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格式:pdf
- 大小:143.72 KB
- 文档页数: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步骤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报告系统,探究基因调控机制。
通过构建表达报告基因的质粒,研究不同因素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Promega)2. 293T细胞系3.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4. 培养基(DMEM + 10% FBS)实验步骤:1. 构建表达报告基因的质粒。
选择含有目标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段,与质粒载体pGL3-基因报告载体连接,形成表达质粒pGL3-目标启动子-火萤酶(Luciferase)。
2. 细胞培养。
将293T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至70-80%的稳定生长。
注意,细胞仅用到2×105个,否则检测结果会受内源性酶的影响。
3. 细胞转染。
将转染试剂与质粒混合,加入到细胞培养皿中。
注意,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与质粒的比例应按照转染试剂说明书进行调整。
4. 点亮荧光素酶(Luciferase)。
在细胞转染后48小时,加入荧光素酶检测试剂和积木酶抑制剂,使细胞产生发光,并通过微量板阅读器记录荧光值。
5. 关闭荧光素酶(Luciferase)。
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作用后加入积木酶检测剂,称为“阻滞液”,使细胞发出的光信号被阻断。
加入Renilla荧光素酶检测试剂,使细胞重新产生新的发光信号,并通过微量板阅读器记录荧光值。
6. 数据统计。
按照公式计算相邻荧光信号的比值(荧光素酶/Renilla荧光素酶),以此作为表达目标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注意,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中已包含此项标准)实验结果: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因素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在细胞实验中,通过记录不同重复单元(replicate)的相对活性,为科研人员提供基因调控机制的新思路。
(数据统计请参照附表)结论:本实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通过构建表达报告基因的质粒,检测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一、测定原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原理基于双荧光素酶系统。
该系统由两个互补性的荧光素酶组成:荧光素酶1(Fluc)和荧光素酶2(Rluc)。
荧光素酶1通过氧化反应使荧光素发出蓝色荧光,而荧光素酶2通过氧化反应使荧光素发出绿色荧光。
同时,两个荧光素酶都能够自催化反应,从而有效降低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二、实验步骤:1.取适量细胞或组织,使用含有测试物的培养基或缓冲液进行处理。
2.将细胞或组织溶解,并离心收集上清液。
3.加入测试试剂盒提供的荧光素底物混合液,共孵育一段时间。
4.使用荧光分析仪测量反应混合物中蓝色和绿色荧光的强度。
5.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计算得出相应的基因表达水平。
三、注意事项:1.本试剂盒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错误。
2.在每一步操作前,请先将试剂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下,以确保试剂的活性。
3.细胞或组织样本的采集、溶解和上清液的收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样本的损失和污染。
4.在孵育过程中,避免剧烈振荡或震动,以免影响荧光素酶反应的进行。
5.在测量荧光强度时,确保荧光分析仪的参数设置正确,并注意避光操作,以免干扰荧光信号的测量。
四、结果解读:根据测量得到的蓝色和绿色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基因表达水平。
一般来说,荧光素酶1的荧光强度与被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成正比,而荧光素酶2的荧光强度则用作内参对照。
通过计算荧光素酶1与荧光素酶2的比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被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解读时需要注意的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只能提供相对量化的结果,无法给出绝对的基因表达水平。
因此,在结果解读时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工具,该试剂盒通过双荧光素酶系统实现对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结果解读时应综合考虑其他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更亮、更快、更准产品背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常用于启动子对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将所研究目的基因的调控序列克隆到含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质粒中,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适当的细胞系,通过测定报告基因表达的水平来间接评价在调控序列指导下启动子对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
荧光素酶是理想的报告基因,因为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内源性荧光素酶,转录后无需修饰即具有报告基因的功能。
产品原理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大小为61KDa,单亚基蛋白,能够催化荧光素(luciferin)氧化,生成氧化荧光素oxyluciferin;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为36 KDa的单亚基蛋白,能够催化腔肠素(coelenterazine)氧化形成coelenteramide。
二者在翻译后均无需修饰即可发挥作用。
通常情况下,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肾,用以减少内在因素的某些变化对实验所造成的影响。
该试剂盒先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裂解,然后以荧光素为底物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之后在淬灭该荧光反应的同时,以腔肠素为底物检测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具有检测信号强、线性范围广、无内源活性干扰等特点。
产品特点裂解能力更强:能够彻底裂解绝大部分种类细胞。
信号更强:能够精准检测弱启动子的表达。
灵敏度更高:可检测低至10‐20摩尔荧光素酶分子。
线性范围更广:线性检测范围超过酶浓度的8个数量级。
操作流程加入海肾荧光素酶反应液的作用1:淬灭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发光 2:加入海肾荧光素酶的底物腔肠素产品数据检测试剂和荧光素酶相互作用,可获得最佳的发光强度,加入海肾荧光素酶底物后,萤火虫荧光素发光淬灭情况:基本能够完全淬灭。
产品价格产品订购FAQQ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最适反应温度?A:室温(20-22℃)。
反应时各个组分(细胞裂解产物,底物工作液等)都需要调整到室温。
此两种荧光素酶的反应速率是受温度影响的,为了保证实验的一致性,我们推荐此两种工作液在检测时都孵育至室温。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一些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一些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1.报告基因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载体状态、细胞状态、转染量、转染效率、裂解效率、加样精度、检测过程等),因此同批次样品检测值也可能出现浮动。
