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评估徐州轨道交通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一、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一)、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征及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情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电能驱动、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巨大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0-2026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从我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榜来看,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最高的城市为上海,运营里程达705公里,拥有车站415座,线路共有17条。
其次,北京以里程626公里位列第二,拥有车站389座,线路共有21条。
(二)、铁路投资预期是主导板块估值的核心,预计保持高强度全国铁路投资存周期性波动特征,十三五期间整体表现平稳。
2008年底,由于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年全国铁路投资上调至41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1%。
2008-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动车组事故等原因导致铁路建设投资缩水近30%,行业投资规模大幅下滑。
2012-2015年,虽然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铁路投资恢复较快增长。
2016年以后,由于铁路行业发展已达到阶段高位,铁路投资基本保持稳定。
复盘历史,铁路投资预期是主导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
2008年到2011年,由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为扩大内需,铁路投资大幅提升。
铁路投资额作为铁路设备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带动了板块整体上行。
2010年底,高铁投资加速,京沪高铁、郑西高铁等先后竣工,仅12月单月通车高铁达872公里,高铁投资加速和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持续强化市场预期。
2011年连续的黑天鹅事件导致板块出现大幅下跌。
2011年2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违纪被双规,板块风险偏好下移,铁路设备股价出现较大幅回调,其中,南车、北车跌幅分别达到30%、35%。
快报: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城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路线公里来源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公里)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杭州青岛郑州西安天津沈阳苏州大连长沙宁波昆明长春合肥南宁南昌无锡兰州厦门石家庄福州温州呼和浩特济南徐州东莞贵阳常州哈尔滨佛山乌鲁木齐太原淮安宜宾天水珠海三亚株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地铁线路长度 (公里)2020年当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公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各城市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统计2020年共新增三亚、天水、太原 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其中,太原市运营线路为地铁三亚、天水两市运营线路为有轨电车另根据2020年11月1日生效的团体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分类》(T/CAMET 00001-2020)相关规定将株洲智轨A1线(公里)、宜宾智轨T1线( 公里)纳入统计,城轨交通运营城市累计达 个。
公里个条段2020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城市有新城轨交通线路(段)投运,共新增运营线路新开延伸段或后通段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情况图地铁6302.79公里占比79.00%217.60公里占比2.73%98.50公里占比1.23%805.7公里占比10.10%485.70公里占比6.09%57.70公里占比0.72%10.20公里占比0.13%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AMP2.73%1.23%10.10%6.94%79.00%0.13%6.09%0.72%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4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年已公示的获批项目涉及新增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 公里,新增投资额共 亿元。
新增项目所涉及的城轨交通线路系统制式均为地铁制式。
4市新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共计 公里,总投资额共计 亿元。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科技厅等关于公布2011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10.13•【字号】苏经信科技[2011]1002号•【施行日期】2011.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税、江苏省地税、南京海关关于公布2011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苏经信科技〔2011〕1002号)各市经信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2010年新修订的《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经企业申报、各地推荐、专家核查、综合审核、现场考察等程序,现认定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等165家企业技术中心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见附件)。
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要以此为契机,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作用。
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在项目扶持、科技计划、税收优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认真做好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努力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省经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滚动调整制度,不断提高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水平。
附件:2011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省地税南京海关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附:2011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1、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南京宝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南京海尔曼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苏州万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苏州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苏州新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7、江苏神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8、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9、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1、江苏仓环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2、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3、圣欧(苏州)安全防护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4、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5、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6、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7、怡球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8、苏州吉人漆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9、中屹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0、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1、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2、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3、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4、无锡锡洲电磁线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5、无锡太湖锅炉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6、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7、无锡市军工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8、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技术中心39、无锡市贝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0、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1、凌志环保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2、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3、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4、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5、无锡锡能锅炉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6、江苏金羊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7、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8、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9、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0、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1、江苏三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2、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3、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4、江苏金源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5、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6、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7、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8、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9、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