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1.影响仓储用地规模的因素

(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工业城市→附属于工业企业的仓库多;交通枢纽城市→转运仓库规模大、数量多;修疗养城市→小型商业性供应仓库多。

(2)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性质

大宗产品的性质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例如生产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和布匹占地是不同的。

(3)仓储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楼层比例

例如,高低层仓库的比例,集中与分散布置,也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

(4)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小;物流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大。

(5)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小。

2.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位不宜太高。

蔬菜仓库的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小于2.5m;以地下室为食品和材料储藏库的仓库用地,其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

——仓储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2)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如铁路、主干道;

(3)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

(4)沿河布置仓库时,应考虑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应与城市生活岸线相分离。(5)大中型储备、中转仓库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保障。

(6)仓库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符合消防标准。

(7)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规定。

(8)各类仓库到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

保持一定距离,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高新技术园区。

(9)下列地段不应选作库址

居民密集的住宅区;附近有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矿企业;附近有易对商品有腐蚀和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

3.危险品仓库用地标准与准则

(1)危险品仓库包括储存石油、炸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化学材料、剧毒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的储存仓库;

(2)危险品仓库的选址应远离城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爆、防灾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仓库应相互分隔,不得混合存储,其相隔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消防规定;(3)危险品仓库选址应报规划、消防、环保部门审定。

4.特种仓库用地的标准与准则

(1)特种仓库的选址应满足其对交通、用地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同时应避免对其它用地产生干扰;

(2)特种仓库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达到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卫生防护距离的标准。

(3)冷库库址应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同时,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

(4)与加工企业合设的肉类冷库,宜布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鱼类冷库宜靠近渔业码头设置。

(5)特殊仓库应远离生产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用地。

5.堆场用地

(1)堆场用地应设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远离城市水源地;

(2)堆场用地可与铁路站场结合设置;

(3)堆场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4)建筑材料露天堆场与居住用地的卫生防护带宽度不小于300m,与其它设施的防护距离不小于100m。

6.集装箱堆场

(1)集装箱堆场应靠近铁路和快速道路设置。

(2)集装箱货场用地应高出四周地面30cm,并向四周设1%的散水坡度。

(3)集装箱场地负荷根据集装箱型号、堆放层数和所采用的搬运设备确定,宜采用混凝土地面。

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

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用地规模不大,但由于它们是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地,需要各种仓库和堆场,而且一般储量较大,占地较多。因此,小城市仓储用地适宜集中地布置在城市的边缘,靠近铁路车站、公路或河流,便于城乡集散运输。

2.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按照专业将仓库组织成各类仓库区,并配以相应的转运线、工程设施和公共设备,并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在城市中适当分散地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仓库区过于集中地布置,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战备,还不利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置。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散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系统结合起来。

请注意:随着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出现,原来部分仓储功能与他们结合,或者由业户自己寻找地方储存货物,使得仓储功能空间布局分散化,并且不易区分。例如,大型批发市场中业户仅仅摆放少量货物,以节省租赁费用,而将大量货物存放在某些仓库或者租赁的废旧厂房或者城中村的闲置民房中。

物流基地的选址要求

1.物流基地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

环线附近;

2.物流基地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区域,靠近货物转运枢纽;

3.物流基地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特别是紧邻大型工商企业;

4.物流基地紧靠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

5.物流基地考虑物流通道网络的影响因素;

6.物流基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

7.物流基地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

低;

8.物流基地考虑绿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

活的干扰;

9.物流基地周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工商企业发展留有余地。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选址原则

(1)应按市、区两级设施规划布局。可结合原有文化娱乐设施进

行扩建、改建,规划用地范围留有发展余地。新规划的市、区级文化

娱乐设施在中心地区为宜,并具有发展预留地;

(2)文化娱乐设施要尽量毗邻城市内的江、河、湖等水面和园林

绿化地段,为市民创造优美的文化活动环境;

(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要交通方便,并设有广场,便于疏散;

(4)图书馆类的用地要选择环境安静、周围没有噪音污染的地段。

体育设施规划选址原则:

(1)城市体育中心应规划在城市交通方便的地区。因其建设周期长,应符合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要求;

(2)城市体育中心应规划在四周环境植被条件比较好,尽量有河湖水面的地段;

(3)体育场、体育馆的规划应方便市民参与活动的地段;

