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27.6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A—华北稳定大陆构造区;A1—内蒙隆起;A2—胶辽隆起;A3—阿拉善隆起;A4—太华隆起;A5—嵩箕隆起;A6—燕山坳拉谷;A7—晋豫陕坳拉谷;A8—宜川坳拉谷;A9—贺兰山坳拉谷;A10—白云鄂博台缘坳褶带;A11—晋陕冀豫鲁台坪;A12—鄂尔多斯盆地;A13—渤海湾盆地;A14—南华北盆地;A15—汾渭盆地;A16—郯庐—依兰—伊通断裂带;B—塔里木稳定大陆构造区;B1—柯坪断隆;B2—库鲁克塔格断隆;B3—铁克里克断隆;B4—阿尔金山断隆;B5—塔里木盆地;B6—库车山前坳陷;B7—喀什—和田山前坳陷;B8—若羌山前坳陷;C—柴达木稳定大陆构造区;C1—欧龙布鲁克隆起;C2—柴达木盆地;C3—柴南隆起;D—扬子稳定大陆构造区;D1—康滇隆起;D2—江南隆起;D3—淮阳隆起;D4—苏雄裂陷;D5—龙门—大巴山台缘坳褶带;D6—盐源—丽江—哀牢山台缘坳褶带;D7—上扬子台坪;D8—下扬子坳陷;D9—四川盆地;D10—江汉—洞庭盆地;D11—苏北盆地;E—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区;E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隆褶带;E2—喜马拉雅隆褶带;E3—班公湖—怒江裂陷带;E4—雅鲁藏布江裂陷带;E5—西瓦里克前陆盆地;F—天山—兴蒙—吉黑褶皱构造区;F1—阿尔泰山加里东褶皱带;F2—准噶尔北海西褶皱带;F3—准噶尔盆地;F4—三塘湖盆地;F5—北天山海西褶皱带;F6—吐鲁番—哈密盆地;F7—中天山隆起;F8—伊犁盆地;F9—南天山海西褶皱带;F10—焉耆盆地;F11—北山—阴山海西褶皱带;F12—额济纳旗盆地;F13—银根盆地;F14—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F15—锡林浩特中间地块;F16—内蒙古海西褶皱带;F17—额尔古纳早加里东(兴凯)褶皱带;F18—兴安海西褶皱带;F19—二连盆地;F20—海拉尔盆地;F21—佳木斯地块;F22—吉林—小兴安岭海西褶皱带;F23—延边海西褶皱带;F24—松辽盆地;G—秦岭—祁连褶皱构造区;G1—桐柏—大别隆起;G2—武当隆起;G3—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G4—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G5—南阳—襄樊盆地;G6—礼县—柞水早海西褶皱带;G7—康县—略阳中海西褶皱带;G8—西秦岭—南祁连印支褶皱带;G9—中祁连隆起;G10—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1—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2—河西走廊边缘坳陷;G13—达肯大坂海西褶皱带;H—昆仑山褶皱构造区;H1—公格尔—桑珠塔格隆起;H2—西昆仑北侧海西褶皱带;H3—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H4—喀拉喀什—布尔汉布达山海西褶皱带;I—松潘—甘孜褶皱构造区;I1—若尔盖—西倾山中间地块;I2—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I3—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J—喀喇昆仑—唐古拉—三江褶皱构造区;J1—羌塘地块;J2—喀喇昆仑燕山褶皱带;J3—唐古拉加里东—海西褶皱带;J4—三江海西—印支褶皱带;K—华南褶皱构造区;K1—湘桂加里东褶皱带;K2—云开—武功山加里东褶皱带;K3—粤赣加里东褶皱带;K4—武夷山加里东褶皱带;K5—东南沿海燕山火山岩带;K6—钦防海西褶皱带;K7—右江印支褶皱带;K8—五指山海西褶皱带;K9—南海地台;K10—北部湾盆地;L—东部陆缘构造区;L1—乌苏里燕山褶皱带;L2—台湾喜马拉雅褶皱带;L3—北黄海隆起;L4—南黄海坳陷;L5—闽浙隆起;L6—东海陆架西部坳陷;L7—东海陆架边缘隆起;L8—冲绳海槽裂陷;L9—琉球岛弧隆起;L10—南海北部陆缘坳陷;L11—东沙隆起;L12—琼东南坳陷;L13—南海中央海盆裂陷;L14—西沙—中沙—南沙断块;L15—莺歌海—西沙西—西卫滩—曾母暗沙—卡拉棉弧形坳陷。
中国局部地形图(7图)【中国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阿尔金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面积约有65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250至2000米之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境、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中部和东部、青海省东北部以及等地区。
黄土高原除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
黄土高原的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高原、陕北高原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
黄土的土质疏松,加上过度放牧、开垦耕地、采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与草原退化,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1、降水,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的分界线。
2、湿度,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气温,是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农业,是旱地农业(小麦)与水田农业(水稻)的分界线。
6、水资源,是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双方的边界线,大致就是秦岭淮河一线。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肥沃紫色土壤,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按照顺时针方向,是这些山脉围成的:大巴山脉、巫山、武陵山脉、大娄山、大凉山、大雪山、邛崃山、龙门山。
四川盆地中央多在250-700米,除成都平原外,盆地以丘陵为主,东部有系列平行岭谷。
【洞庭湖与鄱阳湖】洞庭湖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
清朝初期,洞庭湖面积超过6000平方千米;到1896年,洞庭湖面积约4350平方千米;现在已经降到3000平方千米以下。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根据有关大地构造文献和资料编写而成。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科普文章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大地构造科学研究事业的学子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下面是正文一、简介据任纪舜等在《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8月第16卷第3期发表的文章《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报道,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
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
划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50余条其它重要断裂带。
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现将该文阐述的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1、范围为了从全球构造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大地构造,这次编图跨出了国界。
北部包括西北利亚地台南部;南部跨印度地盾;东部把库页岛、日本列岛、琉球岛弧包括在内;西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帕米尔弧束。
从而,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主要构造带的关系。
2、内容在图上,首先,划分出不同造山旋回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标出大陆壳的时代,以建立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时间序列。
第二,划分出各时代的板块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标出主要构造要素、重要岩石类型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以便从时空的结合上分析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的动力过程。
第三,标出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沉积层,即华力西造山(后)以来的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
