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乘与除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运算概念,它们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三年级数学中乘与除的相关知识点。
一、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比如说,3 + 3 + 3 + 3+ 3 = 15,写成乘法算式就是 3×5 = 15 或者 5×3 = 15。
这里的 3 表示相同的加数,5 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例如在 4×6 = 24 中,4 和 6 是因数,24 是积。
(三)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重要工具。
三年级的同学需要熟练掌握 1 到9 的乘法口诀。
比如“二五一十”,就表示 2×5 = 10 或者 5×2 = 10。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能够大大提高乘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两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例如 23×3,先算 20×3 = 60,再算 3×3 = 9,最后 60 +9 = 69。
2、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 34×2,先算 2 乘 4得 8,写在个位上;再算 2 乘 3 得 6,再加上进位的 1 得 7,写在十位上,结果是 68。
(五)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类似,但要注意中间有 0 和末尾有 0 的情况。
1、中间有 0 的乘法例如 305×3,先用 3 乘 5 得 15,个位写 5,向十位进 1;再用 3 乘 0 得 0,加上进位的 1 得 1,十位写 1;最后用 3 乘 3 得 9,百位写 9,结果是 915。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乘与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掌握好乘法和除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还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乘法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 3 + 3 +3 = 15,用乘法表示就是 3×5 = 15,其中 3 是相同的加数,5 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 3×5 = 15,读作“三乘五等于十五”。
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重要工具。
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结束。
孩子们需要熟练背诵乘法口诀,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比如,计算 5×6 时,通过乘法口诀“五六三十”,就能马上得出答案是 30。
4、乘法的运算(1)一位数乘一位数例如 2×3 = 6, 7×8 = 56。
(2)多位数乘一位数比如 12×3,先计算 2×3 = 6,再计算 10×3 = 30,最后将 6 和 30 相加,得到 36。
5、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买物品如果一个书包 30 元,买 5 个书包需要多少钱?这就用到了乘法,30×5 = 150(元)。
(2)计算面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3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面积=长×宽,即 8×3 = 24(平方厘米)。
二、除法1、除法的意义除法可以理解为平均分或者包含除。
平均分是指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包含除是指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例如,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这是平均分,用12÷3 = 4 来计算,每份有 4 个。
再比如,12 里面包含几个 3?这是包含除,同样用 12÷3 = 4 来计算,12 里面包含 4 个 3。
2、除法算式的读法例如 12÷3 = 4,读作“十二除以三等于四”。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竖式计算25×38= 98×87= 52×39= 92×68=46×59= 17×75= 19×53= 75×18=99×45= 93×39= 65×19= 93×35=33×16= 69×42= 26×76= 68×88=42×59= 84×93= 44×64= 15×95=68×69= 83×29= 32×75 76×92=39×69= 74×64= 73×76= 48×54=35×74= 29×29= 24×18= 96×18=22×56= 55×57= 32×95= 68×19=66×43= 74×38= 98×48= 98×32=29×57= 33×94= 14×49= 83×29=53×93= 85×74= 96×22= 98×26=竖式计算,有☆的验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和除法运算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和除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是小学三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点,它们为学生打下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小学三年级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要点,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指两个数相乘的计算过程。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乘法的意义乘法表示若干个相等的数相加的结果。
例如,2 × 3 可以理解为 2 +2 + 2,即将2加三次。
2. 乘法的性质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 a × b = b × a;结合律表示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计算的顺序无关,即(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的方法。
例如,2的乘法口诀是:2 × 1 = 2,2 × 2 = 4,2 × 3 = 6,以此类推。
在解乘法题时,可以利用分配律将复杂的乘法运算分解为简单的计算步骤。
例如,对于 3 × 24,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 (3 × 20) + (3 × 4) = 60 + 12 = 72。
举例说明:例题1:计算 4 × 5。
解析: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得到 4 × 5 = 20。
例题2:计算 7 × 13。
解析:将其分解为 (7 × 10) + (7 × 3),即 70 + 21,得出答案 91。
二、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的计算过程。
在除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除法的意义除法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求每一份的数量。
例如,12 ÷ 4 可以理解为将12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
2. 除法的性质除法有可结合性和零除法不成立的原则。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一、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同级运算。
-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乘和除属于同级运算。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 例如:12×3÷4,先计算12×3 = 36,再计算36÷4 = 9。
2. 有括号的情况。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如:(18÷2)×3,先算括号里的18÷2 = 9,再算9×3 = 27。
二、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1. 解决购物问题。
- 例:小明去商店买铅笔,每支铅笔3元,他买了4盒,每盒有5支。
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分析:先算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用每盒的支数乘以盒数,即5×4 = 20(支),再用铅笔的总数乘以每支的价格,即20×3 = 60(元)。