所以实验一般需要做3个或3个以上复孔,并且引入另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参。
2.细胞培养时间不宜过长,12-36h内最好;长时间培养后,细胞难裂解。
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选择:a)萤火虫荧光素酶建议选取pGL-3或pGL-4的载体或自己构建相应的载体;b)海肾荧光素酶建议选取phRL-TK或pGL-4代载体或自己构建相应的载体。
建议海肾载体不使用强启动子(如SV40、CMV),而选用中等强度的启动子(如TK)。
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比例:根据实验具体情况调整。
建议作一个预实验来调整(萤火虫载体与海肾载体比例分别用1:10、1:20、1:50、1:100),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发光值大于海肾荧光素酶发光值的比例较好。
5.最适反应温度:室温(20-22℃)。
各个组分(细胞裂解产物,底物工作液等)都需要调整到室温。
6.双荧光素酶反应体积:20ul(细胞裂解产物)-100ul(萤火虫荧光素酶底物)-100ul(海肾荧光素酶底物),底物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一定要保证底物过量,不然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大的偏差7.细胞裂解产物存放:常温不超过6小时;-20℃一个月;-80℃半年8.裂解产物与底物混合(手动加样):要求混合快速、混合时间一致,避免荧光素酶衰变的影响。
9.发光半衰期:a)单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E1500),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发光半衰期约12minb)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E1910),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发光半衰期约9min,海肾荧光素酶的发光半衰期约2min10.检测结果检测前应检测孔板或空管的发光值,作为仪器发光背景值,Modulus多功能检测仪的仪器背景值应小于100;样品检测发光值应该远大于仪器背景值,例如10000。
生物试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详解
如果要研究特定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情况,常常采用转染法将双荧
光素酶报告基因植入目标细胞,在其表达后添加荧光素底物观察样品
中的荧光反应。
以下是使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
1. 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首先需要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一般包括荧光素酶基因
和双荧光素酶基因,常用的是pGL3系列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pRL-TK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它们均是双质粒,具有耐药性和多克隆位点。
为了使荧光素底物反应在细胞中时产生荧光信号较强,需要在LUC和RLUC序列之前插入适当的顺式依赖启动子和增强子。
2. 细胞系的选择及转染
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细胞系,例如HEK293、HeLa等。
将转染载体和搭配的化学试剂(如Lipofectamine 2000)按照实验方
案设定的比例混合,加入到无血清培养基中和细胞悬液混合,然后在
适当的时间内(如26-30小时)取样观察表达情况和筛选。
3. 荧光素底物检测
荧光素底物可以通过公司购买,也可以自制。
将荧光素底物溶解
在试剂液中,加入细胞中,等待几分钟可以看到发出荧光的细胞。
注意:在观察荧光之前,需在处理样品之前过滤荧光素底物以去除杂质。
另外,使用荧光计或流式细胞检测仪记录荧光信号,荧光信号强度与细胞内琥珀酸盐浓度成比例,可用于定量分析。
总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基因调节和蛋白质交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用于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试剂盒。
报告基因是在转染实验中用来评估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的基因,常见的报告基因包括荧光素酶、β-半乳糖苷酶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通过测定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反映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是科研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利用荧光素酶底物来测定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
荧光素酶底物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通过测定发光信号的强度来间接反映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药物筛选等领域。
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将转染后的细胞加入培养基中,然后加入荧光素酶底物,经过适当的反应时间后,用微量板阅读器或活体成像系统测定发光信号的强度。
根据发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判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评估转染效果和细胞活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体外细胞实验,还可以应用于体内动物实验。
在基因敲除、基因过表达、siRNA干扰等实验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实验,评估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应用广泛的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药物筛选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导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为医生们提供了更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其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项基于PCR技术,结合双荧光素酶发光原理,经过特殊的检测报告基因分析、得出结果的高新技术产品。
本文将从介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技术原理、检测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技术原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了双荧光素酶发光原理,基于PCR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差凝法、凝胶法、S-NAT等常规检测方法,新一代的检测方法具有精准、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等优点。
针对疑难杂症、高危人群的诊断与筛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检测流程首先,收集患者的生物样本,包括血液、唾液等,进行DNA 提取。
然后,应用PCR扩增技术,将关键目标序列扩增,再进行双荧光素酶与基因序列的结合,使得复合物能够显现荧光物质。
最后通过特殊的光谱仪检测荧光物质的强度,得出结果。