(4)体育项目建设地段的市政设施条件要满足体育项目活动需要;

(5)竞技培训中心规划,应按其专用项目设施的技术和选址特殊要求,宜在城市边缘市政、交通设施条件适宜的地段。

医疗卫生规划选址原则:

(1)医疗设施的规划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对原有医疗卫生设施地址经论证合理的,可在原有医疗用地基础上进行扩建,并提出新的规划用地范围;

(2)医疗设施规划选址要考虑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段。疗养性设施要尽量靠近山林、河、湖水面及周边环境良好的地段;

(3)卫生设施主要承担检疫、防疫、专业性强的管理职能,可以规划在综合性医疗中心地段;

(4)传染病医院要设置隔离地带,规划在独立的隔离区,不宜规划在市中心区内。

教育设施规划选址原则:

(1)城市教育规划应在原有校址的基础上发展,凡规划新校址应在城市边缘地区为宜,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市政、服务设施;

(2)为特定产业培养人才的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专科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特点选址,方便教学与实习相结合;

(3)中等城市、小城市一般仅设高等专业学校、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用地规模较小,可结合行政、文化、体育等设施布置,形成综合性的公共设施中心。

城市福利设施选址原则:

(1)市区级养老院、护理院等老龄设施规划选址宜在城区边缘或城郊结合部,环境绿化条件较好、市政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的地区;

(2)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老龄公共设施,宜靠近人口集中的居住区,要环境安静、安全、交通便利;

(3)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的规划选址主要考虑交通便利,避开车流、人流等不安全因素的干扰;

(4)市级儿童福利院是为社会上被遗弃儿童和孤儿设置的生活福利设施,选址宜靠近居住区。

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

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要结合用地自然条件分析,有机组织;同时,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的用地条件,考虑居民的需求,合理而有效地组织。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结合河湖山川自然环境

绿地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和构成休憩游乐场所的重要空间。

绿地应均衡分布在城市各功能组成要素之中,并尽可能与郊区大片绿地(或农田)相连接,与江河湖海水系相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绿地体系,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发挥绿地在总体布局中的作用。

——均衡分布,有机构成城市绿地系统

绿地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分布兼顾共享、均衡和就近分布等原则。

居民的休息与游乐场所,包括各种公共绿地、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等,应合理地分散组织在城市中,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使用。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既要考虑在市区(或居住区)内设置供居民休憩与游乐的场所,也要考虑在市郊独立地段建立营地或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短期(如节假日、双休日等)休憩与游乐活动。

布置在市区内的绿地,一般以综合性公园的形式;布置在市郊的绿地,则多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夏令营地和大型游乐场等。

②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布局形式

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开敞空间要从生态、舒适度、教育、社会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评价。1990年代,伦敦提出将建立开敞空间系统作为一个绿色战略而不仅是一个公园体系。

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具体布局方式有多种形式,如绿心、走廊、网状、楔形、环状等。

铁路及其站场在城市中的布置

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人民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有些中间站还进行机车给水。

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一般都设在小城镇。按办理货物作业量的大小,中间站可分为无货场的中间站和有货场的中间站。

在城市中,中间站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客站与货场均布置在城市一侧,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铁路客、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这种布置虽然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客货站同侧布置的方式对铁路运输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这种布里方式只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规模的工业。

否则,由于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布置了过多的工业企业,运输量增加,专用线增多,必然影响正线的通过能力。

此外,还应当注意在车站、货场之间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当货运量大,客货站同侧又受用地限制,必须采取客货站对侧布置时,应将铁路运输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安排在货场同侧,而将城市市区的主要部分仍布置在客站一边。

同时,还要选择好跨越铁路的立交道口,以尽量减少铁路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干扰。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当客货站同侧又受用地限制,而企业职工与货运量都比较大时,也可采取城市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场同侧,而将客站设在对侧。

大量职工上下班时不必跨越铁路,主要货源也在货场同侧,货运交通也不必穿越铁路而仅占城市少数的旅客上下火车时跨越铁路。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客运站的位置要能方便旅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与城市布局有机结合,因此应靠近市中心。

如果客运站距离城市中心在2--3km以内,不论是位于市中心边缘还是市区边缘使用都是比较便利的。

我国大多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便于管理与使用。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会导致旅客过于集中而影响到市内交通;

另外,因自然地形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

2.1客运站的选址:要考虑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对旅客来说,客运站仅是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要到达旅行的最终目的地还必须由市内交通来完成。

