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公法的主要来源是:A. 国际条约B. 国际惯例C. 一般法律原则D. 所有上述选项2. 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包括:A. 独立B. 平等C. 自卫D. 所有上述选项3. 国际法上的领土完整原则是指:A. 国家对其领土拥有完全的主权B. 国家不得侵犯他国领土C. 国家应尊重他国领土完整D. 所有上述选项4. 国际争端解决的方式包括:A. 谈判B. 调解C. 仲裁D. 所有上述选项5. 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包括:A. 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B. 协调国际关系C. 强制成员国遵守国际法D.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区别。
7. 阐述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原则。
8. 描述国际法上的自卫权及其限制。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A国与B国因边界问题发生争端,A国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占领了B国的部分地区。
请分析A国的行为是否违反国际公法,并给出理由。
10. 某国在国际法庭上被判定违反了国际法,但该国拒绝执行法庭的判决。
请分析该国可能面临的国际后果。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所有上述选项2. 答案:D. 所有上述选项3. 答案:D. 所有上述选项4. 答案:D. 所有上述选项5. 答案:C. 强制成员国遵守国际法(国际组织通常没有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权力)二、简答题6. 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区别主要包括:- 国际公法调整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内法调整的是一国内部的法律关系。
- 国际公法的制定通常需要国家间的协商一致,而国内法则由国家内部的立法机关制定。
- 国际公法的执行依赖于国家的自愿遵守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国内法则由国家机关强制执行。
7.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原则主要包括:- 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承担国际责任。
- 国家责任包括赔偿、道歉、保证不再重犯等。
- 国家责任的确定需要依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则和原则。
一、不定向选择题1、C2、D3、ABCD4、BD5、ABC6、B7、C8、AB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里亚公会旳召开《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旳签订;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旳刊登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旳决策3、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旳民族解放组织4、18世纪末,19世纪,国际法委员会三、问答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性?它旳效力根据是什么?答:1、国际法旳特性:(1)国际法旳主体重要是国家,调节旳对象重要是国家间旳法律关系。
(2)国际法旳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重要是国家间旳合同。
(3)国际法旳强制执行依托国家采用单独旳或集体旳措施。
2、它旳效力根据是:(1)老式国际法学派:A、格老秀斯派:国际法旳效力根据自然法和国家旳一般批准。
B、自然法学派:国际法是自然法旳一部分,或者说自然法对国际关系合用,因此自然法(自然理念)是国际法效力唯一根据。
C、实在法学派:(2)现代国际法学派:A、新旳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觉得国际社会旳连带关系成了国际法旳根据;和规范法学说,觉得国际法旳根据是取决于一种国际法中旳“最高规范”或“原始规范”,而这个最高规范既是法律规范,又是伦理规范,是人类旳“正义感”或“法律良知”:B、新旳实在法学派提出权力政治说,觉得国际法旳效力根据应从国际政治中去找。
国际政治中,势力旳均衡即国家权力旳均衡是国际法存在旳基本和国际法有效旳根据;和政策定向说,觉得国际法是国家对外政策旳表现,它旳效力取决于国家旳对外政策,政策旳实行要靠有效控制。
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答:(1)承认旳“构成说”:新国家作为国际法意义上旳国家旳地位或资格、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或国际人格者旳身份或资格、其国际权利义务或法律行为能力要取决于既有国家旳承认。
(2)承认旳“宣布说”则否认国家承认具有这些效果,有时甚至会觉得国家承认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国家旳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旳国家地位、国际法主体资格以及由此产生旳国际法上旳权利义务关系旳承认和接受。
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A)。
A. 国内运输权B. 飞行专属权C. 机场的建造权D. 航行资料专有权2. 英国的(B )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B. 赛尔登C. 宾刻舒克D. 真蒂利斯3. 我国采取(B )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A. 正常基线法B. 直线基线法C. 自然基线法D. 几何直线法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B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 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B. 地球表面C.月球表面D. 公海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A )。
A.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B. “无主物”C. 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D.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A )A. 1903年B. 1783年C. 1918年D. 1957年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D )。
A. 营救协定B. 赔偿责任公约C. 东京协定D. 外层空间条约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B)。
A. 登临权B. 紧追权C. 执法权D. 攻击权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B )。
A. 内水B. 领海C. 毗连区D. 专属经济区11. 马六甲海峡是(A)。
A. 领峡 B. 公海海峡C. 内海峡 D. 自由海域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C )。
A. 内陆水B. 领海C. 内水D. 毗连13. (A)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国家主权平等B. 互不干涉内政C. 互不侵犯D. 所有选项都是2. 根据国际公法,国家主权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政治独立B. 经济自主C. 领土完整D. 所有选项都是3. 国际法上的“自决权”是指什么?A. 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B. 人民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C. 国家有权自由发展自己的经济D. B和C都是4. 国际公法中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指什么?A. 在国际争端中,必须首先寻求国内法律的解决B. 在国际争端中,可以忽略国内法律的解决C. 国内法律无法解决争端时,可以直接提交国际法院D. 国际法院可以代替国内法院解决争端5. 国际公法中的“不干涉原则”主要针对哪些行为?A. 干涉他国内政B. 干涉他国经济C. 干涉他国文化D. 所有选项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国际公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哪些?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国际法的一般原则D. 司法判例7. 国际公法中的“国家责任”包括哪些方面?A. 国家行为的合法性B. 国家行为的不当性C. 国家行为的补救措施D. 国家行为的赔偿责任8. 国际公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存在严重的人道危机B. 国内政府无力或不愿采取措施C. 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D.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9. 国际公法中的“领土完整”原则包括哪些内容?A. 国家领土的不可侵犯性B. 国家领土的不可分割性C. 国家领土的不可变更性D. 国家领土的不可剥夺性10. 国际公法中的“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包括哪些方式?A. 谈判B. 调解C. 仲裁D. 强制执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国际公法中的“国家豁免权”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2. 简述国际公法中的“外交保护”原则,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国际公法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
