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冶金动力学复习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640.71 KB
- 文档页数:16
山东省考研冶金工程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整理与实践技巧分享在准备山东省考研冶金工程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知识和高效的实践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整理冶金工程考研的重点知识点,并分享一些实践技巧,帮助您在备考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冶金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1. 冶金热力学在冶金工程考研中,冶金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它涉及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相变和化学反应,包括金属矿石的还原、氧化和脱气反应等。
备考时,应重点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反应的热力学条件等内容。
2. 冶金原理冶金原理是冶金工程考研中的另一个重点知识点。
它主要涉及金属矿石的选矿、冶炼和提纯等过程。
备考时,应重点了解金属矿石的性质和成分、冶炼过程中的原料处理和炉渣控制等内容。
3. 冶金化学冶金化学是冶金工程考研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包括金属腐蚀、合金形成和金属盐溶液的性质等。
备考时,应重点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相互作用、金属合金的组成与性能关系等内容。
4. 冶金物理冶金物理是冶金工程考研中的另一个重点知识点。
它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行为,包括晶体结构、析出相、位错和塑性变形等。
备考时,应重点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不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等内容。
5. 冶金设备冶金设备是冶金工程考研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主要涉及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包括炉子、反应器、分离器和输送设备等。
备考时,应重点了解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二、冶金工程备考实践技巧分享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备考过程中,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 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做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河南省考研冶金工程复习资料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重点知识点解析河南省考研冶金工程复习资料: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重点知识点解析一、概述在冶金工程考研中,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这两方面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二、冶金原理的重点知识点解析1. 冶金原理的基本概念冶金原理是指冶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金属物理冶金、金属化学冶金和金属工艺学等内容。
在复习冶金原理时,考生需重点掌握金属的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的相变等基本概念。
2. 金属的结构与性能金属的结构与性能是冶金工程考研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体的增韧机制等。
在复习期间,考生应牢固掌握不同金属的结构类型、晶体缺陷的种类以及晶体的塑性变形等知识点。
3. 金属材料的相变金属材料的相变是冶金工程中的核心知识之一,包括熔化、凝固、析出等相变过程。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各种相变规律和相图,掌握相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
4. 金属的加工与热处理金属的加工与热处理是冶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过程,以及退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方法。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加工和热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及其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冶金物理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解析1.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是冶金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金属与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的反应。
在复习期间,考生应掌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机制和热力学基础,理解金属材料的腐蚀、氧化等现象。
2. 金属的电化学行为金属的电化学行为是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关键知识之一,包括电化学平衡和腐蚀电池等内容。
考生需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理解电化学腐蚀的本质和防腐蚀的措施。
