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潜阳方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缓解头晕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缓解头晕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许多人都遭受着头晕的困扰。
中医认为,头晕是由于肝阳虚弱引发的,因此平肝潜阳成为了缓解头晕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中平肝潜阳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帮助大家缓解头晕的困扰。
一、平肝潜阳的原理中医学认为,头晕多与肝阳虚弱有关。
肝主疏泄,在人体的五脏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肝阳虚的情况下,肝失其疏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等症状。
平肝潜阳,即通过调整肝阳的平衡状态,促进气血运行,加强局部供氧,从而缓解头晕。
具体来说,平肝潜阳可以增强肝脏的疏泄功能,调整气血运行的平衡,改善头晕的症状。
二、平肝潜阳的应用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养生注重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
对于头晕症状,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平肝潜阳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黄芪、当归、白术等具有益气养血、平衡阴阳的草药可以起到缓解头晕的作用。
可以依据个人情况,咨询中医师的建议来进行选择和用量控制。
2. 饮食调节:中医养生强调通过饮食调节来平衡身体。
对于头晕症状,适当的饮食调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营养的食物,如黑豆、石斛、枸杞等,以增强气血供给。
同时,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辛辣刺激、油腻等不利于肝阳平衡的食物的摄入。
3. 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头晕的关键。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头晕的症状。
此外,还应尽量减少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疲劳,以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4. 刮痧推拿:中医养生推崇经络刮痧和按摩的理论。
刮痧和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气血的流动,进而缓解头晕的症状。
在进行刮痧和按摩时,应该寻求专业的指导,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于中医养生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在选择和应用平肝潜阳的方法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咨询中医师的建议,避免盲目使用。
平肝潜阳案例患者王女士,女,45岁,因头晕乏力、情绪不稳、口苦口干、眼睛干涩等症状,来我处就诊。
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常常熬夜加班,饮食偏油腻,加之情绪波动大,因此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首先,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的舌质偏红,苔薄腻,脉象弦细数。
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舌脉情况,初步判断为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证候。
鉴于患者的病情较为轻微,我们决定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们为患者开具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黄芩、柴胡、丹参、茯苓、白芍等药物。
黄芩和柴胡具有疏肝解郁、清热泄火的功效,丹参能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茯苓和白芍则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既能疏肝解郁,又能清热泄火,调理肝阳上亢的症状,同时也能调理患者的情绪波动,改善口苦口干、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
在服用中药的同时,我们还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的清淡和均衡。
此外,我们还建议患者适当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头晕乏力、口苦口干、眼睛干涩等症状明显减轻,情绪也变得稳定起来。
经复查发现,患者的舌质苔薄腻有所改善,脉象弦细数也有所缓解。
综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疗效良好。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健康指导,告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饮食的清淡和均衡,适当进行一些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以预防病情的复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在调理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症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既能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又能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因此,对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患者,中医治疗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食疗处方—平肝潜阳类一、平肝潜阳●病症: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震颤,体虚烦躁失眠等。
诊断:肝风上扰所致,治宜平肝熄风。
选方:天麻鱼头【组成】天麻25g,川芎10g,茯苓10g,鲜鲤鱼2条(每条重600g以上),酱油25g,绍酒45g,食盐15g,白糖5g,味精1g,胡椒粉3g,麻油25g,葱10g,生姜15g,湿淀粉50g。
【制法与用法】将鲜鲤鱼去鳞,剖开腹,挖去内脏,洗净,再从鱼背部剖开,每半边剁为3~4节,每节剞3~5刀(不要剞透),将其分为8等份,用8个蒸碗分盛。
另把川芎、茯苓切成大片,放入二泔水中,再加人天麻同泡,共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软蒸透,趁热切成薄片,与川芎、茯苓同分为8等份,分别挟人各份鱼块中,然后放人绍酒、姜、葱,兑上适量清汤,上笼蒸约30分钟后取出、拣去姜、葱,翻扣碗中,再将原汤倒入火勺内,调人酱油、食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麻油、湿淀粉、清汤等,烧沸,打去浮末,浇在各份鱼的面上即成。
每周2~3次。
饮食建议:本方性味平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可用作日常膳食经常食用,无特别禁忌。
