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第六章习题教学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10
方剂学第六单元祛暑剂一、A11、清暑益气汤的功用是A、益气养阴,清透暑热B、清暑除烦,益气和胃C、清暑利湿,益气和胃D、清暑益气,养阴生津E、清暑益气,和胃止呕2、下列关于桂苓甘露散和六一散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A、皆可清暑利湿B、主治相同C、君药相同D、病机相同E、甘草用法相同3、六一散的功用是A、清暑利湿B、清暑生津C、清暑除烦D、清暑化湿E、祛暑清热4、患者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浮,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香苏散B、香薷散C、六一散D、桂苓甘露散E、逍遥散5、香薷散的药物组成除香薷外,其他的为A、白扁豆、砂仁B、砂仁、枳壳C、白术、厚朴D、白扁豆、厚朴E、白扁豆、枳壳6、香薷散主治A、阴暑证B、暑湿证C、暑热气津两伤证D、暑热证E、阳暑证7、下列药物为夏月祛暑解表之要药的是A、藿香B、麻黄C、香薷D、厚朴E、紫苏8、香薷散的功用是A、祛湿化浊,理气宽中B、散寒解表,化湿和中C、解表散寒,理气和中D、祛暑解表,化湿和中E、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二、B1、A.西瓜翠衣、麦冬B.荷梗、石斛、麦冬C.西洋参、西瓜翠衣D.麦冬、石斛、知母E.荷梗、竹叶、知母<1> 、清暑益气汤中臣药为A B C D E<2> 、清暑益气汤中君药为A B C D E2、A.3:1B.4:1C.6:1D.2:1E.5:1<1> 、六一散中滑石和甘草的比例为A B C D E<2> 、桂苓甘露散中滑石和甘草的比例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清暑益气汤的功用是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该题针对“祛暑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67493】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桂苓甘露散和六一散都有清暑利湿之功,皆治暑湿证,皆以滑石为君药,都是由暑热夹湿所致。
而六一散中甘草生用为佐,清热泻火,益气和中,与滑石配伍,可防滑石寒滑伤胃,亦可甘寒生津,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桂苓甘露散中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防“三石”寒遏重坠,为佐使。
方剂学练习题上篇总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 《太平圣惠方》B 《黄帝内经》C 《五十二病方》D 《千金要方》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外台秘要》D《普济方》\E《和剂局方》3. 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A《和剂局方》B《千金方》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E《五十二病方》4.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 6800余首B 5300余首C 788首D 314首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A 《普济方》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A 《伤寒杂病论》B 《伤寒明理论》C 《外台秘要》D 《五十二病方》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 《祖剂》B 《伤寒明理论》C 《医方考》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 《医方发挥》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 《中国药典》D 《中医方剂大辞典》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A 组成B 证候C 病位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A 患者性别B 患者年龄C 患者体质D 治疗方法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 症B 舌C 证D 脉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B程钟龄C张景岳D朱橚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A 《景岳全书》B 《医学心悟》C 《医方集解》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 汗B 下C 攻D 和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透达膜原C 调和肝脾D 攻补兼施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A 清气分热B 清营凉血C 清热解毒D 清脏腑热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A 痞块B 宿食C 瘀血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A 《五十二病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成无己C 吴昆D徐之才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A 《伤寒明理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A 大方B 急方C 缓方D 偶方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A 陈藏器B 赵佶C 张仲景D 成无己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A 《本草拾遗》B 《圣济经》C 《伤寒明理论》D 《本草衍义》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宣剂、通剂B 升剂、降剂C 补剂、泻剂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 《黄帝内经》B 《五十二病方》C 《伤寒杂病论》D 《兰台轨范》E 《张氏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张仲景B 徐思鹤C 赵佶D 成无己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A 燥、湿B 补、和C 攻、散D 寒、热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A 产生协同作用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 增强药力`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A 增强药力 B 产生协同作用 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论》D《圣济总录》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A 君B 臣C 复D 佐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 反佐药B 使药C 佐助药D 臣药E 君药38.