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馈赠礼仪
- 格式:docx
- 大小:19.34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把握社交礼仪的馈赠礼仪馈赠本身的意义是好的,但如果用于某个场合,这个词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小编为大家讲解关于社交礼仪中的馈赠和赠送应该要怎么操作社交礼仪之馈赠礼仪人人都赠送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每件礼品都须经挑选后方能呈送出去。
一起来看看馈赠的礼仪吧。
受礼和答谢是受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品,受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
大多数从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却并不是每社交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品。
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
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送时,不应伸手去抢,开口相问,或者双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为快。
此时此刻,应保持风度。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
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
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
接过来的若是对方提供的礼品单,则应立即从头至尾细读一遍。
正式场合下,受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
您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
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您应向对方立即道谢。
“谢谢您”三个字表明,您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您礼物的这一举动。
您还可以找一些动听的话,或者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
您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
”您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接受礼物时要注意礼貌,但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您意,也应有礼貌地加以感谢。
接受礼品后,欧美人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小心地打开礼物欣赏,从外包装夸赞到内包装,看见了礼物,也会好好地夸赞一番,甚至高兴时还会拥抱您一下,与送礼者共同分享收到礼物的喜悦。
欣赏完礼物,他们会重新将礼物包装好,对他们而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受礼礼仪。
馈赠礼仪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
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送礼规则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
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
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是用双手接过礼品,并向对方致谢。
送礼花费不大,礼品不必太贵重。
太贵重的礼物送人不妥当,易引起“重礼之下,必有所求”的猜测。
一般可送点纪念品、鲜花或给对方儿童买件称心的小玩具。
外国人送礼十分讲究外包装精美。
送礼一定要公开大方。
把礼品不声不响地丢在某个角落然后离开是不适当的。
西方人大都喜欢在收到礼品后立即打开,并说出感谢的话,以示对送礼人之尊重,你不用介意他是否真正喜欢。
拒绝收礼一般是不允许的。
若因故拒绝,态度委婉而坚决。
一些国家的馈赠礼仪举例给美国人送礼。
可“以玩代礼”,邀请对方共度良宵就可算作送礼。
当然也可送葡萄酒或烈性酒,高雅的名牌礼物他们很喜欢,尤其是尽量送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以满足美国人的猎奇心。
送礼可在应酬前或结束时,不要在应酬中将礼物拿出来。
给英国人送礼。
给英国人送礼要轻,可送些鲜花,小工艺品、巧克力或名酒。
送礼一般在晚上。
给德国人送礼。
德国人喜欢价格适中,典雅别致的礼物,包装一定要尽善尽美。
给法国人送礼。
法国人最讨厌初次见面就送礼,一般可在第二次见面时才送,礼品常是几枝不加捆扎的鲜花。
给日本人送礼。
送礼是日本人的一大喜好,他们比较注重牌子,喜欢名牌礼物和礼品的包装,但不一定要贵重礼品。
送礼通常送对其本人用途不大的物品为宜。
送礼者不要在礼物上刻字作画以留纪念,因他还要将此礼品继续送出去。
馈赠礼仪简要论述导言馈赠礼仪是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方面,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无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私人社交中,正确地理解和遵守馈赠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馈赠的意义、原则、场合、内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对馈赠礼仪进行简要论述。
馈赠的意义馈赠作为一种社交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馈赠可以表达感激之情。