●病症:头痛,眩晕,目疼,耳鸣,烦躁,瘰疬,痰核等。
诊断:为肝火上升所致,治官洁泄肝火。
选方:夏枯草煲猪肉【组成】夏枯草20g,猪瘦肉50g,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猪肉切薄片,夏枯草装纱布袋中、扎口,同放人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肉熟烂,弁药袋,加食盐、味精调味即成。
每日1剂,佐餐食肉饮汤。
饮食建议:本方性偏寒凉,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病症:头痛眩晕,脑胀烦躁,失眠,肢体麻木,小便不利等诊断:为肝阳上亢所致,治宜平降肝阳。
选方:罗布麻茶【组成】罗布麻3~10g【制法与用法】将罗布麻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密闭浸泡5~10分钟,不拘时间,代茶频饮,每日数次。
饮食建议:本方作用缓和,服用时间愈久,疗效愈高,超过半年者,其效尤显著。
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罗布麻以泡服为宜,不宜煎煮,以免降低疗效。
平肝潜阳的名词解释平肝潜阳,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概念,涉及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肝脏的功能。
它是中医治疗一些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调整肝脏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平肝潜阳的含义,并简要介绍与平肝潜阳相关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相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阴代表了寒凉、湿润、静止等特性,而阳则代表了热燥、干燥、活动等特性。
人体内部也存在阴阳之分,阴阳平衡的状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平肝潜阳中的“平肝”指的是调节人体内肝脏的功能,使其处于正常的状态。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与情绪、血液运行等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平肝就是调整肝脏的功能,使其处于平衡的状态,进而调节人体的情绪与血液运行。
而“潜阳”则是指调整温热的平衡,使其向下沉降。
中医认为,阳气上升则阳盛,而阳气下降则阳衰,人体健康需要保持阴阳平衡,阴阳失调则会引发各种疾病。
在平肝潜阳的过程中,通过调整肝脏功能,可以达到潜阳的目的。
潜阳的调节有助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防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与平肝潜阳相关的疾病有很多,例如失眠、情绪波动、月经不调、头痛、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往往与肝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通过平肝潜阳的调节,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比如,失眠常常是由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调节肝脏功能可以缓解这种症状。
高血压往往与肝阳上亢有关,通过潜阳调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因此,平肝潜阳是一种综合调节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与肝脏相关的疾病。
平肝潜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保健等。
中药调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服用某些药物,调整肝脏的功能。
其中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青皮、枸杞子等,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按摩,来调整肝脏的功能。
天麻平肝潜阳,疗愈身心陈先赋中国著名医学史专家天麻别名:赤箭、定风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天麻在我国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记载,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便已将其称为赤箭。
随着历代草本医书的完善,对天麻的名称、产地、形态、采集时间、加工炮制及用途便也有了更加精辟的论述,随之而来的,便是民间对其的广泛应用。
功能主治方法多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茎似箭杆,顶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固有“赤箭”之名。
又因能平静镇定,养液以息内风,故又名“定风草” ,主产四川、云南、贵州,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据《本草纲目》记载:天麻性味辛、温,无毒。
主治“杀鬼精物,盅毒恶气。
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故天麻入厥阴之阴治诸病。
此外,以天麻为主要配伍的方剂,更是能治疗身体多种不适。
首先其可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因能息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之药。
比如在用于治疗治惊风抽搐之证时,不论寒症、热证皆可配用。
如以本品配合钩藤、羚羊角、全蝎等品而制成的钩藤饮可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合人参、白术、僵蚕等品制成的醒脾散则可治小儿慢惊。
若治破伤风之痉挛抽搐,角弓反张,还可配合南星、防风、白附子等应用制成如玉真散。
另外由于天麻有着平肝潜阳功效,因此还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证。
其常与钩藤、黄芩、牛膝等品配用制成天麻钩藤饮,用于治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
也可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制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的眩晕。
若与川穹同用,又能治偏正头痛,如天麻丸。
此外,因天麻又能祛风湿,止痹痛,所以还可与羌活、牛膝、桑寄生等同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身体养护功效多天麻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A 类物质、苷、结晶性中性物质、微量生物碱、黏液质等。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缓解头晕耳鸣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头晕和耳鸣等症状已成为很多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这些症状与肝火旺盛、肾阳虚弱等有关。
为了缓解头晕耳鸣,中医养生中提倡平肝潜阳的方法,本文将从饮食调理、起居调节和经络按摩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饮食调理首先,合理的饮食调理对平肝潜阳至关重要。
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肝火上升。
