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器使用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39.99 KB
- 文档页数:3
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吸痰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1. 在选择吸痰器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
2. 吸痰器的头部消毒:清洗头部时要注意防止水浸入电池箱,可以采用少量的消毒液清洗,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清洁。
3. 打开箱子检查、清洁管道:使用前应首先检查管道和箱子有无损伤,清洁吸痰管道时应使用清水,并将其完全沥干。
4. 连接管道:将管道和吸痰头连接在一起,确保接头处密封牢固,否则会影响负压效果。
5. 将吸痰头安装在患者身上:在确保头部清洁无菌的情况下将吸痰头安装到患者身上,同时注意维护负压效果。
6. 操作控制器:根据吸痰效果将吸痰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适当的模式,并调整相应的负压和速度。
二、注意事项:
1. 使用吸痰器时应注意操作时的标准,以免造成损伤或呼吸冲击给患者。
2. 使用前后应勤清洁,尽量避免发生脏污,以防沾上病菌,影响治疗效果。
3. 尽量避免清洗吸痰器时频繁拆卸部件,以减少损坏的机会。
4. 使用期间应注意检查吸痰器的可靠性,并经常检查负压和吸痰量,以确保正常治疗。
5. 使用吸痰器时要避免因吸入过大量痰液而出现反吸,以免痰液渗入胸腔,造成反流性肺炎。
6. 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以避免损伤患者的皮肤和肺部组织。
吸痰器操作使用制度
1.用物带到床旁→对床号、姓名并作解释→消毒瓶或试管挂于床头→接橡皮管于吸痰器上并接通电源→检查吸痰器是否良好→检查病人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弯盘放于病人口角旁→连接导管→打开吸引器电源开关→脚踏运转开关→等渗盐水试吸→松开脚踏开关
2.用纱布包导管插入病人口腔(昏迷、神志不清者可用开口器和压舌板助其张口)→踏脚踏开关吸净口腔内分泌物→换导管插入气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以吸净痰液→松开脚踏开关→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3.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完毕随时用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注意口腔粘膜有无破损,并按需要涂上石蜡油或冰硼散→发现痰稠时拍背部,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或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
4.病情好转,暂停抽吸→将吸痰器放于床旁→接管用无菌盐水清洗后置于消毒瓶或试管内备用→切断电源
5.清理用物→拆洗→消毒→安装备用
使用注意事项
1.吸痰器应有专人保管,做好清洁保养工作每周一次保养。
2.用前检查电源电压和吸引器电压是否一致,各导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弄错。
3.贮液瓶内吸出液不能过满 2/3 ,及时倾倒以免吸入损坏机器。
4.吸引器连续使用不可过久,每次使用不超过 2 小时。
5.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每日换一次,气管切开所用治疗盘应保持无菌。
6.每次吸引 10-15 秒,在气管套管内不超过 10 秒,吸痰时吸痰管不能上下移动,每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吸口腔分泌物后更换吸痰管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吸痰器保养制
1、吸引器应有专人保管,做好清洁保养工作每周一次保养。
2、保养时需擦拭设备表面灰尘、并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不用时需将设备表面盖上。
吸痰器管理制度1.前言吸痰器是目前医院中常用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对患者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使用吸痰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针对吸痰器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2.吸痰器的分类吸痰器的常见分类有手推吸痰器、电动吸痰器和便携式吸痰器等。
不同类型的吸痰器在管理上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制定吸痰器管理制度时,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吸痰器进行分类管理。
3.吸痰器的使用在使用吸痰器时,必须先对吸痰器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按照医院消毒规定进行,防止病原菌的滋生。
吸痰器的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手部清洁,并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2.看到呼吸道分泌物时,将吸痰器的吸头插入患者口腔内。
3.当吸头深入到患者呼吸道时,开启吸痰器。
4.吸完一次痰后,应将吸头取出并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消毒。
吸痰器使用完成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和交叉感染。
4.吸痰器的维护吸痰器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医疗设备,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当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因此,在使用吸痰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吸痰器的电源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响。
2.定期对吸痰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吸痰机内部清洁卫生,并定期更换吸头和吸痰管等易耗品。
3.定期对吸痰器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5.吸痰器的管理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吸痰器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吸痰器的管理工作。
