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 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2
十四经络歌诀、经穴分寸歌诀、经络药歌诀、时辰子午流注。
1: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1: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距中六寸肺经行,中府前胸一肋平;肺系横行至腋下,三寸天府四侠白;尺泽肘弯纹凹处,孔最腕上一寸是;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取于寸口陷:太渊腕纹桡侧头,鱼际拇指本节后:斜出支脉交大肠,大指甲根止少商。
1:手太阴肺经药歌诀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寅时03:00-05:00肺经寅时梦里深呼吸时辰时间对应经络人体状况: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
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
此刻肺经最旺。
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1:经脉病候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原文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详解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详解作者:启蒙星| 来自:启蒙星【出处】本歌选自《医宗金鉴》,按头、胸腹、背、手、足分部,选148个经穴,以歌的形式突出每穴的主治病症。
(1)头部【歌诀】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剌耳聋病,兼刺瘰疬项下生。
上星通天主鼻渊,息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哑门风府只宜刺,中风舌缓不能言,颈项强急及瘛疭↑①,头风百病与伤寒。
头维主刺头风疼,目痛如脱泪不明,禁灸随皮三分刺,兼刺攒竹更有功。
率谷酒伤吐痰眩,风池主治肺中寒,兼治偏正头疼痛,颊车落颊风自痊。
临泣主治鼻不通,眵〒↑②冷泪云翳生,惊痫反视卒暴厥↑③,日晡↑④发疟胁下疼。
水沟中风口不开,中恶癫痫口眼,刺治风水头面肿,灸治儿风急慢灾。
承浆主治男七疝,女子瘕聚↑⑤儿紧唇,偏风不遂刺之效,消渴牙疳↑⑥灸功深。
迎香主刺鼻失臭,兼刺面痒若虫行,先补后泻三分刺,此穴须知禁火攻。
口眼斜灸地仓,颊肿唇弛牙噤强,失音不语目不闭,〒动↑⑦视物目〒〒。
听会主治耳聋鸣,兼刺迎香功最灵,中风瘛疭斜病,牙车脱臼齿根痛。
听宫主治耳聋鸣,晴明攒竹目昏蒙,迎风流泪皆痒痛,雀目攀睛白翳生。
【注释】①瘛疭:瘛音赤,同瘈,瘛疭即抽搐。
②眵〒:俗称眼屎。
③暴厥:突然昏厥。
④日晡:午后3~5点。
⑤瘕聚:肿块之类,可散开者。
⑥牙疳:牙龈红肿痛烂。
⑦〒动:眼睑抽动。
【白话解】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百会穴主治突然中风、癫痫病、小儿惊风。
百会有升举阳气作用,所以还可治大肠等脏器下垂,脱肛病。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刺耳聋病,兼刺瘰疬项下生。
灸神庭穴可治癫痫,灸脑空治头痛、目眩。
针刺翳风穴治耳鸣耳聋,以及颈项下生瘰疬(淋巴结核)。
上星通天主鼻渊,息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上星穴和通天穴主治鼻渊病(长期流脓性鼻涕和头痛),灸法可治鼻息肉阻塞鼻道。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出处】选自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腧穴教研室主编的?针灸歌诀?。
本歌以1991年1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依据,编入经脉英文和拼音缩写、经穴数目、经脉主治和腧穴分寸。
实用性强,易于背诵掌握,应广为推广,为学习针灸必读。
〔1989年国际针灸学会联合会确定经脉名称英文缩写全部为双字母,不同于1982年版。
另外,同际标准三焦经为TE,督脉为GV,任脉为CV。
与本歌不同〕(1)肺经(LU)【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穿插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白话解】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助,距胸中线六寸平。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
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列缺穿插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易取法两手穿插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
经渠位于桡动脉桡侧,腕横纹上l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十四经经穴歌诀肺经经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共二十二穴)大肠经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共四十穴)胃经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口条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总(左右共九十穴)。
