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单元复习课 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中考研讨公开课)课题酸和碱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备课团队:城关初中化学组班级城关初中2011级9班时间2014.3.7教学目标分析: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浓酸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11-9班的学生比同类班级的基础稍微差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但学习的心态兴趣比较浓厚,也有表现欲望。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1.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引学生参与复习活动。
2.提出酸碱度的意义,有何方法测量?3.展示学习目标。
1.个别学生示范鉴别操作方法或口头表达。
2.参与分析思考和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3.参与回答问题。
1.复习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
3.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归纳与表达6+6分1.组织学生阅读(只看、想而不写)课堂练习中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男同学完成酸,女同学完成碱。
2.先个人思考再组内交流,以4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以“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归纳的书写与表达。
1.配合老师,利用幻灯片填空。
2.组间交流,选择最佳方案进行书写与口头表达。
1.复习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强化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直击中考15分1.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近三年来宾市和其它省市中考题中的相关试题(基础题4题、中档题1题、提高题1题)。
2.组织4人小组组内交流意见。
3.随机组织学生解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1.独立思考完成6小题。
2.组内交流意见。
3.尝试说出试题答案的理由和所考查的知识点。
1.体验中考题的难度。
2.生生互动。
3.学会分析。
拓展创新15分1.假如你是今年的命题教师,你怎么出题?请单独思考后8人小组出1到2个题目。
2.引导评价所出试题的优劣,并作解答。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酸和碱复习教案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回顾已有知识,再自主解决问题,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比较、归纳等加工信息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主要性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旨在夯实基础,适当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降低重心,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能逐步运用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拓展”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一)酸和碱的概念【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酸。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酸的化学式:。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2.碱。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议练】1、当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的瓶塞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A.产生白烟B.产生白色烟雾C.产生白雾D.产生氯化氢气体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Cl、ZnC.HNO3、KOH、Na2CO3、O2D.HCl、NaOH、Na2CO3、SiO2(二)常见的酸【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浓盐酸特性:浓盐酸易,打开瓶盖,瓶口会出现(挥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形成盐酸小液滴),敞放于空气中其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2、盐酸的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助消化。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PH。
(2)知道酸和碱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总结构建出酸碱性质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案例的讨论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酸碱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将有关酸碱性质及用途等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第十单元酸与碱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与碱的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设计意图:酸与碱的知识,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
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与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
从而对盐的学习打好基础。
酸与碱的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酸碱化学性质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酸与碱复习成秉福下伍旗镇初级中学。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中考研讨公开课)
课题酸和碱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
备课团队:
城关初中化学组
班级时间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浓酸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
11-9班的学生比同类班级的基础稍微差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但学习的心态兴趣比较浓厚,也有表现欲望。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3分1.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别失去标签
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引学生
参与复习活动。
2.提出酸碱度的意义,有何方法测量?
3.展示学习目标。
1.个别学生示范鉴别操
作方法或口头表达。
2.参与分析思考和回答
(要求说出理由)。
3.参与回答问题。
1.复习酸碱指示剂
的性质和作用。
3. pH试纸的使用方
法
归纳与表达6+6分1.组织学生阅读(只看、想而不写)课
堂练习中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男同学完成酸,女同学完成碱。
2.先个人思考再组内交流,以4人小组
分工合作完成以“常见酸、碱的化学
性质”归纳的书写与表达。
1.配合老师,利用幻灯
片填空。
2.组间交流,选择最佳
方案进行书写与口头
表达。
1.复习酸、碱的物
理性质和用途。
2.培养独立思考和
团队合作的精
神。
强化常见酸
和碱的化学性
质。
直击中考15分1.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近三年来宾市和其
它省市中考题中的相关试题(基础题4
题、中档题1题、提高题1题)。
2.组织4人小组组内交流意见。
3.随机组织学生解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1.独立思考完成6小题。
2.组内交流意见。
3.尝试说出试题答案的
理由和所考查的知识点。
1.体验中考题的难
度。
2.生生互动。
3.学会分析。
拓展创新15分1.假如你是今年的命题教师,你怎么出
题?请单独思考后8人小组出1到2个
题目。
2.引导评价所出试题的优劣,并作解答。
1.思考、命题。
2.选择优题并解答。
1.体验转换角色的
快乐。
2.强化知识的运用。
请你调查这些大众明星的档案快速浏览,只要求能描述,不需要填写
性质浓盐酸
(HCl)
浓硫酸
(H2SO4)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颜色
状态
气味
吸水性
腐蚀性
溶解性
用途
直击中考
1.(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描述错误
..的是()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B.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C.氢氧化钠不需密封保存D.氢氧化钠可作炉具清洁剂
2.(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2011年6月6日,浙江某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苯酚(显酸性)泄漏,污染新安江江水。
当地政府应向江水中投放的物质是()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钾D.稀盐酸
3.(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化学实验操作中,不小心让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背,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是()
A.迅速涂上适量稀硫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B.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碳酸氢钠溶液
C.迅速涂上适量硼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D.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硼酸
4.(烟台市2012年中考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
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紫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
稀盐酸
5.在H 、O 、C 、S 、Ca 一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
化学式赶往空格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____ (3)可改良本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 (4)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6.(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右图中,铁丝在试管内长时间放置,铁丝表面有红棕
色物质出现,水面会上升,约占原试管内空气体积的 。
该红棕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 外 延 伸
7.(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 如下:
物质 苹果汁 番茄汁 糖水 洗洁精 pH
3
4
7
10
(1)洗洁精呈 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色;
苹果汁的酸性比番茄汁的酸性 (填“强”或“弱”);
(2)测定pH 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
8. (四川省邛崃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