下列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A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B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A 调和药B 引经药C 反佐药D 佐制药E 佐助药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A 君药 B 佐助药 C 臣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A 药味加减的变化B 剂型更换的变化C 药量加减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 配伍形式的变化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A 臣药B 反佐药C 君药D使药 E 佐制药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A 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 数方相合的变化E煎煮方法的变化44.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A 配伍形式的变化B 药量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E药味加减的变化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A 汤剂B 丸剂C 膏剂D 散剂E 酒剂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A 煮散B 水丸C 蜜丸D糊丸 E 浓缩丸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A 浓缩丸B 软膏C 硬膏D流浸膏 E 膏滋48.下列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A 口味甜美B 体积小C 有效成分高D 服用剂量小E 吸收较缓慢49.下列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A 活血B 通络C 体积小D易于发散 E 助长药效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A 食后服B 食前服C 临卧服D 平旦服E 空腹服(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第六单元祛暑剂
一、A1
1、香菁散的功用是()A.散寒解表,化湿和中B.解表散寒,理气和中C.祛暑解表,化湿和中D.祛湿化浊,理气宽中E.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2、清暑益气汤的功用是()
A.清暑除烦,益气和胃
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C.清暑利湿,益气和胃
D.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E.益气养阴,清透暑热
二、A2
1、患者田某,夏月感受寒湿,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而脉浮。
治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香蕾散
C.新加香雷饮
D.清络饮
E.桂苓甘露饮
2、患者午某,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治宜选用()
A.白虎汤
B.导赤散
C.清暑益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白虎加人参汤
答案部分
一、A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祛暑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IooO4720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单元测试-袪暑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IOoO47208,点击提问】
二、A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单元测试一祛暑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IoOO47216,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六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IOOO47213,点击提问】。
补益剂习题1.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CA.脾胃虚寒B.湿困脾阳C.脾胃气虚D.脾阳不足E.脾虚泻泄1.四君子汤加上何药名异功散:CA.半夏B.桔梗C.陈皮D.枳壳E.木香2.四君子汤的功用是:DA.益气养胃B.健脾养胃C.补益肝脾D.益气健脾E.益气补血3.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DA.白术、干姜、人参B.甘草、人参、干姜C.人参、茯苓、炙甘草D.甘草、人参、白术E.人参、茯苓、白术4.参苓白术散在何方的基础上加砂仁、山药、莲子、白扁豆、薏仁、桔梗而成:A A.四君子汤B.异功散C.六君子汤D.玉屏风散E.补中益气汤5.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DA.补中益气汤B.香砂六君子汤C.四君子汤D.参苓白术散E.异功散7.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证是::AA.脾虚挟湿B.脾胃气虚C.气虚下陷D.气虚发热E.脾肾两虚8.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EA.益气补中,健脾和胃B.健胃益气,和胃渗湿C.健脾益气,调补脾胃D.燥湿健脾,行气和胃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9.参苓白术散的病机是:EA.阳虚水泛B.脾胃气虚C.寒湿因脾D.脾肾气虚E.脾胃气虚,湿自内生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症:E A.脾胃虚弱,神疲食少B.脾胃气虚,发热自汗C.清气不升,久疟久痢D.清阳下陷,久泻脱肛E.误下伤中,心下痞满11.“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E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竹叶石膏汤D.青蒿鳖甲汤E.补中益气汤12.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为:BA.白术B.黄芪C.甘草D.当归E.人参13.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BA.生脉散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玉屏风散E.四君子汤14.补中兼疏,“以补为固”的方剂是:D A.当归六黄汤B.真人养脏汤C.牡蛎散D.玉屏风散E.桑螵蛸散15.玉屏风散的组成为:BA.黄芪、白术、甘草B.白术、防风、黄芪C.茯苓、白术、黄芪D.黄芪、白术、人参E.人参、白术、甘草16.玉屏风散证汗出的病机是:AA.卫气虚弱,不能固表B.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D.暑热耗气伤阴E.脾胃气虚,阳浮于外17.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DA.疏风透疹B.祛风散寒C.祛风止痉D.走表祛风E.祛风升阳18.玉屏风散主治:BA.