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8.13 KB
- 文档页数:8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小猴和鳄鱼两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参与音乐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猴和鳄鱼的手偶、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2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小猴和鳄鱼的特点,如小猴活泼可爱,鳄鱼威武霸气等,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手偶,激发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3分钟):教师教唱歌曲《小猴与鳄鱼》,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叫声。
4. 动作教学(4分钟):教师示范小猴和鳄鱼的舞蹈动作,如小猴跳来跳去、鳄鱼摇摆等,引导幼儿模仿并表演。
5. 音乐游戏(3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展示所学动作,增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勇敢、自信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猴与鳄鱼的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动物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小猴和鳄鱼的知识。
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猴与鳄鱼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正确地唱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小动物的爱和关怀,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小猴与鳄鱼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通过音乐表达对小动物的爱和关怀,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音箱。
2.小猴与鳄鱼这首歌的录音或音乐伴奏。
3.音乐教具:乐器、音符卡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1.引入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一些动物的动作,如模仿鳄鱼张大嘴巴、小猴子摇摆身体等。
2.导入问题:有没有听过小猴与鳄鱼这首歌呢?你们对小猴与鳄鱼有什么了解呢?Step 2:学唱小猴与鳄鱼(20分钟)1.音乐欣赏:播放小猴与鳄鱼这首歌的录音或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先听一遍。
2.赛先生:家长或老师带领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跳跃等,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曲调,逐句教唱歌词,然后整体练唱。
4.分组比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合唱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唱得最好。
Step 3:乐器伴奏(20分钟)1.导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乐器的图片,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并说出它的特点。
2.乐器演示:老师演示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敲打小木鱼、吹口琴等,让孩子们听到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分组练习: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练习和演奏,可以选择简单的乐器如手摇铃、拍手等。
4.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乐器表演,配合歌曲一起演奏。
Step 4:创编舞蹈(20分钟)1.导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来创编舞蹈。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与反思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小班(3-4岁)音乐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本节课程采用了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结合互动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愉悦地体验到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能够模仿动物“小猴”和“鳄鱼”的动作;•能够边唱边跳,模拟歌曲中的音乐节奏;•能够感知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韵律;•能够通过和小伙伴的互动,建立简单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小猴和鳄鱼的卡通图片;•游戏道具,如小球、绸巾等;•音乐播放器;•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班级准备好音乐、游戏道具。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孩子们介绍今天将要进行的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
3.手持小猴和鳄鱼的图片,教师询问孩子们:“大家知道小猴和鳄鱼是什么动物吗?”4.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逐个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断介绍小猴和鳄鱼的形象特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动物。
5.教师引领孩子们用手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并演示如何对歌曲进行拍手、跳跃等动作配合。
第二步:游戏活动1.音乐开始播放,教师示范旋转手转动大圈,孩子们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同时进行背景故事和歌曲的演唱。
2.变换动作,教师以鳄鱼为例,先教孩子们用双腿并拢蹲下,手伸在身前做“大嘴巴”,,等到歌词中“大鳄鱼”出现时,孩子们就要模仿鳄鱼的嘴巴合上,将手向身体合并。
3.引导孩子们跳跃模仿小猴的特点动作,以及唱出节奏鲜明的快板小调《小猴过桥》。
4.教师用音乐恢复大圈动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三步:活动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味游戏过程中踩过的拍子和唱过的小调,与孩子们感想分享。
2.教师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小班适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把游戏和音乐元素有机结合。
通过体验游戏和表演,提升孩子们的体育协调、意志、常识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改变孩子们原来对游戏,对学习,以及对陌生声音和音乐。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一、课程描述本音乐游戏课程适用于小班幼儿,主题为《小猴与鳄鱼》。
通过游戏、谈话和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节奏感。
•课程时长:30分钟•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适用对象:小班幼儿(3-4岁)二、教学准备•音乐准备:准备一首快速节奏的音乐,最好是有动物元素的歌曲,例如《小猴与鳄鱼》。
