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在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填列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10
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预收账款的(期末-期初)-当期计提的坏帐-票据贴息-现金折扣+前期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部分±其他调整2、收到的税费返还,包括收到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期初-期末)+(预付账款+存货)的(期末-期初)-(应付职工薪酬中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部分;计提折旧中计入制造费用部分等)+存货损失-存货盘盈±其他调整。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应付职工薪酬部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应付职工薪酬部分+应付职工薪酬中扣除非经营活动的应付职工薪酬部分的(期初-期末)数额部分。
6、支付的各项税费=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管理费用中税金部分+增值税中(当期预交的增值税+当期交纳上期的增值税)-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有关税费+“应交税费”中扣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部分的(期初数-期末数)+递延所得税资产净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净增加额。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计入应付职工薪酬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实际没有发生支出的部分(如:计提累计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计入管理费用中的税费-存货盘亏损失+存货盘盈。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和合营中的权益等投资收到的现金。
注意:不包括收回债券投资的利息部分以及收到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此部分记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的现金中”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的现金反映企业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和合营中的权益投资分回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等,不包括股票股利。
现金流量表各项填列科目汇总~太全了!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报表之一,该些数据真的是算到头秃,你知道应该如何精简现金流量表吗?不要着急,公式马上来了!一、经营社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直接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项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资金余额-应收票据彩京)+(预账款的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2.购买商品、接受军役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列作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员工薪酬-净额列入生产在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3.收到的税收返还收到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款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所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年初资金余额-应对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年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期末余额】5.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交税费二级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6.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竞赛活动现金=其他管理费用+其他销售费用二、投资项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收回项目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本项目可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取得拿下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现金股利+利息收入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权性投资,其利息收入在本房地产项目中反映。
不包括股票股利。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本息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4.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净额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现金流量表附表怎么填列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要点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
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详解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一应收帐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一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末余额一预收帐款期初余额一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一非收现的应收款项减少〔如贴现利息〕〔二〕收到的税费返还=企业交税交费后由税务等政府部门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各种税费.本工程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等账记的记录分析填列. 〔三〕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收入+加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假设金额较大应单独列示〕〔四〕购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本钱〞+进项税+存货的期末余额一存货的期初余额+应付帐款的期初余额一应付帐款的期末余额+应付票据的期初余额一应付票据的期末余额+预付帐款的期末余额一预付帐款的期初余额一当期列入生产本钱的〔职工薪水,福利费,折旧费用〕一当期列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水,福利费,折旧费用〕〔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本钱〔薪酬〕+制造费用〔薪酬〕+营业费用〔薪酬〕+治理费用〔薪酬〕+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初余额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期末余额〔不包含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如有为一应付职工薪在建工程〔薪酬〕期初余额一应付职工薪在建工程〔薪酬〕期末余额〕PS:企业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职工薪酬〔包括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但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除外.支付的在建工程、无形资人员的职工薪酬除,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工程反映.〔六〕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个人所税税+社保费+堤围防护费等PS:该工程反映企业当期实际上缴税务部门的各种税费〔包括企业本期发生并支付的,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以及预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业税等费用.本工程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七〕①支付其他与经营活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购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支付经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支付的各项税费②支付其他与经营活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治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本钱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PS:1、可根据补充资料推算出经营活的现金净流量,再以倒推的方式计算出此工程.2、本工程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工程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PS: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那么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工程中核算.〔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二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PS:本工程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因债券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不包括股票股利.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PS:本工程反映企业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但现金净额为负数的除外.〔4〕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PS:本工程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还有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十〔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那么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工程中核算.PS:本工程反映企业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及增值税款、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现金支出.本工程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局部,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单独反映.可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板填列.〔六〕投资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那么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工程中核算.Ps:本工程反映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权益性投资和债券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可根樨“交易性融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扭亏为盈有至到期投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七〕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本工程反映企业购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购置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局部,减去子公司或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如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等. 〔八〕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本工程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应单独列工程反映.本工程可以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账户的记录分填列.