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它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次函数的解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求解直线方程、计算速度、距离等。
如何将一次函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初中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将介绍一些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直线方程问题:在解决直线方程问题时,一次函数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说,兔子在跑步时,经过起点时速度是20米每秒,然后随着时间推移速度逐渐增加,最后在10秒钟时超过终点,求兔子的速度公式。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v=d/t。
因为兔子是在一条直线上跑步,所以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直线方程。
在这个例子中,兔子的起点坐标为(0,0),速度为20米每秒,所以直线方程为y=20x。
这个方程描述的是兔子的速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二、距离问题:距离问题也是一次函数非常有效的应用场景。
比如,一个人从起点出发,以10米每秒的速度向前行走,每40秒钟会有一个休息的时间,休息时不计算时间消耗,请计算出这个人在3分钟内行走的距离。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一次函数的形式。
人的速度为10米每秒,因此他每走1秒的距离就是10米,一段时间内走的距离就是这段时间内的秒数*10米,如果这段时间中有多段时间休息,那么可以将这段时间分成多个小段,然后求各小段内的距离总和即可。
因此,这个问题转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为f(x)=10x-40*floor(x/40)。
三、速度问题:速度问题也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之一。
比如,在一辆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它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如果我们知道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的距离、时间和最终速度。
在解决速度问题时,我们需要使用以下公式:v=dx/dt,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距离,t 表示时间。
因为速度是在一条直线上变化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描述速度-时间的关系,将速度公式转化为直线方程。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内容解析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一次函数的核心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核心,是图象“特征”、函数“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这也是一次函数的本质属性所在.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实际问题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由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中国渔政执法视频开始,利用问题串的形式,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先由分析图象开始,并由分析所得的信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图象进行变化,由此分析其操作的实际意义并衍生处两个新的问题,最终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初步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实际问题的图象,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具体问题.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掌握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建立函数模型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实际问题图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3)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一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1)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开始,不断渗透图象中k、b、交点坐标的实际意义,体会并利用数学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对于问题情境中给出的三个问题,以及衍生的两个变式,无一不是通过对函数图象的分析,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在这样的过程中,巩固对性质的理解。
(3)对于前面所学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目标。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根据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
3、通过方程与函数关系的研究,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做一做:小明有100元的零花钱,每月剩余零花钱 y(元)与所用月数x(月)的关系如图所示:(元)(月)(1)观察图象,零花钱可供小明用多少个月?∵x=5时,y=0∴零花钱可用5个月(2)两个月后零花钱为多少? 60元几个月后的零花钱为20元? 4个月(3)图中的点A的坐标是什么?(3,40)是什么含义?3个月时,剩余零花钱40元。
(4)请写出y 与x的函数关系式y=100-20x(0≤x≤5)想一想:O 10203040507080901003456789106021A C B yy=100-20x y=80-10x1、图中的点B 的坐标是什么? 是什么含义 ?(6,20) 6个月时,剩余零花钱20元。
2、图中的点C 的坐标是什么? 是什么含义 ?(2,60)2个月时,两人剩余零花钱都为60元。
练一练:某种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储油10升,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 (升)与摩托车行驶路程x (千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o 1001234567891011200300400500600y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2)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多少升汽油?(3)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升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分析:(1)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摩托车行驶的最长路程。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等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从而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函数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资料。
3.分组安排,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两个城市之间找到最短的路线?”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如“在一个农场中,如何规划一条道路,使得道路的长度最短?”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并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并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坐标系中的点、直线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图片,如购物、出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场景中存在数学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提问: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
通过PPT展示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购物问题、出行问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次函数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一次函数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一次函数的应用,如环保、生产等。
有关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4篇【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巩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并初步了解了如何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原有知识与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复习巩固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进一步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而这些目标的达成要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不以老师的讲演代替学生的探索。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结合图象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性质;3、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先基础在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并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应用的能力;2、通过习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方城思想”、“分类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
情感态度: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