•道具准备:猴子和鳄鱼的面具或图片,拍子鼓若干个。
•环境准备:在教室中设置合适的区域进行活动,确保安全且舒适。
三、教学流程步骤一:引导幼儿熟悉主题1.制作猴子和鳄鱼的面具,向幼儿介绍这两个角色,并简单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
可以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了解和想象。
步骤二:听音乐,模仿动物1.播放《小猴与鳄鱼》的音乐,让幼儿依照音乐的节奏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
可以引导他们跳跃、摆尾巴或摆手臂来模仿动物的动作。
步骤三:游戏 - 音乐拍子鼓传递1.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拍子鼓。
让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孩子开始拍鼓,随着音乐节奏,他将鼓传递给下一个孩子,依次传递下去。
当音乐结束时,拿着鼓的孩子所在的小组获胜。
步骤四:游戏 - 感知音乐的快慢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快慢,并教给他们通过手势表达音乐的速度。
用手指头向上挥动表示音乐快速,用手指头向下挥动表示音乐慢速。
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应的手势动作。
步骤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每节课结束后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学,每一次教学过程都能得到改进。
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感知和表达音乐。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很高,他们在模仿动物和传递拍子鼓的游戏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
根据这次的教学经验,一些改进的方面包括:•在面具制作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增加他们对角色的认同感;•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例如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效果,以丰富音乐的感知和表达;•在游戏环节中增加更多的变化和挑战,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小班音乐课的一节课,教学内容为游戏和动作歌曲《小猴与鳄鱼》。
学生年龄为3-4岁,班级人数共15人。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歌曲《小猴与鳄鱼》并模仿唱;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内容,准确表达动作,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动手能力和体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歌曲:《小猴与鳄鱼》2.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唱出歌曲,并通过游戏形式学习掌握歌曲的动作和旋律。
3. 教学难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准确理解歌曲的动作和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歌曲导入:老师播放歌曲《小猴与鳄鱼》,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学步骤:(1)学生拧拧腰:带领学生一起拧拧腰,感受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热身。
(2)教学动作:•小猴子跳进河里,游来游去,手扶水波。
•鳄鱼张嘴,不时“吓唬”小猴,小猴害怕地躲。
(3)分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在学生中间放一个圆环,两组学生分别站在圆环两侧。
教师示范“小猴跳进河里”动作,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跳进“河里”,并自己想象鳄鱼张嘴威胁小猴,小猴又吓得躲避的动作,营造紧张气氛。
其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强对歌曲动作的记忆和理解。
老师还可以适当加入小游戏或抛球等活动,更好地体现教学形式。
3. 活动总结:最后,老师把学生分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好组,提出不足,让学生在互相观察中相互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根据歌曲感受到了音乐节奏,并通过游戏形式深化学习内容。
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游戏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缺乏团体意识,需要老师在游戏中适当调整,使整个课程氛围更加融合和谐。
今后在这方面的教学中,老师将更多注重团队精神这个方面的培养,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游戏小教案,让学生在游戏和歌曲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动作与旋律的感知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鳄鱼》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这个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小猴和鳄鱼》故事卡片或绘本。
2.音乐器材:小乐器、音乐CD。
3.活动道具:小猴面具、鳄鱼面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故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故事卡片或绘本,将故事《小猴和鳄鱼》简单地讲述给孩子们听。
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预测故事情节,并创建一个好奇和期待的氛围。
活动一:角色扮演(10分钟)教师准备好小猴面具和鳄鱼面具,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和鳄鱼的角色。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的伴奏,让扮演小猴和鳄鱼的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动作表演,如小猴可以跳跃、鳄鱼可以摆尾巴等。
活动二:动起来(1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CD,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做相应的动作。
根据故事情节中的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如小猴可以跳、摆动、鳄鱼可以摆尾巴、张嘴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各种感觉动作的表现。
活动三:音乐表演(20分钟)教师给幼儿们分发小乐器,如铃铛、手鼓等。
教师为幼儿们指导节奏和合作的方式,通过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合奏。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如高低音、快慢等,让幼儿们有机会感受音乐的变化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四:制作音乐乐器(15分钟)教师给幼儿们提供各种简单的材料,如纸板、贝壳、彩绘等,引导幼儿们制作自己的音乐乐器,如小鼓、纸板吹管等。
教师可以给幼儿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示范和指导,让幼儿们动手实践,并且提醒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安全。
