR-SC1000。
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视频格式,比之前发布的VHS标准更加先进。
1987年中国电视机进入了彩色电视时代,现有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于是,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了VHS录像机,成为一种时髦的消费品。
什么是HD,HDTV,BD(Blu-Ray),HDDVD什么是HD , HDTV , BD(Blu-Ray) , HDDVD我们知道DVD给了我们VCD时代所无法比拟的视听享受,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跟进,人们对视频的各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屏幕要更宽、画质要更高!于是,HD就孕育而生了。
什么是HD:简单来说,通常把物理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的格式则称作为高清,英文表述High Definition,简称HD。
所谓全高清(Full HD),是指物理分辨率高达1920×1080逐行扫描,即1080p,是目前顶级的高清规格什么是HDTV:HDTV是Hign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高清晰度电视”的意思,HDTV技术源之于DTV(Digital Television)“数字电视” 技术,HDTV技术和DTV技术都是采用数字信号,而HDTV技术则属于DTV的最高标准,拥有最佳的视频、音频效果。
HDTV与当前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传统电视系统不同,HDTV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
由于HDTV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到电视节目的传输,以及到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因此HDTV给我们带来了极高的清晰度,分辨率最高可达1920×1080,帧率高达60fps,是足够让目前的DVD汗颜的。
除此之外,HDTV的屏幕宽高比也由原先的4:3变成了16:9,若使用大屏幕显示则有亲临影院的感觉。
同时由于运用了数字技术,信号抗噪能力也大大加强,在声音系统上,HDTV 支持杜比5.1声道传送,带给人Hi-Fi级别的听觉享受。
和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高清晰画面、高保真立体声伴音、电视信号可以存储、可与计算机完成多媒体系统、频率资源利用充分等多种优点,诸多的优点也必然推动HDTV成为家庭影院的主力。
HDTV也是DTV标准中最高的一种,拥有最佳的视频、音频效果。
DTV是一种数字电视技术,是目前传统模拟电视技术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