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4.10•【文号】•【施行日期】1990.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科技奖励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1990年4月10日)由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现已结束。
评选活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评选委员会根据认真遴选、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的优秀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创造性,体现了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
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地、各部门推荐的符合参评资格的成果347项。
申报成果的单位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计划单列市,36个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系统,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所属的32个专业研究会,4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教委部分司局和直属单位。
本届评选活动为两级评审,由各学科评审组对全部参评成果进行初审,并向评选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和授奖建议;评选委员会经过审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获奖成果名单。
成果按著作、论文、报告分类,设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届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成果157项,其中一等奖57项(著作24项,论文15项,报告等18项),二等奖100项(著作32项,论文54项,报告等14项)。
获奖成果目录附后。
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评奖由国家教委统一颁发证书,并由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教育学会对本系统的获奖成果颁发奖金(一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2000元,论文发给奖金1000元;二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1000元,论文发给奖金500元),以资表彰和奖励。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山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的通知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山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的通知(晋教人[2010]16号)各市教育局、各有关单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今年我省将评选第八批特级教师。
现就评选工作安排如下。
一、评选范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幼儿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在编在岗教师,省、市、县级教科院(所、教研室)在编在岗教研人员。
二、评选条件(一)学历和资格条件1、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中学(进修校、师范学校、其它教育机构)教师和教研员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农村学校教师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
2、具有与任教学校层次相应的教师资格。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以上,聘任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10年以上,聘任中学高级教师5年以上。
4、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1年以上的经历。
没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教)1年以上经历的,评选特级教师后3年内,必须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教)一年以上(教师个人和学校评前必须有承诺书)。
5、中小学校长接受过岗位培训,并按计划参加了提高培训。
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以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办理退休手续的教师、校长、教研员,均不再推荐。
年龄、从教年限、任职年限计算均截止至2010年12月底。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2、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九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5.10•【字号】晋教基函〔2024〕36号•【施行日期】2024.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九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的通知晋教基函〔2024〕36号各市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精神,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双减”成效,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第九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活动内容与要求本届“三优”工程评选内容为优质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教研成果。
(一)优质课参评学科与要求1. 参评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特殊教育。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特殊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2. 具体要求(1)优质课应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具有明确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凸显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教学活动组织体现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境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引领学生建立学科学习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及推广价值。
(2)参评教师需上报本节课教学设计电子稿、课堂实录视频材料。
课堂实录视频时间应在20—30分钟。
(3)各市在组织初评工作时要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各市报送的优质课应从市级优质课评选的一、二等奖中产生,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来自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比例应不低于15%。
山西师范大学文件晋师校字〔2017〕25号山 西 师 范 大 学关于印发《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各学院、各独立研究所、机关各部门、各教学辅助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已经学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6月16日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研究生多发表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成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对象。
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指在校通过注册取得山西师范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 奖励范围。
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为“山西师范大学”,申请人为第一作者(若为共同一作,排序为非第一者奖励金额减半);所有成果必须符合《山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的奖励种类;时间为上一年的5月1日到当年的4月30日。
第四条经费来源。
从用于奖励的研究生专项经费中支出。
第五条奖励类别和标准。
参照《山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相关类别和标准的20%执行。
第六条 评定程序。
每年5月初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申请表》,并提交成果原件,经学院初审,科技处、社科处审核后由研究生学院确定奖励名单,公示5个工- 2 -作日后无异议,予以奖励。
第七条奖励时间。
每年6月份。
第八条 奖励方式。
研究生学院统一制表,计财处将奖金直接打入研究生本人的银行卡。
