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期的决定因素及对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92.67 KB
- 文档页数:1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播种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份,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
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
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
拔节期日均18℃以上。
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
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
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
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
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
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
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
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
营养: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
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
精心整理
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⑴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⑵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cm。
⑶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⑷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⑸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
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
⑹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⑺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⑻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⑼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⑽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⑾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⑿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
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受内外条件变化的影响,其植株形态、构造发生显着变化的日期称生育时期。
玉米一生共分七个时期,具体名称和标准如下:
播种期:即播种日期。
出苗期:幼苗高2厘米左右的日期。
另外,13片可见叶,7。
玉米亩产多少斤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们对于玉米亩产量常常非常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益和粮食安全问题。
那么,玉米的亩产量到底是多少斤呢?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种植技术对玉米亩产量的影响种植技术是影响玉米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播种密度、适宜的施肥方法、科学的田间管理等都对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是指每亩种植的玉米植株数目。
合理的播种密度是保证玉米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播种密度时,需要考虑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
常用的播种密度为50000-60000株/亩,但对于不同的品种和条件,适宜的播种密度也存在差异。
2. 施肥方法适宜的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农民们会在播种前、苗期、抽穗期分别进行底肥、追肥和补充肥料的施用。
推荐的施肥剂量为每亩基肥30-40公斤,追肥50-60公斤,但具体施肥剂量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指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各种管理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控制、灌水、松土、支架等。
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长质量和单株产量,进而提高亩产量。
二、品种选择对玉米亩产量的影响品种选择是影响玉米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亩产量。
1. 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指在亩产量上有较好表现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耐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产量稳定等特点。
选择优质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亩产量,降低风险。
2. 适应性品种适应性品种是指根据当地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选择的适合生长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时,需要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并选择适应这些条件的品种,才能获得较好的亩产量。
玉米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可以收获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玉米的种植时间了,关于玉米的种植方法大家都不是很了解,那么玉米具体是什么时候种植?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玉米的种植时间及收获时间吧!玉米的种植时间及收获时间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
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
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
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①播种期:种子萌发,破土出苗。
此时要注意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不可覆土过后,影响出苗。
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一些地区可适量的施用锌肥、硫肥。
定苗后趟地产地,黑龙江地区易发生春旱,影响出苗率。
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极度干旱时进行浇灌。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10左右天出苗。
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②三叶期:出苗、三叶期直至拔节期是种子长根、分化茎叶,茎叶生长相对缓慢,根系发展迅速。
此时要注意促进根系生长,壮苗,保证出苗早、出苗率高、出苗齐。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浅析玉米种植技术及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玉米种植技术的相关内容出发,探讨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选地种植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贫瘠,适应性强,但对于土壤深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壤土则有更好的生长发育。
玉米在种植前需要进行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这对于最终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所以对肥料的施用也尤为重要。
在施肥方面要结合土壤的肥力水平,进行合理的施肥。
通常在开沟或播种前施基肥,然后在玉米生长期间进行追肥。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还能提高玉米的品质,使玉米更具市场竞争力。
三、选优种植选择优质高产的种子对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种植玉米需要选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及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性状的种子进行播种。
优良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降低种植风险。
四、科学管理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等。
科学管理能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减少生长期间的逆境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产量。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种植技术的简要介绍,下面将从玉米种植技术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其重要性。