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自学体验法——让学生通过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做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前置知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较弱,难以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建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的能力。
3.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优惠券的使用,引入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展示一次函数模型解决购物优惠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从而求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一次函数”的最后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次函数、不等式和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还需加强,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找出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准备课件,展示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一种线性关系。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的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尝试用一次函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找出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变量。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一次函数来表示。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在应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4.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一次函数图像中读信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结合一次函数表达式及其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结合一次函数表达式及其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类.问题2甲、乙两家公司的月出租汽车收取的月租费分别是y1(元)和y2(元),它们都是用车里程x(千米)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1)每月用车里程多少时,甲、乙两公司的租车费相等?(2)每月用车里程多少时,甲公司的租车费比乙公司少?(3)每月用车里程多少时,乙公司的租车费比甲公司少?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上升的速度存在差异,它们有一个交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决策性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进而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的联系.练习:1.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5小时;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t=或t=,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学会构建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属于中考常考题型.由图象所给数据可求得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求得两函数图象的交点,进而判断,再令两函数解析式的差为40,可求得t,可得出答案.2.如图,是甲、乙两家商店销售同一种产品的销售价y(元)与销售量x(件)之间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①售2件时甲、乙两家售价一样;②买1件时买乙家的合算;③买3件时买甲家的合算;④买甲家的1件售价约为3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填序号).【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坐标系中点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象与坐标系中点的意义来判断各说法是否成立.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只要理解了坐标系中点的意义结合图形即可解决.结合甲、乙的图象位置以及交点(2,4)的意义可以判断①②③结论的成立与否;再由甲图象过(0,2)、(2,4),可知(1,3)在甲的图象上,即买甲家的1件的售价为3元,而不是约为3元,从而得出结论①②③成立.交流某蔬菜基地要把一批新鲜蔬菜运往外地,有两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主要参考数据如下:运输方式速度/(千米/时)途中综合费用/ (元/时)装卸费用/ 元汽车60 270 200火车100 240 410(1)请分别写出汽车、火车运输总费用y1(元)、y2(元)与运输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你认为用哪种运输方式好?解决问题的关键:用表格提供信息是人们常用的方式.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汽车运输的装卸费用低,但途中损耗、管理等综合费用高,运输速度慢,火车运输的装卸费用高,但途中损耗、管理等综合费用低,运输速度快.是否选择火车运输较好?如何决策?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分别计算两种运输方式所需要的费用,然后再对相同的运输里程比较费用的大小.这就需要分别写出汽车、火车运输总费用y1(元)、y2(元)与运输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对同一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问题3:看图说故事.如图,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使情境中出现的一对变量满足图示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说出这对变量的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是个开放型问题,对于学生的读图要求比较高,既要看懂图像中三段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还要理解函数值变化的意义,在读懂图像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再赋予一个贴合实际情况的实际意义(注意实际背景x、y的单位选取).本题由前面问题中实际背景(函数图像)到函数表达式上升到了“函数图像”到“函数表达式”再到“实际背景”中,对于学生是个挑战,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并表达.练习:1.在一次运输任务中,一辆汽车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到达乙地卸货后返回.设汽车从甲地出发x(h)时,汽车与甲地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辆汽车的往、返速度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2)卸货时间是多少?(3)求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4)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h时与甲地的距离?【分析】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应用,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图象中可获取下面信息:甲乙两地相距120km;从甲地出发,去时用时2h,卸货用时0.5h,返回用时2.5h.故(1)、(2)两个问题容易解决;问题(3)可用待定系数法解答;问题(4)即求x=4时y的值.2.“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小军和爸爸同时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爸爸先以150米/分的速度骑行一段时间,休息了5分钟,再以m米/分的速度到达图书馆,小军始终以同一速度骑行,两人行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钟)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a=,b=,m=;(2)若小军的速度是120米/分,求小军在途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爸爸自第二次出发至到达图书馆前,何时与小军相距100米?(4)若小军的行驶速度是v米/分,且在途中与爸爸恰好相遇两次(不包括家、图书馆两地),请直接写出v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出a值,结合休息的时间为5分钟,即可得出b值,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m的值;(2)根据数量关系找出线段BC、O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交点的坐标,再用3000去减交点的纵坐标,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2)结论结合二者之间相距100米,即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用其减去15即可得出结论;(4)分别求出当OD过点B、C时,小军的速度,结合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出结论.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进行决策的能力意识.。
利用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含义;•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在开始本次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安排好教室,确保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准备好一些相关的教学素材,例如教案、练习题等;•复习相关知识和概念。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问题在开始讲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例如:假设你开了一家小店,卖某种商品。
若你每卖出1件商品,就能够获得5元的利润。
请问:当你卖出n件商品时,你能够获得多少利润?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与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步:讲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概念在引入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开始讲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概念。