第九条剽窃、侵夺他人的成果,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研究生奖励,一经发现,将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并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 3 -送:各位校领导发:各学院、各独立研究所、机关各部门、各教学辅助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6月16日印发 - 4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4.08•【字号】晋教研函[2008]3号•【施行日期】2008.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通知(晋教研函[2008]3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晋教研[2006]1号)和《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教研[2007]1号)精神,根据《关于印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教研[2006]15号),在去年开展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以下简称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以下简称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本次优秀导师评选范围是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学、科研第一线现职研究生导师(不包括副导师和外省在我省的兼职导师)。
优秀导师团队评选范围一般应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或基地、省工程中心、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新兴交叉学科为依托,团队应具有合理的研究梯队,承担着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课题,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
2007年已经评为我省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者,不得参加本次评选。
二、申报条件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教研[2006]15号)中规定的评选条件申报。
三、评选程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初评和推荐工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评审工作。
优秀博士、硕士生导师和优秀博士、硕士生导师团队均由导师和学科根据条件自主选择申报,单位审核同意后按下达名额向省教育厅推荐。
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规范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调动和鼓励教职工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科研评价的导向作用与激励功能,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本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不断提高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科研成果奖励原则和范围(一)奖励原则1.“我校”冠名原则;2.注重原创,突出应用;3.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4.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二)奖励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在编教职工、人事代理教师以及各部门从事教研、科研及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成果。
共分为论文类、学术著作(教材)类、教科研项目类、教学改革与建设类、成果获奖类等。
二、奖励标准(一)论文1.论文奖励标准(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IOOOo元/篇。
主要包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收录的学术刊物。
(2)在其他全国统一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元/篇,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3)在其它非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奖励300元/篇。
(4)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重要报纸上发表2000字以上的专业学术论文(不含书评、综述、人物介绍)可视作“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在其他省级以上报纸发表奖励Iooo元/篇,市级300元/篇。
2.论文的发表及字数要求具体参照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不足字数的论文按相应标准的二分之一计算,论文集或增刊不计。
3.论文如为多人合作共同署名发表,按署名先后分别计算,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占70乐其他作者平均分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1.22•【文号】教社科厅函〔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简称《成果奖实施办法》,见附件),我部决定启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一)受理成果范围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4.哲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人口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体育学;22.统计学;23.心理学;24.管理学;25.港澳台问题研究;26.国际问题研究;27.交叉学科。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第一条评奖宗旨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检阅l999年至2003年以来我国教育科研战线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学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决定举办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
第二条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全面总结1999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的工作成就,检阅教育科研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营造重视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评奖工作要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坚持质量第一、宁缺勿滥,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三条评奖范围l.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均可参评。
2.凡未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而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育科研成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肓部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推荐,也可参加此次评奖。
3.凡已在往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奖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奖(教育学科、心理学科)与本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实行统一评审。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其推荐成果主要应是评奖活动中已获奖成果。
凡参加评奖活动而未获奖的成果,不得推荐参评。
未参加评奖的成果可推荐参评。
5.参评成果限定在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
第四条参评成果l.已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成果,包括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不包括工具书、论文集、教材、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1.09.27
•【文号】教办[2011]11号
•【施行日期】2011.09.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教办[2011]11号)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教办厅函〔2011〕66号),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300项成果获奖,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学有所教-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等19项成果获一等奖,《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等90项成果获二等奖,《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等180项成果获三等奖。
国防军事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由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单独组织,获奖名单另行公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教育类社团组织和学校要以本次评奖工作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附件: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为提高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规范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验收工作,根据《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并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特制定本细则。
一、工作原则1.凡列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按期完成后,原则上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其中省级指令课题、重点课题必须通过成果鉴定后才准予结题。