优势特点本产品有着以下优势:1. 高灵敏度:检测结果的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非常微小的变化,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2. 高效率:检测时间短,较传统检测方法的效率大大提高,提升患者检测效率;3. 精准度高:基于PCR技术及双荧光素酶原理,减少了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准度,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4. 检测结果直观:光谱仪显示荧光值,结果直观,比传统检测结果,操作人员容易理解,减少了数据误解。
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将会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起到越发广泛和重要的作用。
promega双荧光素酶说明书
Promega双荧光素酶说明书
一、简介
Promega双荧光素酶系统是一种灵敏的报告基因检测工具,用于检测细胞
或组织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
该系统包括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和荧光检测仪。
通过将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转染到细胞中,可以监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基因的表达情况。
二、主要特点
1. 高灵敏度:可检测低至 pg荧光素酶的活性。
2. 快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3. 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只需一台荧光检测仪即可完成检测。
4. 稳定: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可在细胞内稳定表达,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三、使用方法
1. 转染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将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转染到细胞中,按照说明书操作。
2. 培养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胞,使荧光素酶表达。
3. 收集细胞:离心收集细胞,并洗涤去除培养基中的荧光素酶抑制剂。
4. 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将细胞悬浮在检测缓冲液中,加入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充分混匀后进行荧光检测。
5. 数据分析:通过荧光检测仪获取数据,并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注意事项
1. 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操作。
2. 避免直接接触试剂,以免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
3. 试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4. 转染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基因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变异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疾病风险评估、个体药物反应预测、亲子鉴定、疾病诊断和治疗选择等方面。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基因检测试剂盒也应运而生,其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其中的一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用于检测基因变异的试剂盒,它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基因变异进行定量检测。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报告系统,它利用双荧光素酶(Luciferase)和荧光素酶(Fluorescein)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测定其活性来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或基因变异情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中的DNA或RNA提取出来,然后利用特定的引物和探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
扩增反应结束后,将扩增产物与双荧光素酶和荧光素酶的底物一起加入检测体系中,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和荧光素酶的活性来确定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或基因变异情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科研实验室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检测单个基因的变异,也可以用于检测多个基因的变异,满足不同研究和临床需求。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肿瘤领域,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评估肿瘤的易感性和预后;在遗传疾病领域,可以用于进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风险评估;在药物研发领域,可以用于筛选药物靶点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品特点来确定。
在选择试剂盒时,需要考虑目标基因的特点、样品的来源和数量、实验条件和设备的要求等因素;在使用试剂盒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检测工具,它在临床诊断、科研实验室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修订日期:2016.08.23 Cat Number:KGAF040Store at-20℃for6months,protected from lightFor Research Use Only(科研专用)一、产品简介凯基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是先以萤光素(luciferin)为底物来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后以肠腔素(coelenterazine)为底物来检测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并且在后续加入海肾萤光素酶底物时,同时加入抑制萤火虫荧光素酶催化luciferin发光的物质,使后续检测仅仅检测到海肾萤光素酶的活性,实现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萤火虫萤光素酶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
海肾萤光素酶是一种分子量约为36kD的蛋白,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coelenterazine氧化成coelenteramide,在coelenterazine氧化的过程中也会发出生物萤光。
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
二、试剂组份组份KGAF040储存温度100assays细胞裂解液5ml-20℃,1年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缓冲液10ml-20℃,1年100×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底物100ul-20℃,避光,6个月50×Renilla荧光素酶检测底物200ul-20℃,避光,6个月Renilla荧光素酶检测缓冲液10ml-20℃,1年说明书1份塑料袋1个注意:细胞裂解液、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缓冲液、Renilla荧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在4℃可以保存一个月,-20℃可以保存一年,-70℃可以长期保存;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底物和Renilla荧光素酶检测底物在-20℃可以保存六个月,在-70℃可以保存一年。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基于双荧光素酶系统的工作机制。