营卫失调,恶风自汗B.表虚自汗,易感风邪C.阴虚火旺,汗液外泄D.诸虚不足,算汗盗汗E.暑热耗气,短气自汗19.患者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宜用:A A.玉屏风散B.桂枝汤C.牡蛎散D.生脉散E.补中益气汤20.生脉散的功用:D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C.益气养阴,生津止渴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E.以上都不21.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作用的方剂是:D A.桂枝汤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生脉散E.牡蛎散22.生脉散的组成为:BA.人参、白术、甘草B.人参、麦冬、五味子C.五味子、麦冬、甘草D.知母、人参、杏仁E.知母、人参、五味子23.患者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红,脉虚,宜用:E A.补中益气汤B.玉屏风散C.人参哈吤散D.四君子汤E.生脉散24.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何药组成的:AA.半夏、陈皮B.枳壳、陈皮C.砂仁、半夏D.木香、砂仁E.半夏、木香25.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B A.补中益气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D.生脉散E.四君子汤26.何方主治营血虚滞证:AA.四物汤B.归脾汤C.当归补血汤D.胶艾汤E.八珍汤27.当归在四物汤中的作用是:AA.补血活血B.滋阴养血C.养血润燥D.活血止痛E.以是都不是28.归脾汤与四物汤共有的药是:AA.当归B.人参C.酸枣仁D.白芍E.甘草29.归脾汤中包含的方剂是:DA.四君子汤B.四物汤C.酸枣仁汤D.当归补血汤E.保元汤30.主治脾不统血的方剂是:CA.四物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胶艾汤E.人参养荣汤31.下列方中,既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作用,又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的方剂是:C A.八珍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固冲汤E.炙甘草汤32.某女性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苔白脉虚,治宜选用:DA.温经汤B.四物汤C.逍遥散D.归脾汤E.固冲汤33.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BA.八真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四物汤E.生脉散3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其用意是:CA.补气摄血B.补气行血C.益气养血D.补气和血E.以是都不是3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AA.5比1B.5比2C.5比3D.5比4E.以上都不是36.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C A.白虎加人参汤B.竹叶石膏汤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37.属于六味地黄汤中“三泻”的药物是:DA.茯苓、泽泻、山茱萸B.茯苓、丹皮、山茱萸C.山药、泽泻、山茱萸D.茯苓、泽泻、丹皮E.茯苓、山药、山茱萸38.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CA.山茱萸B.山药C.熟地D.茯苓E.丹皮3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EA.肝阴虚B.心阴虚C.脾阴虚D.肺阴虚E.肾阴虚40.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用:D A.右归饮B.大补阴丸C.右归丸D.六味地黄丸E.地黄饮子41.六味地黄丸加何药为都气丸:BA.枸杞B.五味子C.麦冬D.知母E.黄柏42.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CA.熟地、山茱萸、丹皮B.熟地、山药、泽泻C.熟地、山茱萸、山药D.山茱萸、山药、丹皮E.茯苓、泽泻、丹皮43.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BA.养心安神B.滋阴补肾C.健脾和胃D.滋阴疏肝E.滋阴降火44.知柏地黄丸的功用是:B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肾纳气D.滋补肺肾E.滋肾养肝明目45.杞菊地黄丸的功用是:C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6.都气丸的功用是:D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7.麦味地黄丸的功用是:E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8.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是:EA.肾之阴阳两虚证B.肾阳不足证C.真阴不足证D.肝肾阴虚证E.阴虚火旺证54.一贯煎的功用是:BA.补肾养肝B.滋阴疏肝C.清胃滋阴D.滋阴补肾E.滋阴养血55.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药少津,脉虚弦,治宜用:E A.逍遥丸B.四逆散C.龙胆泻肝汤D.小柴胡汤E.一贯煎60.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意义是:E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B.温肾助阳,散寒通脉C.补阳益精,温肾纳气D.补火暖土,散寒止痛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B型题: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生脉散E.六君子汤1.以黄芪作为君药的方剂是:B 2.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C 3.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BA.人参B.白术C.黄芪D.升麻E.茯苓4.玉屏风散的君药是:C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C 6.四君子汤的君药是:AA.表虚自汗证B.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C.脾胃气虚挟湿证D.脾胃气虚下陷证E.脾胃气虚证7.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D 8.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A 9.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CA.麦冬B.桔梗C.升麻D.五味子E.防风10.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C11.参苓白术散组成中含有:BA.白术B.防风C.五味子D.人参E.麦冬12.玉屏风散与补中益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13.