其他规划课题、专项课题课题主持人不要求成果鉴定的,只要符合结题要求,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同意可直接办理结题验收。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结题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进行。
未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组织课题的鉴定结题,否则将不予认可。
二、成果要求1.指令和重点课题至少要在学术期刊上(包括有正式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1篇;2.考虑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持承担的课题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级别上可适当降低要求。
3.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专著都必须标明“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字样及课题编号,否则不予认可。
4.课题负责人均须为代表作(著作、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
无关成果不得列入课题研究成果。
5.所有课题申请结题均须填写《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申请·审批书》,提交的研究总报告不少于3万字,成果公报6000-8000字,两者全文在网上公开。
三、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课题可申请免于鉴定1.课题研究主体成果,获国家级奖、省部级评奖二等奖以上的可以免于鉴定。
2.课题主要成果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推广应用的可以免于鉴定。
3.课题最终成果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教育研究》等同类刊物发表或转载,或有2项(含2项)以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可以免于鉴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3.03.22
•【文号】教社科[2013]2号
•【施行日期】2013.03.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
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社科[2013]2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业已完成。
按照我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83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本次评奖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质量导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教育部
2013年3月22日附件: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6.20•【文号】•【施行日期】1990.06.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1990年6月20日)国家教委教科规厅[1990]001号文已将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通知各地。
这次评选出的优秀成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密切联系我国的实际,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或认真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
不少成果,特别是一些应用研究和教育实验的优秀成果,对于逐步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宏观决策、战略发展、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为了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推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现特将一部分应用研究的优秀成果简介印发给你们,随后还将编辑出版《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获奖成果汇编》一书,请你们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推广应用,使教育科研的优秀成果,在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
附件: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部分应用研究获奖成果简介附件: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部分应用研究获奖成果简介目录1.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2.上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3.《我的班主任工作》4.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改革实验5.《生机勃勃的山东平度教育》6.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7.实现最优化,全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8.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测查与评价研究1.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简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五”计划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参加研究工作的有全国有关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数十人。
1987年已出版《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一书,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989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召开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26期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
怀进鹏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坚持党的理论品格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怀进鹏强调,全国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定人民立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成果344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119项,三等奖199项。
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答”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11个分论坛和青年论坛。
(摘自教育部官网)。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专家:我谨代表山西省某某学校向您递交我们的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作为一所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发展的学校,我们对本次申报充满信心,并期待能够获得您的认可。
一、申报学科和课题背景申报学科:数学教育课题背景: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目前,小学生对数学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成绩相对较低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我们选择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研究方向。
二、项目目标和研究内容项目目标: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内容:我们采用了课堂实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观察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状况和表现;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态度和看法。
实施步骤:1. 预研阶段:对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调研和学习,确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实验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实验方案,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3. 实施教学:在课堂上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
4.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实验中的测评、观察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