脾经经穴歌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左右共四十二穴)心经经穴歌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左右共一十八穴)小肠经经穴歌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兑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左右共三十八穴)膀胱经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各节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尾骨外端取,附分夹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趾旁。
(一百三十四穴)肾经经穴歌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脐,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全。
手太阴肺经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
【循行】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向肘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后一支:⑦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于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病候】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胀气喘,咳嗽,两锁骨上窝(缺盆)之中(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时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交会穴】无交出穴。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循行】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229穴)打印版◎手太阴肺经要穴主治歌(7穴)肺居上焦为华盖,肺居于上焦,为一身之华盖宣发肃降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宣发肃降,肺朝百脉主气利水司呼吸,肺为水之上源,司呼吸娇脏合皮病鼻塞。
肺为娇脏,在体合皮毛,开窍于鼻中府降气泻胸热,中府为肺之募穴.肺脾之会穴,泻胸中热主肺咳喘及痰火,主治肺病,咳喘痰.胸痛健脾消肿降呕逆,亦可理气健脾治面肿.浮肿.腹胀后病前取诊结核。
后病前取之法治肩背痛及诊断肺结核尺泽合水主肺疾,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主降逆气泻肺通经降气逆,属水,为肺金之子,可泻肺之实,兼以通经活络咳喘吐泻急慢惊,主治肺诸疾,咳喘鼻衄咽痛,及小儿急慢惊风膝痛肘挛臂难起。
通经治半身不遂.臂肘挛急,下病上取治膝痛孔最治血最认真,为肺经之郄穴,功善凉血止血,治咯血.咳血宣肺解肌汗溱溱,可发汗解肌.宣发肺气治无汗.热病汗不出咽喉肿痛咳失音,肺失宣肃之咽喉肿痛.咳喘.失音皆可用之痔疮出血治在本。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亦可治大肠出血列缺解表清头咽,列缺可宣肺解表,善利喉咽偏正头痛嗽寒痰,络穴,与阳明经相通,治偏正头痛及咳嗽寒痰男子五淋阴中痛,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治泌尿系之茎痛.阴痛.尿血腕弱掌热喑咽炎。
本穴与照海相配治咽干.咽痛.音哑,亦治局部手腕无力.掌中热太渊通脉补肺气,太渊为肺原穴,有通脉止痛.益肺降气之功咽痛咳嗽失音疾,本穴可止咳化痰,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血管疾病无脉证,八会之脉会,主治血脉病之无脉证.脉管炎腕肘无力痰呃逆,治肺胃不和之呃逆,为输土通于脾,治痰多,亦治肘腕疼痛鱼际善治咽喉痛,本穴为治咽喉肿痛之要穴,可泄热利咽清肺泻热利肺功,鱼际为荥火穴,有清肺热.泻肺火之效胸闷咳喘并发热,亦可理肺治胸闷气短.咳喘发热金鉴灸此治牙痛。
本穴属火善泄热,一般不灸,惟《金鉴》以之灸治牙痛少商开窍治喉痹,有苏厥开窍.交通阴阳之效。
可治咽痛.鼻衄胸痞癫狂功最奇。
为肺经之井穴,可泄热开窍,治卒中.惊风.癫狂.胸闷◎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传导化物通腹气。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出处】选自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腧穴教研室主编的《针灸歌诀》。
本歌以1991年1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依据,编入经脉英文和拼音缩写、经穴数目、经脉主治和腧穴分寸。
实用性强,易于背诵掌握,应广为推广,为学习针灸必读。
(1989年国际针灸学会联合会确定经脉名称英文缩写全部为双字母,不同于1982年版。
另外,同际标准三焦经为TE,督脉为GV,任脉为CV。
与本歌不同)(1)肺经(LU)【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白话解】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助,距胸中线六寸平。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
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易取法两手交叉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
