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优质课教案_0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习题(含答案)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A.热爱和平的愿望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D.具有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求我们()①我们要有爱国之情②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③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④考虑个人得失,以不伤害个人利益为前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利益,我们每个人应该()①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②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表达爱国情感③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放弃人民利益④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二:捍卫国家利益4.下列不属于捍卫国家利益的表现是()A.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B.为满足个人私利而丧失国格、人格C.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D.以大局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5.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①以国家利益为重②强调个人利益,放弃国家利益③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捍卫国家利益④让国家利益服从个人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6年1到9月,我国税务部门严历打击骗税行为,已立案检查出口企业2680户,挽回税款近50亿元,有效规范了外贸出口和经济秩序。
出口企业骗税()A.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B.不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C.只是企业个人的行为和国家利益无关D.损失小,可以视而不见二、非选择题7.钱伟长是我国的“力学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徒。
钱伟长那时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祖国。
他对每一个夸奖他的人都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品质。
教材从国家利益的定义、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国家利益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利益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国家利益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授国家利益的概念:介绍国家利益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维护国家利益的措施,培养学生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知识目标1.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关系。
3.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
3.明白捍卫国家利益的一些具体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2.通过学习,初步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爱国的紧迫性。
3.通过学习能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爱国要理性、务实。
4.通过学习,树立大局观念,有自觉做到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意识和决心。
重点1.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意识。
2.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关系。
难点1.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师准备: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在央视最后一次演讲视频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这首军歌唱出了兵哥哥们的心声,唱出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
军人们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维护的就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那么我们该怎样维护国家利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故事拓展】南宋年间,金兵南侵,朝廷腐败,岳飞、辛弃疾率兵抗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正剧。
晚清时期,当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外国列强争相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的紧急关头,魏源、林则徐、严复等率先觉醒,主张“睁眼看世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害避趋之”,试图变革维新;谭嗣同在“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希望以死唤醒国人;抗日战争时期有著名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中有董存瑞,抗美援朝中有黄继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更是层出不穷,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他们都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课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分为“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两目内容。
第一目“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主要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要以热爱祖国为荣、树立危机和防范意识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目“捍卫国家利”,主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上做到捍卫国家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做到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自觉遵纪守法。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祖国,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责任意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重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难点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前我们来听一首歌《国家》问:听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有国才有家,有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们每个公民都应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观看视频短片,谈感受。
运用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形成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共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掌握本课重难点。
1.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2.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3.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怎样捍卫国家利益?过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应该如何做呢?(引入“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二:学习新知探究点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活动一观后有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4单元第8课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4单元第8课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要讲述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晰,容易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关案例。
3.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2.呈现(10分钟)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另一个是疫情防控期间个人的奉献。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教学难点】
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讲述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向问题地图说“不”》
观看视频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在全国范围整治“问题地图”?
学生观看视频,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归纳: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利益。
〖新课教学〗
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活动一: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出示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01月10日,阿里巴巴官方推特在马云和特朗普会面后发表了一条官方推特以此说明中美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贸易机会。
但是,这张配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中美网友广泛的舆论关注。
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继续提问
1、假如你看到这张图,并且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会有什么反应?
2、如果你是阿里巴巴的管理人员,得知犯了这样的错误后,会怎么做?
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PPT展示事件结果。
提问:这件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活动二: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播放视频《韩国美女网上发制服图》
思考:视频中,美女警察为什么会遭到处罚?类似的在无意中泄露国家机密的事件在我国有吗?
学生根据视频自由发言。
思考:视频中的例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知识拓展: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却可能泄露国家机密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做法。
提问:在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方面的法律哪些?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相关法律条文。
活动三: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出示材料: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事件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日本的“购岛闹剧”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愤怒。
然而,在这种爱国情怀和愤怒之心的驱使下,打着“爱国”旗号的各类暴力事件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提问:结合教材P92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
萨德危机发生,这一次国人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显示自己的爱国情怀。
自发的抵制韩货,拒绝韩国游等行为,给韩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思考:你会加入这样的爱国队伍中吗?
你还有别的方式表达你的爱国之心吗?
这启示我们什么?
学生根据事例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归纳: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中归纳: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师生结合PPT进行小结。
二、捍卫国家利益
活动四:着眼长远,顾全大局
PPT展示新闻:《面对萨德事件湖北一名韩国代购的爱国抉择》
思考:1、事例中,周静的个人利益是什么?国家利益是什么?两者一致吗?
2、周静的选择告诉我们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材回答。
教师归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活动五:有时需要牺牲个人利益
PPT展示:中华民族的脊梁(部分人物)
提问:上述这些人物事迹你了解吗?
他们身上共有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活动六: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