5. 结果总结:根据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成果和影响研究成果:1. 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2. 学业成绩提高:经过实验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 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了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影响:1. 教学改革: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理统计套表)学术论著及科研成果统计表修改学术论文论著及科研成果统计1、教科研课题:(1)立项且通过鉴定:10人次参和5项科研课题(2)获奖项目:2人取得3项教科研成果(2)参和情况:13人次2、论文(1)国家级-A:2篇(EI收录1篇)(2)国家级-B:2篇(3)省级CN:14篇(4)院级K126:13篇3、教材(1)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主编1人次、副主编1人次、参编1人次(2)统编教材:7本,主编5人次、副主编4人次、参编6次共18次、16人参和编写9本教材4、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1门、1名教师参和5、教学荣誉:2名教师参和1门多媒体课件制作、1名教师获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获优秀教师称号、5名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6、设计成果:1名教师参和2项设计建筑工程系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1 1 杨太生论文框架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损伤和非线性分析《振动和冲击》CN2010.125000 ——第壹作者国家级-A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505 2 杨太生论文施工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开裂的防治《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0.093500 ——独立完成省级0.070 3 杨太生课题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山西省教育厅K-070012010.08————第三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4 杨太生课题《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山西省教育厅K-070032010.08————第壹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2 5 宋岩丽论文寒冷地区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墙体内保温研究《建筑节能》CN2011.055000 ——独立完成省级0.030 6 宋岩丽教材《建筑材料和检测》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2010.0846.8万13.49万主编统编教材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7 宋岩丽教学成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导控机制研究》山西省教育厅sxjkcg022011.02————第二参和人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8 宋岩丽教学成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和研究》山西省教育厅——2011.02————主持人山西省教学成果壹等奖9 宋岩丽课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X-09012010.1————第六参和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10 宋岩丽课题校企合作优质实训教材的开发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K-070052010.08————主持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3 11 张瑞生教材《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检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2010.1241万7万主编统编教材12 张瑞生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教学综合三等奖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4 13 王朝霞教材《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1.0145.4万 3.5万第二主编统编教材14 王朝霞课题《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山西省教育厅K-070032010.08————主持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5 15 郭庆阳教材《建筑装饰施工组织和管理》(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2011.0159万15.3万第二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 郭庆阳教材《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1.0245.4万 2.6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17 郭庆阳课件《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工程招标评标办法》山西省建设教育协会——2011.04————负责人山西省首届建筑类多媒体课件竞赛壹等奖18 郭庆阳精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2011院级——2011.0————第壹2011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课程和安全管理》精品课程7 参和人精品课程19 郭庆阳教学荣誉第五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山西省教育厅——2011.05——————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20 郭庆阳课题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山西省教育厅K-070012010.08————第四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6 21 张小平教材《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2010.0817万16.8万副主编统编教材22 张小平教材《建筑工程制图和识图》(第2版)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2011.0258.3万10万第二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3 张小平教学成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2011.05————第四完成人山西省教学成果壹等奖24 张小平教学荣誉第五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山西省教育厅——2011.05——————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25 张小平课题校企合作优质实训教材的开发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K-070052010.08————第三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7 26 王居林论文框架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损伤和非线性分析《振动和冲击》CN2010.125000 ——第二作者国家级-A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505 27 王居林论文层合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本构方程《纤维复合材料》CN2011.046000 ——第二作者省级1.025 28 王居林论文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本构方程的研究《太原科技大学学报》CN2011.066000 ——第壹作者省级0.156 29 王居林荣誉称号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委员会——2010.09——————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暨“山西省青年科技奖”评选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8 30 冀彩云教材《建筑装饰施工组织和管理》(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2011.0159万13.02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1 冀彩云论文关于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几点建议《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64000 ——独立完成院级9 32 尹晓娟论文班主任工作汇报《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4000 ——独立完成院级10 33 张丽云教材《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1.0145.5万8.3万第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34 张丽云课件《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工程招标评标办法》山西省建设教育协会——2011.04————第三完成人山西省首届建筑类多媒体课件竞赛壹等奖35 张丽云论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64000 ——独立完成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36 张丽云课题《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山西省教育厅K-070032010.08————第三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11 37 孟文华教材《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1.0145.5万16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8 孟文华设计《零碳婚房》全国第四届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01————独立完成《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作品集》入选作品优秀奖39 孟文华设计《1m2=100元装修不装秀》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中国室内装饰协会——2010.12————第二作者/40 孟文华论文零碳婚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CN2010.094000 ——第二作者《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大展作品集》41 孟文华课题《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山西省教育厅K-070032010.08————第四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12 42 王学军论文浅谈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太原城建学院学报》CN2011.024000 ——第壹作者省级0.04113 43 贾赟教材《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出版社ISBN2011.05 69万12.44万参编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4 44 陈峰论文浅谈新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目标控制中的应用《太原城建学院学报》CN2010.094000 ——独立完成省级0.041 45 陈峰论文浅析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瓶颈和对策《价值工程》CN2010.124000 ——独立完成省级0.214 46 陈峰论文轻钢龙骨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结构经济《结构工程师》CN2011.046000 ——独立完成国家级-B0.530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性分析15 47 刘炜论文关于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094000 ——独立完成院级16 48 杨青论文全封闭干煤棚双层柱面网壳体《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1.013500 ——独立完成省级0.070 49 杨青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SN2010.0945.8万5万参编统编教材50 杨青论文浅谈施工组织的重要性《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093500 ——独立完成院级51 杨青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多媒体课件奖17 52 李淑青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最佳教案奖53 李淑青论文既有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技术《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0.123500 ——独立完成省级0.070 54 李淑青论文浅谈墙体外保温的建筑节能设计《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2010.053500 ——独立完成省级0.04118 55 史莲英论文浅谈合同履行中的工程变更管理《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0.113000 ——独立完成省级0.070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56 史莲英论文教师说课的几点体会《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64000 ——独立完成院级19 57 闫海琴论文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性探讨《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09.123000 ——独立完成院级20 58 乔淑玲论文OptimizationDesignofBeamBasedonGeneticAlgorithm《AdvancesinStructures》ttp:TRANSTECHPUBLICATIONS2011.016000 ——第壹作者EI收录视为国家级-A21 59 荀慧霞论文污水厂大型水池设计及施工中若干问题探讨《中国给水排水》CN2010.125000 ——独立完成国家级-B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698 60 荀慧霞论文三种不同结构形式塔架的计算分析《工程建设和设计》CN2010.126000 ——独立完成省级0.099 61 荀慧霞教材《土木工程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2010.0874.1万10万副主编统编教材62 荀慧霞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945.8万5万参编统编教材63 荀慧霞教学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院级——2011.0——————教学综合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荣誉竞赛7 三等奖64 荀慧霞课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山西省教育厅K-070042010.08————第四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22 65 高岩论文施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流程再造分析《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0.114000 ——独立完成省级0.07023 66 李耐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945.8万5万主编统编教材67 李耐论文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094000 ——独立完成院级24 68 武鲜花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9 45.8万14.5万第壹副主编统编教材25 69 申海洋论文当前农村房地产开发模式探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2011.035000 ——独立完成省级0.04126 70 杨秋鸣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945.8万5万参编统编教材27 71 朱文革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 2010.045.8万9万第二统编教材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9 副主编72 朱文革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最佳板书奖28 73 杨晋华论文谈专业课中的素质教育《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125000 ——独立完成院级29 74 孙秀文论文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 ——独立完成院级30 75 王文江论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 ——独立完成院级31 76 王恒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 ——独立完成院级32 77 张娟娟论文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理念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 ——独立完成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学术论文论著及科研成果统计1、教科研课题:(1)立项且通过鉴定:7人次参和4项科研课题(2)获奖项目:1人取得1项教科研成果(3)参和情况:8人次2、论文(1)国家级-B:2篇(2)省级CN:6篇(3)院级K126:9篇3、教材统编教材:4本,主编2人次、副主编1人次、参编3人次共6人次、4人参和编写4本教材4、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2门、15名教师参和5、教学荣誉:2名教师获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省级专业协会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市政工程系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1 1 白锋论文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CN2010.064000 ——第二作者省级2008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0.285 2 白锋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负责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3 白锋荣誉2010年度山西省监理培训教育优秀教师山西省建设监理协会——2011.03——————省级专业协会4 白锋教学荣誉第五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山西省教育厅——2011.05——————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2 5 段贵明论文单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建筑结构》CN2010.054000 ——第壹作者国家级-B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345 6 段贵明论文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初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2010.094600 ——独立完成省级0.041 7 段贵明论文地下刚性防水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建筑技术》CN2010.124500 ——第壹作者国家级-B2008版中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用文核心期刊0.1908 段贵明论文浅谈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开裂措施《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1.034100 ——第壹作者省级0.0709 段贵明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最佳板书奖3 10 赵雪云教材《测量员1000问》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745.6万17.3万第壹主编统编教材11 赵雪云教材《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ISBN2010.0832.1万 