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1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学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常见力学现象,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学会使用力学公式和图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概念;(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功、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力学分析(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与运用;(3)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3. 第三章: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1)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第四章:浮力与压强(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压强的计算与运用;(3)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5. 第五章:机械能(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2)功的计算与机械能的变化;(3)简单机械能的测量与转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问题;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力学现象的感知;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4.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专题一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
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
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1、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知识储备:1.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合力为。
2、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3、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1中A、B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2中两磁铁。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
三、典例分析:(一)、受力分析:例1. 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 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由以上例题,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跟踪练习1:1、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2、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物体受力分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力的概念,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找到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培养良好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实物模型,如小球、橡皮等,用于演示和示范。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学生实践和检验学习成果。
4. 安排实验室或教室,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进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 基础知识讲解:(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受力分析方法讲解:(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要分析的物体。
(2)隔离物体: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
(3)画受力图:按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标明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4. 实例分析:以常见的力学问题为例,如小车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让学生亲手画受力图,加深理解。
5.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和解答,加深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7.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再次确认自己是否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方法。
8.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受力分析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受力分析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
同时,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练习-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
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
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中考考点:1、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知识储备:1.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合力为。
2、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3、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1中A、B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2中两磁铁。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
【三】典例分析:〔一〕、受力分析:例1.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由以上例题,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跟踪练习1:1、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2、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力学中考热点概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时间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4.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
5.平均速度公式应用。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应用,其中知识点2多以考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和5以对速度公式的应用的形式出现。
速度也会以数学图像的形式出现。
二、质量和密度【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质量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3.密度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及常用物体的密度(如水、酒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应用。
知识点1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知识点2和3会以在实验探究题中测量物体密度的形式出现。
三、力【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的(使用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知识点3会以重力的公式计算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会以穿插在实验探究中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形式出现,知识点5会以作图题中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的形式出现。