因此,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接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但是,也要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互相干扰。

可将地下铁道直接引进客运站或者将客运站深入市中心地下,或者将国家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公共汽车终点站以及相关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一幢大楼里——交通综合体。

2.2客运站的选址:要反映城市门户面貌。

客运站作为城市的大门,反映城市的面貌,绝不是单纯依靠车站站屋本身所能达到的,它必须与广场周围的城市公共建筑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建筑群体。

此外还应该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组成既反映该城市的现代化又体现地方风格的独特景色。

国外有些城市还把客运站与城市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建成一座多层的综合交通、服务中心,不但布置紧凑,使用便利,而且成为城市的一个明显标志。

3.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要求;在大城市则要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性相结合的货运站。

货运站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4.编组站的位置选择

编组站:是为货运列车服务的专业性车站,承担车辆解体、汇集、甩挂和改变的业务。

甩挂运输: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的运输方式。

对一个大型铁路枢纽城市来说,可能不止一个编组站,要分类型合理布置。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编组站可以分为三种。

路网性编组站:为中转车流服务,与城市关系不大,应该远离城市;例如沈阳西、沈阳南、丰台西、石家庄、济南西、徐州北、南京东等。

区域性编组站:肩负干线和地方运输双重任务,应设在主干线上,并靠近城市车流产生的地点;

地方性编组站:主要为地方服务的工业编组站和港湾编组站,应设在车辆集散点附近。例如长春、通辽南、青岛西、昆明东等。

补充:对穿越城市线路的改造

——配合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使铁路线路在分区之间通过,以减少跨越铁路干线的城市交通,并可在沿线有一定的隔离防护带;

——建设迂回线,让与城市无关过境车流通过迂回线从城市外围绕行;

——市区内,对城市有干扰的线路外迁或拆除;

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完全版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1.1 城市用地分类 1.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工作。 1.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1.1.3增城市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大类、中类、 小类。 1.1.4 其中,R、C、M、W、U、S、T、D、G类用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E6类用地属于村 建设用地;其余为非建设用地。 1.1.5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 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1.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1.1的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1.1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围q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 零星的用地 R1 住宅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的用地R11 低密度住宅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容积率为1的用地 R12 商品住宅用地以商品住宅为主的用地 R13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包括以低收入者教工、公务员等特定人群为供应对象的住宅用地R14 廉租房用地 政府组织建设以租给低收入者为供应对象,不对外销售的廉租公房 用地 R2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 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 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 停车场等用地 R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 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 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 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 4000居民以上●● 8000居民● 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 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 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 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 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 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 4 公共绿地(R04)7.5-18 5-1 5 3- 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 小区用地14.5-22.0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 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 其它用地 1.0 合计19.5-29.0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修订稿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 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仓储用地规模1.影响仓储用地规模的因素 (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工业城市→附属于工业企业的仓库多;交通枢纽城市→转运仓库规模大、数量多;修疗养城市→小型商业性供应仓库多。 (2)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性质 大宗产品的性质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例如生产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和布匹占地是不同的。 (3)仓储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楼层比例 例如,高低层仓库的比例,集中与分散布置,也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 (4)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小;物流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大。(5)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小。 2.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位不宜太高。

蔬菜仓库的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小于2.5m;以地下室为食品和材料储藏库的仓库用地,其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 ——仓储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2)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如铁路、主干道; (3)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 (4)沿河布置仓库时,应考虑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应与城市生活岸线相分离。 (5)大中型储备、中转仓库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保障。 (6)仓库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符合消防标准。 (7)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规定。 (8)各类仓库到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 保持一定距离,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高新技术园区。 (9)下列地段不应选作库址 居民密集的住宅区;附近有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矿企业;附近有易对商品有腐蚀和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 3.危险品仓库用地标准与准则 (1)危险品仓库包括储存石油、炸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化学材料、剧毒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的储存仓库;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 17、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居住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9、人口净密度:是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人口净密度=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20、人口毛密度:是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公式为:人口毛密度=居住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2) 21、生地:完成土地征用,未经开发、不可直接作为建筑用地的农用地或荒地等土地。 22、毛地: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23、熟地:经过“几通一平”的开发或已经拆迁完毕,可供直接建设的土地,即建筑地块产品。 24、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2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6、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2010-05-12 12:43:46| 分类:土地科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城乡居住用地指标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 级别一二三四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60.1 ≤75 >75.1 ≤90 >90.1 ≤105 >105.1 ≤120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 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平方米/人)指 标 级 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60.0Ⅰ60.1~75.0+0.1~+25.0 60.1~75.0 Ⅰ60.1~75.0>0 Ⅱ75.1~90.0+0.1~+20.0 75.1~90.0 Ⅱ75.1~90.0不限 Ⅲ90.1~105.0+0.1~+15.0 90.1~105.0 Ⅱ75.1~90.0-15~0 Ⅲ90.1~105.0不限