相反,应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绿豆、丝瓜、苦瓜等,这些食物可以清热解毒,降低肝火。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养肝的食物,如黑木耳、山药、莲藕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头晕耳鸣。
二、起居调节除了饮食调理,合理的起居调节也是平肝潜阳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每天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肝火上升,加重头晕耳鸣等症状。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情绪波动会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平肝潜阳,如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舒缓肌肉,缓解精神压力。
三、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平肝潜阳也有一定的效果。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按摩方法,可以用于缓解头晕耳鸣。
首先,用手掌将两个耳朵包裹住,轻轻按摩耳廓,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20次;然后,用两个食指在头部的百会穴和风池穴上做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最后,双手放于胸前,用掌心轻轻拍打全身,从身后拍打到前胸,每天坚持数分钟,有助于调理肝脏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平肝潜阳是缓解头晕耳鸣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起居调节和经络按摩等措施,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火过旺的情况,从而缓解头晕耳鸣等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各有差异,如果出现持续头晕耳鸣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第二十二章平肝潜阳药一.含义以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病症的药物二、功效与主治功效: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证原因:肝阴不足,阴不制阳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脉弦等。
三、性能特点药性:寒药味:苦、咸归经:肝升降浮沉:沉降毒性:无毒四、配伍应用 1.常配伍滋养肝肾之品 2.随证配伍五、使用注意1.入煎剂宜打碎先煎或火煅后入药2.个别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应注意掌握用量及疗程。
石决明(掌握)石决明一、药用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或盘大鲍贝壳石决明二、性味归经、功效咸,寒;归肝经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平肝阳、清肝热之功,为凉主治病证肝、镇肝之要药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功效清肝火而明目退翳,不论虚实均可使用,为眼科要药目赤清肝明目翳障视物昏花石决明三、用法用量1.煎服,15~30g。
应打碎先煎。
2.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四、使用注意无特殊珍珠母(了解)珍珠母一、药用来源蚌科动物三角帆和褶纹冠蚌的蚌壳或珍珠贝、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珍珠母二、性味归经、功效咸,寒;归肝、心经主治病证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功效目赤翳障清肝明目视物昏花惊悸失眠镇惊安神心神不宁珍珠母三、用法用量1.煎服,15~30g。
应打碎先煎。
2.入丸散剂每次1 ~3g。
外用适量。
四、使用注意无特殊牡蛎(掌握)牡蛎一、药用来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浙江牡蛎贝壳牡蛎二、性味归经、功效咸,微寒;归肝、肾经主治病证有类似石决明之平肝潜阳作用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头目眩晕功镇惊安神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效软坚散结瘰疬、痰核,徵积痞块收敛固涩滑脱证收敛制酸,可治胃痛泛酸牡蛎三、用法用量 1.煎服,15~30g。
应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
2.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余生用。
四、使用注意无特殊代赭石(掌握)代赭石一、药用来源氧化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代赭石二、性味归经、功效苦,寒;归肝、心经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主治病证而长于镇潜肝阳,性味苦寒,又清降肝火平肝潜阳眩晕、头痛降胃气“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气为功呕吐、呃逆、嗳气主,而降胃之药,实效降逆气逆咳喘以赭石为最效” 凉血止血血热吐衄、崩漏代赭石三、用法用量 1.煎服,15~30g。
平肝潜阳方治疗失眠症119例
王惠茹;王国华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3(034)006
【摘要】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9例失眠症患者依据就诊前是否服用镇静催眠药分为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组60例和服用镇静催眠药组59例.两组均予以平肝潜阳方治疗4周.结果: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组总有效率为83.33%,服用镇静催眠药组分别为67.80%;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平肝潜阳方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组的疗效优于服用镇静催眠药组.
【总页数】2页(P679-680)
【作者】王惠茹;王国华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7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平肝潜阳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临床观察 [J], 王海涛;刘艳军;张学新;王艳辉
2.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J], 李轶峰
3.平肝潜阳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J], 李丹;张炜琦;孙文艳
4.王翘楚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安神法治疗失眠症50例 [J], 施明;徐健
5.自拟平肝潜阳方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J], 尉新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