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推荐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关键字】精品干扰素说明书篇一:重组人干扰素α1b说明书重组人干扰素α1b说明书【中文名称】重组人干扰素α1b【产品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功效主治】本品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
已有临床试验结果或文献报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有效,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化学成分】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干扰素α1b【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有效的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清除早期恶变细胞等。
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人用量3倍(按体重计算)的本品,无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试验:狗注射人用剂量5.6倍和28倍;大白鼠注射人用剂量的5.6倍、28倍和140倍(均按体重计算),分别连续注射3个月【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本品时应慎用安眠药及镇静药。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温和,最常见的是发热、疲劳等反应,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多为一次性和可逆性反应;其他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颗粒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可恢复。
如出现上述患者不能忍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
【禁忌症】1 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者。
2 有心绞痛、心机梗塞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病史者。
3 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的副作用者。
4 癫痫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产品规格】10μg【用法用量】每支用灭菌注射用水1ml溶解,肌肉或皮下注射。
剂量和疗程如下:慢性乙型肝炎:本品30~50μg/次,隔日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的介绍。
首先,干扰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来进行。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其次,干扰素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治疗周期一般较长。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用药效果。
此外,干扰素的治疗效果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同时,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现象。
若出现以上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延误治疗。
另外,干扰素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应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尤其是一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与干扰素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和处方,遵循用药规定,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健康。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选试题(4)一、最佳选择题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100℃一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B、男性同性恋为乙肝高危人群C、乙肝病毒65℃加热10小时可灭活D、碘伏不能灭活乙肝病毒E、少数乙型肝炎可直接转变为肝癌【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乙肝病毒抵抗力较强,但在65℃加热10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D项叙述错误。
2、临床上选用的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不包括A、拉米夫定B、聚乙二醇干扰素C、阿德福韦D、伐昔洛韦E、替诺福韦【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有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
抗乙肝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3、首选用于乙肝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是A、聚乙二醇干扰素B、阿德福韦C、替比夫定D、拉米夫定E、替诺福韦【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目前抗乙肝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3TC)和替比夫定同属于L-核苷酸类;阿德福韦属无环核苷酸磷酸盐类;恩替卡韦则属脱氧鸟苷类似物。
所有核苷酸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均是对病毒的聚合酶或逆转录酶的抑制,达到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和增殖的效果。
治疗上推荐首选安全性好、耐药屏障高的药物,如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
4、甲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呼吸道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粪-口传播E、性传播【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其粪便中可排出HAV、HEV,以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
乙、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如输血,共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口腔治疗器械等,针灸,纹身,共用剃须刀等;经性途径传播;母婴垂直传播。
5、疱疹性脑炎的致病原为A、HBVB、HCVC、HIVD、HSV-IE、HSV -II【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SV:单纯疱疹病毒,分为HSV-Ⅰ和HSV-Ⅱ两个血清型。
干扰素-α的不良反映及应对方略1.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干扰素-α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涉及: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本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对计数 O.1,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
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涉及: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u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
2.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随访2.1治疗前应检查①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效;②血常规、甲状腺功效、血糖及尿常规;③病毒学标志,涉及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 DNA 水平;④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做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⑤检测本身抗体,排除本身免疫性疾病;⑥育龄女性还应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排除妊娠。