3.7万第二主编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12 赵雪云科研成果《实践教学导控机制研究》山西省教育厅sxjkycg0202011.03————第二完成人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3 赵雪云课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X09012010.12————负责人结题14 赵雪云课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山西省教育厅K-07004 2010.0————负责人结题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模式的研究和实践815 赵雪云课题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山西省教育厅K-070012010.08————第壹参和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16 赵雪云论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094000 ——独立完成院级17 赵雪云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壹参和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18 赵雪云教学荣誉第五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山西省教育厅——2011.05——————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4 19 李文亮论文关于结构构件在形成塑性铰时的研究《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1.044000 ——第壹作者省级0.070 20 李文亮论文动荷载作用于钢管混凝土构件形成塑性铰的研究《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0.122510 ——第壹作者省级0.070 21 李文亮论文动荷载作用于钢管混凝土构件形成塑性铰时的研究《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33500——独立完成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22 李文亮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二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5 23 梁冠华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三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6 24 秦焕朝论文浅谈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123000 ——独立完成院级25 秦焕朝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壹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26 秦焕朝课题玻化微珠保温砼及其结构的实验研究山西省科技厅晋财教[2008]299号2011.06————第五参和人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结题7 27 乔俊义论文黄土状粉土压缩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山西建筑》CN2010.083000 ——第二作者/ 28 乔俊义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二参和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8 29 曲立杰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壹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9 30 李永琴教材《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ISBN2010.0832.1万 4.76万参编统编教材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31 李永琴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负责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32 李永琴课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X-09012010.1————第八参和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结题10 33 贾瑜教材《建筑施工机械》(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2010.0743.7万8.1万第三副主编统编教材34 贾瑜教材《钢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845.8万 2.7万参编统编教材35 贾瑜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二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11 36 侯家富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三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12 37 王亮课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X09012010.12————第四参和人结题38 王亮精品课程《桥涵工程》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四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13 39 胡海斌教材《测量员1000问》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2010.0745.6万10.1万参编统编教材40 胡海斌论文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沉降观测实践和分析《建材技术和应用》CN2011.015000 ——第壹作者省级0.070 41 胡海斌论文浅谈测量仪器室的工程测量课程课堂实训管理模式《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124000 ——独立完成院级42 胡海斌课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X09012010.12————第三参和人结题43 胡海斌论文工业厂房沉降观测实践和分析《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33500——独立完成院级44 胡海斌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多媒体课件奖14 45 段素萍论文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构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1.063500 ——独立完成院级46 段素萍精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2011院级——2011.0————第五2011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课程和安全管理》精品课程7 参和人精品课程47 段素萍教学荣誉2010学年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级——2011.07——————最佳表达奖15 48 武春燕论文CFG单桩复合地基的水平受力有限元分析《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K1262010.123000 ——独立完成院级49 武春燕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三参和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16 50 孙晋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四参和人2011院级精品课程17 51 张旭强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2011院级精品课程——2011.07————第四主讲教师2011院级精品课程18 52 王进论文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呢《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独立完成院级19 53 张英姿论文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根据“高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山西建筑职业教育研究(专刊)》K1262011.013500 ——独立完成院级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学术论文论著及科研成果统计1、教科研课题:(1)立项且通过鉴定:6人次参和4项科研课题(2)参和情况:6人次2、论文(1)国家级-A:1篇(2)国家级-B:3篇(3)省级CN:33篇(4)院级K126:11篇3、教材(1)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1本,主编1人次、副主编1人次(2)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主编1人次、副主编1人次(3)统编教材:3本,主编1人次、参编2人次共7人次、5人参和编写5教材4、精品课程:院级:12名教师参和2门精品课程建设5、教学荣誉:1名教师获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获2010年度“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名教师参和1门多媒体课件制作3名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建筑和艺术系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1 1冯美宇教材《建筑装饰装修构造》(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2011.0440.2万17.8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第二版)2冯美教材《建筑装饰施工组织和管理》(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ISBN 2011.02 59万3.5万主编普通高等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宇出版社教育“十壹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冯美宇课题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类专业指——2011.05 ————子项目负责人建设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结题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导分委员会4冯美宇论文山西晋华纺织厂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工业建筑》CN 2010.12 4000——独立完成国家级-B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378 5冯美宇论文广灵县壶泉镇绿地及水景观规划初探《城市发展研究》CN 2010.11 4000——第壹作者国家级-B2008版中文核人数序号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刊物、出版社名称书、刊号刊出时间本人承担字数承担任务情况其它及影响因子心期刊0.673 6冯美宇论文山西大同传统民居街门装饰艺术探析《中国园林》CN 2011.03 4000——独立完成国家级-A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0.688 7冯美宇论文建筑装饰类专业精品课程整体设计的研究《高等建筑教育》CN 2010.12 4000——独立完成省级0.277。