经渠位于桡动脉桡侧,腕横纹上l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十四经经穴歌01、手太阴肺经(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02、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03、足阳明胃经(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04、足太阴脾经(共21穴):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05、手少阴心经(共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06、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07、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乃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08、足少阴肾经(共27穴):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接,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集,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又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
十四经穴位分寸歌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
隐白大趾内角出,隐白在大趾内侧甲角旁1分节后陷中求大都,大都在第1跖趾关节前凹陷太白肉际关节后,太白在第1跖趾关节后凹陷公孙基底前下乎,公孙在太白后1寸,第1跖骨基底前下缘商丘内踝微前陷,商丘在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中点三阴踝上三寸间,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再上三寸漏谷是,漏谷在三阴交上3寸泉下三寸地机现,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胫踝后下阴陵泉,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后下血海膝上二寸悬,血海在髌底内侧上2寸箕门海上六寸间,箕门在血海上6寸冲门曲骨旁三五,冲门脐下五寸,旁开3.5寸,平任脉曲骨穴府舍斜上七分许,府舍在冲门外上7分,中线旁4寸腹结横下寸三联,腹结在大横下1.3寸大横四寸脐两边,大横平脐旁4寸腹哀横上三寸续,腹哀在脐上3寸皆去中线四寸边,脾经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食窦适在五肋间,食窦在第5肋间天溪胸乡周荣连,天溪在第4肋问、胸乡在第3肋间、周荣在第2肋间上行寸六旁六寸,脾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6寸,肋间隙中四穴均在肋隙间。
四个穴位都在肋间隙中大包腋下正中线,大包在腋下中线上,第6肋间落至六肋脾经全。
大包在第6肋间,脾经的最后一个穴位。
任脉在人体正中线,共二十四个穴位。
任脉会阴两阴间,会阴在前后二阴之间曲骨毛际陷中安,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中极关元及石门,中极在脐下4寸,关元在脐下3寸,石门在脐下2寸寸上脐下两寸边,以上四穴穴相距1寸往上,至石门为脐下2寸气海脐下一寸五,气海在脐下1.5寸阴交脐下一寸联,阴交在脐下1寸神阙即为脐中央,神阙即肚脐水分下脘与建里,水分在脐上1寸,下脘在脐上2寸,建里在脐上3寸中脘上脘及巨阙,中脘在脐上4寸,上脘在脐上5寸,巨阙在脐上6寸再加鸠尾共七穴,鸠尾在脐上7寸逐寸行至上腹边,上腹七个穴位从脐中开始相隔一寸上行。
鸠尾中庭下一寸,鸠尾在胸剑结合部中庭下1寸中庭胸剑结合从,中庭在胸剑结合部再上四穴逐肋数,中庭往上四穴:膻中,玉堂,紫宫,华盖每穴往上一寸六分膻中就在两乳间,膻中在两乳之间,平第4肋间玉堂紫宫华盖穴,玉堂平第3肋间,紫宫平第2肋间适平三二一肋间,华盖平第1肋间,中线上璇玑天突下一寸,璇玑在天突下1寸天突胸骨上窝间,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廉泉舌骨上缘陷,廉泉在舌骨上缘凹陷承浆颏唇沟中间。
十四经穴分寸歌十四经穴分寸歌(平安健康网中医频道整理)按摩经穴教材·十四经穴位分寸歌一、督脉穴位28穴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
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
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
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
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
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
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
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
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
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
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24穴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