题目: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A:中国与前苏联
选项B:中国与法国
选项C:中国、印度和缅甸
选项D:中国和印尼
答案:中国、印度和缅甸
题目: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
选项A:采纳或转让
选项B:分离或合并
选项C:变通或保留
选项D:采纳或转化
答案:采纳或转化
题目:国际法的官方编纂始于()
选项A:19世纪
选项B:20世纪
选项C:18世纪
选项D:17世纪
答案:19世纪
题目: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选项A:国内法性质
选项B:任意法的性质
选项C:强行法性质
答案:强行法性质
题目: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选项A:合并
选项B:解体
选项C:分离
选项D:独立
答案:分离
题目:确立南极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是()。
选项A:南极条约
选项B:海牙公约
选项C:保护南极环境条约
选项D:保护南极海豹条约
答案:南极条约
题目: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选项A:白版原则
选项B: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选项C: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选项D: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答案: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题目: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A: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一、选择题:1、C2、 D3、ABCD4、BD5、ABC6、ACD7、D 8、AB二、填空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4、18;19。
三、简述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率的依据。
传统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三种观点:(1)格老休斯派: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为自然法和国家的一般同意;(2)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唯一依据;(3)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现代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两种观点:(1)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和规范法学说:社会连带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国际社会的连带关系;规范法学说则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于最高的规范即是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
(2)新实在法学派:提出了权力政治说和政策定向说。
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义务关系的范围、程度和内容取决于承认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内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
四、论述题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际公法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 )。
A、拟制领土(如使领馆)B、陆地领土C、陆地领土的无限高的上空D、浮动领土(如军舰)正确答案:B2.可以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的是( )。
A、联合国B、联合国专门机构C、国家D、个人正确答案:C3.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下列使馆人员中应享有各项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有( )。
A、行政技术人员及其成年子女B、与外交人员构成同一户口的家属C、服务人员D、私人仆役正确答案:B4.联合国会员国在宪章下之义务与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优先适用的原则是( )A、后订条约应居优先B、先订条约应居优先C、依其他国际协定之规定D、在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正确答案:D5.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下还哪一国家或机构授权? ( )A、联合国安全理事会B、联合国大会C、第三国D、争端当事国正确答案:A6.下列有关国际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只有在实施了国际不法行为的情况下才承担国家责任B、一般一国地方政府机关的行为不属于可归因于该国国家的行为C、如果叛乱未导致组成新国家,叛乱团体的行为不属于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D、只要受害国对加害国的不法行为事先表示了同意,则加害国即可免除其国际责任正确答案:C7.航空器在法律上可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
这种分类取决于( )。
A、它的用途B、航空器的所有权C、使用范围D、使用范围和所有权的结合正确答案:A8.我国国籍法采取的原则是( )。
A、血统主义与居住地主义相结合B、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C、血统主义D、出生地主义正确答案:B9.1992年《领海与毗连区法》规定,我国的领海基线采用( )。
A、低潮线B、交替采用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C、直线基线D、正常基线正确答案:C10.,历史上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我国领土九龙, 就其性质而言是( )。
国际公法答案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1.C2.AB3.BD4.A5.ABC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司法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4.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外交保护----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庇护----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答:国际法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一)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二)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三)有国际求偿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
答:(1)殖民地或附属国独立。
(二)国家合并。
(三)国家分离。
(四)国家解体。
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
答: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可以解除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一)同意。
(二)自卫。
(三)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
(四)不可抗力。
(五)危难。
(六)危急情况。
五、论述题1.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答: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定。
《国际公法》含答案单选题1、( ) 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正确选项1.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V)2、(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正确选项1.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V)3、( )不能行使紧追权。
正确选项1.民用商船(V)4、()是国际组织的最高机关,由组织全体成员组成。
正确选项1.决策机关(V)5、()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正确选项1.情势变迁(V)6、()是指以在沿海岸向外凸出的地方或沿海岛屿的外缘上选定若干基点,然后将相邻的基点连成直线,形成沿海岸的坡折线。
正确选项1.直线基线法(V)7、“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 )的待遇。
正确选项1.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V)8、《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 )签订的。
正确选项1.1944年在芝加哥(V)9、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
正确选项1.宾刻舒克(V)10、18世纪末,()首先提出编纂国际法的倡仪。