因此,在图上标出的大陆上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地台(和准地台)、造山带(或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对亚洲古板块进行划分中,中国大陆可划分为塔里木—中朝板块,华南及东南亚板块;中国大陆北面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面是印度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主要由两个因素控制和制约:一、我国夹于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两大古板块之间,构成了古生代呈东西向延伸的相对活动地带,致使中国古生代造山褶皱带主要呈东西向延伸,形成了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奠定了现今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二、东临太平洋,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与陆壳交接与转化的地带。
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地质构造发展中起着极为显著和特殊的作用。
由于陆壳和洋壳的交接线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所以中国北北东向构造特别强烈,并与上述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与古板块的划分:古板块构造研究表明:以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组成中国板块构造的主体和基本格局。
地块或中间地块:I塔里木一中朝地块Ⅱ扬子地块Ⅲ 印度地块(北缘) Ⅳ佳木斯中间地块 V柴达木中间地块Ⅵ羌塘中间地块。
深断裂⑴郯城—庐江深断裂⑵得尔布干断⑶丽水—海丰深断裂⑷甘孜一理塘深断裂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①阿尔泰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②准葛尔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③蔡伦山一贺根山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⑤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⑥阴山—图们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⑦祁连山—秦岭早古生代板决俯冲带;⑧青海—泰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⑨阿尔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或转换断层⑩昆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11可可西里—金沙江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2藏北—滇西晚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3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新生代扳板块缝合线14台湾新生代板块缝合线(或转换断层)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其上广泛发育有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且具有稳定沉积的特征。
扬子板块的基底是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晚元古代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根据有关大地构造文献和资料编写而成。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科普文章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大地构造科学研究事业的学子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下面是正文一、简介据任纪舜等在《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8月第16卷第3期发表的文章《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报道,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
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
划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50余条其它重要断裂带。
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现将该文阐述的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1、范围为了从全球构造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大地构造,这次编图跨出了国界。
北部包括西北利亚地台南部;南部跨印度地盾;东部把库页岛、日本列岛、琉球岛弧包括在内;西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帕米尔弧束。
从而,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主要构造带的关系。
2、内容在图上,首先,划分出不同造山旋回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标出大陆壳的时代,以建立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时间序列。
第二,划分出各时代的板块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标出主要构造要素、重要岩石类型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以便从时空的结合上分析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的动力过程。
第三,标出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沉积层,即华力西造山(后)以来的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
因此,在图上标出的大陆上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地台(和准地台)、造山带(或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简介沈军;柏美祥;石广岭【期刊名称】《内陆地震》【年(卷),期】2011(025)002【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d briefly the seismotectonic map of Xinjiang and its neighborhood with scale of 1: 2 500 000. It was amended and complemented on the base of newly compiled seismotectonic map of Xinjiang whose scale is 1: 1 000 000, and expensively compiled. The base map of this seismotectonic map i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map of western China and its neighborhood which was compiled by Li Ting-dong. The abundant new materials from relative research works and referential literature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were used in the compiling work. Data base and documents of nearly 300 active faults and 150 active folds were set up.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major active faults in this map, especially those near the border area,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paper.%简要介绍了新编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本图在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2 500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2 500000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近300条活动断裂及150条活动褶皱的数据库及相应的档案.图内涉及喜玛拉雅-帕米尔-西昆仑、天山、阿尔泰-西蒙古-萨彦等地震构造带,对这些地震构造带内靠近边境地区的主要地震构造的基本信息做了简要介绍.【总页数】12页(P97-108)【作者】沈军;柏美祥;石广岭【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J], 任纪舜2.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 [J], 郑文俊3.阿尔泰—萨彦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简介 [J], 石广岭;沈军;柏美祥4.新版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简介 [J], 吴传勇;罗福忠;柏美祥;陈建波;杨纪林;唐丽华5.新疆及其邻区的地震窗前兆与短期地震预报 [J], 敖雪明;王桂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