四、力和运动【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在二力平衡下物体的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现象。
4.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状态的变化。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讲方法随着中考政策的不断改革,考纲中对“考查学生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与生活相结合的题型不断增多,分值不断加重. 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会采用以下的思路解题:第一步:通读题面并分析. 在读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两点,一点是要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器材、现象与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物理模型相类似或相关联,可以将其简化为我们熟知的物理模型;另一点是要抓住题目中提到的条件,尤其是要分析隐含条件、图表等信息,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第二步:根据分析出来的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由受力分析、物理关系列出一些物理方程,并将对应的物理量带入;第三步:运用数学知识求解物理方程.学思路铺垫1如图3-6-1甲所示为市民在公园锻炼上肢力量的画面.该器材相当于一根杠杆①(杠杆自重不计),图3-6-1乙为其简化图,锻炼时手在B点用力向上举手柄将A 点的配重抬高,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 请在图 3-6-1 乙中画出动力臂L₁、阻力F₂及力臂L₂.铺垫2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 如图3-6-2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对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 电动机和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对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对重的质量为400kg,空轿厢的质量是500kg,额定载重量是 1000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象如图3-6-2乙所示. 不计钢丝绳重力和一切摩擦, g= 10N/kg.(1)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多少?(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4)简述对重的作用. (至少两条)压轴题(湖北武汉中考)如图3-6-3甲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动力单轨列车,其亮点是列车可以小角度转弯,安装有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和制动发电装置.(1)当列车转弯时,水平轮胎发生形变,起到导向和稳定作用.如图3–6–3乙是轮胎与接触面的平面图,请在图3-6-3乙中画出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2)当高压细水雾系统中水枪工作时,水对喷孔的压强p=10MPa,,水雾喷出的速度v≥10m/s,若喷孔的总面积S=5×10⁻⁵m²,则水枪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不计大气压强)(3)列车制动减速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 当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制动减速时,电能W₁与内能W₂之比为9:16,如图3-6-3丙是机械能的变化量,△W与速度变化量△v的关系图象.若列车从72km/h开始减速,转化的电能可供总功率为 1000W的照明灯正当发光1h,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提能力1厦门城市名片筼筜湖 (如图3-6-4所示)原称赏筜港.本是一处避风坞,素有“筼筜渔火”盛誉.海堤围筑后筼筜港由海湾变为内湖,海水交换的天然通道被切断.筼筜湖的水位大部分时间低于外海水位,目前主要利用西堤进水闸门、出水闸门实施进水纳潮和排放潮水,实现潮水与海水交换,从而改善湖水水质和生态环境.(1)请结合物理知识简述利用闸门纳潮或排水的过程. (纳潮或排水任选其一作答)(2)有人建议可利用纳潮或排水两个时段进行潮汐发电,请指出哪个时段更适合,并说明判断依据.2. “低头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 (如图3-6-5甲),有报道说,低头时,能让颈椎多约270N的拉力,为此,小明与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头颅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3-6-5乙,把人的颈椎成支点O,头颅模型的重量为G,头颅模型与重力作用下可绕支点O转动,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3-6-5丙,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完成相关记录,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请你提出一个该课外小组探究的问题 (或猜想) ,并根据客观事实,提出一条关于“预防和延缓颈部肌肉损伤”的合理化建议: .3. 如图3-6-6是某品牌自动咖啡机及其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为:当盛水器内的水温升高至一定温度时,水沿导管进入盛有咖啡粉的玻璃杯中,在平衡球作用下,原来水平的平衡杆绕O点转动,盛水器抬升.冷却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的咖啡液体又倒吸进入盛水器,咖啡冲泡完成.(1)当密封的盛水器内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的热水开始自动沿导管进入玻璃杯,则此时盛水器内的压强p肉与外接大气压p₀的大小关系为:p内p₀.(2)该咖啡机的平衡球重2.4N,盛水器自重5N,以O为支点,平衡球与盛水器重力的力臂之比为5:2.当盛水器内的水为多少牛时,盛水器开始抬升?(写出计算过程,平衡杆和导管的质量不计)(3)打开出水开关,使0.2kg的咖啡流入重为1N的水杯中,若水杯底部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²,则水杯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Pa?(写出计算过程,g 取 10N/kg)4在建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十座长江大桥,大桥的两个桥塔均为钢沉井基础,其中2号桥塔的钢沉井在距桥位上游20公里的工厂拼装完成后,采用气囊法整体下水,是世界上同类方法下水质量最大的钢沉井.(1)如图3-6-7甲所示,在钢沉井的底部两侧塞满气囊,松开固定的钢沉井的钢索后,钢沉井便顺着倾斜的江滩滑入水中.钢沉井入水后能自己滑行数百米,这是由于 .托在钢沉井底部的气囊充气成圆筒状是为了.(2)钢沉井下水后,依靠拖船将其拖行至指定位置. 当拖船对钢沉井输出的总功率为 5000kW时,1min内将钢沉井匀速拖行了 120m,试估算这段时间内江水对钢沉井的阻力.(3)工人们将钢板焊接成有 18个大小相同的方形孔的钢沉井,其俯视图如图3-6-7乙所示.钢沉井的长、宽和高分别为77m、40m和23m,质量为6225t.经测算,这样的钢沉井自行滑入江中稳定后,水面下的高度会达到7.5m.为了让钢沉井在江中被拖行时能顺利通过一些浅滩,下水前用质量为31t的钢板在钢沉井底部将一些方形孔密封起来,使钢沉井水面下的高度降到了3.2m.请求出钢沉井底部被密封的方形孔的个数.5. (江苏无锡中考)图3-6-8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器,中间有圆柱形的孔 (图3-6-8乙是浮子的放大示意图),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浮子通过孔套在直杆上,并与调节螺母紧密相连,手动上下移动调节螺母,可以使浮子的位置随之上下移动,轻质细杆AB可绕O点旋转,A端与直杆底端相连,B端装有塞子,当水箱的进水孔进水,水面接触到浮子下端后,浮子内的空气开始被封闭压缩,随着水位继续上升,浮子上升带动直杆向上运动,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AB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塞子压住进水孔,进水孔停止进水.(1)为测出浮子上底面的面积,给你刻度尺、量筒和水,请完成实验.①将浮子倒置后,用刻度尺测出浮子内的深度h;②将浮子装满水,;③浮子上底面的面积表达式:(用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若浮子上升的过程中内部被封闭的空气不泄露,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浮子上底面的面积为外界大气压为浮子、直杆、细杆AB、塞子的重力及所受浮力均不计,忽略所有摩擦,当进水孔停止进水时,浮子内的气体压强为外界大气压强的1.2倍,求此时:①浮子上底面所受内外气体压力差为多大?