0、丹阳中超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1、江XXX昌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2、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3、江苏海田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4、威和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5、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6、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7、扬州天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8、江苏扬州合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69、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0、英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1、江苏宝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2、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3、江苏馋神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4、扬州市刘氏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5、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6、扬州玉器厂技术中心77、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8、扬州北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79、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0、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1、江苏浩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2、扬州赛尔达尼龙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3、江苏菲达宝开电气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4、仪征市中兴涤纶纤维厂技术中心85、江苏恒远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6、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7、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8、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89、江苏永益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0、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1、泰州市华强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2、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3、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4、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5、江苏利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6、南通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7、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8、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99、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0、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1、南通市华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102、江苏昌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3、江苏三上机电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4、江苏华信塑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5、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6、江苏四方锅炉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7、江苏徐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8、徐州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09、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0、江苏神舟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1、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2、江苏象王起重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3、江苏双鑫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4、盐城神力制绳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5、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6、江苏中恒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117、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8、马恒达悦达(盐城)拖拉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19、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0、江苏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1、江苏剑桥涂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2、江苏高和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3、盐城中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4、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5、江苏咸中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6、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7、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8、灌南压铸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29、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130、江苏佳宇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1、江苏远征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2、江苏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3、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4、江苏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5、江苏玖久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6、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7、江苏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8、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39、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0、江苏凯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1、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2、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3、昆山华辰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4、江苏昆山协孚人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5、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6、昆山铝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7、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8、泰博制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49、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0、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1、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2、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3、江苏爱康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4、江阴市润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5、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6、江阴东华铝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7、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8、江阴众和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59、江苏云蝠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0、江阴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1、江阴市恒润法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2、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3、江阴新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4、江苏海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65、远见风能(江阴)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为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衔接、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有序发展地铁,鼓励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高架或地面敷设的轨道交通制式。
把握好建设节奏,确保建设规模和速度与城市交通需求、政府财力和建设管理能力相适应。
二、加强规划管理(一)超前编制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性方案。
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要求,确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要编制线网规划,确定长远发展目标。
按照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线网规划应统筹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情况,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功能定位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主要换乘节点、资源共享和用地控制要求,实现与城市人口分布、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协调;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主要铁路客站和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二)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是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实施性方案。
