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
你是不是需要一份复习提纲呢?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七班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七班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有些人热爱学习语文,却苦于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做好复习提纲就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文言文重点字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代词,他的.此何遽不为福乎 :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故又名\'鬼市\'云.:所以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层层指数:点数,计算.词性活用: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智慧.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重点字词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学好语文的方法及技巧1.扎实基础前面的题目都是基础题,重在平时的积累。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的。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二族联合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三、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疏导。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主要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 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必要时还要随周王征战。
意义/影响:(1)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3)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3.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夏商西周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1.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大诸侯国想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2.五霸(时间顺序):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齐桓公最先称霸(1)原因: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最重要的原因)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王”是指周天子)(2)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4.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1.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2.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策略。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门伴随我们学习生涯最久的学科在带给我们学问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苦恼。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欢迎阅读!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一:有理数概念、定义: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确定值(absolute value)。
7、由确定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确定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确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确定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确定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确定值相加。
(2)确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确定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确定值减去较小的确定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确定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照旧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024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课中学时代1.中学时代\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积极作用?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①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我们有机会改变自己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自我。
2.新环境中,我们重新塑造自我新形象是什么样子的?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3.什么是梦想?梦想有什么作用?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①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有梦想,就有希望。
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4.少年梦想的特点?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帮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只有将个人兴趣、人生目标、社会需求和时代的脉搏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确立自己的梦想。
5.怎样才能实现梦想?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生活态度。
③努力,需要立志。
④努力,需要坚持。
⑤努力,也要有方法。
要讲究合理规划、科学用脑、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1.怎样正确认识学习?①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⑤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
2.学习对成长有什么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学习?)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息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1)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数轴上一点a 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 的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3)0a 1aa>⇔= ;0a 1aa <⇔-=;5、有理数的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有理数的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数为零,积为零;各个数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数的个数决定 4、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5、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初一上册期末数学复习提纲【五篇】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与负数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1.3有理数的大小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大凡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M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多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衰弱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大凡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期末复习知识提纲(全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河姆渡居民: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住干栏式房屋,建造木结构水井,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
3 半坡居民:约6000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制作彩陶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炎帝的发明:号称:神农氏。
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纺织煮盐,通商交换,乐器琴瑟,天文历法。
4.黄帝的发明:号称:轩辕氏。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造字,伶伦音律,隶首算盘,嫘祖缫丝。
5.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最为著名。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五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1.夏朝: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的亡国之君是桀。
2.商朝: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盘庚迁殷,亡国之君:纣。
武王伐纣: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建立西周。
3.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015年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P7.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主要粮食: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会捕鱼打猎制作彩陶.
2.商朝的青铜器:P26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西周的建立:P2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双方在牧野大战.打败商军.灭纣王.西周建立
4.长平之战:P34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发生长平之战.由于赵王使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带兵.结果大败.被坑杀40万人.
5.文字的演变:P41商朝开始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后来商周时在青铜器上篆刻“金文”.西周晚期.整理成“大篆”.
6.孔子和老子的主张:P46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7.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P38.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8.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P57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9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这个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10.张骞出使西域:P82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原因: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目的:“友好访问.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
11.蔡伦改进造纸术:P87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后人叫做”蔡侯纸“
12.《史记》:P94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
13.秦始皇陵兵马俑:P95(图)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4.江南地区的开发:P111开发的原因:a.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b.大量北方人迁徙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5.淝水之战:P110.383年前秦王苻坚率80万军队攻打东晋.同东晋8万人在淝水对峙.最后前秦大败.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P115迁都:从平城到洛阳.迁都的原因: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众多人口需要.b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c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该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完治.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爱老的风气.改革的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17.赤壁之战的曹操.:P104为什么会打败仗的原因:北方人不识水战.不服南方水土.自持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科举制的创立:,目的: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影响: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9.大运河的开凿:P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王国的统治.影响: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图)
20.古代著名科学家和医学家:P89华佗.汉代医学家.贡献: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尊称为医圣.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东汉时).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郦道元:写了《水经注》.
21.王羲之:P122东汉时的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22.龙门石窟:P124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3.贞观之治:P8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代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24.武则天的统治:P9她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5.唐太宗前期的统治:P15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究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6.唐朝的农具:P13制成曲轅梨——耕地工具.筒车——灌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