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PS:本工程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给金融企业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由企业直接支付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工程反映.〔2〕取得到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归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PS:企业归还的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不包括在本工程内,应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反支付的现金〞工程反映.〔4〕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PS:本工程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5〕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租凭费、捐赠支出、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PS:本工程反映企业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子公司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幸免汇率折算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应作为调节工程,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反映.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工程-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工程+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工程-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工程.调整时总体就是根据这个思路进行的.内容及填列方法(1)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工程,减少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假设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本工程可根据“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治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局部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局部那么可能通过销售本钱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将其全部加回.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工程中再将其以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本工程可根据“累计折旧〞、“累计折耗〞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或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中的折旧费计算填列.(3)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时,有的计入治理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局部列入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局部那么可能通过销售本钱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增加期末存货,调整思路同“固定资产折旧〞,均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将其全部加回.本工程可根据“累计摊销〞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或根据治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本钱账户借方发生额中“摊销无形资产〞等计算填列.(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治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本工程确实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工程相同,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将其全部加回.本工程可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假设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加回或扣除.本工程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中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和“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中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分析计算填列.如收益>损失,那么用〞号填列.〔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局部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根底上加回.本工程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减去“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中固定资产处置收益的差额填列.如收益>损失,那么用“一〞号填列.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使净利润减少,但这局部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整时加回.〔8〕财务费用该工程应加的是“不属于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假设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那么不需进行调整;假设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工程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不附追索权〕,记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减少〔减:增加〕〞工程完成.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根底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本工程可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⑼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是由于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也就是说,该工程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假设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假设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本工程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本工程可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损失-收益〕,计算时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10〕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增加〕本工程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11〕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减少〕本工程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存货增加,说明现金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存货减少,说明销售本钱增加,净利润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数,或加上存货的减少数.在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还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付工程的增减变动来反映赊购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假设存货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那么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等业务.本工程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工程〔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13〕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工程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局部〔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收工程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经营性应收工程减少,说明现金增加.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增加数,或加上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减少数.假设经营性应收工程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那么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收到客户以固定资产抵债业务减少的应收账款等.本工程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工程〔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的差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14〕经营性应付工程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应付工程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局部〔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付工程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付工程增加,说明存货增加,最终导致销售本钱增加,净利润减少.经营性应付工程减少,说明现金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上经营性应付工程的增加数,或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数,假设经营性应付工程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那么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债务重组业务中以固定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等业务.本工程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除在建工程人员〕、“应交税费〞〔除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税金〕等工程〔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的差额之和填列.。
1、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2、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3、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4、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5 、所得税直接转,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 6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7 、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
详解:(一)第一句话“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是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未收的税金再单独做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处理时,(1)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借方或贷方)贷:主营业务收入应收票据应交税金(2)对贴现息处理借:财务费用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 万元(假如 3 月份发生)后5 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 万元。