正确选项1.边沁(V)11、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正确选项1.格老秀斯(V)12、处理国际组织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是()。
正确选项1.行政机关(V)13、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正确选项1.复合国(V)14、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正确选项1.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V)15、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正确选项1.国内运输权(V)16、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
正确选项1.《东京公约》(V)17、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专属管辖。
正确选项1.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V)18、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正确选项1.350海里(V)19、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进行()。
国际公法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 丁題良D.张之洞2.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C )A.国际习惯B.国际公约C. 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3.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4.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的原则是(A)A.国民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原则C.优惠待遇原则D.互惠待遇原则5.引渡的程序包括(ABC )A.提出引渡请求B.执行引渡C.被请求国审查D.引渡结果的报告二、填空题1.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两件大事是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会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2.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包括司法判例、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和国际组织的决议。
3.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如下特征: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和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4.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于他国交往的能力。
5.拒绝引渡的理由有强制性理由和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他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向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代替。
3.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庇护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与保护。
四、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答:概念: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主体。
条件: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有国际求偿能力!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
1. 拟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有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2.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绝对主义)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3.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认可为叛乱团队。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对的的?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4.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白(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有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性)。
5.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主权)。
6.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使国际法法典化 )。
7.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属于对(新政府)的认可。
8.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的?(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9.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有(以山为界)10.确立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是(《联合国宪章》)。
1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丁韪良 )。
12.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习惯国际法 )。
13.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独立权)的体现。
14.根据保护条约将本国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保护国管理,但可以在保护条约所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解决某些对外事务的国家被称为(被保护国)。
15.学者对国家认可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 宣告说16.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缅甸17.国际法委员会于( 1948)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18.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复合国19.确立南极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是南极条约20.各国采用(采纳或转化)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合用。
1. 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国际法主体的增长B. 国际法的全面系统编纂C. 国际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扩大D. 国际法的领域和内容的新变化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2.选择一项或多项:A. 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B. 驻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C. 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D. 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3.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对的的( )。
国际公法作业答案(上)一、选择题1.C 2.B 3.D 4.AB 5.ABD 6.AB 7.BD 8.ABC 9.B 10.C一、名词解释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力的依据。
参见教材第4页。
2、国际法的主体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参见教材第3页。
3、复合国又称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州、邦霍(加盟)共和国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国家。
参见教材第58页。
4、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豁免,主权豁免.他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
参见教材第61页。
三、简述题(一)、国际法有哪些特征?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答:主要有三点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强制措施,或者是集体的强制措施。