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
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
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
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
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
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
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
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
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11穴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
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
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
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
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
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
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20穴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
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
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
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
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
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
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
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
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45穴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
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
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
《类经图翼》十四经针灸要穴歌1.十四经针灸要穴歌〔肺经要穴歌〕手太阴兮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
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记。
太渊掌后横纹里,鱼际大指节后起。
少商大指内侧端,相离爪甲如韭耳。
〔大肠经要穴歌〕手之阳明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
本节前二间可取,本节后三间勿忘。
岐骨间可寻合谷,腕上侧阳溪所藏。
三里去曲池二寸,曲池在肘节中央。
肩端上肩骨罅,鼻孔旁乃是迎香。
〔胃经要穴歌〕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额角两边行。
颊车耳下曲颊处,地仓夹吻四分平。
伏兔还离膝六寸,阴市须从减半论。
三里上廉和下廉,膝下相挨各三寸。
解溪腕上系鞋处,趺上动脉冲阳遇。
陷谷两指节后间,内庭次指外间连。
厉兑存于足次指,去甲如韭阳明全。
〔脾经要穴歌〕足太阴脾家经络,隐白起足拇内角。
大都在节后肉际,太白从核骨下摸。
公孙节后一寸加,商丘踝下微前些。
踝上阴交三寸远,辅下阴陵内不差。
〔心经要穴歌〕手少阴经心脉透,少海内廉居肘后。
灵道去掌寸半长,通里一寸应非谬。
神门掌后锐骨端,少府相随本节边。
少冲甲角须求内,二穴皆从小指连。
〔小肠经要穴歌〕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外端寻少泽。
前谷还求本节前,后溪节后须从侧。
腕骨腕前无待卜,腕中锐下求阳谷。
小海肘端外五分,听宫耳内如珠伏。
〔膀胱经要穴歌〕足之太阳属膀胱,睛明起自内旁。
攒竹二穴眉头取,络后发四寸五。
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出。
肾俞十四椎间算,膏肓相近四椎半。
委中膝约纹看,承山下分肉间。
昆仑踝下后五分,外踝之下寻金门。
申脉也从踝下起,肉际陷中容爪耳。
〔肾经要穴歌〕足有少阴经属肾,涌泉卷指足中心。
然谷踝前高骨下,太溪踝后动中寻。
踝下四分寻照海,踝上二寸复溜在。
阴谷须寻内辅下,大筋小筋中可揣。
〔心包经要穴歌〕手厥阴者心包络,肘内横纹求曲泽。
间使掌后三寸量,内关二寸非难索。
大陵掌后两筋间,欲取劳宫掌内看。
中冲须是求中指,爪甲相连向指端。
〔三焦经要穴歌〕手少阳与三焦连,液门名指节根前。
中渚退居本节后,阳池腕上陷中旋。
手太陰肺經穴歌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次則俠白下尺澤,又次孔最與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手厥陰心包經穴歌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澤郤門認,間使內關輸大陵,勞宮中沖中指盡。