2.2治疗过程中应检查①开始治疗后的第 1 个月,应每 l~2 周检查 1 次血常规,后来每月检查 1 次,直至治疗结束;②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 等,治疗开始后每月 1 次,持续 3 次,后来随病情改善可每 3 个月 1 次;③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 1 次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DNA;④其它:每 3 个月检测 1 次甲状腺功效、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⑤应定时评定精神状态。
3. 干扰素的不良反映及其应对方略3.1流感样症候群流感样症状是干扰素应用早期的1 个最常见的不良反映,体现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不适、心动过速,及肌肉、关节酸痛。
可能是由于干扰素造成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E2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所致。
干扰素注射后 3-8 小时内,几乎全部的患者都出现流感样症状,尤以第 1 针注射后最严重。
大部分患者是可耐受的,且在注射数针后会逐步减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失。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警示语:1.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或该制剂的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禁用。
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者禁用\。
3.严重的肝、肾或骨髓功能不正常者禁用。
4.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禁用。
5.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者,不宜使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称:利分能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Chongzu Ren Ganraosu α2b[成份]主要成份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腐生型假单孢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制成。
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性状]应为白色薄壳状疏松体,加入标示量注射用水后应迅速复溶为澄明液体。
[适应症]1.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
2.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如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卡波氏肉瘤、卵巢癌、基底细胞癌、表面膀胱癌等。
[规格]3×106IU/支,复溶后体积1.0毫升。
[用法用量]本品可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病灶注射。
1.慢性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连用16周以上。
2.急慢性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连用16周以上。
3.丁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4—5×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连用16周以上。
4.带状疱疹:肌肉注射,1×106IU/日,连用6天,同时口服无环鸟苷。
5.尖锐湿疣:可单独应用,肌肉注射,1—3×106IU/日,连用四周。
也可与激光或电灼等合用,一般采用疣体基底部注射,1×106IU/次。
干扰素有哪些副作用所有的药物都有潜在的副作用。
通过问读药品的说明书可以了解这些副作用(顺便说一下,如果没有相关信息,你可以向药剂师索要)。
随药附赠的是一张关于用药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的单子(一般比较长)。
即使最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抗酸药也有。
当评价一个药品(如干扰素)的副作用与疗效时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
任何药物(包括干扰素)相关的副作用因人而异。
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出现特定的副作用。
应用干扰索治疗时有的人感觉非常糟糕,而其他人感觉只有轻微不适甚至根本没有副作用。
有些人应用于扰案治疗时感觉更好,这种现象是可以重复的。
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可以有人仅有轻微副作用而有人感觉比未用药时更好。
那些发生副作用的人并不是同时出现所有的副作用。
事实上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时仅有2%—5%的人因为难以忍受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
通常治疗的最初几周副作用最明显,所以坚持治疗至少1个月、2个月是根重要的。
有些人为了应用干扰素而请假,有些人在工作比较闲时开始治疗以便能更好地度过最初的一段时间。
干扰素相关副作用通常与剂量相关,也就是说干扰素剂量越高,副作用就越强烈。
有时减量可以很好地减轻副作用。
但是研究显示坚持推荐剂量及疗程可以直接影响治疗成功与否,即病毒的清除和肝脏的修复。
有经验的医生和高度配合的患者可以成功克服大多数副作用。
因此不推荐减低剂量或终止治疗,除非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治疗获益。
换句话说,也就是治疗疾病要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如果发生的副作用对于针对副作用的治疗或者干扰素减量无反应,就需要终止治疗了。
已经证实有进展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病人最容易出现副作用。
但肝硬化病人应用较低剂量干扰素时可以减少副作用发生。
早期应用于扰素治疗是很重要的,此时患者身体素质好,能更好地耐受副作用。
最后,当干扰素停药时,副作用会完全消失。
如果患者应用抗副作用治疗的效果很好,则其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而且如果副作用得到很好的控制,干扰素就不必减量。
干扰素儿童注意事项
1. 干扰素对于治疗某些儿童疾病有效,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在开始使用干扰素前,务必详细了解医生给予的用药指导以及相关风险和安全性。
2. 定期复查和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汇报。
4. 监测儿童的身体状况:干扰素可能对儿童的身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其他身体症状的变化。
5. 密切关注心理变化:某些儿童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心理变化,如抑郁、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6. 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并鼓励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7. 避免感染:干扰素可能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儿童更容易感染。
为了避免
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
8. 与教育者和学校沟通:如果儿童接受干扰素治疗,则有必要与教育者和学校沟通,告知他们关于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docx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docx乙型肝炎干扰素的副作用及治疗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
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有时还有鼻塞、流鼻涕、头晕、尿急,最常见的是发烧。
无论用药途径和剂量如何,患者都可能出现发烧,通常在首次注射后2-6小时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8-40℃,在6-12小时内达到峰值,但可在24小时内自然消退。
如果体温不高,就不需要特殊治疗。
36度的人应该多喝开水,卧床休息。
但是,如果发烧很高甚至很高,则应进行物理降温;你也可以口服布洛芬0.2g,直肠注射消炎痛栓剂0.5-1次,体温会迅速下降。
乙型肝炎患者保健教材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
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
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
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