该系统利用荧光素酶和甲基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通过荧光素酶底物和甲基荧光素酶底物的作用,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荧光信号。
当报告基因的活性发生变化时,荧光素酶和甲基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也会相应改变,进而影响荧光信号的强度。
通过检测这两种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活性,了解特定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从而揭示基因调控网络的机制。
其次,它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
通过检测药物对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效果和毒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还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相比传统的报告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报告基因的活性变化,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其次,它具有高通量和高效率,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各种实验室条件,降低了实验成本和门槛。
总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试剂盒。
它基于双荧光素酶系统的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诊断依据。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实验试剂盒。
该试剂盒利用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可以对目标基因的表达做出可见度良好的检测。
该测试盒适用于多种生物学研究领域,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
通过使用该试剂盒,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到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收集细胞或组织
2. 分离总RNA
3. 利用逆转录酶将RNA转录成cDNA
4. 使用PCR扩增目标基因
5. 克隆PCR产物至质粒中
6. 转染细胞
7. 检测
在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
以下几点:
1. 试剂的保存,需要在-20℃保存,且避免多次重复冻融。
2. PCR扩增需要设置负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扩增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需要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对于组织
样本,需要进行切片、裂解等处理。
在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
进行操作,以避免操作误差,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准确、快速的基因表达检测服务,有助于推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Dual-Lucy Assay Kit)货号:D0010规格:100T保存:低温运输,-20℃或-80℃避光保存。
有效期6个月。
产品内容:名称数量保存条件5×Universal Lysis Buffer(通用裂解液)20ml-20℃Fassay Buffer I(虫酶缓冲液)10ml-20℃Fassay Substrate I(虫酶底物)0.5ml-20℃Rassay Buffer II(海酶缓冲液)10ml-20℃Rassay Substrate II(海酶底物)0.2ml-20℃产品说明:报告基因检测,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常用方法。
由于检测光量子的方法非常敏感,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t)法,是报告基因检测最常用的有效手段。
荧光素酶(luciferase)催化底物荧光素的转化,发射出光子。
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海肾荧光素酶(Ranilla luciferase)催化的发光反应,具有相似的光学特征和很好的浓度线性范围(7~8个数量级的线性范围),酶的检测灵敏度达10-18mol到10-20mol,但两者催化的化学反应底物和最适反应条件完全不同。
这两种荧光素酶配合形成了十分有效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其中Ranilla luciferase通常作为内参照。
本试剂盒提供了一体化形式的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
采用通用裂解缓冲液,适合于两种荧光素酶活性的保持,且与其他类型的报告基因检测和蛋白含量检测兼容;优化的两种酶反应体系,使每种发光反应持续数十分钟,以便于手工操作多个样品;并保证Firefly luciferase发光及时淬灭,不影响后续Ranilla luciferase的测定;优化的反应体系还使两种荧光素酶活性比值趋于合理的敏感范围,更有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
自备试剂:PBS、双蒸水等。
操作步骤:一、裂解细胞:1)新鲜配制裂解液:临用前,取适量5×Universal Lysis Buffer(ULB),用双蒸水稀释至1×ULB,混匀。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试剂准备Luciferase Assay Buffer II 10ml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 1vialStop & Glo® Buffer 10mlStop & Glo® Substrate, 50X 200ulPassive Lysis Buffer (PLB), 5X 30ml1.1X PLB: 加1体积的5X Passive Lysis Buffer (PLB)到4体积的dH0中,40C2保存(一个月)。
R II:将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重悬于10ml Luciferase Assay BufferII 中(-200C保存1个月,-700C保存1年)。
3.1X Stop & Glo 试剂:1体积50X Stop & Glo® Substrate加入49体积的Stop& Glo® Buffer中(-200C保存15天)。
(每次试验需要100ul)细胞处理1. 吸除细胞培养液2. 1X PBS轻柔的冲洗细胞3. 加入1X PLB(推荐用量)4.细胞溶解室温条件下,轻摇细胞15min,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实验采用脂质体介导技术转染。
重组质粒分别为p-629/+100,p-401/+100,p-238/+100,p-80/+100,p-25/+100。
pGL3- basic为阴性对照;同时以转染phRL-tk(海肾荧光素酶)作内对照。
具体转染方法参照转染(Polifectamine Reaent)说明书进行。
1. 将质粒DNA(3.2µg)与phRL-tk (0.8µg)按1:4混合后为A液,混匀30s,PolyFect(QIAGEN)与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按1:50混匀后为B液,混匀30s;2. A+B混匀(B加入A)15s,室温下孵育5-10 min;3. 吸出六孔板中的培养液,用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洗3遍,然后加入AB混合液,每孔0.8mL;4. 6h后,加入2mL完全DMEM;5. 24h后,倒出旧培养液,换为完全DMEM;6. 100µg H2O2或B(a)P处理lh或24h;(200 µM MMS,24h-溶解于Me2SO, Sigma);(H2O2不引起OGG1升高)7. 采用Promega公司的双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仪器为化学发光仪(30IOC化学发光测定仪),所有实验严格平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