吸痰器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期检查吸痰器的使用情况,对于使用不当或者损坏的吸痰器及时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2.建立吸痰器的使用档案,记录吸痰器的安装位置、使用人员、检修情况以及消耗情况等重要信息。
3.对于吸痰器的消毒和维护工作,应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执行,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估。
6.吸痰器问题处理在使用吸痰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吸痰器不能正常工作、吸痰管堵塞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应通过常识和技能进行自检。
吸痰器的使用制度与流程1. 导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吸痰是常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患者的呼吸困难。
吸痰器是专门用于吸痰操作的设备,使用吸痰器需遵循一定的制度与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吸痰器的准备在使用吸痰器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的顺利进行。
2.1 检查吸痰器设备•确认吸痰器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性,包括外观是否有损坏、各个部件是否完好。
•检查吸痰器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电池或连接电源线。
2.2 准备吸痰器配套用品•准备吸痰管,确保管道的清洁与畅通。
•准备适量的生理盐水或清洁水,以便在吸痰过程中进行冲洗和催化分泌物。
3. 吸痰器的使用流程吸痰器的使用流程是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的,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和无菌性。
3.1 做好手卫生在使用吸痰器之前,护士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戴好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为患者准备•准备好吸痰器设备及相关配套用品。
•将患者的头稍微抬高,以便于痰液流出。
•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合作。
3.3 进行吸痰操作•开启吸痰器并调节合适的吸力。
•用一只手握住吸痰器,另一只手用于辅助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注意不要碰触到患者的咽喉,以免引起咳嗽或异物反射。
•缓慢抽吸痰液,每次不超过15秒,并且不要一直保持吸力。
•遇到分泌物较多或粘稠的情况,可以适度冲洗吸痰管,将生理盐水或清洁水注入管道。
3.4 结束吸痰操作•吸痰操作完成后,关闭吸痰器。
•将使用过的吸痰管等物品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如擦拭口鼻,嘴唇涂抹护理膏等。
4. 吸痰器的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吸痰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1 注意卫生与消毒•每次使用吸痰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使用的吸痰管要进行个体标示,避免混用。
4.2 吸痰的频率和时机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吸痰的频率和时机,以避免频繁或过晚的吸痰操作。
吸引器操作规程吸痰操作规程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吸痰操作规程,以便正确有效地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流程: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根据病人情况及痰粘稠度旋转调节阀控制作用于病人的最大负压。
一般吸痰的负压值为0.027-0.053KPa,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0.08KPa。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形,开机使负压达到所需范围再插入患者痰阻部位,立即将橡胶管恢复原状进行吸痰。
4.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按需要作好记录。
5.吸痰后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吸一次清洗消毒一次,以备下次使用。
6.使用结束后,要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应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并做好口腔护理。
2.定时吸痰,当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及时抽吸。
3.操作中应注意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指导。
4.贮液瓶的贮理,一般是瓶容量的1/3,最多不超过500ml,超过时要立即停止吸痰,并倒去污液,处理后以备再用。
5.若病人有舌后坠时应将下颌托起,再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后再插入导管吸痰。
6.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持续使用时每周更换2次。
7.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损坏机器。
8.使用结束后,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低至0.02KPa以下。
素质要求:在使用吸痰器之前,需要备齐用物,包括吸引器、接电源等。
操作者需要检查吸引器的性能,将治疗盘放入病人床旁,并向病人解释操作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湿润导管,试吸,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至咽喉,然后吸痰。
操作者需要观察面色、吸吸道是否通畅,并记录病情及痰量、性质。
操作结束后,需要清理用物,清洗流消毒,并定时清洗贮痰瓶。