手少陰心經穴歌手少陰心起極泉,青靈少海靈道全,通裏陰郤神門下,少府少沖小指邊。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穀藏,陽溪偏曆曆溫溜,下廉上廉三裏長,曲池肘髎迎五裏,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終以迎香二十止。
手少陽三焦經穴歌少陽三焦所從經,二十三穴起關沖,液門中渚陽池立,外關支溝會宗逢,三陽絡入四瀆內,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濼臑會肩髎穴,天髎天牖經翳風,瘛脈顱息角耳門,和髎上行絲竹空。
手太陽小腸經穴歌手太陽經小腸穴,少澤先行小指末,前穀後溪腕骨間,陽穀須同養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貞,臑俞天宗秉風合,曲垣肩外複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經穴數一十九,還有顴髎入聽宮。
足陽明胃經穴歌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下頰車,下關頭維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尋,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巨裏,水道歸來達氣沖,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裏,上巨虛連條口底,下巨虛下有豐隆,解溪沖陽陷穀同,內庭厲兌陽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終。
足少陽膽經穴歌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率穀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至,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是,風池肩井淵腋長,輒筋曰月京門鄉,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市中瀆,陽關陽陵複陽交,外丘光明陽輔高,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俠溪竅陰閉。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足太陽經六十七,睛明攢竹曲差參,眉頭直上眉沖位,五處承光接通天,絡卻玉枕天柱邊,大杼風門引肺俞,厥陰心督膈肝膽,脾胃三焦腎俞次,氣大關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後下,會陽須下尻旁取,還有附分在三行,魄戶膏肓與神堂,yixi膈關魂門當,陽綱意舍及胃倉,肓門志室連胞肓,秩邊承扶殷門穴,浮郤相臨是委陽,委中在下合陽去,承筋承山相次長,飛揚跗陽達昆侖,僕參申脈過金門,京骨束骨近通穀,小趾外側尋至陰。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195穴定位与主治歌诀十四经、经外奇穴共195穴定位与主治歌诀一、手太阴肺经1. 中府:咳喘胸痛肩背痛。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2.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3.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4.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5.太渊:咳喘无脉腕臂痛。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6.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7.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二、手阳明大肠经1. 商阳:齿痛咽痛五官病,昏迷热病商阳寻。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2. 合谷:头目口眼耳鼻齿,经闭滞产外感热。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3. 阳溪:头目耳疾手腕痛。
【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4. 偏历:耳鸣鼻衄手臂痛,腹部胀满与水肿。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5.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6.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7. 臂臑:瘰疬目疾肩臂颈。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8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9. 扶突:瘿气瘰疬咽肿痛,咳喘暴喑颈针麻。
【在喉结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0.迎香:口歪胆蛔鼻塞衄。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三、足阳明胃经1. 承泣:夜盲近视迎风泪,目睑闰动目肿痛,面肌痉挛口眼歪。
一、督脈DU督脈二八良,起長強止齦交上,腦病爲主次分段,急救熱病及肛腸。
尾骨之端是長強,骶管裂空取腰俞,十六陽關平髂量,命門十四三懸樞,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樞九筋縮,七椎之下乃至陽,六靈台五神道穴,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啞門入髪五分處,風府一寸宛中當,粗隆上緣尋腦戶,強間戶上寸半量,後頂再上一寸半,百會七寸頂中央,前頂囟會俱寸五,上星入髪一寸量,神庭五分入髪際,素髎鼻尖準頭鄉,水溝鼻唇溝上取,兌端唇上尖端藏,齦交系帶齒齦交,經行背頭居中央。
