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妇产科手术涉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手术部位和妊娠状态的特殊性,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害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预防感染在妇产科手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感染会增加产妇的病痛,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还会对胎儿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妊娠的结局。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在妇产科围手术期,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免疫状况、环境因素等。
其中,手术操作如缝合、止血等过程中,细菌的带入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妊娠期妇女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也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针对常见感染类型和原因,以下预防措施建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后,要彻底执行无菌操作,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强化患者免疫力。
围手术期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保持环境清洁。
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细菌数量,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常规护理:密切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情况、疼痛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消毒护理: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周围皮肤和呼吸道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心理护理:感染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
营养支持:感染期患者往往食欲较差,但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抵抗感染至关重要。
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抗感染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跟踪观察,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目前,手术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围手术期管理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常面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以及并发VTE的相关分析进行探讨。
一、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1. 术前准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史、手术方式以及术前的营养状况等。
对于一些营养不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术中操作在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子宫切除、卵巢切除等,对于不同手术方式需要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讨论和准备。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后护理观察、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相关分析1. 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肥胖、长时间卧床、肿瘤类型、手术方式等。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如雌激素、化疗药物等也会增加VTE的发生风险。
2. VTE的预防策略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VTE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
包括积极预防术中和术后的血栓形成,采用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护理预防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高危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3. VTE的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生VTE,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VTE的诊断主要通过超声检查、CT 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确认诊断后需立即进行抗凝治疗。
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一)腹部手术护理Ⅰ.手术前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害怕丧失器官、术后疼痛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乏与自身疾病和手术相关的知识有关。
3.体液不足与术前和手术当天饮食控制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及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护士应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
2.认真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各项化验检查是否完备、正常,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3.术前1日为手术病人监测3次体温,并观察病人有无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4.遵照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宣教。
5.手术当天,病房护士应与接手术的护士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手术方式及所携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和药物,并送病人离开病房。
Ⅱ.手术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创伤有关。
3.排尿异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感染与手术伤口及留置导尿管、引流管有关。
5.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腹胀、肩痛与手术、术中麻醉及术中体位有关。
6.部分生活自理缺陷——如厕与手术及术后卧床输液有关。
【护理要点】1.病室及物品的准备术后病人宜安置于安静舒适的病房内。
将病人送出病室后,护理人员应进行床单位及护理用具的准备。
同时,病室内应备有随时可以应用的抢救物品及药品。
2.护士应向手术或麻醉医生了解病人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有无特殊护理要求和注意事项。
3.生命体征的观察病人返回病室后应及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并做好记录,应每15~30分钟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4.护理人员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的征象,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出血情况。
病人如果有引流应密切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如病人出现口唇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且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应警惕发生内出血或休克。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到出院恢复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1. 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
2. 术中安全管理(1)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医生要求,提前做好手术间及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术后安全管理(1)术后患者应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
(2)病房护士应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并做好记录。
(3)术后定期进行床旁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1)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规范使用。
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全过程期间的缩略名称,基本涵盖了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
在此期间,除了医生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护理人员的高水平护理也尤为重要,不仅能够让患者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让其恢复到较为理想的身体状况,还能为患者心理健康提供护理。
妇科疾病手术的方式按照不同手术部位主要分为腹部、阴道和微创手术;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择期、限期和急诊手术。
下面将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来进行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科普。
一、手术前护理(一)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通常会出现焦虑甚至害怕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尽量安抚,消除其不良情绪。