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
剂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要治疗。
更严重的病例可以对症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或停用药物。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的是轻度蛋白尿,很少>0.1g/天,血浆蛋白没有减少。
干扰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干扰素的同时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具有防止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的作用,增加电解多维度可以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2、干扰素可与其它抗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卵黄抗体联合使用。
3、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体内病毒尚末扩期或引起严重病变前使用。
4、在治疗时,只用干扰素不注意配合其它药物使用,会耽误病情。
5、中后期不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为省事采用饮水方式,达不到治疗效果。
6、如果机体组织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不建议使用干扰素,作用不大。
打干扰素a1b后注意事项使用干扰素A1b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肝炎、肾虚、肺组织破坏等。
但在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用法、剂量、副作用和禁忌症。
首先,用法。
干扰素A1b是通过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使用的,通常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在使用时,需要先彻底洗净双手,然后从包装袋中取出针头,并先使用无菌酒精棉球蘸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部位的无菌。
在注射时,需要注意找准注射的位置,以避免损伤深层组织或血管。
注射完成后,要轻轻按住注射部位,帮助药液更好地扩散,以提高药效。
其次,剂量。
使用干扰素A1b的剂量应经过医生合理评估后确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格状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尽量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又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定时监测治疗效果,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剂量。
再次,副作用。
使用干扰素A1b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与患者个体差异和剂量有关。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乏力、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食欲不振、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不良反应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营养,适当休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最后,禁忌症。
在某些情况下,干扰素A1b可能具有禁忌症,即不能使用的情况。
禁忌症包括对干扰素A1b过敏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骨髓抑制性疾病的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
在使用前必须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自身的禁忌症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干扰素A1b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用法、剂量、副作用和禁忌症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及时汇报及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不良反应及防治作者:刘士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2期常见不良反应及其产生机制干扰素(IFN)是机体细胞对病毒感染或各种生物诱生作用反应而产生并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流感样症状患者一般可于注射IFN 2~5小时内开始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有时可达40℃,高热时可伴有寒战,一般在发热3~4小时后自行退热。
注射3~5次后多数患者不再发热或呈低热。
发热时常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乏力等,称为感冒样综合征。
IFN≥3.0×107 U/次时,>70%患者会发生此类不良反应。
可采用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亦可于IFN注射0.5~1小时前服药,以预防和减轻发热等症状。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接受IFN治疗过程中,约20%的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轻到中度减少,但极少引起感染或出血。
一般停止IFN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能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白细胞计数通常在开始应用IFN的2周内即迅速下降,其中,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减低程度大于淋巴细胞水平的减低程度,一般在随后的4~6周可逐渐趋于平稳,停药后可迅速回升至基线水平;IFN可使血小板计数下降10%~50%,往往在注射后24小时即出现,并持续整个疗程。
少数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即有明显血小板水平减低,应用IFN后其血小板计数可能降至警戒线(30 000~50 000/mm3)以下,从而影响IFN的应用。
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应用IFN期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13%~60%,多为轻度,不影响治疗;症状严重者不足10%,但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IFN治疗终止的最常见原因。
乏力和虚弱是最常发生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其他包括眩晕、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视觉定向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幻觉、昏迷、味觉减退、食欲缺乏、性欲减退、抑郁、易怒,甚至自杀行为等。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等。
尽管干扰素在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1. 易疲劳:干扰素的使用可能导致疲劳感,这可能是因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了身体疲倦的感觉。
2. 发热和寒战:干扰素的使用会导致发热和寒战,这是因为干扰素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引起体温升高和寒战等反应。
3. 皮肤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引起一些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红斑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是轻微和可逆的。
4. 消化系统反应:干扰素的应用可能导致一些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影响。
5. 心血管系统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导致一些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可逆的,但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干扰素的使用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抑郁情绪、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重组人干扰素α1b英文通用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其他名称:长生扶明、滴宁、干扰灵、干扰素α、赛诺金、赛若金、运德素、1b、重组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1b、Recombinant Interferon α1b Rinferon、Sinogen。