二、任脈RN任脈二四呈,起於會陰承漿停,強壯爲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
會陰兩陰中間取,曲骨恥骨聯合從,中極關元石門穴,每穴相距一寸程,氣海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陰交明,肚臍中央名神闕,臍上諸穴一寸勻,水分下脘與建裏,中脘上脘巨闕行,鳩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胸劍聯合中,膻中正在兩乳間,玉堂紫宮華蓋重,再上一肋璿璣穴,胸骨上緣天突通,廉泉頜下結喉上,承漿唇下宛宛中。
三、手太陰肺經LU十一是肺經,起於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發熱咽喉痛。
中府乳上數三肋,雲門鎖骨下窩尋,兩穴相差隔一肋,相距中線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俠白府下一寸擒,尺澤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憑,列缺交叉食指盡,經渠一寸突脈中,太淵紋上動脈動,魚際大魚骨邊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艽葉明。
四、手陽明大腸經LI二十手大腸,起于商陽止迎香,頭面眼鼻口齒喉,皮膚神熱與胃腸。
商陽食指外甲角,二間握拳節前方,三間握拳節後取,合穀虎口岐骨當,陽溪腕上兩筋陷,偏曆腕上三寸良,溫溜腕後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鄉,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長,曲池尺澤髁中央,肘髎肱骨內廉旁,池上三寸尋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舉臂取,巨骨肩尖骨陷當,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結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溝,鼻旁唇溝取迎香。
五、足陽明胃經ST四五是胃經,起於承泣厲兌停,胃腸血病與神志,頭面熱病皮膚病。
承泣下眶邊緣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倉吻旁四分靈,大迎頜前寸三陷,頰車咬肌高處迎,下關張口骨支起,頭維四五旁神庭,人迎結喉旁動脈,水突人迎氣舍中,肌間氣舍平天突,缺盆鎖骨上窩中,氣戶鎖下一肋上,相去中線四寸平,庫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處,胸部諸穴要記清,不容巨闕旁二寸,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臍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歸來氣沖曲骨鄰,髀關髂下平會陰,伏兔膝上六寸中,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犢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虛,膝下八寸條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虛,條外一指是豐隆,解溪跗上系鞋處,沖陽跗上動脈憑,陷穀蹠趾關節後,次中趾縫尋內庭,厲兌次指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記清。
[谢锡亮]十四经脉穴位简要分寸歌[计划]十四经脉穴位简要分寸歌十四经脉穴位简要分寸歌一、手太阴肺经6中府乳上三肋间,却距中行六寸观。
本经下行循臂内,尺泽肘中腱外廉。
列缺腕上一寸半,太渊掌后横纹尖。
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二、手阳明大肠经10商阳示指内侧边,本节之后寻三间。
歧骨之前取合谷,偏历交叉中指端。
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穴在肱外廉。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陷。
扶突人迎后寸五,迎香鼻旁纹中探。
三、足阳明胃经22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瞳下眶上缘。
地仓挟吻四分近,颊车耳下曲颊陷。
下关颧骨弓中取,头维神庭旁四半。
人迎喉旁一寸五,锁骨陷窝是缺盆。
下行乳根出乳下,中脘旁二取梁门。
天枢脐旁开二寸,枢下三寸水道安。
再下一寸归来穴,股上尺二找髀关。
伏兔膝上六寸是,梁丘膝上二寸间。
膝髌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全。
膝下八寸条口位,条口之旁丰隆看。
解溪跗上筋间取,内庭次趾外间陷。
历兑次趾之外端。
四、足太阴脾经12大趾甲内端隐白,节后一寸公孙唤。
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
箕门要在鱼腹取,冲门穴在横骨端。
脐旁四寸是大横,膻中去六天溪安。
再上二肋周荣穴,腋下六寸大包全。
五、手少阴心经6少阴心起极泉中,少海肘后五分定。
通里腕后只一寸,神门掌后锐骨逢。
少府掌内本节后,小指内侧是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10小指端外为少泽,节后握拳后溪量。
支正腕后正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当。
腋后缝上取肩贞,天宗秉风骨下详。
秉风肩上缝隙处,曲垣曲胛肩冈上。
天容耳下曲颊后,听宫耳前陷中央。
七、足太阳膀胱经38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晴明。