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0•【文号】教社科〔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
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和教育部批准,共有1539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
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
现将获奖成果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名单另行通知)。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
希望获奖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严谨治学、铸造精品,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把获奖成果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中。
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和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扎根中国,全面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教育部2020年12月10日。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
会科学)实施办法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由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旨在鼓励和奖励在学校科学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实施办法如下:
一、范围设置:高校学术期刊、重要国际会议投稿或出版的学术专著、技术报告和学术实践研究成果;
二、评选标准:科学性、创新性、社会效应等;
三、报名条件:任何在高校工作的在应用型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获奖者如不属于上述范围,应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或服务;
四、申报方法:由高校全体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参与,并向グハ奨学会提交个人申请材料。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旨在通过评选和鼓励社会效益显著的学术成果,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为获奖者集中气力,带动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以及把优秀学术成果传播给公众。
我们期盼着该奖项降临,相信能够为中国高校的学术研究带来新的动力,实现从科学研究到实际社会转化的最终目的。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优秀成果评选办法一、评选优秀成果,旨在鼓励对研究生招生和人才选拔与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生选拔与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科学良性发展。
二、评选工作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审定,秘书处组织评选工作,专家组评审和提出建议,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
三、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5项符合条件的优秀成果。
四、评选标准为:选题和研究结果对研究生人才选拔与评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在理论上有突破,方法上有创新。
五、参加评选的优秀成果,一般为公开发表在教育类、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及专著。
成果完成时间为评选年份的上一年度。
尚未公开发表或出版,但被政府部门或招生单位采纳,对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与发展,指导人才选拔与评价实践,影响教育管理决策起到重要咨询作用并产生实际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或政策咨询报告。
参评时,一般应附有政府部门或招生单位的相关采纳证明或者结项证书,并且明确申报材料的时间限制。
六、关于优秀成果的评价指标:参评成果主要从科学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三个方面来考察。
(1)科学性:考察问题的提出有无充分的理论依据或实践指导意义;考察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是否科学,所取得的研究资料是否客观和完整;考察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
(2)实践性:考察研究的问题是否是围绕研究生招生、评价的改革与发展而提出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对研究生招生、评价工作实践推进的应用价值、推广价值和辐射作用。
(3)先进性:考察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意义,与同类成果相比是否更为完整、成熟,在操作上是否更系统化、更为简便,更便于学习、应用和推广。
七、评选工作坚持“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评选、宁缺勿滥”的原则,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或由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秘书处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按以下要求进行检索:关键词:“博士生招生”、“硕士生招生”、“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人才选拔”、“人才评价”等;(2)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专家组审定;(3)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4)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公示、公布。
附件2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申报书成果名称成果完成者所在单位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推荐时间年月日序号□□□□□□编号山西省教育厅制成果持有者承诺书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成果持有者签字: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年月日一、成果类别(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限选一项)□1—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3—初中教育□4—高中阶段教育□5—特殊教育□6—其他,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二)在下列所属改革与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01—幼儿园保育教育□0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03—幼儿园教育评价□04—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0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07—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10—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11—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14—其它(三)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与指导□02—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研究与实践□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05—幼儿游戏研究与实践□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09—幼儿发展评价□1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1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13—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与教研网络建设□14—面向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15—0-3岁婴幼儿发展研究与指导□16—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探索□17—