综合算式为3×(5×4)=3×20 = 60(元)。
2. 行程问题。
- 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小时。
如果要3小时到达,汽车每小时要行驶多少千米?- 分析:先根据速度和时间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用60×4 = 240(千米)。
再用距离除以新的时间得到新的速度,即240÷3 = 80(千米/小时)。
综合算式为60×4÷3 = 240÷3 = 80(千米/小时)。
三、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目。
1. 计算下列各题。
- 24÷3×2- 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24÷3 = 8,再算8×2 = 16。
- 15×(4÷2)- 解:先算括号里的4÷2 = 2,再算15×2 = 30。
2. 解决问题。
- 学校图书馆有3层书架,每层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放25本书。
如果把这些书平均放到5个教室的图书角,每个图书角放多少本书?- 分析:先算出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用每层书架数乘以层数再乘以每个书架放书的数量,即8×3×25=8×25×3 = 200×3 = 600(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知识点:1.有乘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乘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再算()。
2.56-7某7这道题,要先算(),再算(),结果是()。
二、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某8=163某7=2131-16=1521+18=39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三、脱式计算。
29-2某86某5-939+5某423+6某7四、解决问题。
4个小朋友做风车,每人做3个,再做几个才够20个?买文具知识点:1.有除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有除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的顺序进行计算;只有乘、除法,按()顺序进行计算: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二、脱式计算。
65-28÷481÷9+3154÷9+78三、解决问题。
小红买了5支钢笔,一共花了40元,小强买了4支钢笔,一共花了36元,谁买的钢笔便宜?每支便宜多少元?过河知识点:1.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话,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一、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计算时应先算()。
2.算式“8某(35-29)”应该先算()。
3.算式“(45+19)÷8”应该先算()。
二、比一比,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4+8÷4(24+8)÷440÷5+340÷(5+3)三、算一算(71-44)÷964÷(21-13)24÷3+45四、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6+12=2851-42=928÷4=79某7=63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五、解决问题4名老师带着50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知识点:1.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一、加法与减法1. 口算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
2. 连加连减:通过连加或连减的方式求和或求差。
3. 集合运算:学习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乘法与除法1.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习乘法与加法的运算规律。
2. 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的实际运用。
3. 除法: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除法口诀。
三、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
2. 位数与大小比较:学习数字的位数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3. 数轴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实际问题运算: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的计算和运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 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分数的运算: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运算。
4.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学习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五、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认识:学习长度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面积的认识:学习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3. 体积的认识:学习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4.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换算:学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图形的认识与运用1. 点、线、面的认识:学习点、线、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常见图形的认识:学习熟悉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属性。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通过图形的形状和属性进行分类和比较。
4. 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习图形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如在左侧、右侧、上方、下方等。
七、时间和日期1. 时钟的认识:学习读懂时钟上的时间、操作时钟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2. 时间的计算:学习时间的加减法运算,计算时间的差值。
3. 日历的使用:认识日历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日期的表示方式。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式收集数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点乘与除知识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点 - 乘与除知识点一、乘法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乘法知识点:1. 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它们的乘积记作a × b,读作“a乘以b”。
2. 乘法的交换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这意味着乘法运算的顺序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3. 乘法的分配律:乘法还满足分配律,即a × (b + c) = a × b + a × c。
这意味着在计算含有括号的乘法式子时,可以先将括号内的运算进行,再将结果与括号外的数相乘。
4. 乘法口诀表:学生需要掌握并熟记乘法口诀表,以便能够快速进行乘法运算。
通过乘法口诀表,学生可以快速计算任何两个一位数的乘积。
5. 多位数的乘法: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这需要他们掌握竖式乘法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对齐位数进行运算。
二、除法知识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开始学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除法知识点:1. 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2. 除法的商和余数:当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时,除法的结果通常由商和余数组成。