城市要结合自身经济、人口、客流需求等情况,根据线网规划编制5~6年期的建设规划。
拟建地铁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拟建轻轨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万人次。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有关部门和单位2007年度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0•【字号】苏办发[2007]15号•【施行日期】200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有关部门和单位2007年度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任务》的通知(苏办发[2007]15号2007年4月10日)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宿迁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各县 (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有关部门和单位2007年度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有关部门和单位2007年度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任务省委组织部:1.从省级机关、苏南5市、省属高校、企事业单位选派50名中青年干部到苏北有关市挂职。
2.为苏北地区20个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共63089个远程教育终端接受站点提供建设经费补助。
建设20个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免费为2万名农村党员经纪人开展职业资格培训。
帮助苏北地区城市街道和乡镇建设20家党员服务中心。
3.重点帮助553个无村部村建设好村部,研究其它无村部村村部建设办法。
4.实行“菜单式”帮扶,由苏北各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支持措施。
实施支持宿迁市的百名专家兴百企和百名教授育百才“双百”工程,帮助该市从省内高层次人才中选聘30名骨干企业技术和发展顾问、30名中青年人才指导老师。
省委宣传部:1.组织新闻媒体对涉及苏北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主要活动,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成功经验,苏北发展的重大成就等进行报道。
组织开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大型主题新闻报道,重点推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苏北行”系列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1.20•【文号】发改基础〔2020〕105号•【施行日期】2020.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05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4)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19〕444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更好支撑徐州城市功能区发展,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原则同意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建设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等4个项目,规划期为2019-2024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立体开发,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建设项目要加强综合交通衔接。
统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规划建设运营的衔接,强化与徐州东站等重要枢纽之间以及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
四、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权限审批(核准)项目,基本建设方案不得随意变更。
审批(核准)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评估,建立公示和信息公开制度,做好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工作。
项目批复文件抄送我委,并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五、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严格按规划批复要求落实地方财政出资,并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具备条件后方可启动项目建设。
建立持续稳定的建设资金保障机制,项目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不得随意调整,严禁以债务性资金代替财政资金,严格落实融资资金偿还来源,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规变相举债。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关于对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6﹞30号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技术评估意见(苏环评估〔2016〕31号)及徐州市环保局预审意见(徐环项预〔2015〕13号)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及徐州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在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
因此,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原则同意徐州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
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须落实预审意见和《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在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中重点落实以下要求:(一)做好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依据《报告书》提出的达标控制距离要求,在地铁沿线、车站风亭、冷却塔的噪声、振动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物。
(二)落实施工期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
地铁沿线、车站、车辆段及配套设施等的建设,应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施工方式,必要时在周围设立隔声围挡或吸声屏障。
高噪声设备应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应加强声环境敏感点噪声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2.20•【字号】徐政办发〔2019〕9号•【施行日期】2019.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徐政办发〔201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徐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2月20日徐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为提高徐州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以及省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创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创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抓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的主导地位,健全规划方案、加快场站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引导绿色出行、改善城市环境,全力建设城乡一体、高效快捷、服务优质、群众满意、全国一流的公交都市。
(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政策扶持。
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责,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在规划、资金、土地、路权、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一体化、多模式、高效率、衔接顺畅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出行需求。
注重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统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注重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作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商业秘密编号: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稿)建设单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4年5月武汉1……1……3……17……19……20……21……22……24……24……26……35……35……47……57……57……76……76……79……82……84……86……112……112……112……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走向示意图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工法示意图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3 编制依据1.4 评价指导思想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 评价工作等级1.8 评价因子1.9 评价标准1.10 环境保护目标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说明2.3 影响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简述2.4 工程与城市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3 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特征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3.3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3.4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5 环境质量概况4 声环境影响评价4.1 概述4.2 噪声源类比调查与分析1115……121……125……126……126……126……127……134……138……139……141……141……141……144……145……145……148……153……157……158……158……159……160……160……163……176……179……182……4.3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4.