生麦散与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D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参苓白术散D.四君子汤E.补中益气汤14.证见身热自汗,面色白,食少乞短乏力,大便稀溏,脉虚软无力,宜选用:E 15.证见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宜选用:BA.六君子汤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16.具有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B17.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功用的方剂是:E18.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CA.阴虚火旺证B.肝肾阴虚证C.肾虚气喘证D.肺肾阴虚证E.真阴不足证19.知柏地黄丸主治证:A20.杞菊地黄丸主治证:B21.麦味地黄丸主治证:DA.滋阴补肾B.滋阴纳气C.滋阴降火D.滋补肺肾E.滋肾补肝22.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A23.大补阴丸的功用是:CA.黄芩B.丹参C.麦冬D.木香E.生地28.归脾汤中有;D29.生脉散中有:C30.泰山磐石散中有:AX型题:1.具有补中益气的方剂有:A、B、E A.补中益气汤B.四君子汤C.四神丸D.生脉散E.参苓白术散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B、C、D、E A.止呕B.醒脾C.行气D.和胃E.化滞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芪的是:A、C、D、E A.玉屏风散B.生脉散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E.当归补血汤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A、C、D、E A.面色白B.舌淡苔腻C.气短乏力D.食少E.脉虚弱1.归脾汤的功用包括:A、B、D、EA.益气B.健脾C.滋阴D.养心E.补血问答题:1.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医学首选金英杰教育()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方剂学第六章:祛暑剂
1.香薷散的功用是
A.散寒解表ꎬ化湿和中
B.解表散寒ꎬ理气和中
C.祛暑解表ꎬ化湿和中
D.祛湿化浊ꎬ理气宽中
E.祛暑解表ꎬ清热化湿
2.患者症见酷暑时身热汗多ꎬ口渴心烦ꎬ小便短赤ꎬ体倦少气ꎬ苔黄少津ꎬ脉虚数ꎮ治
疗应首选
A.人参白虎汤
B.白虎汤
C.六一散
D.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E.新加香薷饮
1.C
2.D
2.【解析】患者症见酷暑时身热汗多ꎬ口渴心烦ꎬ小便短赤ꎬ体倦少气ꎬ苔黄少津ꎬ脉虚数ꎬ辨证为暑热
气津两伤证ꎮ人参白虎汤的功用为益气清热生津ꎻ白虎汤的功用为清热生津ꎻ六一散的功用为清暑利湿ꎻ
新加香薷饮的功用为祛暑解表ꎬ清热化湿ꎻ而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为清暑益气ꎬ养阴生津ꎮ。
1绪言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方剂是药物按()配伍而成之有序组合。
A. 组方原则B.升降浮沉C.寒热温凉D.有毒无毒答案:A(二)多选题:方剂学是研究方剂()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A.组方原理B.配伍规律C.四气五味D. 寒热温凉E. 升降浮沉答案:AB上篇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 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答案:C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五十二病方》答案:E(二)多项题: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答案:AB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A.《外台秘要》B.《千金翼方》C.《太平圣惠方》D.《圣济总录》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答案:CDE1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A.汪昂B.罗美C.程钟龄D.王孟英答案:C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A.《医学心悟》B.《医方考》C.《医方集解》D.《医林改错》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汗法B.清法C.下法D.固法答案:D4.汗法主要适用于()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肝脾不和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哪项属“八法”的内容()A.汗、吐B.下、和C.滑、涩D.温、清E.消、补答案:ABDE2.下列哪项属“和法”的范畴()A.和解少阳B.开达膜原C.调和肝脾D.调和寒热E.表里双解答案:ABCDE3.下列哪项属“消法”的范畴()A.消食导滞B.行气C.活血D.化痰利水E.驱虫答案:ABCDE4.下列哪项治法理论出自《黄帝内经》()A.精不足者,补之以味B.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C.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D.微者逆之,甚者从之E.上之下之,摩之浴之答案:ABDE1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病证分类方剂的首推(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祖剂》E.《医方集解》答案:B2.确切以组成分类方剂的当首推( )A.《祖剂》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外台秘要》E.《医方集解》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医籍中属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有( )A.《张氏医通》B.《兰台轨范》C.《医方集解》D.《外台秘要》E.《普济方》F.《太平圣惠方》答案:ABDEF2.下列属“十剂”范畴的有( )A.补泻B.宣通C.寒热D.轻重E.燥湿F.滑涩答案:ABDEF3.下列属张景岳“八阵”的有()A.攻B.热C.散D.燥E.寒F.因G.补H.固I.和J.湿K.泄L.通答案:ABCEFGHI1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引经药答案:A2.有关君药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A.药力居方中之首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答案:C3.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中的药味增减( )A.由麻黄汤到三拗汤B.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C.由小承气汤到厚朴三物汤D.桂枝汤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E.抵当汤与抵当丸答案:C(二)多选题:1.《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 )A.君B.臣C.