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以耐心的态度为其解释该手术的重要性,并介绍手术大致流程,尤其是手术对象为已婚妇女,护理人员更要叮嘱其丈夫做到理解并支持。
(二)在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这样能够尽量保证患者皮肤完整,且避免细菌隐藏,进而降低手术中感染的风险。
妇科手术的皮肤准备范围为从剑突下到患者大腿的三分之一处,两边到腋中线,还要包含外阴处。
阴道及外阴手术的皮肤准备范围为耻骨以上十厘米到会阴、肛门附近、大腿内侧的三分之一处,需要注意的是,保证肚脐及周围皮肤的清洁也非常重要。
(三)护理人员要做好胃肠道和阴道的准备工作。
手术前三天就要开始进行肠道准备,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只能进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手术前一天晚上,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灌肠,通常为一到两次,或者让患者服用缓泻药,保证患者排便次数达到三次以上。
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手术前八小时禁食,手术前四小时禁水。
若是患者在手术期间胃里有食物,由于麻醉药的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误吸的情况,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至于阴道准备,护理人员需要用肥皂水将阴道等部位进行清洗,再用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五的碘伏溶液擦洗。
(四)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除了要完成上述准备外,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各项情况及指标,如血型、肝肾功、HCV、B超等,核对各项指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如果有超出或低于正常值的情况,需要立刻向医生汇报。
妇产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准备心理支持:一个面临手术的病人及家属都会经历一段时期的应激反应,表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担心住院失去日常生活习惯,手术会引起的疼痛,担心身体的过多暴露,顾虑手术可能会使自己失去某些重要器官或功能,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等或恐惧手术意外而失去生命。
这些心理状态,明显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指导,并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使病人术前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病人相信,在医院现有的条件下,她将会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能顺利度过手术全过程,身体早日康复。
术前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手术名称、手术过程及手术前准备的内容、必要的检查程序,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增进食欲,预防并发症。
另外,术前要使子宫切除患者了解术后不再有月经,卵巢切除病人会出现停经、潮热、阴道分泌物减少等症状,即使保留一侧,也会因手术暂时性引起激素分泌减少而停经,可在医师指导下接受雌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
术前要指导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肪全营养饮食,以保持机体处于术前最佳营养状态。
休息与睡眠:护士要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术前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可按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晚上经常巡视病人,并做到“四轻”,避免影响病人休息。
术前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术前备皮时间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减少感染机会。
备皮以顺毛短刮方式进行,上自剑突下,下至两大腿上1/3,包括会阴两侧至腋中线;术前常规禁食8~12小时,禁水4~6小时,保持胃肠道空虚,以防麻醉后引起呕吐、窒息和术后胃肠胀气;术前晚行温肥皂水灌肠或口服缓泻剂,术前2小时再次清洁灌肠1次,充分清洁肠道,使术中手术野充分暴露便于操作,避免肠管损伤。
术日护理手术日晨护士应尽早看望病人,核查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询问病人的自我感受。
若发现月经来潮、过度恐惧或忧郁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非急诊手术,可协商另定手术时间;病人的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在无菌操作下常规用双腔气囊尿管(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5~20 ml)留置导尿,使膀胱空虚,以免术中损伤;拟行子宫切除者,术前用消毒液冲洗阴道,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并减少唾液腺分泌,防止支气管痉挛等因麻醉引起的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引言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手术完毕后的恢复期,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细致、科学的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恢复快速和身体健康。
针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讲解,以期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恢复期的顺利进行。
护理前准备1.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妇产科手术前,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手术类型、手术部位、诊断结果等。
这些信息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为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提供帮助。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我们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
2.环境准备手术前需要对手术环境进行准备和清洁,以保证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卫生。
此外,还需为患者准备符合需求的手术床、手术用具、药品、输液器等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所需的设备。
此外,还需为医护人员准备好必要的护理用品,如手术衣、手术帽、口罩、手套等。
手术期护理1.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在此期间,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生理健康检查,包括监测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此外,我们还需对患者进行检查,如心电图、X光检查、尿液和血液检查等,以进一步确认患者生理健康状况。
此外,还需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脱除衣服、清洗私处等。
2.手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步骤。
此时,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递送手术用具、控制出血、向患者传递监测参数等。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参数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促进恢复的重要环节。
在此期间,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排泄状况等。
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贴心的护理,如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等。
此外,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管理和抗感染治疗等。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平均住院4.3d,伤口甲级愈合,如期痊愈出院。
结论:术前进行科学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好常规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是保证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6-02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在近10年有了迅速的发展1,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无明显瘢痕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目前正逐步成为妇科手术的主流2。
但该术式对患者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本文对我院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患者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40.1±10.2)岁。
子宫肌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2例,异位妊娠31例,慢性盆腔炎7例。
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一般采用脐部、左下腹和右下腹三切口或四切口,气腹后置入腹腔镜,进行切割、缝扎、结扎、电凝、冲洗、吸出液体等操作。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者对腹腔镜手术不太了解,对手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心存疑虑,因此,在术前必须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向其介绍手术特点及优越性,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可请其他经历过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