眉头头中攒竹取,百会前外通天迎。
百会后外络却穴,天柱项后发际中。
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五心俞,膈七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大肠十六胱十九,白环廿一椎边求。
骶骨四孔八髎穴,上次中下仔细究。
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
四椎之旁取膏肓,十二椎下寻胃仓。
.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详解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详解作者:启蒙星| 来自:启蒙星【出处】本歌选自《医宗金鉴》,按头、胸腹、背、手、足分部,选148个经穴,以歌的形式突出每穴的主治病症。
(1)头部【歌诀】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剌耳聋病,兼刺瘰疬项下生。
上星通天主鼻渊,息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哑门风府只宜刺,中风舌缓不能言,颈项强急及瘛疭↑①,头风百病与伤寒。
头维主刺头风疼,目痛如脱泪不明,禁灸随皮三分刺,兼刺攒竹更有功。
率谷酒伤吐痰眩,风池主治肺中寒,兼治偏正头疼痛,颊车落颊风自痊。
临泣主治鼻不通,眵〒↑②冷泪云翳生,惊痫反视卒暴厥↑③,日晡↑④发疟胁下疼。
水沟中风口不开,中恶癫痫口眼,刺治风水头面肿,灸治儿风急慢灾。
承浆主治男七疝,女子瘕聚↑⑤儿紧唇,偏风不遂刺之效,消渴牙疳↑⑥灸功深。
迎香主刺鼻失臭,兼刺面痒若虫行,先补后泻三分刺,此穴须知禁火攻。
口眼斜灸地仓,颊肿唇弛牙噤强,失音不语目不闭,〒动↑⑦视物目〒〒。
听会主治耳聋鸣,兼刺迎香功最灵,中风瘛疭斜病,牙车脱臼齿根痛。
听宫主治耳聋鸣,晴明攒竹目昏蒙,迎风流泪皆痒痛,雀目攀睛白翳生。
【注释】①瘛疭:瘛音赤,同瘈,瘛疭即抽搐。
②眵〒:俗称眼屎。
③暴厥:突然昏厥。
④日晡:午后3~5点。
⑤瘕聚:肿块之类,可散开者。
⑥牙疳:牙龈红肿痛烂。
⑦〒动:眼睑抽动。
【白话解】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百会穴主治突然中风、癫痫病、小儿惊风。
百会有升举阳气作用,所以还可治大肠等脏器下垂,脱肛病。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刺耳聋病,兼刺瘰疬项下生。
灸神庭穴可治癫痫,灸脑空治头痛、目眩。
针刺翳风穴治耳鸣耳聋,以及颈项下生瘰疬(淋巴结核)。
上星通天主鼻渊,息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上星穴和通天穴主治鼻渊病(长期流脓性鼻涕和头痛),灸法可治鼻息肉阻塞鼻道。
还可治疗头风疼痛,眼的各种病症,使用小如麦粒艾炷灸即可。
哑门风府只宜刺,中风舌缓不能言,颈项强急及瘛疭,头风百病与伤寒。
哑门和风府穴针刺要谨慎,注意方向向下,主治中风失语、头风痛、头摇以及颈项部强硬拘急,全身痉挛抽搐。
禁灸。
头维主刺头风疼,目痛如脱泪不明,禁灸随皮三分剌,兼剌攒竹更有功。
头维穴禁灸,沿皮刺3分,可治头风疼痛、眼痛、流泪、视物不清。
如配刺攒竹穴效果更好。
率谷酒伤吐痰眩,风池主治肺中寒,兼治偏正头疼痛,颊车落颊风自痊。
率谷穴治酒醉头痛、痰多、目眩。
风池主治风寒束肺,兼治各种偏正头痛。
用颊车穴可治落颊风(下颌脱臼)。
临泣主治鼻不通,眵〒冷泪云翳生,惊痫反视卒暴厥,日晡发疟胁下疼。
头临泣穴主治鼻不通气,目肿目赤生眼屎,见风流泪,及目生云翳。
另外还治惊风、痫证、目上视、突然昏厥、午后发疟疾、胁胁下疼痛。
水沟中风口不开,中恶癫痫口眼。
剌治风水头面肿,灸治儿风急慢灾。
水沟穴主治中风病,口噤、中恶昏迷、癫痫发作、口眼斜,针刺还治疗风水头面水肿,灸治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等症。
承浆主治男七疝,女子瘕聚儿紧唇,偏风不遂刺之效,消渴牙疳灸功深。
承浆穴主治男子疝气,女子少腹痞块或聚或散,小儿抽风牙关紧急,中风偏瘫也可以针刺有效。
消渴病、走马牙疳病可以灸承浆。
迎香主刺鼻失臭,兼剌面痒若虫行,先补后泻三分刺,此穴须知禁火攻。
针刺迎香穴可治鼻不闻香臭,面部如虫行痒感。
针法宜斜刺三分,禁灸。
口眼斜灸地仓,颊肿唇弛牙噤强,失音不语目不闭,〒动视物目〒〒。
针灸地仓穴可治口眼斜、面颊肿痛、牙关紧闭、目闭不全、眼球〒动,看物不清楚以及失声。
听会主治耳聋鸣,兼剌迎香功最灵,中风瘛疭斜病,牙车脱臼齿根痛。
听会穴配合迎香可治耳聋耳鸣,口眼斜及痉挛,还可治下颌(牙车即下颌关节部)脱臼,牙痛症。
听宫主治耳聋鸣,晴明攒竹目昏蒙,迎风流泪皆痒痛,雀目攀晴白翳生。
听宫针灸可治耳聋耳鸣,睛明穴攒竹穴治迎风流泪,目痒、目痛、目生云翳及目视不清。
(2)胸腹部【歌诀】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痰喘及气瘿↑①,巨阙九种心疼痛,痰饮吐水息贲↑②宁。
上脘奔豚↑③与伏梁↑④,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
水分胀满脐突硬,水道不利灸之良,神阙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
气海主治脐下气,关元诸虚泻浊遗,中极下元虚寒病,一切痼冷总皆宜。
膺肿乳痈灸乳根,小儿龟胸↑⑤灸亦同,呕吐吞酸灸日月,大赫专治病遗精。
天枢主灸脾胃伤,脾泻痢疾甚相当,兼灸鼓胀↑⑥癥瘕↑⑦病,艾火多加病必康。
章门主治痞块病,但灸左边可拔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
期门主治奔豚病,上气咳逆胸背痛,兼治伤寒胁硬痛,热入血室↑⑧刺有功。
带脉主灸一切疝,偏坠木肾↑⑨尽成功,兼灸妇人浊带下,丹田温暖自然停。
【注释】①气瘿:颈部肿块,随喜怒加大。
类甲状腺肿大。
②息贲:古病名,属肺之积。
③奔豚:古病名,属肾之积。
④伏梁:古病名,属心之积。
⑤龟胸:小儿佝偻病。
⑥鼓胀:腹部水肿胀大。
⑦癥瘕:腹腔内的肿块。
⑧血室:子宫,热入血室为行经时热邪侵入之病。
⑨木肾:病名,指睾丸肿大而不痛。
