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迁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一、引入1、口算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二、探究1、出示例3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探索算法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学生练习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教学得与失: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一位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2015年三年级下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概念一位小数加、减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数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在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是关键,小数点后的数字按照位数对齐,然后进行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一位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讲授法:讲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计算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配合教师进行课后辅导,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总之,一位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2015年三年级下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一位小数的加减法》4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应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运用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规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回顾前几次数学课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话题。
2.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概念向学生介绍一位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让学生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规则。
3. 练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 运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应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总结评价让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评估本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材料•黑板、彩色粉笔、白纸、铅笔。
教学要求•老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老师要注重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数学课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课上表现积极,提问积极,思维敏捷,课堂效果良好。
但是,在实际问题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多地练习。
同时,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5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铺垫孕伏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28+5=?37+9=?(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
(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2、合作学习:小数加法教学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怎样计算?反馈练习:1、列出2.8+2.1、 6.4+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
(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四、作业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小数加减法》數學教案設計
《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准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难点:正确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如买菜时的价格计算等。
然后提问:“如果价格是小数,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
(1)小数加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级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
(2)小数减法:同样通过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级相减,不够减从前一位借一当十。
”
3. 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5.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优秀4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②计算时从哪一位先算?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新课讲授】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2.5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多少元?一支绿色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一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7.8+1.6=4.7-2.8=11.7+2=8.6-5.3=1.2+0.8=7.5-2.5=(2)列竖式计算3685+279=3685-279=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小数计算板、小数计算卡片、小数计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配备投影仪及多媒体设备。
4.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课堂互动活动。
三、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介绍小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示范如何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重点强调个位相加、十位相加的方式。
•练习小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2. 小数的减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重点讲解借位的处理方法。
•演示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及计算学会小数的减法运算。
•练习小数的减法,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引出小数的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简要说明小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3.示范: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过程。
4.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小数的加减法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及帮助学生改正。
5.巩固:组织一些小组练习或个人练习,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技能。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复习。
五、教学过程注意事项1.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促进课堂互动。
2.多样化教学方式,包括示范、练习、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4.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考核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包括正确率、用时等方面。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式、教材使用等方面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1、日记: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8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并在掌握算理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进位和退位。
2、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归纳的能力。
3、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转化、迁移、数形结合的思想。
4、初步了解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小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2、计算中能正确处理需要进位和退位的情况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帮助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2、对十分位满十向个位进一,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一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农历新年,猪妈妈用发红包的方式给佩奇和乔治发压岁钱,你能帮猪妈妈算算它一共发了多少元红包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红包引出课题,激发孩子兴趣。
同时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明了算理算法1、(1)计算6.5+3.4师:你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嘛,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吧。
【温馨提示:借助已学的“元、角、分”知识自主尝试计算,看谁的方法多。
】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交流讨论:1、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2、为什么要这样算?预设:第一种方法:口算生:5角+4角=9角6元+3元=9元9元9角=9.9元【总结: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第二种方法:转化成整数生:6.5元=65角3.6元=36角65角+36角=99角99角=9元9角=9.9元【总结:把单位“元”转化成单位“角”来算,也就是把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算。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第三种方法:竖式计算师:你是怎样算的呢?学生充分说出自己想法。
生:之前整数用竖式计算,所以小数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竖式计算跟刚才的两种方法其实是一样,这样竖着算,就是把表示角的数相加,把表示元的数相加。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0.5+0.30.8+0.61.5-0.50.9-0.6二、教学例1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讲义夹和笔记本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 能够应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 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或练习册。
3. 小组合作的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位小数的基本概念,引入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讲解时,要注重细节,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3.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练习,可以通过练习册或练习题的方式进行。
练习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用到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1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苏教版)一. 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读写小数;2.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性,提高计算水平。
二. 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包括口算与书写计算两个部分。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现在需要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
2. 知识点分析小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小数点后的数。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小数,比如说厘米、分米、角、元等等。
本节课主要教授三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例题演练和实际操作计算加减小数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步骤与方法1. 准备工作本节课需要准备黑板、笔、作业本以及小数点后一位的计数器。
2. 教学内容(1)口算部分1.让学生读出小数,例如:0.3、0.1、0.8、0.5、0.7、0.9 等等;2.每读出一个数,让学生对比大小;3.小数大小排序,比较哪个数更大,哪个数更小。
(2)书写计算部分1.让学生观察例题,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规律;2.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让其掌握小数口算方法;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达到互相提升的效果。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和整数同时参与加减法。
四. 课后作业1.练习课本上的小数加减法习题;2.在家里观察小数的使用情况,记录下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口算和书写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读写方法,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究,达到在互相帮助中互相提升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提问积极,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传授新知
1、情景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
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
0.3+7.5= 9.7-5.4=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布置
练习19第1、2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能理解一位小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一位小数。
2.能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能够灵活地运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5元钱的纸币,问学生,5元钱可以分成几份?每一份又是多少元?引导学生认识“一元钱可以分成10份,每一份是1角钱”,并解释1角钱就是0.1元。
2. 讲授所学知识点2.1 认识一位小数教师写下0.1、0.2、0.3等数,鼓励学生念出来。
并解释0.2是0.1 加上0.1,0.3是0.1 加上 0.2,0.4是0.2 加上 0.2,0.5是0.1 加上 0.4。
通过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概念。
2.2 讲解一位小数的加法教师拿出两张红色的卡片,一张上写着0.2,一张上写着0.3,要求学生将这两张卡片放在一起,得到的是什么?解释0.2 加上 0.3 的结果是0.5,并让学生尝试用纸板计算验证。
2.3 讲解一位小数的减法教师拿出一张蓝色的卡片,上面写着0.5,问学生要得到这张卡片,需要从哪两个卡片中分别拿去多少?引导学生用纸板计算出答案,解释0.5 减去 0.2 是0.3。
3. 练习3.1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让学生拿出练习册,完成第5页的练习。
3.2 让学生设计题目让学生使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出一道题目,并让其他同学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纠正学生遗漏和错误的地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的概念,同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控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问题。
【学具准备】
例题的教学情境挂图
【学具准备】
每人做一个小正方体,在6个面上分别写上0.7、0.8…,1.2。
【教学过程】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孩子们,你们去过菜市场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菜市场逛逛,好吗?小明的妈妈正在菜市上买菜。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1)谁能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口头列式。
)
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做好后,与同桌交流。
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同桌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
6元减3元等于3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用竖式计算的。
元角元角(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引导:能像整数加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3:6元5角=65角,3元4角=34角,65角+34角=99角,99角=9元9角。
65角-34角=31角,31角=3元1角。
师:还有其它算法吗?
学生4:6.5+3.4= 6.5-3.4=(如果这两个算式学生不能列出,师可以引导:你能把6元5角和3元4角用小数表示吗?还可以怎样写算式?)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右边都只有一个数,师说明这些数都是一位小数。
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你能像整数加减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吗?在草稿本上试做,学生尝试计算,师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时,师重点说怎样列竖式和为什么这样对位。
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尝试练习(抽生板演)
0.3+7.5=9.7-5.4=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跳远好吗?(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 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师引导:你们在做整数加减的时候到过这种问题吗?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小结:○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2当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当哪一位相加满10 ,要向前一位进1;○3最后结果的小数点对齐写下来。
(4)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第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算法)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