Ⅳ105.1~120.0+0.1~+15.0 105.1~120.0 Ⅲ90.1~105.0-20.0~0 Ⅳ105.1~120.0不限 >120.0 Ⅲ90.1~105.0<0 Ⅳ105.1~120.0<0 现有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I.1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新建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镇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 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Ⅳ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Ⅲ级内确定。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 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居住用地18.0~28.0 工业用地10.0~25.0 道路广场用地7.0~15.0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7.0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1.影响仓储用地规模的因素 (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工业城市→附属于工业企业的仓库多;交通枢纽城市→转运仓库规模大、数量多;修疗养城市→小型商业性供应仓库多。 (2)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性质 大宗产品的性质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例如生产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和布匹占地是不同的。 (3)仓储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楼层比例 例如,高低层仓库的比例,集中与分散布置,也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 (4)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小;物流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大。 (5)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小。 2.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位不宜太高。 蔬菜仓库的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小于2.5m;以地下室为食品和材料储藏库的仓库用地,其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 ——仓储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2)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如铁路、主干道; (3)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 (4)沿河布置仓库时,应考虑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应与城市生活岸线相分离。(5)大中型储备、中转仓库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保障。 (6)仓库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符合消防标准。 (7)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规定。 (8)各类仓库到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 保持一定距离,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高新技术园区。 (9)下列地段不应选作库址 居民密集的住宅区;附近有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矿企业;附近有易对商品有腐蚀和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 3.危险品仓库用地标准与准则 (1)危险品仓库包括储存石油、炸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化学材料、剧毒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的储存仓库; (2)危险品仓库的选址应远离城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爆、防灾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仓库应相互分隔,不得混合存储,其相隔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消防规定;(3)危险品仓库选址应报规划、消防、环保部门审定。 4.特种仓库用地的标准与准则 (1)特种仓库的选址应满足其对交通、用地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同时应避免对其它用地产生干扰;

物流仓储调研报告

深圳市物流仓储调查报告 标签:深圳物流仓储调查 摘要:本文为物流仓储调查报告,对深圳市各区域物流仓储基本情况调查。 分析:规模、区域、交通、仓储、配送调查内容,提供参考。 深圳物流仓储基本情况调查报 目的: 进一步了解深圳市区域物流仓储基本情况 范围: 深圳范围内,6个区域,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盐田区。 前言:列举6大区域代表性物流园,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物流仓储规模、配套设施、交通、租金等。 1、宝安区 区域优势: 深圳市宝安区位于中国珠江口东缘,南接深圳特区,北连东莞,临望香港新界、元朗。区中心点处在东经113°52′30″,北纬22°35′00″。全区陆地面积7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多公里,总人口500多万。宝安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建制始于东 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3年1月1日,宝安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深圳市六大 辖区之一,是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西部中心。

区位概况 深圳市龙华物流园区(深圳华南物流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负责开发和经 营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是深圳市六大物流园区之一龙华物流园区的 主体项目,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人民币,被列为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 和重点物流项目。 华南国际物流中心位于梅观高速公路梅林起点站东侧,梅林关与之毗邻而居,距 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仅6公里,距盐田港25公里,距蛇口港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平南铁路与园区擦边而过,梅观、南坪、机荷、水官、清平、龙大等高速 公路纵横交错,将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网”入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公司主要经营进口保税仓储、出口监管仓储、国际集装箱堆存中转、粤港转关接 驳、绿色通道等业务,推出全新的“内陆物流港”经营模式,整合深港两地物流资源, 构筑深港物流“绿色通道”,全面打造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保税物流中心”。 其它大型物流园,光明新区长圳元升物流园、布吉的丹竹金鹏物流园金鹏物流园、深圳航空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等。 2、南山区 区位概况 南山区位于深圳左下角,属综合物流中心,重点发展港口及陆路散杂货集散、 集装箱中转、加工、转运和配运,以及与物流业相关的货运交易、信息、管理、保险和 金融等服务业。

