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化学实验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98
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烷烃、烯烃和炔烃等脂肪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c(2)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b(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c(4)醛、羧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b(5)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b(6)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b(7)蛋白质的检验和提纯 b(8)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b(9)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c(10)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b(11)甲醛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b(12)卤代烃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a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与推断[学生用书P74] 1.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试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FeCl3溶液石蕊溶液少量浓,过量被鉴别的物质醛、还原性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含醛基的物质含、—C≡C—、—CHO的物质、苯的同系物等含、—C≡C—、—CHO的物质酚类物质淀粉酚类物质含—COOH的物质(1)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 ①原理⎭⎪⎬⎪⎫R —X +NaOH ――→H 2O △R —OH +NaX NaX +AgNO 3===AgX ↓+NaNO 3 ⇒根据沉淀AgX 颜色判断X 是Cl 、Br 还是I⎭⎪⎬⎪⎫R —CH 2—CH 2—X +NaOH ――→醇△R —CH===CH 2+NaX +H 2O NaX +AgNO 3===AgX ↓+NaNO 3 ⇒同上原理判断X 的类型(此方法只适用于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②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醇)溶液―→加热―→冷却―→加足量稀HNO 3―→加AgNO 3。
(2)淀粉水解程度的推断①原理:(C 6H 10O 5)n +n H 2O ――→H 2SO 4微热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水变蓝;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2OH(CHOH)4COONH 4+H 2O +2Ag↓+3NH 3。
高考化学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化学实验基础1.(2021·浙江)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2.(2021·山东)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不可加热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分析】①是锥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馏烧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详解】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项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1·广东)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H SO 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选项中A 为容量瓶,B 为分液漏斗,C 为锥形瓶,D 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
4.(2021·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B .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4FeSO 和()442NH SO 的溶液浓缩至干D .将热的3KNO 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答案】B【详解】A .因为胶状沉淀可能会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故A 错误;B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故B 正确;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将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溶液浓缩至干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故C 错误;D .冷却结晶时,自然冷却才能得到大颗粒晶体,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晶体,故D 错误;故选B 。
浙江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原理、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掌握程度。
在浙江高考中,化学实验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熟悉和理解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浙江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化学实验部分。
一、化学实验基本概念1.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学生应牢记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如佩戴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眼镜、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2.实验器材: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如烧杯、容量瓶、滴定管等。
3.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称量、配制溶液、加热等。
4.实验记录:化学实验需要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学生要学会使用规范的实验记录方式。
二、重要的化学实验内容1.溶液浓度的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掌握浓度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2.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用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学生需要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滴定操作和数据处理。
3.气体收集:化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实验多种多样,学生需要熟悉不同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水槽收集法、倒置瓶收集法等,并能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和数据处理。
5.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反映溶液中游离离子的浓度和移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电导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数据处理。
三、化学储能技术实验近年来,化学储能技术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一领域的实验内容和原理也是很有意义的。
化学储能技术实验涵盖了电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类型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池性能的评价指标。
2025年浙江高考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题及答案2025年浙江高考化学科目中,有机化学是一门关键的考题。
有机合成实验题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本文中,将为大家提供2025年浙江高考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题及答案。
一、实验题下面是2025年浙江高考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题:题目:合成苯甲醛实验材料及仪器:甲苯、氧化铜、浓硫酸、冰醋酸、氯化钠、氯化钙、分液漏斗、回流装置、冰浴装置等。
实验步骤:1. 在一烧瓶中取适量的甲苯。
2. 将甲苯倒入回流装置中,并加入适量的氧化铜催化剂。
3. 设置回流装置,控制温度在150℃下进行回流反应。
4.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
5.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加热搅拌,使有机层与水层分离。
6. 将有机层取出,加入冰醋酸,进行水洗。
7. 再次加热搅拌,使有机层与水层分离。
8. 将有机层取出,加入氯化钠,进行干燥。
9. 蒸馏收集苯甲醛产物。