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在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下,农民主要依靠经验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农业生产的流程,导致生产效率比较低。
而有了新的玉米种植技术后,农民可以根据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良的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使得玉米更受市场欢迎,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益。
适合山东玉米种植时间及方法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时间不同,那么山东玉米什么时候种植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山东玉米种植时间,一起来看看。
山东玉米种植时间河南。
种玉米时间在五月份,收获小麦之后,收玉米在中秋节前后,也就9月底。
山东。
因为春玉米播种时间早,生育期长,所以产量高。
山东地区一般4月初种春玉米,8月末收获。
东北。
播种时间在谷雨(4月20日左右)之后、5月10日之前这段时间,收获大体在10月1日以后、10月20日之前。
南方。
南方玉米能种两季,就长江流域来说,春播的玉米一般3月底4月初播,7月上中旬可以采摘。
河北。
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安徽。
一般春天的第一场雨来临之后,就是种春玉米的最好时间。
但现在为了防止病虫灾害,提倡春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
湖南。
一般春玉米4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收获。
夏玉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
总而言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玉米种植时间也有所差别。
建议各地玉米种植户根据当地环境选择玉米的种植时间。
山东玉米种植方法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
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播期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邹原东;韩振芹【摘要】选择适宜的播期是玉米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栽培手段.本文综述了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降低,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7-8,10)【关键词】玉米;播期;产量;品质;研究进展【作者】邹原东;韩振芹【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又可作饲用和工业原材料;种植面积居全国粮食作物之首,已跃居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对维护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3]。
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除与高产潜力品种密切相关外,也依赖于栽培技术、环境条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而从栽培生理上寻求构建高产群体形态,如何从技术手段上将玉米品种内在优良基因与栽培手段、环境因素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由播种、出苗、拔节、抽雄、成熟等生长发育时期组成[4]。
不同的品种都有适合自身生长的区域,也有较为适合的播种期。
适宜的播种期不仅会使玉米在生长阶段充分利用光、温、水、肥等条件,为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而且还会使玉米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避开主要病害的高发期,提高适应逆境环境的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
很多研究也表明,播期的不同会使玉米的品质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5]。
本文综述了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
1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多研究发现,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全生育期缩短。
刘明等[6]通过对春玉米的生育期研究发现,相比早播,晚播会使春玉米播种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至蜡熟期分别缩短6、2、4 d。
地膜玉米什么时候播种为什么玉米盖地膜能增产地膜玉米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玉米的模式,那么地膜玉米什么时候播种呢? 为什么玉米盖地膜能增产呢?今天小编就来回答一下。
一、地膜玉米什么时候播种地膜玉米的种植时间,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决定,通常是比当地的露地玉米提早7-10天。
一般而言,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二、地膜玉米的经济效益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玉米增产30%~70%,有的地方成倍增加产量。
我国许多山区为了使玉米提早成熟,采用地膜覆盖玉米,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另外,地膜尚可一膜多用。
春小麦和玉米间作,春小麦利用地膜覆盖,到玉米播种前再转盖到玉米上,既保小麦早出苗,又保持玉米所需水分和温度,从而取得双丰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1、保水作用地膜玉米地的整地要求上虚下实,保持毛细管上下畅通,土壤深层水可以源源上升到地表。
盖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不能蒸发散失到空气中去,而是在膜内以液一气一液的方式循环往复,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土壤含水量增加,表层0~5厘米一般比露地多3%~5%。
2、增温作用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
晴天,阳光中的辐射波透过地膜,地温升高,通过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
地温增高的原因是由于地膜阻隔作用,使膜内的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不易散失,而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1倍,温度升高3℃。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衡量土壤耕性和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或灌水的冲刷和渗水的压力,保持土壤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加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覆膜后各种生育条件优越,促进早出苗,早吐丝,早成熟,根系亦发达,穗长增加2.3厘米,增产效果显著。
玉米栽培技术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起源于美洲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何时传入我国尚未定论,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
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还是春、夏玉米。
春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全部玉米种植区。
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
西南诸省的高山地区,及西北地区。
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原因,积温不足,难以实行多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
相对于夏播区,大部分春播区玉米生长期更长,单产水平也更高。
夏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西南地区也有、部分面积。
我国是最成功的利用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之一,除边远地区外,都已采用了杂交种。
随着高产、抗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不断选育成功与推广,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化肥、农药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大量需求的拉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增长。
其发展速度高于小麦、水稻等其它作物。
玉米的主要作用,在我国,玉米是重要的传统食品。
玉米子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
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
在边远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
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
随着食品机械和加工工艺的发明,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
由玉米还可生产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玉米是“饲料之王”。
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
由于我国草原面积十分有限,加之人为的畜量过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依靠牧区提供大量动物性食品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大量的肉蛋奶须依靠农区的养殖业提供,显然,玉米对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