【临床应用】1.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已批准的临床应用有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多毛细胞白血病。
已有临床试验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应用有: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病毒性疾病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淋巴瘤、肝细胞癌、肺癌、直肠癌、膀胱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
2.本药滴眼制剂用于眼部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出血性角膜炎等。
3.本药软膏用于初发或复发颜面部单纯疱疹、皮肤带状疱疹的治疗。
【药理】1.药效学本药是通过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使后者高效表达,再经高度纯化制备而得,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作用机制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
2.药动学健康志愿者单次皮下注射本药60μ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99小时。
吸收后分布于各脏器,于注射局部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脾、肺、肝、心脏、脑及脂肪组织。
本药在体内降解,消除半衰期为4.53小时。
少量随尿及粪便排泄。
【注意事项】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
(2)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史者。
(3)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且不能耐受本药者。
(4)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2.慎用有明显过敏体质,特别是对抗生素过敏者。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孕妇用药的经验有限,应谨慎。
4.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哺乳妇女用药的经验有限,应谨慎。
【不良反应】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疲劳等,多数为一过性低热(38℃左右),常在开始用药阶段出现,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α干扰素应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其HBeAg/抗HBe血清转换较高,且不易发生病毒变异,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从而使α干扰素成为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但由于其为生物制剂,对全身各系统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又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详细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
指南对此有一定的介绍,本文就此作更为详细的解读。
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流感样副作用:为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个别病人可有恶心,呕吐症状。
反应的强烈和病人的体质、剂量大小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注射的1~3针,个别病人第3针后仍有此类反应,其中第1针反应最为强烈,大多发生于注射后3~6小时。
预防的方法可选择在睡前注射干扰素α,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
也可视出现症状的轻重酌情处理,如出现较重,给予解热镇痛药,如较轻给予多饮水,多休息即可。
一般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大多病人能渡过这个时期,完成整个疗程,个别反应强烈而不能耐受者,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
2.血液系统作用:也是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其发生的机理大多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往往见于用药2周~2个月内,3个月后则趋于稳定,故在使用干扰素的初期,应当每2~4周检测血象,必要时1周检测一次,甚至2~3天复查一次。
是否预防性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尚有争议,如血象低于正常值,但中性粒细胞计数>1.0 x 109/L,血小板计数>75 x 109/L,可加强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同时严密监测血象,干扰素剂量和用法不变。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 50×109/L,应降低干扰素α 剂量;1~2 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推荐下载】
导语在长期治疗方案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挽救治疗均具有成本效果。
乙肝用药
常规干扰素α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多年,虽然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的抗病毒效果比干扰素α强,但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似。
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能通过长期的核苷类似物治疗才能实现持续的病毒抑制,因为短期治疗(4~12个月)只能使少数人获得持续的疗效。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都是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但是,它们的安全性,耐药情况又各不相同。
基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需求,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以及长达5年的抗病毒治疗进行直接医疗费用方面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人员认为,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短期治疗方案中,拉米夫定比干扰素α、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和非抗病毒治疗更具成本效果。
在长期治疗方案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挽救治疗均具有成本效果。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包括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未
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者。
2.相对禁忌症:包括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μ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监测和随访治疗前应完善各种相关检查并排除妊娠。
1.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次,直至治疗结束。
2.检查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病毒指标。
3.项目检查生化指标,包括ALT、AST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
4.其他检查,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
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最好先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同时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已患糖尿病者,也应先用药物控制糖尿病,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
5.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