活动五:音乐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音乐,让幼儿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感受故事中的画面和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在音乐结束后,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小猴与鳄鱼》故事情节1.3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道德教育意义。
1.4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情感共鸣。
1.5 教学手段听故事、情境剧表演二、教学过程2.1 热身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耍,摆弄小玩具,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2.2 导入环节老师用语言简单明了地引入本次故事情节。
2.3 讲故事老师讲述《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通过渐进式讲述引起幼儿的兴趣。
2.4 情境再现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情景再现,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故事情节。
2.5 思考与讨论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引导幼儿思考人物的情感与行为表现,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2.6 感性体验老师通过模拟故事情节中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情感与体验。
2.7 小结环节老师对本次故事情节的教学进行小结,并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与反思。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故事教学,深入理解了“让故事入脑入心,道德风尚不离身”的教育理念。
故事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让幼儿听懂故事情节,更是要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进行情感体验与道德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能一下就理解故事情节,因此我们需要渐进式的讲述,并加强实践环节,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情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思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达到促进幼儿道德素质和情感智慧发展的目的。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教案课题: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小猴和鳄鱼的道具、绳子、玩具乐器、幼儿绘画用具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老师首先向幼儿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介绍他们的形象和特点。
2. 游戏表演:老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鳄鱼,通过特定的音乐伴奏,重现小猴和鳄鱼的互动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 游戏互动: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猴,一组扮演鳄鱼,通过绳子进行互动游戏,体验小猴和鳄鱼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幼儿还可以使用玩具乐器模拟小猴和鳄鱼的声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4. 创作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想象,自由发挥绘制他们的形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故事引入部分,可以在讲述故事前先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游戏表演部分,应提前准备好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游戏互动部分,需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模仿小猴和鳄鱼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正确使用绳子和玩具乐器。
4. 创作绘画部分,应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和引导问题,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游戏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2.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提升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1. 音乐欣赏首先播放小猴与鳄鱼的音乐。
方法:老师播放音乐,让孩子自由活动,并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提示:该曲目的音乐节奏轻快,适合活泼好动的幼儿。
2. 音乐游戏1.音乐台阶游戏:让幼儿跳上过桥!把几个有颜色的大布条铺成一条“台阶”,每个台阶都代表一种颜色,每次伴随着音乐,老师喊出一个颜色,让学生跳到对应颜色的台阶上停留。
方法:用大布条组成“台阶”,让幼儿按照老师喊出的颜色接连跳上不同颜色的台阶。
2.表演小猴爬树:制作一颗树和一只小猴,小猴在树上爬,伴随着音乐,老师发出“小猴快上来”的声音,幼儿们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齐声呼唤小猴,请它快点爬上树。
方法:制作一颗树和一只小猴,让孩子帮助小猴爬树,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3.海中冒险:利用大型气球装饰成鳄鱼,并用大棉花团堆积成“海浪”,让孩子们轮流扮演小猴,躲过鳄鱼口中的“海浪”。
方法:用大型气球做成鳄鱼,让小朋友扮演小猴,通过躲避鳄鱼口中的“海浪”,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并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与合作。
3.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孩子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
方法:老师向孩子们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其他动物的故事,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来评估教学成效,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孩子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能力和表达情感能力,来对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进行评估。
总结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的教学方法既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节奏,又能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通过故事讲解,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使幼儿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or the small class music game "Little Monkey and Crocodil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1、《小猴与鳄鱼》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创歌曲。
它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曲风幽默,整首歌曲节奏欢快,富有情境性。