参见教材第3页。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国际法的效力依据不能脱离一下基本事实:国际法是主要关于国家之间的法,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而不是理性、良知或政策,这个法律体系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参加制定这是国家。
因为国际法是国家间的法,且为国家参加制定的,反映了各国的意志和利益。
国家意志协调的结果是达成协议,产生条约国家法和习惯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也是文明各国所承认者而具有国际法效力。
各国协议产生的国家发表现了国家的同一或国家的承诺,因而对国家具有拘束力,国家有义务遵守。
对破坏或违反国际法者,受害者或国际社会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因此,各国的意志将间的协议是国家法的效力依据。
国际公法作业3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4.AB5.C二、填空题1.约文的议定认证表示同意接受条约拘束交换或交存批准书2.最高机关执行机关行政机关3.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4.政治方法法律方法5.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三、名词解释1.条约的保留: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2.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协定或联合国的决定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有关领域负有广泛国际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发生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3.斡旋: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它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转达各方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重开业已停止的谈判。
4.和解:是比调查更进一步解决争端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报告、阐明事实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以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
四、简答题1.简述条约的修订答:条约的修订:指条约的当事国于条约有效期间改变条约的某些规定的行为。
多边条约的修订表述为两种情况:(1)条约的修正(2)条约的修改1.简述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答:安理会的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程序问题由15个理事国中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非程序性的实质问题,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否决提案,但是常任理事国不参加投票或者弃权,不构成否决。
2.简述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答:(1)追究犯罪者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2)官方身份不免除个人责任原则(3)政府或上级命令不免除责任原则(4)上级责任原则(5)不适用法定时效的原则一、论述题1.试述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答:一、宗旨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3.促成国际合作4.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二、原则1.联合国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2.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宪章所担负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4.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5.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宪章》规定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6.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7.宪章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视为授权联合国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2.试述国际法院的职权答:一、诉讼管辖权1.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2.《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规定的一切事件3.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提交的案件二、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宪章》第96条规定: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得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关对于其工作范围内之任何法律问题,得随时以大会之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国际公法03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 C )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2.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C )A. 特别使团公约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3. 我国缔约权由( A )行使。
A. 国务院B. 外交部C. 国家主席D. 全国人大常委会4.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A )。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5.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
A. 使馆的外交人员B. 服务人员C. 领事D. 行政人员6.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B. 2C. 3D. 47.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B. 外交使团C. 领事D. 私人8.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B)。
A. 条约的重新实施B. 条约的修改C. 条约的修正D. 条约的解释9. 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 A )。
A. 认证条约约文B. 保留C. 修正D. 终止实施10.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B. 国际法C. 国际私法D. 缔约国国内法11. 关于国籍丧失,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C )。
A.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B. 中国公民如属外国人的近亲属,可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C. 国家公务员和退伍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D.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经申请批准可以退出中国国籍12. ( C )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国际公法测试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国际法在中国国内的适用问题【解析】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原则:在民商事范围内,中国缔结的条约通常可以直接适用,但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条约优先适用;民商事以外的条约能否在中国国内直接适用以及如何解决效力冲突问题,需要根据与该条约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条约本身的情况进行具体考察。
A项中,并不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C项中,并不是任何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时都直接并优先适用,一般是民商事条约才可以在国内适用,这里要注意是“可以”而不是“应该”;对于D项所说的WTO协议,其在我国的实施并不是直接适用,而是通过国内立法间接适用。
2.【答案】B【考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解析】本题是考查国际法基本原则即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该原则是指各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也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
乙国不能因为甲国进口进攻性武器而发射导弹摧毁其导弹发射装置,因此乙国的行为不构成自卫,而是涉嫌构成侵略的行为。