通过馈赠礼物,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感谢和赞赏,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纽带。
其次,馈赠也是一种社交交际的手段。
在商业活动中,合适的馈赠可以增进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和信任,提升业务联系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馈赠还可以显示个人品味和文化修养,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因此,正确地理解和遵守馈赠礼仪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交交往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馈赠礼仪的原则馈赠礼仪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馈赠应该注重实用性。
馈赠的礼物应该符合接受者的需求和利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其次,馈赠应当注重礼尚往来。
在接受了他人的馈赠之后,应及时表示感谢并以相应的方式回馈,保持礼物交换的平衡。
此外,馈赠礼品的选择也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和个人品味的因素,以便尽量避免造成尴尬或冒犯对方。
馈赠礼仪的场合馈赠礼仪在不同的场合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首先,在商业场合中,馈赠礼仪被广泛应用。
在正式的商业会议或洽谈中,小的礼物通常作为一种示好的手段出现,以表达合作愿望。
其次,在私人社交场合中,如生日、结婚、节日等,馈赠礼物也是常见的行为。
在这些场合中,礼品往往具有更加个性化的特点,以符合接受者的喜好和需要。
最后,在公共场合中,如庆典、纪念活动等,馈赠礼物通常是为了给正式的活动增添喜庆气氛和纪念意义。
馈赠礼品的选择馈赠礼品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接受者的喜好进行。
在商业场合中,礼品通常应与行业相关或符合对方的职业特点。
在私人社交场合中,礼品的选择可以根据生日、个性爱好、喜庆纪念等来进行。
此外,礼品的价值和质量也要适度,既不要过于奢华,也不要过于简单。
如何做好馈赠礼仪在民间交往中,馈赠时有所见。
所谓馈赠,即指为了向其他人表达某种个人意愿,而将某件物品不求报偿、毫无代价地送给对方。
有时,馈赠也叫做赠送。
交际场合里的馈赠,发生于赠送对象与受赠者双方之间。
具体来说,学习馈赠礼仪,不仅要通晓赠送守则,而且同时应当对受赠须知一清二楚。
一、赠礼的守则馈赠的发起之人,对于赠送对象的选择、礼品的准备以及面交受赠者的一系列活动都应当考虑周到,符合礼数,慎而又慎。
在一般情况之下,选赠礼品时,务须兼顾最佳的礼品、禁忌的回避、送礼的常规三大问题。
(一)最佳的礼品送礼之人,无人不想赠人之物受到对方的看重。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轻而易举。
依照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到欢迎的礼品,通常必须符合以下几条具体的标准:1.适应性赠与他人的礼品,首先应符合对方的某种实际需要,或是有助于对方的工作、学习或生活,或是可以满足对方的兴趣、爱好。
通俗地讲,就是所赠礼品应该投其所好。
这就是礼品的适应性。
例如,宝刀理应赠与猛士,鲜花自当送给佳人。
若反其道而行之,使礼品“找错对象”,就很难使其适得其所。
2.纪念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关系普通者之间,送人的礼品务必要着重突出其纪念意义,即一定要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而无须过分强调其价值、价格。
这就是所谓礼品的纪念性。
不提倡动辄以大额的现金、高档的商品、名贵的珠宝赠送于人。
那样的话,非但会让受赠者处于“受之不当、却之不恭”的两难境地,而且还会给人以庸俗之感。
3.独特性送人礼品,与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是非常忌讳“千人一面”的。
选择礼品时应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富于创意,力争使之新、奇、特。
这就是礼品的独特性。
赠送具有独特性的礼品给人,往往可以令其耳目一新,使受赠者既兴奋又感动,因为这等于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4.时尚性礼品的时尚性,在此指的是送人的礼品,在符合以上几条标准的同时,还须符合时尚,并未过时或落伍。
送人的礼品,因个人能力所限,不一定十分前卫,但一定不要脱离时尚。
社交礼仪中的赠送礼仪(商务礼仪中礼仪赠送有什么规范和特征)文章目录[+]1.根据不同的受礼品者选择不同价值的礼品。
2.根据受礼品者的趣味不同,精心挑选礼品。
3.选择更佳赠送礼品的时机,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4.赠送的礼品要品质优、适用性强,经久耐用。
5.更好让礼品更具有私人性、专一性。
6.礼品的包装要精致美观,吸引人。
7.如有可能,亲自或者派人专门分发礼品。
8.根据礼品用途选择不同的赠送场合。
如供家庭用的礼品更好送到接受者家里,而不要在办公室2.送礼礼仪送礼的时候都有以下礼节需要注意:(1)如果可能的话,你要自己亲手交出礼物。
当你亲手把礼物送给对方,这份礼物将富有附加的重要性和意义,因为送礼的同时,你的声音、表情,甚至握手或轻轻的拥抱,都给了对方情感的体验。
(2)礼物应该包装美观。
否则,当别人收到你的礼物,发现包装很粗糙,会产生一种很糟糕的感觉。
(3)送礼时更好也送出自己的名片。
礼物中没有签名和个人致意的名片,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这种情形表达出一种感觉,就是送礼者并不关心这个礼物,好像送礼与他无关似的。
如果你使用名片当附件,在空白处,写上一些信息,例如:“希望你用得上”;如果要送结婚礼物给同事,你可以这么写:“竭诚祝福苏珊和杰瑞生活和谐美好”。
礼物的附件可以用一张精美的便签,也可以使用即时贴,它们比使用名片更好。