②OA长6cm, OB长4cm, 塞子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3)科学研究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进水孔的水压过大时,塞子被冲开,水箱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会使水溢出,若通过移动调节螺母的方法保证马桶正常使用,应如何移动调节螺母.6. 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3-6-9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 55kg,其中含油20kg, 浮标壳体体积油的密度为海水密度取g取 10N/kg.求:(1)该浮标下沉20m,浮标总重力做的功;(2)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7. 三峡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难、规模最大的升船机.过往船只驶入升船机中装满水的船厢后,可以竖直升降,大大缩短船只过坝的时间,为了确保运行的安全性,工程师们建造三峡升船机前设计、比对了多种升降船厢的方式.“水力浮筒式”也是其中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升降船厢方式,图3-6-10是它的工作原理图. 当进水阀关闭、排水阀打开时,竖井中水位下降,两个相同的浮筒也随之下降,船厢就会上升;反之船厢就会下降. 已知船厢装满水后船厢和水的总质量为每个浮筒的质量为求:(1)若升船机承载着装满水的船厢匀速竖直下行100m,则重力对船厢和船厢里的水做的功;(2)当质量为的船只驶入装满水的船厢,船厢上升到与上游水位相平时 (即图中所示位置),进水阀、排水阀都关闭,此时每个浮筒排开水的体积. (不计钢绳和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学思路铺垫 1答案如下图所示:解析 由题意可知,锻炼时手在 B 点用力向上举手柄将A 点的配重抬高,手柄上的力的方向向上,可知阻力的作用点在 A 点,方向是向下的,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阻力的示意图;从支点分别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铺垫2答案 解: (1) 由图象可知v=2m/s, 匀速运动的时间t=6s,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h=vt=2m/s×6s=12m;(2)对重的重力 G 球=m 对M g =400kg ×10N/kg =4×10³N, 对重下降高度h= 12m,对重的重力做的功 W 球逆=G 球ℎ=4×103N ×12m =4.8×10⁴J;(3) 由平衡条件知, G 球+F =G 稀锥侧+G 圆锥侧,故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G 有用+G 侧高温−G 可逆=(1000+500−400)kg×10N/kg=1.1×10⁴N;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P =W t =Fs t =Fv =1.1×104N ×2m/s =2.2×10⁴W;(4)对重的作用:以其自身重力去平衡轿厢侧所悬挂的重力,减小电动机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电动机的功率,延长钢丝绳寿命等.答: (1) 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 12m;(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4.8×10⁴J;(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2.2×10⁴w;(4)对重的作用:以其自身重力去平衡轿厢侧所悬挂的重力,减小电动机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电动机的功率,延长钢丝绳寿命等.压轴题答案解:(1)压力的作用点在轮胎接触面的中点上,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地面,并指向水平面的力;如图所示;(2) 根据 p =F S 可得,水对喷孔的压力: F E =pS =1×107Pa ×5×10−5m 2=500N,水枪的功率:P =W t =Fs t =Fv =500N ×10m/s =5000W;(3) 由 P =W t 可得,转化的电能W₁= Pt=1kW×1h=1kW·h,由 W 1W 2=916,可得,转化的内能 W 2=916kW ⋅ℎ,则减小的机械能: W =1kW ⋅ℎ+916kW ⋅ℎ=259 kW ⋅ℎ=259×3.6×106J =1×107J,由图象丙可知,列车减小的速度为 10m/s= 10×3.6km/h=36km/h,则列车的速度将会 减小到 72km/h - 36km/h =36km/h.答:(1)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见上图.(2) 水枪的功率至少为 5000W;(3) 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 36km/h.提能力1. 答案 (1)涨潮时,外海水位高于内湖,此时开启进水闸门,关闭出水闸门,外海与内湖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 两处水位相平,海水流入内湖;退潮时,外海水位低于内湖,此时开启出水闸门,关闭进水闸门,外海与内湖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两处水位相平,湖水流进外海;(2)进水纳潮时段发电更适合, 因为贫笃湖的水位大部分时间低于外海水位,进水纳潮时段发电可获得更多的电能.2. 答案 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有什么的关系?(或颈部肌肉拉动头颅低头是省力还是费力?);适当抬高手机屏幕 (或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低头时间久了应适当做仰头运动缓解颈椎承受的压力等).解析 在图乙中,F 的力臂为LoB ,作出头颅的重力G 的力臂L₀,如图所示:由图知, 在 Rt △ACO 中, L₀=OAsinθ,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₁L₁=F₂L₂可得, GL 。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
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
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中考考点:1、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知识储备:1.二力平衡的条件: ; ; ; 。
二力平衡合力为 。
2、重力的方向 ;作用点 。
3、相互接触的物体 受力,如图1中A 、B 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 受力,如图2中两磁铁。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摩擦力的方向 。
三、典例分析: (一)、受力分析:例1. 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 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由以上例题,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跟踪练习1:1、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 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2、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学生姓名年级九年级辅导教师辅导科目物理辅导内容二轮复习---受力分析专题辅导日期【方法技巧提炼】一、受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即根据题意弄清需要对哪个物体或哪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2、查看物体受到的力:先重力,再弹力(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浮力等),然后按物体运动状态找摩擦力(阻力),最后确定吸引力(或排斥力);3、分析各力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此受力分析是否正确。
二、受力分析常用方法:1、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2、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当研究对象,分析其它物体对这个整体对象施加的力。