吸痰器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
使用吸痰器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打开包装:首先要把吸痰器的包装盒打开,仔细检查吸痰器
的外形、插孔、提手是否完整;
2、安装吸痰器:把吸痰器与支气管导管接口连接好,要求接缝
处牢固,并固定螺帽,以免松动;
3、检查安装:安装完吸痰器之后,应该进行检查,确保支气管
导管正确安装,牢固,吸痰器的密封圈也不能有漏气或松动的情况;
4、清洁吸痰器:在使用之前应把吸痰器的内部清洁干净,否则
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5、连接电源:将吸痰器与电源连接,关闭吸引阀门,打开通风
阀门,这样就可以启动吸痰器;
6、调节档位:使用时,应依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吸引档位。
一
般来说,儿童调节在30~35kpa档位,大人可以调节在40~50kpa档位;
7、吸引痰液:开启吸引阀门,慢慢的把支气管导管进行吸引,
从下而上挤压痰液,再反复从上而下吸引,直到痰液排净为止。
注意事项:
1、吸痰器不能将水进行吸引,要避免吸引湿气,以免影响效果;
2、吸痰器使用时不要超过一小时,以免过度劳累患者,并及时
停止吸引;
3、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免传染和感染病毒;
4、应及时更换吸痰器的密封圈,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气泄漏的
情况;
5、尽量不要让痰液接触吸痰器,以免细菌感染,如果有,请及时用消毒液消毒;
6、使用吸痰器的患者,不能一次性大量吸痰,应分次吸,以免劳累患者;
7、有气管炎、肺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电动吸痰器操作规程
该仪器主要用于危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需进行辅助疏通气道时使用,其原理为利用负压作用,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操作方法:
1.使用前检查吸引器的橡胶管是否接错或漏气。
2.接通电源。
3.连接鼻导管,打开开关,用清水或等渗盐水试吸以了解导
管是否通畅。
4.病人采取侧卧位,昏迷者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然后夹持
插入咽喉或气管内将痰液吸出;如自口腔内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
吸痰动作要轻柔,导管应不断上下移动、左右旋转变换位置,以吸净痰液。
5.吸引时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滴入等渗盐水少许,并可
拍打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易于吸出。
6.在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完毕后,如病人情况好转,可暂停抽
吸,但吸引器仍需放置床旁,以备随时使用。
吸痰器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吸痰器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在使用吸痰器之前,应先检查病人的状况是否达到使用吸痰器的要求,根据病情来进行不同类别的治疗选择。
动物实验显示吸痰器对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很有效。
2.准备好专用吸痰器、使用说明书和集尘盒等:在使用吸痰器之前,应打开说明书,仔细阅读使用方法,然后将专用吸痰器放在桌子上,准备装气瓶、使用说明书和集尘盒。
3.更换过滤网:在使用吸痰器之前,应对过滤网进行更换,如果使用时发现过滤网多污,应立即更换,这样可以避免空气中悬浮颗粒和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并污染环境。
4.连接吸痰器:将气瓶的气管接入吸痰器,然后把病人的止吸器(外科或口腔)接入吸痰器的供气口,开始供气,以便病人更加舒适地进行吸痰。
5.调节气流量:当吸痰器工作时,应及时调节气流量,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一般说的正常范围是60-80L/min),超出此范围将会增加病人的吸痰困难,而低于此范围可能会引起病人呼吸不足,甚至可能造成病人危险。
6.注意吸痰过程:在吸痰过程中,应注意气道充盈状态,定期检查病人的痰量,如果出现痰量异常或极易吸痰,应及时停止吸痰活动,以减少呼吸道受损。
7.检查吸痰器:在吸痰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吸痰器,检查吸痰器是否正常工作、气管是否漏气、过滤网是否损坏等,以保证吸痰器安全可靠地工作。
8.安全扔掉:在使用吸痰器时定期更换过滤网,吸痰结束时应立即将过滤网及所有污染物和痰液安全处理,及时扔掉,以防止痰液污染环境。
9.清洗吸痰器:使用结束后,应将吸痰器清洗干净,尤其是接口部分,以免痰液长时间悬挂吸痰器内壁,给患者带来二次感染的危险。
总之,使用吸痰器时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确保更好的吸痰效果。
此外,如果病人的病情未好转,请及时向医生咨询,以及及时更换吸痰器,以防感染。
吸痰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各级医院的吸痰操作行为,提高吸痰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吸痰操作规范制度》。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吸痰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包含吸痰前的准备工作、吸痰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吸痰后的处理等。
第二章准备工作第三条准备吸痰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需的询问和察看,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准备好以下吸痰操作所需的器材和设备:1. 吸痰机:要求满足国家标准,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2. 吸痰管:应采用一次性使用的产品,确保无菌;3. 医用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对吸痰器材和设备进行必需的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要求。
第三章吸痰操作步骤第六条对于需要吸痰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在吸痰操作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吸痰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第七条吸痰操作应在体位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使患者舒适、方便、安全。
