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
- 格式:docx
- 大小:8.62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有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影响厚度偏差的因素,探讨如何控制和减小偏差,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的标准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板式结构,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2.对于梁、柱等构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3%;3.对于隧道、地下室等构筑物,其厚度允许偏差为±2%。
二、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的因素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拌合比例和拌合工艺;2.混凝土浇筑过程:包括浇筑方法、浇筑速度、振捣工艺等;3.混凝土养护条件:如养护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4.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的平整度、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等。
三、如何控制和减小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2.优化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振实;3.合理设置模板及支撑系统,保证模板的平整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4.加强混凝土养护管理,保证养护条件符合规范要求;5.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调整厚度偏差。
四、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过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影响结构物的安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2.导致结构物的抗渗性能下降,加速钢筋腐蚀;3.影响结构物的美观性,如裂缝、空鼓等现象。
五、总结与建议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施工过程中,各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把控原材料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现场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摘要:一、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的标准二、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的因素三、如何控制和减小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四、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五、总结与建议正文: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是有明确规定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的标准、影响因素、控制方法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为广大建筑从业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一、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的标准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2.对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其厚度允许偏差为±10%。
二、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的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收缩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厚度偏差。
2.施工工艺:浇筑、振实和养护等工艺环节对厚度偏差有很大影响。
3.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变化。
三、如何控制和减小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浇筑均匀、振实充分、养护到位。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各环节质量可控。
4.及时调整混凝土基层底基层的厚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四、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过大,可能导致以下工程质量问题:1.结构稳定性降低:厚度偏差会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降低整体稳定性。
2.耐久性减弱:厚度偏差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加速钢筋腐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3.裂缝产生:厚度偏差过大,容易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五、总结与建议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2.1.2 2.1.3 2.1.4 2.1.5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
较大型2.2.3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H)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30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8、3、2-2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坐标位置20钢尺检查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钢尺检查凹穴尺寸+20,0钢尺检查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全长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10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距2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深度+20,0钢尺检查孔垂直度10吊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
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注: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基础混凝土工程规范要求篇一:基础施工技术要求中环孝感固废处置中心改造项目设备基础施工技术要求1、设计标准依据《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2、基坑开挖应遵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相关规定进行。
3、本工程基坑开挖时,对临近现有建筑、设备设施及管线有影响时,应由施工单位进行相关保护设计及施工。
4、基坑应采取人工开挖。
5、设备基础采用现浇的素混凝土6、设备基础垫板的埋设,其高程偏差不超过 -3 mm ~ 0 mm,中心和分布位置偏差一般不大于5 mm,水平偏差不大于1 mm/m。
埋设部件安装后应加固牢靠。
埋设部件与混凝土结合面,应无油污和严重锈蚀。
7、混凝土强度等级由施工单位根据基础图所提供的承载能力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9、基础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预埋件均不得遗漏。
以避免后续返工剔凿基础混凝土10、基础浇筑后的成品保护要求:10.1、要保证预埋件位置正确,不得撞碰预埋件。
10.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10.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受损时,方可拆模。
10.4、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不可在混凝土上来往行走或进行上部施工。
10.5、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11、轨道安装好后的二次灌浆要求11.1、轨道安装好后,在基础表面铲出一些麻面(放垫铁的地方除外),为使二次灌浆时,浇灌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能与基础紧密地结合。
11.2、铲麻面的方法用手工进行,铲麻面的标准是每100cm2以内,应有5~6个直径为10~20mm的小坑。
11.3、灌浆时,灌浆部位应清理干净,灌浆用的碎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其标号应比混凝土基础高一级,并认真捣实。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208-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
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
许偏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
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条文说明: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以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四个分项工程为依托,是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结构实物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检验等一系列技术工作的总称。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过大的尺寸偏差可能影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使用功能,也可能影响设备在基础上的安装、使用。
验收时,应根据现浇结构、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偏差的具体情况,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尺寸偏差对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尺寸偏差的具体情况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本条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
大值。
表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偏差标准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在工厂或工地现场预制的构件,其尺寸偏差标准对于保证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偏差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标准分类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标准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制造尺寸偏差:是指预制构件在工厂制造时的尺寸偏差。
制造尺寸偏差一般由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材料质量、模具精度等因素决定。
2.安装尺寸偏差:是指预制构件在现场组装安装时的尺寸偏差。
安装尺寸偏差一般由现场施工精度、基础尺寸精度、安装方法等因素决定。
3.加工尺寸偏差:是指预制构件在现场加工时的尺寸偏差。
加工尺寸偏差一般由现场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精度、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
二、混凝土预制构件制造尺寸偏差标准1.构件长度与宽度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长度、宽度的制造尺寸偏差应不大于构件长度、宽度的公差值的1.5倍。
(2)构件长度、宽度的公差值应根据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为±5mm。
(3)构件长度、宽度的制造尺寸偏差应在同一构件中均匀分布。
2.构件厚度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厚度的制造尺寸偏差应不大于构件厚度的公差值的1.5倍。
(2)构件厚度的公差值应根据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为±5mm。
(3)构件厚度的制造尺寸偏差应在同一构件中均匀分布。
3.构件重量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重量的制造尺寸偏差应不大于构件重量的公差值的1%。
(2)构件重量的公差值应根据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为±5%。
(3)构件重量的制造尺寸偏差应在同一构件中均匀分布。
三、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偏差标准1.构件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误差不得大于构件公差值的1/2。
2.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连接误差不得大于构件公差值的1/2。
3.构件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连接误差不得大于构件公差值的1/2。
主控项目
8.3.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条文说明: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以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四个分项工程为依托,是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结构实物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检验等一系列技术工作的总称。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过大的尺寸偏差可能影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使用功能,也可能影响设备在基础上的安装、使用。
验收时,应根据现浇结构、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偏差的具体情况,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尺寸偏差对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尺寸偏差的具体情况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本条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