佐D.使E.反佐答案:ABD2.有关臣药的论述正确的有( )A.是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B.药力小于君药C.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D.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E.制药君药的毒性答案:BCD3.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 )A.方名的变化B. 药味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服药时间的变化E.药量增减变化答案:BCE1第五章方剂的剂型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汤剂的特点()A. 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药效B. 便于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C. 适用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D. 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E. 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煎煮方法答案:D2、与汤剂相比,下列哪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 节省药材B. 吸收较快C. 药效持久D. 体积较小E. 便于携带与服用答案:B3.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密或糖炼制而成的半固体剂型属()A. 栓剂B. 膏剂C. 茶剂D. 露剂E. 锭剂答案:B(二)多选题:1.下列哪项是内服散剂的特点()A. 制作方法简便B. 性质稳定C. 易于吞服D. 有效成分含量高E. 不易变质答案:ABE2.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剂型有()A. 膏剂2B. 丹剂C. 丸剂D. 散剂E. 汤剂答案:ABDE1第六章方剂的煎服法三、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特殊煎药方法的是()A.先煎B.后下C.溶化(烊化)D.煮沸答案:D2.对胃没有刺激性的药应在()A.饭前服B.食后服C.药食并服D.睡前服答案:A3.补益药宜()A.空腹服B.“平旦”服C.“五更”服D.睡前服答案:A4.大黄若取其攻下作用,应()A.先煎B.后下C.单煎D.包煎答案:B5.一般应单煎的药物是()A.贝壳类B.角骨甲类C.贵重药物D. 矿物类答案:C6.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A.饭前服B.食后服C.药食并服D.睡前服答案:B7.安神类药物宜()A.空腹服B.“平旦”服C.睡前服D. 食后服答案:C8.煎煮中药一般先用()A.文火B.武火C.小火D.微火答案:B9.下列药物宜后下的是()A.石膏B.灶心土C.珍珠母D.砂仁答案:D10.下列药物中宜冲服的是()A.麝香B.车前子C.赤石脂D.大黄答案:A(二)多选题:1.常用煎药用具有()A.铁锅B.铜锅C.锡锅D.砂锅E.瓦罐答案:DE2.下列宜先煎的药物是()A.牡蛎B.水牛角C.龟板D.鳖甲E.代赭石答案:ABCDE3.下列宜溶化(烊化)的药物是()A.阿胶B.赤石脂C.龟板D.鳖甲E.蜂蜜答案:AE24.下列宜包煎的药物是()A.阿胶B.旋覆花C.辛夷D.麝香E.陈皮答案:BC5.下列服药调护措施正确是()A.避风寒B.慎劳役C.寒证禁生冷D. 节恚怒E.水肿病宜少食盐答案:ABCDE 下篇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五、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A.外感风寒,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风邪犯肺,肺失清肃答案:C2.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当首选()A.麻黄汤B.止嗽散C. 九味羌活汤D.小青龙汤答案:A3.麻黄汤的功用是()A.发汗解表,散寒祛湿B.宣肺解表,祛痰止咳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答案:D(二)多选题:麻黄汤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A.平冲降逆B.解肌发表C.温阳化气D.透达营卫E.发汗祛湿答案:BD大青龙汤五、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大青龙汤的组成是()A.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防风B.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C.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苡仁、大枣D.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苏子答案:B2.功用为“发汗解表,兼清里热”的方剂是()A.麻黄汤B.华盖散C.大青龙汤D.九味羌活汤答案:C3.患者身体疼重,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1、固涩剂常配伍A:利湿药B:泻下药C:温里药D:补益药E:清热药答案:D2、组成中含有罂粟壳的方剂是A:四神丸B:金锁固精丸C:真人养脏汤D:固冲汤E:止嗽散答案:C3、牡蛎散中牡蛎的作用与下列无关的是A:宁心B:定悸C:止眩D:止汗E:潜阳答案:C4、病人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A:当归六黄汤B:牡蛎散C:玉屏散D:生脉散E:桂枝汤答案:B5、朱砂安神丸的组成中没有A:朱砂B:黄连C:茯神D:当归E:地黄答案:C6、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A:天王补心丹B:归脾汤C:酸枣仁汤D:朱砂安神丸E:炙甘草汤答案:C7、归脾汤与天王补心丹均可治神志不安之证,其鉴别使用的要点是A:心悸失眠与心烦不寐B:心脾两虚与心肾两虚C:食少便溏与吞酸吐苦D:气血不足与阴虚火旺E:脾气虚与心血虚答案:D8、川芎在酸枣仁汤中的作用是A:调血散肝B:行气活血C:疏风止痛D:活血祛瘀E:养血柔肝答案:A9、热闭,神昏谵语,痰甚气粗,身热烦躁,舌红苔黄腻者,治宜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丹C:至宝丹D:羚角钩藤汤E:苏合香丸答案:C10、开窍剂适用于A:表邪未解,里热炽甚之神昏B:阳明腑实之神昏谵语C:汗出肢冷,气微遗尿之神昏D:邪气壅盛,内闭心包之神昏E:风毒侵入肌腠、经脉之牙关紧急答案:D。