(4)仔细考虑该在卡片上写什么。
如果在一打美国提子所附的卡片上这么写:“感谢你给我这笔生意,我期待更多的交易。
”这就不会令人感动。
你可以这样写:“我们这里冷得要命,你一直工作很勤奋,所以应该补充一点维生素C!”(5)如果赠送礼物给一对夫妻,而你不记得女主人的名字,那么就在卡上写:“给布雷德全家,衷心的祝福……”(6)顾及习俗礼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也是一种社交礼仪,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
一般来说,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则要考虑趣味性;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好玩有趣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有关于馈赠的礼仪我们在人际的交流中经常要双方互赠礼物,不管是商务场合也好,生活场景也罢,馈赠礼物并不是仅仅把礼物送出去就行了,什么时候送?送什么?送的时候说什么?这些都是大学问,为此,小编为整理了关于馈赠的礼仪知识,以供参考!关于馈赠的礼仪1、投其所好投其所好,避免禁忌。
所以我们应该对送礼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生活习惯、喜好厌恶,特别是有自己信仰的人我们一定要避其禁忌。
礼品的选择对彼此间的关系状态要有清醒准确的把握。
对象:老友与新朋、异性与同性、中国人与外国人……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有所分别,具体关系具体对待。
了解受赠对象的兴趣爱好:如果所赠礼品适应了受赠对象的兴趣与爱好,受赠对象会格外高兴,因为他感受到了你的尊重和用心。
要注意受赠对象的禁忌:禁忌就是因某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因素)而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顾忌。
禁忌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纯粹由受赠对象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禁忌;二是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职业道德等原因形成的公共禁忌。
后一方面的禁忌更不能忽视。
2、轻重原则:礼轻情谊重馈赠的礼品应该以对能愉悦接受为尺度,送的贵重不如送的有特色。
考虑对方接受与否的同时也应该根据自己的馈赠目的与经济实力。
礼物的“轻重”要适当:应该视双方的关系、身份、送礼的目的和场合,加以适当掌握,不可太菲薄,也不可太厚重。
一般来说,礼品应小、巧、少、轻。
小,是指要小巧玲珑,受赠方易保存;巧,是指要立意巧妙,不同凡响;少,是指要少而精,忌多忌滥;轻,则是指要轻巧,便于提取。
3、注意礼品的包装精美的包装不仅使礼品的外观更具艺术性和高雅情调,并显现出赠礼人的文化艺术品味,而且还可以使礼品保持一种神秘感。
这既有利于交往,又能引起受礼人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使双方愉快。
赠送礼品的方式正式赠人的任何礼品,事先都要精心进行包装。
如果不包装就送人,对方会产生被轻视之感,送给国际友人的礼品,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可选用不同的彩色包装纸和丝带装饰礼品。
有关馈赠礼仪知识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商定俗成的示人以敬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有关馈赠礼仪学问,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馈赠礼仪一、馈赠的含义及其意义馈赠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一些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敬重、敬意,友情、纪念,庆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与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
馈赠通过礼品作为媒介,能够与交往对象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充分表达对对方的友情与敬意。
馈赠的目的在于沟通感情和保持联系,所以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馈赠者的人品和诚意。
二、馈赠六要素得体的馈赠要考虑六个方面的问题:送给谁(WHO),为什么送(WHY),送什么(WHAT),何时送(WHEN),在什么场合送(WHERE),如何送(HOW)。
也就是要考虑馈赠对象、馈赠目的、馈赠时机、馈赠场合、馈赠方式六个要素,简称馈赠“5个W一个H”规章。
(一)馈赠对象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赠物的接受者。
馈赠时要考虑到馈赠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位、身份、性格、喜好、数量等因素。
(二)馈赠目的馈赠目的即馈赠动机。
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表达友情,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慰问哀悼。
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意为宜。
(三)馈赠内容馈赠内容即馈赠物,是情感的象征或媒介,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
赠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卡片或一件纪念品。
赠言则有多种形式,如书面留言、口头赠言、临别赠言、毕业留言等。
馈赠时,应考虑赠物的种类、价值的大小,档次的凹凸、包装的式样、蕴含的情义等因素。
(四)馈赠时机馈赠时机即馈赠的详细时间和情势,主要应依据馈赠主客体的关系和馈赠形式来把握。