三、受力分析要注意: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力,即要明确任务;2、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施力物,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3、注意利用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来识别某些力的存在及其方向;【精题精练精讲】例题1:如图所示,按要求作图:(1)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作出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2)物体B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作出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3)物体C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粗糙的斜面,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出物体C的受力示意图.例题2: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没有推动,则()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例题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一个置于地面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当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为6N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N B.5N C.1N D.11N例题4: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的作用力F的方向是(),连接如图,不计滑轮摩擦,若B随A一起沿水例题5:如图所示,A、B、C三木块质量分别为M,m和m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断定()A.A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A与桌面间无摩擦力C.A与B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D.A对B的摩擦方向向右例题6:如图所示,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例题7: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速度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A、G B、2G C、3G D、4G例题8: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悬在空中不动,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若在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往瓶中加水,瓶子仍然悬在空中不动,则瓶子受到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019中考物理二轮练习教案-力学一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教学内容:〔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 [知识梳理] 1.测量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误差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天平的使用规则和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2.力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测力计的使用力的种类重力()()产生()大小:()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摩擦()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力的平衡:二力平衡条件G f 1234123G m g =⎧⎨⎪⎪⎩⎪⎪⎧⎨⎪⎩⎪⎧⎨⎪⎪⎪⎪⎪⎪⎩⎪⎪⎪⎪⎪⎪⎧⎨⎪⎪⎪⎪⎪⎪⎪⎪⎪⎪⎩⎪⎪⎪⎪⎪⎪⎪⎪⎪⎪3.运动和力机械运动定义与实例参照物分类速度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及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及速度公式:变速直线运动及它的平均速度:惯性概念惯性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种表现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v s t v s t 34.声现象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空气中声速为,在固体中声音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空气中最小。
340m s /⎧⎨⎪⎪⎩⎪⎪二.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2.会用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会用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4.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2)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功的计算、能量守恒等;(3)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图形、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3)采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测量(1)力的定义及分类;(2)力的作用效果;(3)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质量与重力(1)质量的定义及测量;(2)重力的概念及计算;(3)重力作用的应用。
3. 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2)摩擦力的计算及减小方法;(3)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功与能量(1)功的概念及计算;(2)能量守恒定律;(3)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转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测量;(2)质量与重力的关系;(3)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4)摩擦力的计算及实际应用;(5)功与能量的概念及转换。
2. 教学难点:(1)牛顿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及运用;(2)摩擦力的计算及实际应用;(3)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力学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中考物理力二复习教案(1)【教学内容】力(二)【教学目的】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学程序】〖复习提问〗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是什么?2、影响重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重力的方向如何?〖引入新课〗进行受力分析是学习力学的关键.〖新授〗一、摩擦力1、定义: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即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实为静摩擦力)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静摩擦力的大小:用平衡力的知识去讨论6、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7、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摩擦面彼此离开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⑴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⑵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⑶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⑷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小结〗摩擦力的定义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练习〗1、下列摩擦属于何种摩擦?⑴汽车正常行驶(紧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⑵钢笔、圆珠笔与纸面的摩擦⑶汽车轮胎陷到烂泥中,车轮与地面的摩擦⑷旅行箱下小轮与地面的摩擦⑸雪撬与雪地的摩擦⑹铅笔与刨刀之间的摩擦2、下列情况是通过何种方式增大或减小摩擦的?