3.【答案】C【考点】国际法的特征【解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国内法是由超越个体之上的国家强制机关保证实施的;而国际社会不存在超国家的强制机构,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是通过国家单独或集体的行动来实现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1.【答案】CD【考点】国际法的渊源—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解析】国际习惯是指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的、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范,A错误;习惯规则一旦形成,原则上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拘束力,因此B 错误;AB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CD。
2.【答案】ABC【考点】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原则的例外【解析】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原则是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但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当一国遇有外来入侵时,单独和集体的自卫以及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构成了此原则的例外。
国际公法综合练习及答案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A. 国内运输权B. 飞行专属权C. 机场的建造权D. 航行资料专有权2. 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B. 赛尔登C. 宾刻舒克D. 真蒂利斯3. 我国采取()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A. 正常基线法B. 直线基线法C. 自然基线法D. 几何直线法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 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B. 地球表面C.月球表面D. 公海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
A.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B. “无主物”C. 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D.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A. 1903年B. 1783年C. 1918年D. 1957年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
A. 营救协定B. 赔偿责任公约C. 东京协定D. 外层空间条约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
A. 登临权B. 紧追权C. 执法权D. 攻击权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
A. 内水B. 领海C. 毗连区D. 专属经济区11. 马六甲海峡是()。
A. 领峡B. 公海海峡C. 内海峡D. 自由海域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A. 内陆水B. 领海C. 内水D. 毗连13.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A. 正常基线法B. 直线基线法C. 折线基线法D. 几何直线法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A. 东京公约B. 海牙公约C. 巴黎公约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单项选择1. 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D ) A. 承担直接责任 B. 承担间接责任 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 D. 不承担责任2.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C )。
A. 林则徐 B. 严复 C. 丁韪良 D. 张之洞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D )。
A. 实在法学派 B. 规范法学派 C. 格老秀斯派 D. 自然法学派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B )。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 C )的承认。
A. 新国家 B. 新政体 C. 新政府 D. 新国体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 C )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A. 绝对主义 B. 普遍主 C. 限制主义 D. 连带主义7. ( B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 仅指单独自卫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 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D. 协商原则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B )。
A. 德国的耶利内克 B. 美国的凯尔森 C. 德国的得里佩尔 D. 英国的奥斯汀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D )。
A. 独立 B. 合并 C. 解体 D. 分离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 B ),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国际公法作业1一、选择题:1、C2、 D3、ABCD4、BD5、ABC6、ACD7、D8、AB二、填空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4、18;19。
三、简述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率的依据。
传统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三种观点:(1)格老休斯派: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为自然法和国家的一般同意;(2)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唯一依据;(3)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现代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两种观点:(1)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和规范法学说:社会连带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国际社会的连带关系;规范法学说则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于最高的规范即是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
(2)新实在法学派:提出了权力政治说和政策定向说。
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义务关系的范围、程度和内容取决于承认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内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
四、论述题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与国家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所享有的具体权利不同,国家的基本权利是每一个国家给予自己作为国家存在于国际社会的这一事实而当然享有的对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
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
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义务的权利。
3自卫权。
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的权利。
根据这一权利,一国在本国受到外国实际的武力攻击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采取适用的武力措施进行防卫,即单独自卫,也可以请求别国以适当的武力措施协助本国进行防卫,即集体自卫。
4管辖权。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他包括属地管辖,即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人、物、和行为进行管辖;属人管辖,即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此外还可以对本国领土以外犯有危害本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还可以根据国际习惯规则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在本国领域之外对本国人犯有某些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或对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本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些国际罪行进行管辖。
五、案例分析答:(1)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它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