(五)馈赠场合馈赠场合即馈赠的详细地点和环境,主要应区分公务场合与私人场合,依据馈赠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场合。
(六)馈赠方式馈赠方式主要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运输等。
迎接礼仪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仆人情意、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
简述馈赠礼仪规范以及注意事项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会遇到馈赠,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礼仪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述馈赠礼仪规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馈赠礼仪规范:馈赠六要素得体的馈赠要考虑六个方面的问题:送给谁(WHO),为什么送(WHY),送什么(WHAT),何时送(WHEN),在什么场合送(WHERE),如何送(HOW)。
也就是要考虑馈赠对象、馈赠目的、馈赠时机、馈赠场合、馈赠方式六个要素,简称馈赠“5个W一个H”规则。
(一)馈赠对象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赠物的接受者。
馈赠时要考虑到馈赠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位、身份、性格、喜好、数量等因素。
(二)馈赠目的馈赠目的即馈赠动机。
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表达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慰问哀悼。
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三)馈赠内容馈赠内容即馈赠物,是情感的象征或媒介,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
赠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卡片或一件纪念品。
赠言则有多种形式,如书面留言、口头赠言、临别赠言、毕业留言等。
馈赠时,应考虑赠物的种类、价值的大小,档次的高低、包装的式样、蕴含的情义等因素。
(四)馈赠时机馈赠时机即馈赠的具体时间和情势,主要应根据馈赠主客体的关系和馈赠形式来把握。
(五)馈赠场合馈赠场合即馈赠的具体地点和环境,主要应区分公务场合与私人场合,根据馈赠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场合。
(六)馈赠方式馈赠方式主要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运送等。
馈赠礼仪规范:赠送礼仪(一)礼品的选择1、根据馈赠目的选择礼品送礼在本质上应被视为向他人表示友好、尊重与亲切之意的途径或方式。
只有本着这一目的,才能正确地选择适当礼品,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才能使所赠礼品发挥正常功效。
公司庆典一般送上一篮鲜花,慰问病人可以送鲜花、营养品、书刊等,朋友生日可以送卡片、蛋糕等,庆祝节日可以送健康食品、当地特产,旅游归来可以送当地人文景观纪念品及土特产,走亲访友一般送精致水果、糖酒食品等。
馈赠的原则馈赠,是人们在特定场合或特定目的下,通过赠送礼物来表达情感、表示敬意、传递祝福的一种行为。
作为一种社交礼仪,馈赠有其固定的原则,下面将介绍几条常见的馈赠原则。
馈赠应符合双方的身份和地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地位,因此在馈赠时应该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选择合适的礼物。
比如,对于长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礼物,如茶叶、文房四宝等;对于朋友,可以选择一些有创意或有趣的礼物,如手工制品、书籍等。
馈赠的礼物应与双方的关系和场合相匹配。
不同的关系和场合需要不同类型的礼物。
比如,对于生日或结婚纪念日等重要的日子,可以选择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如定制的首饰、相框等;而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礼物,如鲜花、巧克力等。
第三,馈赠的礼物应体现真诚和用心。
馈赠并不是单纯的送礼物,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对方的关心。
因此,在选择礼物的时候要考虑对方的喜好和需求,力求做到贴心和周到。
同时,可以在礼物上加上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如刻字、定制等,以增加礼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馈赠礼物的价格不应过高或过低。
馈赠的礼物应该在双方的承受范围之内,既不显得太过奢华,也不显得太过廉价。
过高的价格可能给对方带来压力,过低的价格可能让对方感到不被重视。
因此,在选择礼物时要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和关系来确定适当的价格范围。
馈赠的礼物应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不同的文化和宗教有不同的礼物禁忌和习俗,因此在馈赠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避免选择不合适的礼物。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钟和送簪子是不吉利的,因为它们与丧葬有关;而在某些宗教中,猪肉和酒精是禁忌的礼物。
馈赠的礼物应注意礼尚往来和礼轻情意。
在馈赠礼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回礼的问题。
如果对方送来了礼物,应该及时表示感谢并回赠礼物。