3. 金属溶液金属溶液是冶金工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包括金属的固溶、固相变、液溶剂和电解液等。
在复习期间,考生需了解金属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熟悉固相变和固溶体的形成机制,掌握金属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调控等知识。
冶金原理复习冶金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制备、提纯、加工和性能研究等方面。
所以,在应对考试或者实际应用时,复习和掌握冶金原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冶金原理的复习和总结。
一、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内部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常见的金属材料内部结构包括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晶界等,而这些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塑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因此,在复习冶金原理时,应该着重理解金属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加工中。
二、冶金流程冶金流程是指将矿物原料加工成金属材料的过程。
其中包括矿物提取、矿石熔炼、金属提取、金属纯化、合金制备和加工等过程。
在复习冶金原理时,需要了解这些流程中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三、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是冶金学的重要部分,通常包括原材料的熔炼、铸造、锻造、挤压、淬火和退火等过程。
在复习时,需要掌握这些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
此外,还需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知识,以全面掌握材料的特性和优缺点。
四、合金制备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结合而形成的材料。
在实际生产和研究中,需要掌握合金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成分的合金成分之间的性能差异,并能够有效地选择和优化合金的配方,满足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冶金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各个方面,包括内部结构、冶金流程、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以及合金制备等方面。
在复习时,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实验和实际应用,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和总结,掌握冶金原理的核心知识,为实际应用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章 化合物的形成与分解1 什么叫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在气-固反应中为什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 热力学参数状态图是根据反应热力学平衡原理计算式或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参数(温度,组分,分压,自由能)之间的关系绘制的不同相稳定存在区的图形。
例如,相图是恒压下,体系的组成与温度的组成图;氧势图是氧化物的r mG θ∆与温度的组成图;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温度(1/T )的组成图等。
它们能直观地表出参与反应的歌物质的稳定存在区域及其稳定条件(温度,组分,分压等)。
2 哪些因素能改变氧化物的氧势,从而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条件。
解 氧化物还原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决定于它们耦合的两个氧化物氧势的改变:()O MO π<或>()O NO π,从而决定了反应22()()()()MO s N s NO s M s +=+的方向。
而氧化物氧势的影响因素可如下导出。
由下组合反应式中 1)22(,)ln r m O G MO s RT p θ∆=,氧势图中的22()ln O MO O RT p π=;2)fus (,)G M s θ∆:M(s)发生相变,2()O MO π增加;3)fus 2 (,)G MO s θ∆:MO(s)发生相变,2()O MO π下降;4)M G ln M RT a θ∆=:M(l)形成溶液,M a 减小;2()O MO π增加;5)22MO MO G ln RT a θ∆=:MO 2形成溶液或复合化合物,2MO a 减小,2()O MO π下降。
3 试述燃烧反应的热力学规律及对冶金反应产生的影响。
解 在火法冶金中为使冶金反应顺利进行,需要供给大量的热能,而热能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由燃料的燃烧供给的。
燃烧反应是指燃料的可燃成分(C ,H 及C 的不完全燃烧产物CO )与气相的氧化剂发生地氧化反应。
燃料的可燃成分如以单质形式或低价氧化物形式寻找,则它们在还原熔炼中又是还原剂。
吉林省考研冶金工程复习资料冶金原理核心知识梳理冶金工程是研究金属和金属合金的提取、精炼、加工和应用的学科。
作为冶金工程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冶金原理是其中的核心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吉林省考研冶金工程冶金原理的核心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全面复习。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1 密度和比重金属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而比重是金属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金属的密度和比重决定了其重量和质量的特性。