方剂学各章节习题资料讲解方剂学各章节习题方剂学练习题上篇总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 《太平圣惠方》B 《黄帝内经》C 《五十二病方》D 《千金要方》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E《和剂局方》3. 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五十二病方》4.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 6800余首B 5300余首C 788首D 314首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A 《普济方》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A 《伤寒杂病论》B 《伤寒明理论》C 《外台秘要》D 《五十二病方》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 《祖剂》B 《伤寒明理论》C 《医方考》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 《医方发挥》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 《中国药典》D 《中医方剂大辞典》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A 组成B 证候C 病位 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A 患者性别B 患者年龄C 患者体质D 治疗方法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 症B 舌C 证D 脉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A 《景岳全书》B 《医学心悟》C 《医方集解》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 汗B 下C 攻D 和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透达膜原C 调和肝脾D 攻补兼施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A 清气分热B 清营凉血C 清热解毒D 清脏腑热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A 痞块B 宿食C 瘀血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A 《五十二病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成无己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A 《伤寒明理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A 大方B 急方C 缓方D 偶方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A 陈藏器B 赵佶C 张仲景D 成无己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A 《本草拾遗》B 《圣济经》C 《伤寒明理论》D 《本草衍义》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宣剂、通剂B 升剂、降剂C 补剂、泻剂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 《黄帝内经》B 《五十二病方》C 《伤寒杂病论》D 《兰台轨范》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张仲景B 徐思鹤C 赵佶D 成无己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A 燥、湿B 补、和C 攻、散D 寒、热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A 产生协同作用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 增强药力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A 增强药力B 产生协同作用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A 君B 臣C 复D 佐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 反佐药B 使药C 佐助药D 臣药E 君药38.下列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A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B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A 调和药B 引经药C 反佐药D 佐制药E 佐助药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A 君药 B 佐助药 C 臣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A 药味加减的变化B 剂型更换的变化C 药量加减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 配伍形式的变化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A 臣药B 反佐药C 君药 D使药 E 佐制药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 数方相合的变化 E煎煮方法的变化44.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A 配伍形式的变化B 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药味加减的变化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A 汤剂B 丸剂C 膏剂D 散剂E 酒剂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A 煮散 B 水丸 C 蜜丸 D糊丸 E 浓缩丸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A 浓缩丸 B 软膏 C 硬膏 D流浸膏 E 膏滋48.下列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A 口味甜美B 体积小C 有效成分高D 服用剂量小E 吸收较缓慢49.下列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A 活血B 通络C 体积小 D易于发散 E 助长药效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A 食后服B 食前服C 临卧服D 平旦服E 空腹服(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2021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效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小金丹 E 回阳救急汤答案: B2、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答案: C3、阳和汤中不包括下列哪味药物()A麻黄 B白芥子 C桂枝 D 炮姜炭 E 生甘草答案: C(答案分析:方中含肉桂但不含桂枝)4、在组成上,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A饴糖一升 B饴糖一升,桂枝三两 C饴糖一升,生姜三两 D 饴糖一升,芍药三两 E 饴糖一升,甘草三两答案: D(答案分析:芍药在桂枝汤中是三两,在小建中汤是六两;且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一味饴糖。