【白话解】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痰喘及气瘿,巨阙九种心疼痛,痰饮吐水息贲宁。
膻中穴可针可灸,治疗肺痈初起、咳嗽、痰喘病以及痰气结聚颈下的瘿瘤病。
巨阙穴治疗心前区疼痛、痰饮病,及肺之积向上冲的息贲病。
上脘奔豚与伏梁,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
上脘穴可治奔豚病气上冲逆和心下有积块的伏梁病。
中脘穴主治脾胃受伤所致的胃脘痛、疟疾、痰饮病、眩晕病,以及脘痞翻胃呕吐等症。
水分胀满脐突硬,水道不利灸之良,神阙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
水分穴灸可治腹部水肿、小便不利。
灸神阙可治疗各种老年和虚寒性泄泻,产妇小便不利和小儿久泻脱肛病。
气海主治脐下气,关元诸虚泻浊遗,中极下元虚寒病,一切痼冷总皆宜。
气海穴调补脐下气,关元是补益大穴,治各种因虚而致的泄泻,遗尿,白浊等症。
中极也治下焦虚寒病,可针可灸。
膺肿乳痈灸乳根,小儿龟胸灸亦同,呕吐吞酸灸日月,大赫专治病遗精。
灸乳根可治疗胸膺肿痛,小儿发育不良之龟胸。
灸日月可治呕吐吞酸肝胃不和。
针灸大赫可治遗精滑泄。
天枢主灸脾胃伤,脾泻痢疾甚相当,兼灸鼓胀少癥瘕病,艾火多加病必康。
灸治天枢穴可调补脾胃之气,治疗泄泻、痢疾、水臌、腹胀和腹部积块肿瘤病。
应该较长时间治疗必有效果。
章门主治痞块病,但灸左边可拔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
灸左侧的章门穴可治局部痞块,若治疗肾之积所致脐下气冲向上,则要灸两侧的章门。
期门主治奔豚病,上气咳逆胸背痛,兼治伤寒胁硬痛,热入血室剌有功。
期门主治下腹气上冲逆的奔豚病,以及咳逆胸背疼痛,胁肋部硬胀、疼痛。
针刺期门还治妇女热入血L室,寒热往来,妄见神鬼等症。
带脉主灸一切疝,偏坠木肾尽成功,兼灸妇人浊带下,丹田温暖自然停。
灸治带脉穴主治疝气、阴囊之病和自带病,一直灸到脐下丹田部温暖,病自然就好。
丹田即关元部分,常灸可保健和治疗腹病。
(3)背部【歌诀】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强急动作难,腰下至足不仁冷,妇人经病溺赤痊。
至阳专治黄疸病,兼灸痞满喘促声,命门老虚腰痛症,更治脱肛痔肠风。
膏肓一穴灸劳伤,百损诸虚无不良,此穴禁针惟宜灸,千金百壮效非常。
大杼主刺身发热,兼刺疟疾咳嗽痰,神道惟灸背上病,怯怯短气艾火添。
风门主治易感风,风寒痰嗽吐血红,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多加嗅自通。
肺俞内伤嗽吐红,兼灸肺痿与肺痈,小儿龟背亦堪灸,肺气舒通背自平。
膈俞主治胸胁痈,兼灸痰疟痃癖↑①攻,更治一切失血症,多加艾灼总收功。
肝俞主灸积聚病,兼灸气短语声轻,更同命门一并灸,能使瞽↑②目重复明。
胆俞主灸胁满呕,惊悸卧睡不能安,兼灸酒↑③目黄色,面发赤斑灸自痊。
脾俞主灸肠脾胃,吐泻疟痢疸瘕癥,喘急吐血诸般证,更治婴儿慢脾风↑④。
三焦俞治胀满疼,积块坚硬痛不宁,更治赤白休息痢↑⑤,刺灸此穴自然轻。
胃俞主治黄疸病,食毕头目即晕眩,疟疾善饥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肾俞主灸下元虚,令人有子效多奇,兼灸吐血聋腰痛,女疸↑⑥妇带不能遗。
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膀胱俞治小便难,少腹胀痛不能安,更治腰脊强直痛,艾火多添疾自痊。
〒〒主治久疟病,五脏疟灸脏俞平,意舍主治胁满痛,兼疗呕吐立时宁。
身柱主治羊痫风↑⑦,咳嗽痰喘腰背痛,长强惟治诸般痔,百劳穴灸汗津津。
【注释】①痃癖:古病名,脐腹部、胁肋部的癖块(肿块)。
②瞽:瞎也。
③洒疸:因洒引起的黄疸病。
④慢脾风:小儿由于吐泻过度而发生的体弱慢惊风症。
⑤休息痢:慢性时发时止之痢疾,犹阿米巴痢疾。
⑥女疸:因近女色而发黄疸,又名女劳疸。
⑦羊痫风:癫痫大发作状。
【白话解】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强急动作难,腰下至足不仁冷,妇人经病溺赤痊。
腰俞穴主治腰背因受寒疼痛,动作僵硬不舒,腰以下冷及麻木不仁,还治月经病及泌尿系疾病。
至阳专治黄疸病,兼灸痞满喘促声,命门老虚腰痛症,更治脱肛痔肠风。
至阳穴治黄疸病,灸法可治胸脘痞满咳喘。
命门穴常治老年性、虚寒性腰痛症,还治脱肛、痔疮及便泄下血。
膏肓一穴灸劳伤,百损诸虚无不良,此穴禁针惟宜灸,千金百壮效非常。
用艾灸法灸膏盲穴专治各种虚损证。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灸膏肓穴百壮功效卓著。
本穴禁针刺。
大杼主刺身发热,兼刺疟疾咳嗽痰,神道惟灸背上病,怯怯短气艾火添。
针刺大杼穴可治发热、疟疾、咳嗽、痰多症。
灸神道穴可治背部病痛,气短,胆怯等病。
风门主治易感风,风寒痰嗽吐血红,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多加嗅自通。
风门穴主治表虚易感冒风寒,咳嗽、痰中带血以及鼻病,用艾灸可以恢复鼻的嗅觉。
肺俞内伤嗽吐红,兼灸肺痿与肺痈,小儿龟背亦堪灸,肺气舒通背自平。
肺俞穴调肺气,治内伤久嗽、痰中带血。
用灸法(慎用)还可治疗肺痿和肺痈初起。
坚持灸肺俞还可治疗小儿发育不良之龟背症。
肺气通调,体质强壮,其背自平。
膈俞主治胸胁痛,兼灸痰疟痃癖攻,更治一切失血症,多加艾灼总收功。
膈俞是血会,主治一切失血证,胸胁痛症,疟疾,痰饮,胁肋部、脐腹部痞块积聚。
虚性证多用艾灸即有效。
肝俞主灸积聚病,兼灸气短语声轻,更同命门一并灸,能使瞽目重复明。
肝俞可刺灸,治疗腹内积聚痞块,肝气血不足之短气、声低。
、若与命门穴同灸,可以使肓者复明。
胆俞主灸胁满呕,惊悸卧睡不能安,兼灸酒疸目黄色,面发赤斑灸自痊。
胆俞穴用灸法可治胸胁胀满、呕逆,胆虚而致易惊心悸,睡眠不安。
还可用灸法治疗伤酒而致的黄疸病目黄染,颜面发红斑等症。
脾俞主灸肠脾胃,吐泻疟痢疸瘕癥,喘急吐血诸般证,更治婴儿慢脾风。
灸治脾俞可以调理胃肠和脾胃功能,治疗吐泻,疟疾,痢疾,黄疸,脘腹部的痞块积聚以及脾虚不统血所致的叶血、衄皿,喘证,婴儿慢性疳积、发育不良造成的抽风症。
三焦俞治胀满疼,积块坚硬痛不宁,更治赤白休息痢,剌灸此穴自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