1.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金属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指金属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各有差异,这对冶金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3 热膨胀性金属的热膨胀性是指在温度变化下,金属的尺寸会发生变化。
这一性质在冶金加工过程中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稳定。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2.1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
这一反应在冶金工程中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金属的氧化性质要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 金属的腐蚀性质金属的腐蚀性质是指金属在介质中被破坏或溶解的性质,其原因主要是与介质中的化学物质和电解质有关。
了解金属的腐蚀性质可以帮助冶金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防腐措施。
2.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金属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其中金属被氧化为阳离子,同时还原剂被还原为阴离子。
了解这一反应对于理解金属在冶金过程中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金属提取与精炼3.1 矿石的选矿矿石的选矿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矿石进行处理,以选择出所需金属的工艺过程。
选矿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矿石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合适的选矿工艺,以提高提取金属的效率。
3.2 冶炼过程冶炼是指将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在冶炼过程中,冶金工程师需要掌握合适的冶炼方法、熔炼温度和熔剂的选择等关键技术,以确保金属的提取效果。
3.3 精炼与纯化精炼与纯化是指将提取出的金属进一步提纯和加工,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江苏省考研冶金工程复习资料冶金物理化学与金属材料重要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江苏省考研冶金工程专业,本文将对冶金物理化学与金属材料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备考效果。
一、金属晶体结构1. 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结构的研究常用X射线衍射方法,通过测定衍射角和衍射强度,可以获得晶面间距、晶格常数等信息。
2. 晶格结构类型常见的金属晶格结构类型有: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密堆积六方(hcp)。
3. 偏析现象金属中的偏析现象指的是在凝固过程中出现成分非均匀分布的现象。
偏析可分为正偏析和负偏析,主要由晶体生长速度差异引起。
二、金属的相变与固化1. 相图与相界相图是描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相组成与相比例的图表,相界则表示相变的临界条件。
常见的相图有铁-碳相图和铜-镍相图等。
2. 固溶度与固相间化合物金属合金中的固溶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可根据共晶和共饱和等相图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3. 实体化学反应金属材料与外界环境发生一系列实体化学反应,如氧化、硫化、硝化等。
这些反应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 弹性与塑性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可分为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弹性阶段表现为线性关系,而塑性阶段则表现为非线性关系。
2. 硬度与韧性硬度是金属材料抵抗表面压痕的能力,常用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等。
而韧性则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3. 耐疲劳性能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经历一系列应力循环后,可能发生疲劳断裂。
疲劳寿命与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应力水平有关。
四、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1. 电化学腐蚀金属材料在介质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质量损失和性能下降的现象即为电化学腐蚀。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涂层和阳极保护等。
2. 腐蚀速率腐蚀速率是评估金属材料腐蚀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失重法、极化法和电位法等进行测量。
3. 防护涂层金属材料常常通过涂层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常用的涂层有有机涂层、无机涂层和复合涂层等。
相率等含量规则 平行于浓度三角形的任何一边的直线,在此线上的所有点代表的体系中,与直线相对顶角代表的组元浓度均相同。
等比例规则 从浓度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任意直线,线上所有点代表的体系点中,线两侧相应的二个组元浓度之比是常数。