)5、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共同的药物组成有( )A桂枝 B干姜 C芍药 D饴糖 E 人参答案:D6、理中丸的组成药物是()A 人参、生姜、炙甘草、白术 B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C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D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E 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7、吴茱萸汤的功效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E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答案: E8、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 )A 吴茱萸汤 B大建中汤 C理中丸 D小建中汤 E 桂枝人参汤答案:D9、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 )A 寒痹 B血痹 C热痹 D湿痹 E气痹答案:B10、理中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脾胃虚寒 B久泻脱肛 C胸痹 D阳虚失血 E 小儿慢惊风答案:B11、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生姜 E 大枣答案:B12、大建中汤出自()A济生方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千金要方 E内外伤辨惑论答案: C13、理中丸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答案: B14、吴茱萸汤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答案: E15、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A附子、干姜、炙甘草 B附子、生姜、炙甘草C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D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E 附子、干姜、葱白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小建中汤中具有酸甘化阴作用的药物有( )A芍药 B炙甘草 C 桂枝 D 饴糖 E 生姜答案:AB (答案分析: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中医方剂学第六章习题第六章温里剂一.A型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1.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血虚寒厥证 E.血痹证2.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效的方剂是()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桂枝汤 D.四君子汤 E.吴茱萸汤3.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方剂是()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参附汤E.四逆汤3.阳和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熟地 B.鹿角胶 C.肉桂 D.麻黄 E.白芥子4.组成中有桂枝.吴茱萸的方剂是()A.肾气丸 B.温经汤 C.桂枝茯苓丸 D.吴茱萸汤 E.小建中汤5.主治虚劳里急腹痛的方剂是()A.理中丸 B.四逆汤 C.小建中汤 D.吴茱萸汤E.参附汤6.患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治疗当首选()A.参附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7.小建中汤配伍桂枝的意义是()A.解肌发表 B.温经散寒 C.温阳以化饮D.温通血脉 E.温阳以散寒8.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A.理中丸 B.附子理中丸 C.桂枝人参汤 D.吴茱萸汤 E.四逆汤9.理中丸的功效是:(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C.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降逆止痛E.温中理气,燥湿除满10.小建中汤和桂枝汤在组成上的区别在于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A.饴糖一升 B.饴糖一升,桂枝三两 C.饴糖一升,生姜三两D.饴糖一升,芍药三两 E.饴糖一升,甘草三两11.理中丸的药物组成是()A.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B.人参、白术、茯苓、生姜C.人参、茯苓、生姜、甘草 D.人参、白术、生姜、甘草E.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12.吴茱萸汤的功用是()A.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B.温中散寒,补气健脾C.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D.温中散寒,行气止痛E.温中健脾,渗湿止泻13.阳和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鹿角胶 E.熟地黄14.小建中汤的组中不含有()A.干姜 B.白芍 C.桂枝 C.饴糖 E.大枣15.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效的方剂是: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D.四逆汤 E.参附汤16.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未所致手足厥逆治宜选用:A.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参附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 E.当归四逆汤17.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功效的方剂是:A.理中丸 B.四君子汤 C.小建中汤D.六君子汤 E.参附汤18.参附汤的功效是:A.益气回阳 B.益气固表 C.回阳通脉D.回阳救逆 E.益气健脾19.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的方剂是:A.理中丸 B.桂枝汤 C.小建中汤D.左金丸 E.吴茱萸汤20.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A.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B.回阳救急,益气生脉C.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D.益气温经,和血通痹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21.吴茱萸汤的药物组成是: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甘草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D.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E.吴茱萸、人参、白术、甘草二.B型题(从下列答案中,为每个题干选择1个最正确的答案) A.四逆汤 B.;四逆散 C.参附汤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1.具有回阳救逆功用的方剂是( )2.具有益气回阳功用的方剂是( )3.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黄芪建中汤 C.小建中汤D.参附汤 E.吴茱萸汤4.主治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 )5.主治虚劳里急证的方剂是( )6.主治虚寒呕吐证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C.