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含小学1—3年级道德与法治、小学4-6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等)□18—综合实践活动(含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19—语文教育□20—数学教育□21—外语教育□22—历史教育、历史与社会教育□23—地理教育□24—生物教育□25—物理教育□26—化学教育□27—科学教育□28—技术(含劳技)教育□29—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30—体育与健康教育□31—校本课程(含高中选修Ⅱ)开发与实施□32—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33—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34—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35—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36—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37—中小学教学研究机制、方式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38—关于小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39—关于中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40—关于中小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跨不同学段)□41—特殊教育与康复结合的设计与实施□42—残疾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43—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综合改革□44—其它(四)在下列成果申报者类别中打“√”(限选一项)□1—以个人名义申报□2—以单位名义申报如果除本单位之外,有其他推广应用的单位,请选择3个以内的实践检验单位,填写下表。
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办法
第一条评奖宗旨
为繁荣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调动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山西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由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每五年举办一次。
第三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省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我省教育科学研究成就,进一步推进教育科研事业繁荣与发展,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第四条评奖范围
1、凡列入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且申请结题并通过鉴定的课题最终成果,均可参评。
2、凡对未列入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而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出版和发表但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育科研成果,经作者单位推荐,上级领导机关批准,也可参加此次评选。
3、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著作、教材、论文、调查报告、
研究(实验)报告等(不包括论文集、音像制品、电脑软件)。
凡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
4、参评成果限定在2007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期间。
第五条奖项设置
本次评奖共设120项,其中:
1、一等奖:10项
2、二等奖:30项
3、三等奖:80项
第六条参评条件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学风端正,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3、理论性成果应在教育科学的某一领域有创新,在某些问题研究上有新见解、新发展、新突破;应用性成果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教育决策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改革方案;经验性成果所述经验有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价值,以验证其因果关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教改实验成果已在较大范围推广,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第七条评审组织
1、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为本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委员会,领导评奖工作,最终审定获奖成果。
2、评奖委员会下设学科评审组,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并表决,向评审委员会提出获奖成果建议名单。
3、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各市教育局、各高校科研处推荐上报的成果,负责处理评奖工作日常事务,处理异议投诉等。
4、各市教育局、各高校科研处,负责本市、校范围内的成果申报、资格审查和推荐等项工作。
第八条申报办法
1、本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采取个人和集体(课题组)申报,对单位不作名额限制,但一个人或同一个集体(课题组)参评成果只限一项。
2、参评成果由申报者填写《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书》,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申报成果样本、市、校级获奖证书复印件、成果应用或推广及社会反响证明)。
列入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各级各类课题,经省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科研处统一报送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未列入规划的研究成果须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科研处择优推荐,汇总后报送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报送成果有关材料均要求一式3份(申报评审书1份原件,2份复印件,参评成果3份)。
3、各市教育局、各高校科研处参评成果报送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4、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
第九条申报要求
1、多人合作的研究成果,由第一作者向本单位提出申报。
2、系列丛书只能以单本著作独立参评。
3、多卷本专著整体申报参评,不能单卷参评。
第十条评审规则
1、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后,分送各评审小组,同时评奖委员会向各评审组下达评奖指标。
2、每项申报成果均须经过本评审小组评选。
评审小组在审查成果时,要严格掌握评奖标准,参考单位的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报刊评论、社会反响和有关证明材料,通过民主评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参加投票人数须超过该评审组人数的三分之二方为有效,赞成票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的成果方可入选授奖成果及等级的建议名单。
3、评奖委员会最终审定批准获奖成果及等级。
第十一条评审要求
1、严格遵守推荐、评审程序和条件,保证获奖成果质量,自觉维护山西省教育科学奖项的权威和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声誉。
2、省评奖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凡涉及省评奖委员会委员的成果,在评议本人成果时,应退席回避,表决时不参加投票;凡本人成果申报参评的不得成为该学科评审组成员。
3、本次评选活动由评选委员会直接领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和程序进行。
4、获奖成果严格按照比例和数额进行,原则上不得突破。
5、成果评审质量第一,宁缺勿滥。
6、评审工作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以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干扰,在评审结果未公布之前,任何人不得对外泄漏评审情况和评审意见。
7、参加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申报人礼品、礼金。
否则,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获奖结果
经省评奖委员会审定的获奖项目,报省教育厅审批后,在网上予以公示,无异议后,由山西省教育厅颁发获奖证书。
第十三条异议处理
自获奖成果向社会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
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获奖成果持有异议,必须在此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评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异议理由和事实依据,并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地
址(如需保密,请注明)。
过期或不按上述要求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
对于剽窃、弄虚作假的成果提出异议,不受异议期限制,一经查实,即撤消奖励,追回获奖证书,并予以公布,同时取消当事人下届参评资格。
第十四条凡参加评奖的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一般由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不退还本人。
注:申报教科研成果需交评审费:论文100元,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著、教材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