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4.5 评价小结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5.1 概述5.2 振动类比调查与分析5.3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5.5 振动对文物的影响5.6 评价小结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1 评价范围、内容与标准6.2 电磁污染源特性6.3 治理措施及建议7 水环境影响评价7.1 概述7.2 杏山子车辆段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7.3 高铁停车场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7.4 车站污水排放影响评述7.5 全线污水排放量汇总7.6 全线污水处理措施汇总7.7 结论8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8.1 概述8.2 工程对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影响预测与评价8.3 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8.4 工程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8.5 车辆段位于灰岩裸露区的影响分析2184……194……196……198……198……198……201……202……203……204……204……204……205……206……206……206……206……208……209……225……227……227……228……228……229……233……236……238……8.6 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8.7 环境保护措施8.8 结论9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9.1 概述9.2 风亭排放异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9.3 补漆作业环境影响9.4 替代公汽运输所减少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9.5 小结10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0.1 概述10.2 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其处置情况10.3 小结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1 评价原则11.2 评价范围11.3 评价内容、重点及保护目标11.4 评价方法11.5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6 结论与建议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2.1 施工方案合理性分析12.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内容及重点12.3 施工期对城市社会、生态景观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4 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2.5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6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7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3239……241……242……242……242……243……244……245……246……247……247……249……249……249……249……249……257……258……259……259……259……260……261……261……261……262……263……263……12.8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9 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3 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13.1 施工准备阶段环保措施13.2 施工期环保措施13.3 规划、环境保护设计、管理性建议13.4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措施13.5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3.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3.7 排风亭异味防治措施13.8 环保工程投资14 公众参与14.1 公众参与目的14.2 公众参与原则14.3 公众参与方式14.4 公众参与实施14.5 公众意见采纳及反馈落实情况14.6 结论与建议1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5.1 评价分析方法15.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5.3 评价结论16 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控制16.1 总量控制对象16.2 总量控制建议17 环境风险评价1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18.1 建设前期环境管理4263……267……268……269……269……271……271……271……272……277……18.2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控18.3 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18.4 环境监理18.5 诱发环境影响的监控与管理18.6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1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1 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概况19.2 工程概况19.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9.4 总结论5中撰投资 中撰投资 中撰投资 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11 总 论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点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西端起于杏山子大道的杏山子站,沿老徐萧公路—西三环路—淮海西路—淮海东路—徐州火车站—淮海东路延长段—东三环路—和平路—高铁徐州东站走行,途径西客运站、人民广场、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徐州民营工业园、止于高铁徐州东站,长度20.047km ;全线共设17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在徐萧公路南侧,龟山以西,花头山以北设杏山子车辆段;在京沪高速铁路以东、京福高速公路以西,徐连公路以北设高铁停车场;在韩山商业街站、一号路站附近分别设主变电站;在一号路站附近设控制中心。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投资估算指标》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4.08
•【文号】建办标〔2024〕18号
•【施行日期】2024.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
算指标》的通知
建办标〔2024〕1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合理确定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满足相关建设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需要,我部组织修订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ZYA3-12-2024),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
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GCG101-2008)同时废止。
本指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4年4月8日附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召开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6月29日-30日,在徐州市主持召开《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评估会并进行实地勘察。
市委书记曹新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敬华,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一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荣启,副市长王昊出席上述活动。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参与《建设规划》编制的规划、设计、研究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国内轨道交通领域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评估。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修明参
加会议。
专家组查阅了有关文件和材料,听取了徐州市规划局对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介绍,听取了铁四院对《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汇报和南京交规所对《客流预测》的汇报,
并组织踏勘现场。
经过讨论和交流,专家组认为,《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徐州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2004~2020年》等文件,为编制《建设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规划的依据较为充分。
《建设规划》基本符合《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徐州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专家组认为,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交通发展战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必要的。
专家组认为,《建设规划》对徐州市建设轨道交通的必要性论证比较全面,基本符合国办发[2003]81号文件要求,已具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条件;《建设规划》提出的徐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2020年公共交通分担率基本合理;专家组认为,徐州市规划的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城市轨道交通及2条市郊快轨组成,《线网规划》远景规划编制内容比较全面,线网层次分明,线网规模基本适当,线网方案基本合理,《建设规划》提出的2020年规划目标线网结构和线路走向基本符合《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线路走向基本符合城市交通走廊分布,覆盖范围与城市规划范围基本吻合,线网总体规模基本适当,适应徐州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可以作为本次《建设规划》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建设规划》基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景线网规划为依据,分析了2020年轨道交通的总量需求和建设能力,提出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的两个方案,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是必要的。
对于近期建设规划项目选择,支持徐州市近期重点建设片区,既要缓解主城区(尤其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于新区的土地开发的引导作用,促进近期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的原则是合理的。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选择应优先在老城区、并根据规划2020年徐州新区(规划人口22万)的发展规划,首先安排建设1、2号线的建设排序是合理的和适宜的。
专家组认为,客流预测依据比较充分,基础资料和数据详实,采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流程正确,预测主要内容全面,采用参数基本适当,预测结果的量级基本可信,可以作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础依据;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备选方案均开展了相应的客流量预测,对合理选择近期建设项目
方案具有一定的客流支撑作用。
专家组认为,《建设规划》推荐的机电各系统方案基本可行,主变电所、控制中心设置考虑了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基本合理可行。
车辆及机电设备系统综合国产化率70%以上,符合国家相
关规定;车辆段、停车场设置方案、选址及功能定位基本合理。
专家组认为,《建设规划》对近期建设项目编制的沿线用地控制规划思路清晰、内容基本完整,基本保证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用地条件和保护范围,支持项目效益发挥和沿线土地的合理使用;对沿线用地性质的适当调整,基本体现了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和支持的内在联系。
专家组建议对建设时机和建设能力加强全面认证,对规划年限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根据新的规划期限内的城市经济能力,重新核算近期建设规模。
专家组还就其它事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