一些常用的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 容积率 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独立别墅为0.2~0.5, 联排别墅为0.4~0.7,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 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 18层高层住宅为1.8~2.5, 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1.0的,为非普通住宅。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所差别。 建筑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构筑物不计入建设高度。楼梯间、电梯塔、装饰塔、眺望塔、屋顶窗、水箱间等建筑物之屋顶上突出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合计小于标准层面积25%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层数。平顶房屋按建筑外墙散水处至屋面面层计算,如有女儿墙,按女儿墙顶点高度计算;坡顶房屋建筑按外墙散水至建筑屋檐和屋脊平均高度计算。坡顶不同坡度计算按照当地规定执行。 建筑密度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绿地率 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总面积)×100% 绿地率与绿化率的区别 什么是绿化率?什么是绿化覆盖率?开发商平时在售楼书上印制的有关绿化的指标究竟是绿化率还是绿化覆盖率?地下停车场上、化粪池等上面的绿化算不算绿化率?开发商做的屋顶绿化算不算绿化率……许多购房者对此并不了解,他们想弄清楚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关专家对此解释说,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用语,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但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是规划指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化覆盖率

(完整版)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规划原则 仓库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若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 仓库选址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提要: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即居住区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分别占居住区用地的百分比的控制数。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很多 地产e网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1.居住区用地指标(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如表3-28: 2.居住小区用地指标(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如表3-29: 3.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见表3-30: 4.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见表3-31: 居住区与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及其说明 用地平衡表是对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用地现状和用地规划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计算,检验各项用地的分配是否合理和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它的作用是:用数量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用地现状;用数量表明规划设计方案的各项用地分配和所占总用地比例;居住区、居住小区各项用地指标和占总用地的比例,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作为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它的表式如表3-32。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及每一居民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数量(人均用地水平),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

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 1.规范中采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格式与各地现行格式基本一致。但具体平衡内容各地口径不一,如有的将”其他用地”纳入用地平衡,有的不参与平衡等。考虑到”其他用地”既与居住区用地功能无直接关系,也与居住区用地之间无相关规律性,更无可比性,因而不能用来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规划水平。据此,规范采用的用地平衡表,以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作平稳因子。人均用地亦只计算居住区用地及其所属各单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用地平衡,也不计入人均用地指标,只在居住区规划总用地中统计其用地数量。在具体使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时,要按居住区的实际规模确定表名及相关用地的名称。如规模为小区,则表名相应为”小区用地平衡表”,”-”为”小区用地”,最后一项为”小区规划总用地”。 2.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即居住区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分别占居住区用地的百分比的控制数。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很多,它与居住区的居住人口规模,所在城市的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表是根据全国不同地区37个大、中、小城市70年代以来规划建设的(含在建的)140余个不同规模居住区的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制订的。 (1)居住区人口规模因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等级、道路等级和公共绿地等级,且具有规律性,是决定各项用地指标的关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布置原则、方法

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原则与方法 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一、框架体系的变化 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的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改成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主要有城市与乡镇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城市乡镇用地附加几个部分构成,表现了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在具体的内容方面,着重体现在对相关的概念划分和内涵进行了改变。在概念方面,新增了城市与乡镇居民建设用地、区域其他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城市与乡镇用地等。在内涵方面的调整方面,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城市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化广场用地的等均有调整。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将原标准的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公共办事用地和商业办事设施用地两大类。 二、“居住用地”的调整 1、原有的四级中类标准调整为三级标准。 “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这类用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均匀一定数量,通常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 “二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布局较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改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 2、居住用地小类调整: 将居住用地小类调整为“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2类,其中:“住宅用地”既包括住宅建筑用地,也包括城市支路以下的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小区以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小类,以体现国家关注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 3、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研用地”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分化调整 将原有“公共设施用地”拆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两类。原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用途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居住区及居住区以上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多种机构和设施的用地,其主体内容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体系。而新版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区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在于必须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5.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要按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详细仓储物流用地政策分析