背向性规则:图中档比例线上物系点的组成在背离其所在顶角的方向上移动(21O O C →→)时,体系将不断析出组分C ,而其内组分C 的浓度将不断减少,但其他组分的浓度比则保持不变,此项特性称为背向性规则。
杠杆规则(直线规则):若三元系中有两个组成点M 和N 组成一个新的物系O ,那么O 点必然落在MN 连线上,其位置由M 和N 的质量M m 和N m 按杠杆规则拟定,即:MONOm m N M = 反之,当已知物系O 分离成两个互相平衡的相或物系M 、N 时,M 、N 的相点必然在通过O 的直线上,M 、N 物系的质量由杠杆规则拟定: O M m MN ON m ⨯=O N m MNOM m ⨯= 重心规则:在浓度三角形中,组成为1M 、2M 、3M 的三个物系或相点,其质量分别为1m 、2m 、3m ,混合形成一质量为O m 的新物系点O ,此新物系点则位于此三个原物系点连成的321M M M ∆内的重心上(不是几何中心,而是物理重心)。
O 的位置可用杠杆原则运用作图法拟定(两次杠杆规则即可求出O 点):)(::O ::211332321面积比M OM M OM M M m m m ∆∆∆=切线规则:——鉴定相界线是共晶线还是转熔线(当然相界线也也许一段为共晶线,一段为转熔线),从而分析体系点冷却到该相界线时析出固相的成分。
分界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熔体,在结晶瞬间析出的固相成分,由该点的切线与相成分点的连线之交点来表达;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间,则这段分界线是低共熔线(单变线或二次结晶线);当交点位于相成分点之外,则该段分界线是转熔线。
温度最高点规则(阿尔克马德规则,或罗策布规则):——用以判断单变线上的温度最高点,从而判断温度减少时,液相成分点沿单变线进行的方向。
冶金动力学考试复习——by 陈洁云冷老师部分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没有划的重点额&后面的每个反应还真不知道会考what一、绪论1、热力学与动力学区别与联系区别:热力学研究体系变化的可能性、方向和限度,只考虑体系变化过程的起始和最终状态,而不考虑过程进行中的瞬时状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历程不能给予任何回答。
动力学则是研究体系变化过程的速率和机理,不仅考虑过程变化的始末状态,而且还要探讨变化的历程和反应机构。
联系:热力学上不能发生的过程,在现实中一定不能发生,研究其动力学没有意义。
热力学研究无限缓慢的可逆过程,故不考虑时间因素,所以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过程只是现实可能发生的过程,不是必然发生的,需要进行动力学研究。
2、宏观动力学和微观动力学的区别和影响因素微观动力学:从微观角度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研究反应过程的具体行径(反应质点的组合细节、转变步序)即反应机理,研究最简单的基元反应的真实速率和复杂反应的综合速率,但不涉及物质的传输速率。
宏观动力学:在微观动力学基础上,结合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及反应器形状研究反应速率及机理。
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度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有关,也与反应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等因素有关。
化学反应速度还与传质速度(反应物向反应区域的传输速度以及反应产物离开反应区域的速度)有关,传热以及反应器的形状、尺寸等因素也对化学反应速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相互作用或碰撞时一步就直接转化成产物的反应。
2、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基元反应瞬时速率与各反应物瞬时浓度的若干次幂的乘积成正比,浓度的方次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基元反应aA + bB dD + eE 不考虑逆反应,反应速率可表示为:C: mol/m3 r: mol/m3•s质量作用定律可表示为:a bA Br kC C = a 、b:化学计量系数; k: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 物理意义:单位反应物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与浓度无关;但是温度的函数。
1/k :化学反应的阻力。
3、化学反应速率:以单位空间(体积)、单位时间内物料(反应物或产物)数量的变化来表达。
基元反应的速率公式 (对相关的定义、公式会有具体的题型进行计算,推到一下呗)测定反应级数的方法1)积分法:由f(CA)对时间t 作图,如为直线,则有此直线关系的反应其级数即为所求的级数。
()110111n n n k c c τ--=+-2)半衰期法:测定以不同初始浓度进行反应的半衰期,将不同的CA0值和其对应的12t 值按f(CA0)对1t 作图,如所得为直线关系,则具有此直线关系得反应,其级数即为所求得反应级数。
如果反应遵从r=kCn 规律,作两次实验,得到两组数据,根据下式即可得到反应级数。
()11102211n n n kc τ---=- 1210212201()()1lg lg ()()t C n t C ⎛⎫⎛⎫=+ ⎪ ⎪ ⎪⎝⎭⎝⎭3)微分法:n dcr kc d τ=-= l g l g l g Ar k n C =+ 串联速率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的反应速率及反应物浓度,应用上式,以lgr 对lgCA 作图,edt dC ddt dC bdt dC adt dC r ED B A ==-=-=应为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求出反应级数n 及速率常数k 。
缺点:r 值不容易测准,误差较大;反应时间较长时,易有副反应发生,影响测量值的正确性。
初始速率法。
只求0t →时的速率r0,对应初始浓度(CA0)1、 (CA0)2、 (CA0)3、… 、 (CA0)n ,可测得一系列初始速度(r0)1、 (r0)2、 (r0)3 、… 、 (r0)n 。
00lg lg lg A r k n C =+以lgr0对lgCA0作图,应为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求出反应级数n 及速率常数k 。
优点:测量误差小;工作量大。