⑴骑自行车,紧捏车闸,自行车便很快停下来⑵体操运动员,上场前手要擦些镁粉⑶体操运动员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⑷机器零件经常加些润滑油⑸传送带松子,可通过张紧皮带或上皮带腊使皮带正常传输⑹用力握住酒瓶3、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有弹簧测力计拉着作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以1m/s的速度运动,第二次以2m/s的速度运动,试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4、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木块上放上另一重物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仍作匀速直线运动,试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5、一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平放、侧放和竖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作匀速直线运动,试比较三种情况下拉力的大小.6、“筷子提米”、“巧找重心”的原理是什么?7、讨论自行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情况.8、如图所示,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上放一物体A,试讨论物体A受摩擦力的情况.⑴匀速运动⑵突然加速⑶输送带光滑9、用20N、与水平方向成30º角的力拉一放置在水平地面上30N重的物体,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两个力.10、质量为5kg的物体置于一与水平方向成30º角的斜面上,用29.4N的力沿斜面拉该物体,试用力图示法表示出这两个力.11、重30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20N,试有用力图示法表示出这两个力.12、一汽车匀速驶上一斜坡,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汽车所受到的力.13、一汽车静止在斜坡,用力示意图表示汽车所受到的力.14、用30N的水平推力将一重50N的物体竖直地压在墙壁上,试用力图示法表示出物体所受到的力.〖作业〗例9-14_教后记_。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学案教科版
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
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
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知识储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合力为。
2、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3、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1中A、B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
如图2中两磁铁。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
向。
三、典例分析:
(一)、受力分析:
例1. 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 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由以上例题,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
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
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
不能少;
(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跟踪练习1:
1、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2、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果传送
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
3、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应用:
例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2
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桌
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
跟踪练习2: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
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
水平推力是()
A、0牛顿
B、1.5牛顿
C、3牛顿
D、无法判断。
3、如图9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9乙所示),则推力F2= N。
例2、用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如图10所示,当F增大时,
墙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跟踪练习3:
1、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附着一磁性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不动。
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和力的作用。
2、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3、起重机吊着一重为G的物体(1)匀速上升拉力为F1,(2)匀速下降拉力为F2,(3)静止在空中拉力为F3,(4)在空中水平匀速运动拉力为F4,(5)以3m/s的速度匀速上升,拉力为F5,(6)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拉力为F6,这几种状态都是状态。
比较F1、F2,F3,F4,F5,F6,有F1 F2___ F3 F4 F5 F6。
达标测试:
1、重5N的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如图11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
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3、如图12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4、如图13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固定一块磁铁,人用木杆吊
着一块磁铁,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
则小车的
状态是要()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
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D.有时快有时慢的直线运动
5、如图14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
已知气球的体积
为8m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kg,空气的密度为1.29 kg/
m3.g取10N/ kg,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 ) A、103.2N B、90N C、13.2N D、193.2N.
6、如图15,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7、如图16物体A重50N,物体B重30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使物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2s内拉力F 做的功。
答案:
一、知识储备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0。
2、竖直向下,重心。
3、不一定,不一定不。
4、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不光滑,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二、练习答案
跟踪练习1:
跟踪练习2:
1、不变;
2、A;
3、0;12。
跟踪练习3
1、重
2、D
3、平衡状态,=,=,=,=,=。
达标测试答案:
1、0;
2、B;
3、2,减速, 3。
4、C.
5、C.
6、3.0N
7、12J
分析:拉力的功W=Fs,要正确求出功,必须求出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这就和滑轮组的受力分析综合起来了。
已知:GA=50N,G B=30N,v B=0.1 m/s,t=2s.
求:W
解A向右运动,受向右拉力F1和向左的摩擦力f,A匀速运动:f=F l.
与B相连的滑轮上方共有3根绳子承担物重G B.
∴F1=
3
1
G B=
3
1
×30=10
f=F1=10N
当A向左运动时,A受向左的拉力F2和向右的摩擦力f及向右的绳子拉力F1.
F2=f+F1(F1=
3
1
G B=10N),f大小不变
∴F2=10N+10N=20N
在2s内,物体上升距离h=v B×t=0.1m/s×2s=0.2m
拉力移动距离s=3h=3×0.2m=0.6m
拉力做的功W=F2s=20N×0.6m=12J
答案1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