仓储物流用地政策分析(摘要)包括五个方面: ?仓储物流用地 ?仓储物流用地相关政策 ?仓储物流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仓储物流用地发展政策分析 ?物流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仓储物流用地 物流用地是各种物流功能及设施的空间载体,涉及现有不同城市用地类型,承担着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样的功能。 物流用地可分为物流通道用地和物流节点用地两大类,其中物流节点用地(仓储物流用地)是物流用地的主要用地类型 在城市建设用地类别中,物流用地因其承担的功能不同,由多种用地类型组合而成,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允许有少量住宅用地,也允许有市政工程设施用地、水面等其他用地。 仓储物流用地 物流设施、物流功能及所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类型

二、仓储物流用地相关政策 供地政策 2004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2006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今后出让工业用地时不再采取协议方式,而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 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对招、拍、挂出让的原则、范围、程序、法律责任均进行了系统规定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严格落实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相关土地税费政策 2006年11月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仓储物流用地

仓储物流用地。该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垃圾B3096-2008)3类标准。 四类环境功能区:主导功能适用于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该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 各环境保护区噪声执行限值 由表可知,昼间离噪声源10m时预测点可达到二类环境保护区噪声标准限值,夜间离噪声源31.7m时预测点可达到二类环境保护区噪声标准限值。因此工业用地边界与二类环境保护区边界应达到31.7m,才能保证预测点达到噪声标准要求。对照产业集聚区绿地系统规划,居住区和污染工业集中区之间规划防护隔离绿带30m宽(可以达到空间距离31.7m的隔声降噪效果),南华大道、南外环路、电力大道、平安大道和东外环路两侧规划绿带各30m宽,沿大沙河及周庄沟形成生态景观绿地30m宽。对于环境功能区划分中:在二类区和三类区之间设置缓冲带,缓冲区中绿化隔离林带宽度不小于20m。居住区周围工业用地建设以轻工业类型为主。 由于绿化隔离带的吸声屏障作用减少了交通噪声对居住、办公用地的影响,根据其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各功能区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3096-2008)中标准的要求,因此工业用地

边界与二类环境保护区边界距离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并满足相应功能区划的要求。 6.4.5噪声防治措施与建议 进入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平面布置应采取“闹静分开”、“合理布局”的原则,将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噪声敏感期;集聚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应早规划早实施,避免因绿地系统建设之后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隔音降噪效果。 6.5固体废物处置影响评价 6.5.1固体废物处置原则 1.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应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 2.对于有毒有害废物应尽量通过焚烧和化学处理方法转化为无害后再处理; 3.对于有毒有害废物必须放在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容器和设施内,处置系统应能防止雨水淋溶和地下水浸泡,在任何时候有毒有害废物的迁移不致污染水体环境。 6.5.2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可知,民权县产业集聚区的固废主要包括施工期建筑固废,运营期工业固废(包括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和生活垃圾,其中集聚区生活垃圾至规划完成年2020年,日产垃圾64.6t,年产生活垃圾约为2.36万吨。 (1)施工期建筑固废 建筑垃圾主要阐述玉企业建设阶段,产生时间较短,且大部分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提要: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即居住区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分别占居住区用地的百分比的控制数。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很多 地产e网 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1.居住区用地指标(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如表3-28: 2.居住小区用地指标(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如表3-29: 3.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见表3-30: 4.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见表3-31: 居住区与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及其说明 用地平衡表是对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用地现状和用地规划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计算,检验各项用地的分配是否合理和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它的作用是:用数量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用地现状;用数量表明规划设计方案的各项用地分配和所占总用地比例;居住区、居住小区各项用地指标和占总用地的比例,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作为

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它的表式如表3-32。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及每一居民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数量(人均用地水平),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 1.规范中采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格式与各地现行格式基本一致。但具体平衡内容各地口径不一,如有的将"其他用地"纳入用地平衡,有的不参与平衡等。考虑到"其他用地"既与居住区用地功能无直接关系,也与居住区用地之间无相关规律性,更无可比性,因而不能用来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规划水平。据此,规范采用的用地平衡表,以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作平稳因子。人均用地亦只计算居住区用地及其所属各单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用地平衡,也不计入人均用地指标,只在居住区规划总用地中统计其用地数量。在具体使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时,要按居住区的实际规模确定表名及相关用地的名称。如规模为小区,则表名相应为"小区用地平衡表","-"为"小区用地",最后一项为"小区规划总用地"。 2.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即居住区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分别占居住区用地的百分比的控制数。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很多,它与居住区的居住人口规模,所在城市的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用