4)孤立法(溢流法):设反应速率为反应级数为 n=α+β(A )先使 B 过量,反应后CB 变化很小,故CB 约为常数,则 'A B A r k C C k C αβα=≈k’为新的常数,此时反应为假a 级反应。
由微分法求得k’和α。
(B )同理,重复上面过程,求得k”和β。
(C )n=α+β 4、 稳态或准稳态原理无论反应达到稳态或准稳态,都可以用代数方程k1cA- k2cB =0代替微分方程来处理动力学问题。
这种方法也称为稳态或准稳态近似原理。
对串联反应 12k k A B C −−→−−→ 12BA B dC k C k C dt=- 反应开始时,上式右方第一项为k1cA0,第二项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第一项逐渐减小,第二项逐渐增大,到某一时刻两项相等,即120BA B dC k C k C dt=-= 假定此后生成和消耗B 的速率完全相等,Bdc dt自动地保持为零,则认为反应达到了稳态。
假定Bdc dt达到零以后,B 物质在反应进行中的消耗很小,在一段时间内 其浓度接近于一极大值cB ≈ (cB)max, 即120B A B dCk C k C dt=-≈ 称反应达到了准稳态(或称准静态)。
稳态法的适用条件:只有当中间产物B 的浓度变化率远小于反应物或最终产物的变化率即k2>>k1例题1:已知25℃时,有过量盐酸存在下,乙酸甲脂的水解反应对乙酸甲脂为一级:33233H CH COOCH H O CH OH CH COOH++−−→+-5s-1。
求半衰期以及反应100min 后乙酸甲脂的水解度。
解:由于是一级反应,故41/25ln 2ln 2 1.24105.6010t s k -===⨯⨯ 0005lnln5.610100600.336A A AA C C kt C C x-===⨯⨯⨯=-00 1.4A A C C x=- 水解度:0001110.291.4A A A C x x C C -=-=-=例题2 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转变为氯酸根离子的反应为332ClO ClO Cl ---→+根据反应速率的测定,此反应对[ClO-]为二级反应。
经研究提出一个串联的双分子反应机理:12k ClO ClO ClO Cl ----+−−→+223k ClO ClO ClO Cl ----+−−→+ 试按此机理推出速率方程。
为中间产物,可按稳态法处理。
解:在动力学中,浓度常用方括号表示。
按稳态法,有:22122[][][][]0d ClO k ClO k ClO ClO dt----=-=122[][]k ClO ClO k --=23221[][][][]d ClO k ClO ClO k ClO dt ----== 二级反应作业:反应2222NO O NO += 的可能机理如下:(1)122k NO NO N O +−−→ (2)2222k N O NO −−→ (3)322222k N O O NO +−−→ 试用稳态近似法推导出的速率表达式。
解:13222222k K k NO NO N O O NO +←−→+−−→ 21222NO NO N O dC k C k C dt -=- 222122232220N O NO N O N O O dC k C k C k C C dt=--= 可得:2122232N O CO O k C C k k C =⋅+同时232222NO N O O dC k C C dt= 则有223122322NO NO O O dC k k C C dt k k C =+ 若k3为控诉步骤的速率常数,因为k1,k2快速达到平衡,即0NOdC dt-=,132k k k则有21222NON O k C k C = 所以得2213222NO NO O dC k k C C dt k =⋅ 5、 Arrhenius 方程 (1)指数式 ae x p ()E k A RT=- 描述了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指数关系。
A 称为指前因子,a E 称为阿仑尼乌斯活化能,阿仑尼乌斯认为A 和a E 都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2)对数式 l n l n aE k A RT=-描述了速率系数与 1/T 之间的线性关系。
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的 k 值,以 lnk 对 1/T 作图,从而求出活化能a E 。
(3)定积分式 a 211211ln ()E k k R T T =- 设活化能与温度无关,根据两个不同温度下的 k 值求活化能。
(4)微分式a 2d l n d E kT R T= k 值随T 的变化率决定于a E 值的大小。
例题 1 2522()2()0.5()N O g NO g O g →+已知:T 1=298.15K, k 1=0.469×10-4s -1 T 2=318.15K, k 2=6.29×10-4s -1 求:Ea 及338.15K 时的k3。
-1122a 211ln 102kJ mol TT k E RT T k ==⋅-解: 3a 11311ln k E k R T T ⎛⎫=- ⎪⎝⎭313 6.1210s k --=⨯例题2 某种酶催化反应Ea=50 kJ/mol , 求从正常体温37 ℃发烧到40℃时,仅从反应速率理论上考虑,此酶催化反应速率应增大多少倍?解: 331321231012()50(313310)10lg8.07102.303 2.3038.314313310k Ea T T k RT T --⨯⨯===⨯⨯⨯⨯- 3133101.21k k = 反应速率理论上应增加21% 例题3 反应: 2SO 2 + O 2 → 2SO 3 无催化剂时,E a = 251 kJ·mol -1 Pt 催化时,E a ' = 63 kJ·mol -1,求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解:21212211Ea Ea EaRTRT EaRTk A ee k A eυυ---⋅===⋅ 32121(25163)10ln 75.888.314298k Ea Ea k RT --⨯===⨯3222119.010k k υυ==⨯吴广新老师部分 一、凝固基础:1、证明在同样过冷度下均匀形核时,球形晶核较立方晶核更易形成。
只有在形核功ΔG=V ΔGv+S σ(ΔGv<0固、液两相单位体积自由能差,σ>0表示单位面积的表面能)小于0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均匀形核。
对于相同体积的晶核而言,球形的晶核表面积最小,其总的自由能就更小,有利于晶核形成。
2、 简述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当液态金属非常纯净、不含任何杂质时,在相当大的过冷度下,固态晶核依靠液相内部的结构起伏直接从液相中自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