商表示能够整除的次数,余数表示除法运算后的剩余部分。
3. 除法的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当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时,余数为零,这种情况下称为“整除”。
当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时,余数不为零。
4. 除法的反运算:乘法除法与乘法是互为反运算的。
例如,对于等式a ÷ b = c,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反向计算得到等式c × b = a。
5. 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除数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它决定了分成多少份。
被除数是需要被除以除数的数,它被分成了几份。
三、综合运用乘除运算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乘法和除法运算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乘除法,其依据是表内乘法口诀。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学生易于掌握,但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口算出错率高,一定要细心。
以下是学生出错较多的,归纳如下:12×5=6014×5=7016×5=8025×4=100
15×2=3015×4=6015×6=9024×5=120
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只有将乘法做得非常熟练,口算除法才会少出错。
容易出错的有:
2000÷5=400(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商少0)
记住100÷4=25
二、混合运算(P7-5,P9-4,P13-8)
这种题很容易出错,尤其是第一步,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要细心,认真。
三、比大小(P6-3,P13-5)
方法一:先计算圆圈两边的算式结果,写在下面,然后比较。
(注意运算符号)
方法二:观察算式特点,应用一些特殊的规律(比如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等等)分析,直接比较。
这种方法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乘与除知识点一、乘法知识点乘法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乘法知识点:1.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相等分组的数进行相乘,表示成“×”,例如2×3表示将2分组,每组有3个,总共有几个。
2.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
- 交换律:a × b = b × a,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
-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即一个数与两个数之和相乘,等于分别与两个数相乘后的和。
-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即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结果仍然相同。
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乘法运算中常用的口诀,学生在背诵中可以加深对乘法表的记忆。
二、除法知识点除法也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除法知识点:1. 除法的意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或者将若干个相等的物品分给若干个人,每人的份量相等。
2. 除法的符号和表示方法:除法用“÷”表示,例如12÷3表示将12分成3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是几。
3. 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反运算的性质。
- 反运算性质:如果a÷b=c,那么c×b=a,即两个数进行除法运算后的商再乘以除数,结果应该等于被除数。
4. 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进行除法计算时,可以使用列竖式进行计算,或者利用乘法的性质进行运算。
三、乘除运算的综合运用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将乘法和除法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 多步运算:当问题中需要进行多次乘除运算时,需要根据运算的先后顺序,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2. 带括号的运算:当问题中有括号时,需要先计算括号中的乘除运算,然后再进行其他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与除》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十位和个位上。
【练习题】一、直接写出得数。
15×6=23×4=68÷2=720÷9=16×5= 99÷9=12×7=36×3=900÷3=96÷3=69÷3= 200÷4=12+7=36÷3=108-18=112+118=210÷7= 80÷5+36=二、填一填。
1、80×3=()+()+()32+32+32+32=()×()2、40×7的积的末尾有()个0;80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4、计算30×8时,可以先算()×()等于(),再在()的末尾添上()个0。
5、计算23×4时,可以先算(20)×(4)=(),然后算()×()=(),最后算()+()=()。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总结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三年级数学乘法和除法的基础知识在三年级学习数学时,乘法和除法是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乘法的基础知识乘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运算方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的积。
在三年级学习乘法时,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 乘数和被乘数:乘法的运算对象分为乘数和被乘数。
乘数是用来表示要乘以的数,被乘数是要被乘以的数。
2. 乘积:乘积是乘法运算的结果,表示两个数相乘的值。
3. 乘法口诀表:为了更好地记忆和掌握乘法表,可以通过学习乘法口诀表来提高计算速度。
例如,2乘以3等于6,可以通过口诀表中的2行3列的位置找到结果。
二、乘法的应用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计算物品的总数:当我们有多个相同的物品时,可以利用乘法来计算总数。
例如,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10元,那么总价可以通过3乘以10得到30元。
2.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乘法可以用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例如,长为5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米。
三、除法的基础知识除法是数学中另一种常用的运算方法,用于求解分配物品或者总量的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除法时,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 除数和被除数:除法的运算对象分为除数和被除数。
除数是用来除以的数,被除数是要被除的数。
2. 商和余数:除法的结果分为商和余数。
商表示除法的结果,余数表示除法运算中剩余的部分。
3. 整除和不能整除:当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时,结果为整数;当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时,结果为小数。
四、除法的应用除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分配物品:当有一定数量的物品需要平均分配给多人时,可以利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分得的物品数量。
例如,有8个苹果需要分给4个人,可以通过将8除以4得到每个人分得2个苹果。
2. 计算平均值:除法可以用来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
平均值等于这组数的总和除以数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