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该院妇科收治的手术患者218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2组,分别设为研究组(n=109)与对照组(n=109)。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而研究组,联合护理安全管理,统计比较护理缺陷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
结果关于护理缺陷,研究组发生率为1.8%(2/109),对照组为15.6%(17/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3%(105/109),对照组为82.5%(9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妇科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减少护理缺陷事件,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标签: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临床护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
而护理安全,指护理过程中,患者没有受到超出法律及法规范围的身体、心理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者死亡[2]。
护理安全,是评价临床护理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搭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避免医疗事故的保障,促使医疗服务工作有序开展[3]。
为此,该院妇科以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8例患者为对象,经观察分析,探讨研究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妇科收治的手术患者218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2组,分别设为研究组(n=109)与对照组(n=109)。
纳入标准:①年龄20~65岁;
②均行手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③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年龄>65岁,或者年龄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管理
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管理,而研究组,联合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1)安全风险:①护士,就护士而言,缺乏法律观念、综合素质不高是主要体现。
一般情况下,未经正规法律培训与专业技术指导的护士,法律意识普遍较低,未严格执行医嘱,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未按标准整理规范护理记录。
②患者,针对患者隐患,主要表现在护士与患者沟通少,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价值受疾病折磨,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紧张等,降低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
③管理制度,诸多报道显示,操作流程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均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件。
与此同时,护士执行护理规章制度的力度不够,监管人员未监管到位,也可能引发风险事件。
(2)护理安全管理:①强化法律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
术与法律法规,借助实际案例与护理不良事件等,指导护士学习,吸取经验及教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更好地开展日常护理管理工作。
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效开展护理工作,为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才队伍鉴定基础,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风险。
②注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妇科疾患,多涉及隐私,公共场所不愿探讨,无法很好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倾诉自己的痛楚。
为此,科室采取多种形式,如一对一辅导、发放健康宣传知识手册等,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手术治疗的流程、优点及预后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错误认识,并借助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控制不安全因素。
③健全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以护理安全风险问题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科室实际情况,健全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将督查内容详细记录于改进本上,护士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并进行考核,提高护理流程及制度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每周一,组织护理交班会,及时反馈上周护理工作状况,提出护理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予以纠正,确保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④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妇科患者数量多,疾病种类多,护理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的分配,与护理安全管理效率密切相关。
因此,科室施行弹性排班制度,尽量减少加班的时间,轮班人数适当增加,提高晚夜班岗位系数,缓解护士身心压力,增加夜晚班工作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缺陷:统计2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包括护理记录书写错误、护理投诉、护理操作遗漏、术后感染。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总分值100分,≥60分表示患者滿意,<60分表示患者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缺陷
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缺陷率为1.8%,对照组为15.6%,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2.2 护理满意度
比较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科是医院诊疗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女性为对象,患者数量多,疾病类型多样,病情繁杂,受疾病折磨,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降低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降低预后效果。
妇科手术,麻醉风险大,术后,容易感染[4]。
为此,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十分有必要,对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护理模式,是一种被动护理模式遵照医嘱,提供护理服务,强调疾病的护理,忽视患者身心健康[5]。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种临床护理管理模式,保护患者医疗安全是其强调的重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确保临床疗效[6]。
妇科围手术期,施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妇科疾患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在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控制风险因素,减少护理缺陷事件。
该研究对照组采用妇科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研究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结果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种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与“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相符合[7]。
妇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从管理制度、患者及护士三方面分析护理安全风险,通过加强护士培训,健全并完善管理制度,强调健康教育,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加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妇科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减少护理缺陷事件,提高护理整体质量,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慧.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7):114-115.
[2] 章静.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3):100-101.
[3] 雷渊秀,李玉红,肖燕.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2):4952-4954.
[4] 周继英.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3,11(8下半月):211-212.
[5] 张颖.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102-103.
[6] 刘爱兰.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9):1379-1380.
[7] 吳美宝.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模式对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93-94.
(收稿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