歌曲重复回旋的结构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把握音乐结构,简单明了的歌词内容十分切合小班幼儿玩“躲藏”、与“出现”的游戏,并且能有助于幼儿陕速掌握游戏规则。
2、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3、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二、游戏玩法建议
说明:坐在座位上,用肢体动作进行游戏,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为三只小猴。
前奏:随音乐节奏轻点头。
1、歌词:“一只小猴荡秋千”
动作:伸出右手食指为第一只小猴。
歌词:“荡呀荡呀荡”
动作:将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手大拇指上。
念白:嘚儿嘚儿嘚儿嘚儿嘚儿
动作:两手随音乐节奏x-|x-|xxlx-|左右摇晃。
2、歌词及念白:“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嘚儿”
动作:同前,反复两次,依欢伸出中指、无名指作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
3、念白:“呀一一”
动作:做吃惊的样子。
4、歌词:“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快藏好。
”
动作:所有幼儿快速将手藏到身后(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后面)。
歌词:“我是一只大鳄鱼……没找到。
”
动作:幼儿继续藏好小手,不发出声音,静静地不要被“鳄鱼”发现了;助教藏在布景后面,用鳄鱼手偶随歌曲节奏做看、找的动作,乐句唱完后,快速将手偶藏回布景后面。
5、念白:“吔一一”
动作:做胜利的样子。
●歌词:“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
快出来。
”
动作:所有幼儿伸出手做欢呼的动作。
●乐曲:565—61 1 |..….3 3 2 2 1 1 .i l
动作:右手的“三只小猴”自由地在身体各部位“跳跃、玩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乐曲情节提示中初步学玩《小猴与鳄鱼》的游戏。
2、能分辨在乐曲“鳄鱼来了”处小猴藏起来,在“鳄鱼走了”处跑出来自由玩耍,并启发幼儿尝试利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荡秋千”、“藏起来”。
3、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和“鳄鱼走了”后的轻松、欢愉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期已具备荡秋千的经验。
2、小椅子围成大马蹄形(椅子之间间隔750px)、钢琴、三个小猴头偶、一个鳄鱼手偶、房屋和树木等布景。
【活动过程】
1、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l)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
①师问:“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
”(教师不戴手指偶,引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节奏做“小猴荡秋千”。
)
②师问:‘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
③师唱:“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问:‘‘小猴们要怎么办?” (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小猴藏起来”。
)
④师问:“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小猴藏好不动一小猴出来欢呼一钢琴伴奏—刚、猴自由玩耍”。
2、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
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①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
(教师清唱并示范“一只小猴”在自己的肩上“荡秋千”。
)
②师: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
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说的部位,清唱并示范“两只小猴”在自己身体的该部位“荡秋千”。
)
③师: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在xl,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教师清唱并在某幼儿的身上示范“三只小猴荡秋千”。
)
④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在钢琴伴奏下,幼儿各自尝试将‘‘小猴”放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练习“荡秋千”,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引导。
)(d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3、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
(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
①师:“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
不过,他们要是老藏在同一个地方,恐怕就会被鳄鱼发现了。
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们背后躲藏,还可以到身体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师清唱乐曲“鳄鱼来了”部分,幼儿把‘‘/j、猴”躲藏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4、幼儿第三次玩游戏
(l)幼儿第三次玩游戏;助教戴鳄鱼手偶在布景后面来回走,加强找寻的样子。
(2)关注“荡”
师:小猴最喜欢跟着音乐节奏—上二下把秋千荡得高高的!你们能让你们的小猴跟着音乐节奏—上—下的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吗?(教师清唱“ⅱ剐l-”幼儿尝试让小猴随节奏荡得高高的。
)
(3)关注“藏”
展示布景。
师:刚才,你们的小猴已经学会了寻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静静地不被鳄鱼发现。
不过,前几次出来的都是小鳄鱼,要是大鳄鱼出来,我们就要带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
你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们藏得更好?(引导幼儿可以到各布景、椅子后面躲藏。
)
5、幼儿第四次玩游戏
(1)师幼第四次玩游戏,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走出来找寻
(2)在音乐尾声,师生欢呼跳跃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动结束。
四、友情提示
1、本活动灵活性较强,在延伸活动里,当幼儿完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后
(l)关于角色分配:可以全部由幼儿当小猴(即每一位幼儿就是一只小猴),老师扮鳄鱼进行游戏;也可以部分幼儿当小猴,一个或多个幼儿当鳄鱼(但鳄鱼的数量不宜过多)。
(2)关于c小猴荡秋千”玩法的演变:可以在歌曲“两只小猴……唰l,’时,幼儿两两拉手摆动玩荡秋千,并将歌曲“三只”改为“四只”,幼儿四a-组拉手摆动玩荡秋千一躲藏(因为4是2的倍数,这样便于幺l快速两两结队成4人);待幼儿非常熟练后,可由老师任意唱“x只小猴……”(注意:ij、班x<4、中班x<io),幼儿即找相应数量的同伴一组拉手玩荡秋千一躲藏。
2、本活动适宜在小、中班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词里的动物、参与者自由选择角色等游戏元素,调整游戏难度,刺激幼儿的参与度。
3、在听到“鳄鱼来了”部分幼儿可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师需随时通过空间接近、动作、眼神或语言,帮助幼儿舒缓情绪,积极参与游戏。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