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以下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定义: 函数y=kx+b(k≠0)称为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直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变化量与纵坐标的变化量成比例关系,比例系数就是函数的斜率k。
第三步: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在讲解完概念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n表示出来: n=x-1。
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转化成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与图象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类似的例子,让他们尝试利用图象来求解实际问题。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理论和实践的例子之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和例题,来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练习:•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推算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画出它的函数图象,并计算出相应的解。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及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合理地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的复习题1、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当x=1时,y=-1;当x=-2时,y=-5;(1)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函数值y随x的变化情况?(2)当x=-3时,求y的值;(3)当y=7时,求x的值;2、已知弹簧的长度 y(厘米)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所挂重物质量 x(千克)的一次函数.现已测得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6厘米,挂4千克质量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7.2厘米.(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在本题的前提下请你提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利用(1)中得到的一次函数来解决。
二、新知探究(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名闻遐迩的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城北15km,由12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596m,海拔4500m处远远望去,一条黑白分明的雪线蜿蜒山头,雪线以上是银光闪烁的冰雪世界,雪线以下是草木葱葱的原始森林.但是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2002~2007年间,玉龙雪山的雪线平均每年约上升10m引导学生分析文字中信息,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初步尝试暑假里,我校参加英语夏令营的同学乘车去上海,从学校出发,上沪宁高速,直达上海。
已知从学校至沪宁高速这段路长为5千米,整个过程中,若车子在高速上一直是以10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的。
CB (1)引导学生分析文字中信息,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三)深度探究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该工厂正常运转的固定成本为每天12000元,生产该产品的原料成本为每件900元.(1)引导学生分析文字中信息,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6.4 一次函数的应用(1)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数量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与预习: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2),(—1,4)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直线m上有两点A(—2,—3),B(—5,-9),求直线m的关系式。
预习:1、某校办工厂现年产值是30万元,如果每增加1元投资,一年可增加2.5元产值。
那么总产值y(万元)与增加的投资额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分每次0.13元。
写出每月电话费y (元)与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二、新授1、导入: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2、新课讲解:活动一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35km后,驶入高速公路,然后以105km/h的速度匀速前进。
1、你能写出这辆车行驶的路程s(Km)与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关系吗?2、若从上高速公路开始记时,行驶了4小时到达目的地,则该车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程有多远呢?3、高速公路上里程表显示行驶了175km,问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了多长时间?问题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哪些量有关系?问题二:车内里程表上记录的数据是汽车行驶在哪几段公路上的路程?活动二、某班同学秋游时,照相共用3卷胶卷,秋游后冲洗3卷胶卷并根据同学需要加印照片,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0元/卷,加印照片的价格是0.45元/张,(1)试写出冲印后的费用y(元)与加印张数x之间的关系式。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数量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
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与预习: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2),(—1,4)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直线m上有两点A(—2,—3),B(—5,-9),求直线m的关系式。
预习:1、某校办工厂现年产值是30万元,如果每增加1元投资,一年可增加2.5元产值。
那么总产值y(万元)与增加的投资额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分每次0.13元。
写出每月电话费y (元)与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二、新授
1、导入: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
2、新课讲解:
活动一
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35km后,驶入高速公路,然后以105km/h的速度匀速前进。
1、你能写出这辆车行驶的路程s(Km)与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关系吗?
2、若从上高速公路开始记时,行驶了4小时到达目的地,则该车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程有多远呢?
3、高速公路上里程表显示行驶了175km,问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了多长时间?
问题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哪些量有关系?
问题二:车内里程表上记录的数据是汽车行驶在哪几段公路上的路程?
活动二、
某班同学秋游时,照相共用3卷胶卷,秋游后冲洗3卷胶卷并根据同学需要加印照片,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0元/卷,加印照片的价格是0.45元/张,
(1)试写出冲印后的费用y(元)与加印张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果本班共有学生40人,每人加印照片1张,共需费用多少元?
(3)如果秋游后尚结余49.5元,那么冲洗胶卷后还可以加印多少张照片?
问题冲印合计费用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变式1: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元/卷,加印不超过100张,0.5元/张;加印超过100张可进行优惠,前100张按0.5元/张收费,超过部分按0.4元/张收费。
(1)试写出冲印合计的费用y(元)与加印张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加印50张,则冲印共需多少钱?加印150张呢?
问题:①总费用分几部分?②充印照片的费用分几种情况讨论?③超过100张的费用由几部分组成?
变式2、现在有甲、乙两个照相馆,给出的收费标准如下:甲照相馆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元/卷,,冲洗一张照片0.4元,乙照相馆不收不收胶卷冲印费,每张照片0.55元,(1)设甲、乙两照相馆冲印的费用分别为y1、y2元,加印照片x张,请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本班共有学生40人,每人加印照片1张,你选择哪个照相馆?
三、小结: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①分析题意,搞清题目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
③根据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或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
四、课堂巩固训练:
1、课前预习2
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分每次0.13元。
①写出每月电话费y (元)与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分别求出月通话50次、100次的电话费;
③如果某月的电话费是27.8元,求该月通话的次数。
2、书P158练习1、2
3、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
(1)设月用电x度,应交电费y元,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小王家第一季度缴纳的电费情况如下: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合计
缴费金额76元63元45.6元184.6元
问:小王家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五、作业补充习题P83 一次函数的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