因为根据政府继承的法律效果,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际主体地位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
(2)日本法院不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
因为根据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和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日本政府既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就有义务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效果。
必须承认中国前国民党政府已经消亡,在日本的国际关系上该政府已不再存在。
因此,日本政府不得将台湾当局作为代表中国的实体对待,不得与其进行官方交往,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台湾当局以就政府的名义在日本或其他场合进行活动,包括在日本的诉讼活动。
(3)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符合国际法的。
(4)1982年其后的判决或裁定都不符合国际法。
因为根据政府继承的法律效果,新政府有权继承前政府的全部国家财产,无论该财产在国内或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然有资格继承国民党政府所有的中国国家财产,继承位于日本境内的中国财产——光华寮。
作业2一、选择题1、该题错误2、ABC3、ABCD,4、B5、AB二、填空题1、共管、租借、国际地役2、22000多公里;18000多公里3、200;3504、谈判、调查、调停(斡旋或调解)、和解5、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领事代理处。
三、名词解释1、领土主权:国家对本国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这种主权在国际法上称为国家的领域主权。
2、边境制度:边境也称边境地区,是指边界线两边的一定区域。
边境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在边境地区建立的有关维护界标、利用界水、边境居民往来等有关的制度。
3、历史性海湾:海岸属同一国家,湾口宽度超过两岸领海宽度的海湾,沿海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对其这样的海湾主张并连续行使主权,此等主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默认,这样的海湾是历史性海湾。
4、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之外并与领海相邻连的一带海域,它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沿海国在它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和其他权利。
四、简述题1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
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员和发生的事件的管辖权。
这种的管辖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船旗国(船的国籍国)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项和内部纪律事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专属管辖权。
另一种情形是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①海盗行为;②贩运奴隶;③非法广播;④贩运毒品等行为都具有普遍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由军舰或其他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行使。
也可由军用飞机或执行政府公务的飞机行使。
2、简述外空活动的制度答: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三项:(1)责任制度。
①责任的主体。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者是发射国。
②责任的范围。
发射国承担责任首先是因为其发射(包括未成功的发射在内)的空间物体已经对别国或国际组织造成了物质损害。
③求偿的提出和途径。
遭受损害的国家或其自然人或法人遭受损害的国家,可向发射国提出赔偿损害的要求。
(2)救助、送回和归还制度。
其内容可概括为各缔约国的通知、救助和送回宇航员、归还空间物体等方面的义务。
(3)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
指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将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的制度。
登记制度主要涉及登记的责任和内容。
五、论述题答:《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航空法外交会议上签订,1973年1月26日生效,已有144个国家参加,公约共有16条。
它是在《海牙公约》基础上,进一步对防止危害干涉、破坏和损坏民用航空安全的各种非法行为作为规定。
主要内容有:1、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确定。
《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它的飞行安全;③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或从事上述犯罪以及从事这类犯罪的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
2、关于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
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下列罪行实施管辖权:①罪行发生在该国领土内;②罪行是针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或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③在其内发生犯罪行为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航空器内;④罪行是针对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或是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所,是在该国。
3、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嫌疑人的引渡和起诉的规定。
《蒙特利尔公约》对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中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不受关于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规定的约束,这表明我国在申请加入《蒙特利尔公约》时声明对公约第14条第1款持保留态度。
同年10月10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六、案例分析1、符合,因为根据《海牙公约》第九条规定:一、当第一条(甲)款所指的任何行为已经发生或行将发生时,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以恢复或维护合法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
二、在前款情况下,航空器或其旅客或机组所在的任何缔约国应对旅客和机组继续其旅行尽速提供方便,并应将航空器和所载货物不迟延地交还给合法的所有人。
2、不违反国际法,一个国家有权选择对罪犯是否引渡,《海牙公约》中更是规定了不引渡即起诉原则,没有有关条约明确规定,就不必须引渡。
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罪犯的根据是《海牙公约》的第4条,我国是被劫飞机的登记国和罪犯的国籍国,对他们的罪行有管辖权。
4、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罪犯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例外地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
该当局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对犯有劫机罪的人,无论在何处,都不致于因任何国家不对其加以逮捕和审判而逃脱惩罚。
因而不仅使各缔约国享有对罪行实行管辖的权利,同时也使各国负有严厉惩罚犯罪的义务。
但是,在对卓长仁等劫机犯的处理上,是不合理的,他们犯罪的情节之严重,手段之卑劣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南朝鲜当局在对这些犯罪分子的法律制裁太轻。
作业3一、选择题1、D2、AB3、AB4、B5、A二、填空题1、血统原则、出生地原则、混合(合并)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互惠待遇原则3、引渡请求的提出、引渡请求的审查和引渡的决定、引渡对象的移交4、报告机制、国家间控诉机制、个人来文机制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6、三;大使;公使;代办三、名词解释1、国籍的抵触:又称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
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指一国境内的外国人在该国入境、居留和出境时所承受的权利和义务。
3、外交关系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其内容主要涉及建交、外交代表机关的设立、使节的派遣、外交代表机关的职务、特权与豁免及义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