同时,不要过于追求礼物的价值,而忽视了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馈赠礼物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祝福,因此礼物的价值不应成为衡量馈赠的唯一标准。
馈赠礼仪
馈赠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敬意、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与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
其目的就在于:沟通彼此感情、保持联系、体现馈赠者的品质和诚意。
得体的馈赠,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在赠送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赠送的六要素,这样才可以做到恰如其分的表达,对于受赠者来讲,才会感受到那份特别的心意。
第一个要素是:Who ?送给谁
第二个是:Why?为什么送
我们讲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交结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其他。
以交际为目的的馈赠
这是一种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馈赠,有以下两个特点:
1送礼的目的与交际的目的直接一致2礼品的内容与送礼者的形象一致。
以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的馈赠
这类馈赠,即为人们常说的“人情礼”。
这类馈赠,强调礼尚往来,以“来而不往非礼也”为基本行为准则。
因此,这类馈赠,无论从礼品的种类、价值的轻重、档次的高低、包装的精美、蕴含的情义等方面都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在社会生活交际中尤其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
以酬谢为目的的馈赠
这类馈赠是为答谢他人的帮助而进行的,所以在礼品的选择上十分强调其物质价值。
而礼品的贵贱厚薄,首先取决于他人帮助的性质。
帮助的性质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类。
一般来说,物质的帮助往往是有形的、能估量的,而精神的帮助则是无形的、难以估量的,然而其作用又是相当大的。
其次取决于帮助的目的:是慷慨无私、另有所图,还是公私兼顾。
只有那种真正无私的帮助,才是值得真心酬谢的。
再者取决于帮助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危难之中见真情。
因此,得到帮助的时机是日后酬谢他人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以公关为目的的馈赠:这是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用礼品的形式进行的活动。
多发生在对经济、政治利益的追求和其他利益的追逐活动中。
第三个是:What?送什么?
我们需要掌握一个轻重原则:轻重得当,以轻礼寓重情
通常情况下,礼品的贵贱厚薄,往往是衡量,交往人的诚意和情感浓烈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于那些人情礼的轻重把握尺度,除非是有特殊目的而进行的馈赠,其他的都应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尺度。
第四个是:When?何时送
时机原则:选时择机,时不我待
就馈赠的时机而言,及时适宜是最重要的。
中国人很讲究“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即十分注重送礼的时效性,因为只有在最需要时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才是最难忘的。
因此,要注意把握好馈赠的时机,包括时间的选择和机会的择定。
第五个是:Where?在什么场合送
第六个是:How?如何送
我想只有我们在明确馈赠目的和遵循馈赠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明确弄清以
上5W1 H 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馈赠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再看一看,在社交馈赠的礼仪中,社交礼品的特征都有
哪一些?
1、纪念性
2、宣传性
3、便携性
4、独特性
5、时尚性
6、习俗性
例如,中国人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
听起来就像“死”,是不吉利的。
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
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
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
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此外,中国人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给夫妻
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
是不吉利的。
这类禁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遵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7、实用性
总之,在馈送礼品时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投其所好,第二个以人为尊,了解受赠对象的爱好何需要,比如:给书法爱好者送文房四宝,给音乐爱好者送乐器。
第三个尊重习俗。
只要我们按照这三个方向来做,那么在馈赠礼仪部分就可以应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