二、实验答案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合成苯甲醛的答案。
合成苯甲醛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5CH3 + O2 → C6H5CHO + H2O其中,甲苯与氧气经过催化反应,生成苯甲醛和水。
该反应需要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反应条件为回流温度150℃。
在实验中,甲苯是有机底物,通过催化剂氧化铜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漏斗的操作,得到有机层与水层的分离,然后进行水洗和干燥处理。
最后,通过蒸馏收集苯甲醛产物。
总结:本文为大家提供了2025年浙江高考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题及答案。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道题目,考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步骤的掌握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以提高解题的能力。
祝愿所有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1单元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一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考试标准]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a/a)。
1.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3)绝对禁止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的量应不少于容积的四分之一,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灯帽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
用于蒸发浓缩溶液,加热时放在三角架上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
用于灼烧固体物质,加热时把坩埚放在三角架上的泥三角上,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热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用于装配大量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的反应器,所盛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少于三分之一。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
用于装配大量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的反应器,滴定实验中用于盛装被滴定的溶液,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
用作反应容器或溶解物质,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3.常用的计量仪器4.5.(1)冷凝管:用途:用于蒸馏、分馏时冷凝蒸气。
注意:冷却水的流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2)表面皿:用途:①可用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②用于pH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不能加热。
(3)滴瓶: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②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③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要用棕色瓶盛装。
(4)胶头滴管: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②滴液时应竖直悬滴且不可接触器壁;③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高中主要实验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实验1:如右图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
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
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充满氢气。
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
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发生了爆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
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左图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3:把木炭加热到发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浙江省名校化学高考精选实验题100题汇总word含答案一、实验题1.实验室从含碘废液中测定I-的含量以及碘的回收过程如下:Ⅰ.含碘废液中I-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量取25.00 mL废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 mL 2 mol·L-1H2SO4溶液和10 mL 20% 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挥发,取下锥形瓶冷却后,加入10 mL 2 mol·L-1H2SO4溶液,加入几滴二苯胺磺酸钠(用作指示剂),用0.025 0 mol·L-1标准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到终点。
重复3次,数据记录见下表:(已知反应:①2Fe3++2I-===2Fe2++I2②6Fe2++Cr2O+14H+===6Fe3++2Cr3++7H2O)Ⅱ.碘的回收取250 mL含碘废液于烧杯中,加入Na2S2O3溶液,并将饱和CuSO4溶液在不断搅拌下滴加到废液中,加热至70℃左右完全反应生成CuI沉淀。
过滤,得到的CuI沉淀按图1进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浓硝酸(注意滴液的速度),完全反应后,通过减压过滤,得到粗碘固体产品和抽滤液,然后按图2进行粗碘的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2实验装置中烧瓶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配制200 mL 2 mol·L-1的H2SO4,配制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在200 mL 1 mol·L-1的H2SO4中加入22.4 L标准状况下的SO3B.向100 mL 4 mol·L-1的H2SO4中加入100 mL水C.取5 mol·L-1的H2SO480.0 mL,加水至200 mLD.将16 g NaOH固体加入到200 mL 3 mol·L-1的H2SO4溶液中(3)在盛有废液的锥形瓶中先加入5 mL 2 mol·L-1H2SO4的目的是________。
第21讲物质的检验与定量分析重点梳理考点一物质的检验1•物质的检验方法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通过现象进行判断、推理。
重点梳理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018-学军中学模拟)下列化学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1气体中是否混有Cl?C.向Ca(Cl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来证明S、C1的非金属性强弱.......D.9用鸡蛋白亠…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i 关闭I \蛋白质灼烧时可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I|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A正确;氯气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可以用湿| |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I气体中是否混有CI R B正确;次氯酸不是氯元素的I 最高价含氧酸,向Ca(CI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不能证明S、CI的非金属性强?♦4i 关闭I\ c i ♦■精选例题b ■ 跟踪训练L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A1(OH)3悬浊液:向1 mol・L" AlCl^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关闭i■I A项,AICI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IO2,错误;B项,乙酸乙酯会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C项,没有排除Fe3+的干扰,正确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的待| |检验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变红色,再滴加少量的新制氯水,若变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Fe2+,错误;D项,两试管中出。
2浓度相同,后者加入FeCb | I溶液,若后者放出。
2速率大,说明FeC.对出。
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 •♦▲精选例题; 关闭=D5 :精选例题2 •下图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 剂(如氢氧化铝、磷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