物流仓库用地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绿蚂蚁物流搜索 物流仓库用地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物流仓储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随着企业对产品包装、存储要求标准的提高,物流仓储业对库区地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地面形式的剖析 目前物流仓储中心的地面基本以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为主,部分条件较好的库区采用水磨石或地板砖,经过多年使用证明,这些地面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一般采用C20以上强度,15~20cm厚的素混凝土直接收光做面层,或在混凝土垫层上再做3~5cm厚,C30以上强度的水泥砂浆罩面层。这种地面形式是最便宜的地面形式,但并不是最经济的地面形式,一般使用两年以后,在叉车的作用下地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翻砂、起尘现象。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加上碳化、水侵蚀和风化的作用,地坪表面会继续粉化,影响正常使用。具体表现在货物堆放无论时间长短,上面总是布满灰尘。 水磨石地面和地板砖地面,根据不同材质的选择,一般每平米造价比普通混凝土地面增加30―60元左右。这两种地面形式在使用功能上基本解决了混凝土地面的翻砂起尘问题,但其面层本身与混凝土基层是剥离的,所以在重车的作用下,极容易造成水磨石或地板砖面层起壳、空鼓、碎裂、脱落现象,不但影响了库区的整洁、平整,而且随着使用,破坏区域会越来越大,使用寿命也很短。 二、新型地面形式的介绍 对于物流仓储中心地面的要求,实际上最关键解决的是抗叉车碾压和抗车轮摩擦的问题,同时尽量能提高地面的装饰性,达到耐用、美观的效果。为适应这些要求,现介绍三种库区地面处理方法,以供交流和参考。 根据物流仓储中心的新建或改造项目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地面形式。对于新建的物流仓储中心,应该考虑采用经济、实用的耐磨地坪;对于改造的物流仓储中心,在考虑采用耐磨地坪的同时,可以在原地面的基础上考虑环氧涂装地坪和水泥地坪增硬剂进行处理。 (一)耐磨地坪 耐磨地坪是新建物流仓储中心库区和站台地面最佳的选择,是所有地面形式中最耐用、最经济的一种地面方案。选择耐磨地坪,不但彻底解决了地面的翻砂起尘问题,使用寿命可达到20~30年以上,而且地面施工速度快、周期短,与混凝土摊铺施工同步进行和结束,地面完工以后还可以承受重荷载车辆的碾压。 耐磨地坪是在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并摊铺平整的表面,均匀撒布一层耐磨地坪材料,运用专业的抹光机进行提浆和收光作业,利用基层混凝土的浆将耐磨材料润湿后与基层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在表面形成一个防滑耐磨面层,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增强了耐磨性能,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库区地面的翻砂、起尘问题。耐磨地坪材料是由含有不同精选(石英砂、金刚砂、金属、合金)骨料、特种水泥、聚合物添加剂、颜料等均匀混合而成的。耐磨地坪可以做成本色、灰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标高进行水平控制,支好模板或打好水平控制点,做好钢筋留孔与管件预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讲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提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郊区规划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职能与内容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土地利用:包括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等的所有城市建设用地 狭义土地利用:除上述设施外的土地,按城市活动类型主要分为:工业(产业)、商务·商业、居住、以及公园绿地四大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以土地所有权为代表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能 城市外部:通过城市规划区、规划建成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促进、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城市内部:为各种城市活动安排必要的空间(工作、居住、游憩、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各种城市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项目审批,Zoning,城市重点地区开发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规划师、以及当权者的价值判断的已确定,并通过对开发活动的限制和积极建设得以实施。其中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有: ?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因素。 土地利用的分布由土地市场中的供给——需求关系所决定(商务商业、工厂、居住)城市发展与具体项目布局预测的学说:土地经济学 从计划经济(并非不考虑经济因素)走向市场经济(切实的压力)的过程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唯一因素 城市生态学:社会学者将生态学的原理引入城市领域,集中与分散、向心与离心、入侵与迁移等(以多种族社会的美国为主) 社会组织论:构成城市社会的个人以及团体的价值观、行动、及其相互的影响——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形成的影响(例:旧城改造) 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例:居民不愿迁出旧成区的原因) 规划中对社会集团价值观的关注 ?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制定者——政府的出发点 公共利益的要素:安全、健康、便利、宜人、经济(对公共而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