第八条吸痰操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 医务人员洗手并佩戴好医用手套、口罩和护目镜;2. 进入患者的病房或病床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以及所需吸痰的频率;3. 认真检查吸痰器材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无菌情形;4. 依据需要,给患者注射必需的催吐药物和冷静药物;5. 高效地清洁患者口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和咽部,确保吸痰操作的安全;6. 若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应先注射肌松药物,确保气道通畅;7.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管,轻柔地吸出痰液;8. 完成吸痰操作后,对吸痰管进行消毒处理,并妥当处理产生的废弃物;9. 操作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做好吸痰操作的记录。
第四章吸痰操作注意事项第九条吸痰患者应依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订立吸痰操作的频率和方式。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吸痰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吸痰器管理制度一、引言吸痰器是一种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中。
它的作用是通过负压吸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然而,如果吸痰器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交叉感染、器械污染等,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吸痰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吸痰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需求,吸痰器一般分为气动吸痰器和电动吸痰器两大类。
气动吸痰器主要通过手动操作产生负压,适用于临时或紧急情况下的吸痰。
电动吸痰器则通过电动机产生负压,可持续吸痰,适用于长期需要吸痰的患者。
三、吸痰器管理制度1. 购买环节(1)明确采购程序:明确医疗机构或家庭中吸痰器购买的程序,包括编制采购计划、评审供应商资质、签订采购合同等。
(2)选择合格供应商: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确保所购吸痰器的质量和安全性。
(3)详细验收规范:制定详细的吸痰器验收规范,包括外观质量、标志说明、配件齐全性等等,确保所购吸痰器符合质量要求。
2. 接收与存放环节(1)建立统一编号:为每个吸痰器建立唯一的编号,便于管理和追溯。
(2)严格验收检查:对新购进的吸痰器,严格进行验收检查,确认无损坏或故障,并进行登记备案。
(3)规范存放位置:明确存放位置和方式,保证吸痰器不受到污染、损坏或遗失。
3. 使用环节(1)分配专人负责:吸痰器的使用要由专人负责,确保正确操作和维护。
(2)编制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吸痰器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步骤、消毒要求等,确保安全使用。
(3)定期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吸痰器的使用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4)建立消毒记录:建立吸痰器的消毒记录,记录详细的消毒日期、操作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
4. 清洁与消毒环节(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吸痰器的特点和材质,选择适宜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
(2)建立消毒流程:制定吸痰器清洁和消毒的具体流程,包括拆卸吸痰器零件、清洗各部位、消毒时间和方法等,确保消毒效果。
吸痰器使用制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吸痰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各抢救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
并定放置位置、标志明显,不得随意挪动。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
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
状态;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中心吸痰装置使用后,一次性装置及时更换,吸引
表和电动吸痰器表面每日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
录(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中心吸痰器装置突然发生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
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吸痰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一、吸引管不通畅
处理措施:要随时吸水冲洗吸引管,必要时更换吸引管。
二、痰液逆流
处理措施:及时倾倒吸引瓶内的液体
三、压力过小
处理措施:在吸引前反折吸痰管,增加踩踏次数与力度
【吸痰器操作步骤】
1.将吸痰器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绿灯亮。
2.打开负压开关,同时将乳胶管折叠。
3.观察方形负压表,同时调节负压调节旋钮,调至合适负压。
4.一手持吸痰管放气孔一端,并将放气孔塞堵住放气孔。
5.另一手持吸痰管将吸痰管末端伸入患者气管,即可开始吸痰。
6.待痰液吸出至贮液瓶内,将吸痰管末端从患者体内取出,吸痰完毕。
【注意事项】
1.吸痰前先吸入清水将吸痰管和乳胶管内壁湿润,防止痰液附着在管
路内壁造成清洗麻烦。
2.吸痰前将吸痰管末端用生理盐水沾湿再进行吸痰。
3.每次吸痰不能超过15秒!如需再吸,要间隔3分钟!防止损伤内腔粘膜。
4.吸痰时若不慎将患者内腔粘膜吸住,不得将吸痰管随意取出,应及时打开吸痰管放气孔将负压释放,待患者不适感消失后方可取出吸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