黄芪桂枝五物汤 D.理中丸E.小建中汤7.以熟地为方中君药的方剂是( )8.以干姜为方中君药的方剂是( )9.以饴糖为方中君药的方剂是( )A.温补气血.缓急止痛B.回阳救急,益气生脉C.温经散寒,养血通脉D.益气温经,和血通痹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10.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11.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是( )12.阳和汤的功效是( )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C.少阴病,阳气衰微,阴寒内盛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末13.四逆汤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14.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15.四逆散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A.四逆汤 B.实脾散 C.理中丸 D.温脾汤16.以上方剂以干姜,附子共为君药的是( )17.以上方剂只以干姜为君药的是( )18.以上方剂只以附子为君药的是(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当归四逆汤C.理中丸 D.小建中汤E.阳和汤19.治疗血痹证的方剂是( )20.治疗血虚寒厥的方剂是( )21.治疗阴疽的方剂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 C.虚寒腹痛证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22.吴茱萸汤的主治证是( )23.小建中汤的主治证是( )24.理中丸的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25.吴茱萸汤的主治证是( )26.小建中汤的主治证是( )27.理中丸的主治证是( )三.X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桂枝 B.生姜 C.大枣D.芍药 E.饴糖2.阳和汤的功用是( )A.温阳补血 B.益气温经 C.养血通脉D.和血通痹 E.散寒通滞3.理中丸的主治证候包括( )A.脘腹疼痛,喜温喜按 B.虚烦不宁,心中悸动C.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D.阳虚失血E.小儿慢惊风4.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候包括( )A.自利不渴.不欲饮食 B.阳虚失血.小儿慢惊C.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D.腹中时痛,喜温欲按E.虚烦不宁,心中悸动5.阳和汤的功用是( )A.温阳补血 B.益气温经 C.养血通脉D.和血通痹 E.散寒通滞6.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 )A.益气生脉 B.养血通脉 C.益气温经D.散寒通滞 E.和血通痹7.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A.吴茱萸 B.生姜 C.人参 D.白术 E.大枣8.理中丸的组成是( )A.附子 B.干姜 C.人参 D.白术 E.炙甘草9.吴茱萸汤主治的表现有:A.食谷欲呕 B.协热下利 C.干呕,吐涎沫 D.口苦,咽干 E.少阴吐利10.小建中汤的功用是:A.温肾健脾 B.温中补虚 C.补中益气 D.和里缓急 E.益气和中11.小建中汤配伍上体现了:A.酸甘化阴 B.育阴潜阳 C,辛甘化阳 D.调肝脾 E.和阴阳12.当归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A.阳气不足 B.血虚 C.肾精亏损 D.外受寒邪 E.寒邪直中三阴13.理中丸与健脾丸共有的药物是:A.茯苓 B.人参 C.白术 D.干姜 E.山药14.小建中汤主治的症状有:A.腹中时痛 B.心中悸动 C.手足烦热 D.久泻久痢 E.崩中漏下15.主治证中表现有“四肢厥逆”的方剂有: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大承气汤 E.吴茱萸汤16.阳和汤的组成有:A.鹿角霜、干姜、黄芪、炮山甲 B.麻黄、白芥子、鹿角胶 C.桂枝、当归、党参、黄芪D.熟地、姜炭、肉桂、甘草E.玄参、干姜、附子17.下列哪些药物是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具有的药物:A.干姜B.炙甘草 C.茯苓D.白术 E.人参18.阳和汤主治阴疽的症状表现有:A.漫肿无头 B.红肿热痛 C.口中不渴 D.舌淡苔白 E.脉沉细四.填空题1.小建中汤是由倍芍药,重加饴糖组成。
2.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故方中配桂枝散风寒而。
3.吴茱萸汤由吴茱黄萸.大枣和组成。
4.四逆汤的功用是。
五.判断改错题(请把有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找出,并改进错误)1.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2.吴茱萸汤的功用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3.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桂枝汤去芍药,倍生姜,加黄芪而成。
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益气温经,祛风散寒。
5.四逆汤主治阳气内郁不达四未之四肢厥逆证。
6.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大枣,重加饴糖组成。
7.理中丸的功用是温中散寒,补气活血。
8.阳和汤的功用是滋阴补血,散寒通滞。
六.筒答题1.阳和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2.阳和汤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3.温里剂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4.温里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5.理中丸的主治证包括哪些?6.四逆汤的主治证是什么?附子与干姜相配意义何在?七.论述题1.干姜在理中丸、四逆汤、小青龙汤中作用及配伍意义如何?2.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同治四肢厥逆,请比较三方的主治及功用有异同。
3.试分析理中丸的功用、主治及组成原则。
4.试分析阳和汤的功用、主治及组成原则。
八.分析题1.张X X,女,36岁。
主诉:头顶痛加剧,呕吐心烦3天,患者近两年来经常头痛,以头顶痛为甚,伴有脘痛欲呕,心烦,渴不欲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弦细。
此系何病证?要求写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
2.黄X X,男,47岁。
主诉:胃痛2天。
患者胃病已10年,曾作过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在饥饿时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则甚。
两天前吃大量绿豆糖水,胃痛又作,胃纳差,食后胃脘胀,嗳气泛酸,口淡多涎,便溏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此系何病证?要求写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