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来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 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1 万作现金流量表时:借:银行存款9 万财务费用1 万贷:应收票据10 万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 万(3)对应交税金的调整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贷:应交税金(二)第二句话“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说的是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三)第三句话“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 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而后面把6 项内容仅调回来。
这6 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四)第四句话“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对应科目我们日常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根据会计报表的相关科目,快捷编制完成,方法及公式如下: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如何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上正确反映坏账准备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上涉及坏账准备的有两个项目: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
其中“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上应收款项期初、期末金额的差额填列,而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款项金额又是根据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的。
这样,当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时,按《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说明填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试举例说明:甲企业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计提。
2004年期初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万元,坏账准备账面余额0.5万元。
本期发生坏账损失2万元,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坏账1万元,收回以前年度应收账款5万元,本期销售产品价款8万元,款项没有收回。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设本期无其他业务,不考虑成本结转和增值税,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
则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10-2-5+8=11万元,期末应计提坏账准备: 11×5%-(0.5-2+1)=1.05万元,期末坏账准备余额为:11×5%=0.55万元。
本年净利润为:产品销售收入-计提的坏账准备=8-1.05=6.95万元,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坏账1万元+收回以前年度应收账款5万元=6万元。
资产负债表上填写的期初应收账款为:10-0.5=9.5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为:11-0.55=10.45万元,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减少-0.95万元(9.5-10.45)。
按《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上“净利润”为6.95万元,“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1.05万元,“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为-0.95万元,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5+1.05+(-0.95)=7.05万元。
显然,这和主表上的金额6万元是不一致的。
发生错误的原因就在于,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款项已扣除了坏账准备,所以这种调整方法将计提的坏账准备、转销的坏账及收回已核销坏账在上述两个调整项目中重复填列了。
会计实务-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的注意事项众所周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将现金流量分类为四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间接法是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实务工作中,由于经营活动所包含的事项广泛复杂,因此,在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后,一般都要求采用间接法编制附表,对主表编制出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验证,以提高主表的可信度。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务中,经常有人对现金流量表的附表编制产生困惑。
最常见的问题是通过间接法编制出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难以与主表中勾稽一致。
如何检查主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何实现主附表之间的平衡,是实务工作者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采用间接法验证现金流量表是否平衡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间接法编制的基本原理。
间接法的编制是一个将净利润还原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影响了净利润但没有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是影响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但没有影响净利润。
间接法的检查重点,就是检查这两方面的因素是否已经调整平衡。
在间接法的调整因素中,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引用利润表中的数字。
容易导致不平衡的因素是存货的变动以及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等事项。
一、存货中非经营性存货的影响在填列附表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时,此处的存货应理解为经营性存货。
因为,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存货的变动不仅仅是由经营性活动引发的,也有由非经营性活动引发的。
如果存货中有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因素,或者将存货用于对外投资、领用于在建工程等方面,则不属于经营性存货,应在附表填列时予以扣除。
我公司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财产租赁收入–应收帐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期末–期初)+预收帐款(期末–期初)+销项税。
注意:(1)、三方转账协议、统一客户即销、又购的,抵消的应收账款同时减少该项和第4项购买商品支出。
(2)、已经核销的坏帐本期又收回的,应该先借:应收账款,贷:坏帐准备;再借:银行存款(现金),贷:应收账款。
2、收到的税费返还:其它应收款–应收补贴款的贷方数和营业外收入-退回的税款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财产租赁收入+营业外收入(不含处理固定资产净收入、税费返还和不用偿还应付款)+存息–其它应收款(不含应收补贴款、借给鲁丽钢厂现金、应收上市费等,期末–期初).注意:经营活动性的其它应收款期末大于期初部分,计入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支出的销售材料成本+存货(期末–期初)+预付帐款(指购买存货的预付账款,期末–期初)–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指购买存货形成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期末–期初)+进项税-制造费用中的折旧–生产成本中的工资及福利等–征退税率差(进项税转出)–不用偿还的应付帐款。
注意:(1)、三方转账协议、统一客户即销、又购,抵消数同时减少该项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2)、本项不含为购置存货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和由存货转在建工程部分。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新酬(除应付工会经费外)借方累计发生数。
注意:(1)记账时,借方仅登记实际支付工资薪金的现金,冲提取数时也要用“-”数记入贷方。
(2)不含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工资,特别注意寿光宝隆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费(不含个人所得税)的借方累计发生数。
注意:(1)记账时,借方仅登记实际支付的税金,冲提取数时也要用“-”数记入贷方.(2)支付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并入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收购懋隆股权的个人所得税并入投资支付的现金。
坏账准备核销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填列在《现金流量表中的逻辑》一文中我们提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额=所有者权益变动额+负债变动额-非现金资产变动额。
这就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核心逻辑,即把每一项具体的负债、非现金资产、所有者权益变动额都拆解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活动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最终、非现金交易来反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额。
则对于应收账款来说,有: -应收账款变动变动额=-(应收账款期末净值-应收账款期初净值)=应收账款期初净值-应收账款期末净值=(应收账款期初原值-期初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期期末原值-期末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期初原值-应收账款期末原值)+(期末坏账准备-期初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期初原值-应收账款期末原值)①+本期计提坏账准备(计提-转回的净额)②+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③-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④ 公式(1) 1、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时,对应了现金的流入,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本期核销坏账准备时,同时减少了应收账款的原值和坏账准备,没有对应现金流入,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原值在公式(1)中,项目②:本期计提坏账准备是非现金交易,和利润表中的信用减值损失⑤符号相反,金额相同,两者相加后相互抵消,对现流表主表中现金变动额的影响为0。
项目④: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由于不影响损益,只是应收账款内部科目的对抵,没有对应现金流入,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影响为0 ,在利润表中也没有对应的抵减项,所以我们一般把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抵减项,把项目①+项目③-项目④合并填列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中,即应收账款变动变动额中真正影响现金流量表的金额为:(应收账款期初原值-应收账款期末原值)①+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③-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④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一下 A公司2021年年初有应收账款100万,账龄一年以内,按照10%计提了10万的坏账准备,期初应收账款净值为90万,2021年6月收回了前期核销的坏账20万,2021年8月核销了无法收回的坏账10万,则到了年底有应收账款90万,账龄1-2年,按照20%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为18万,账面现有的坏账准备余额为30万(期初的10万坏账准备+收回的前期核销坏账20万所调整的坏账准备),则应冲回12万坏账准备,对应12万信用减值损失,调整完后期末应收账款净值为72万,假设A公司本年无其他事项发生,即本年A公司合计只有20万现金流入(收回前期核销坏账),净利润12万(冲回坏账准备)我们把上面例子来按照公式(1)来拆解一下 -应收账款变动变动额=-(应收账款期末净值72万-应收账款期初净值90万)=应收账款期初净值90万-应收账款期末净值72万=(应收账款期初原值100万-期初坏账准备10万)-(应收账款期期末原值90万-期末坏账准备18万)=(应收账款期初原值100万-应收账款期末原值90万)+(期末坏账准备18万-期初坏账准备10万)=(应收账款期初原值100万-应收账款期末原值90万)①+本期计提坏账准备-12万②+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20万③-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10万④ 公式(2)其中公式(2)中的项目②:本期计提坏账准备-12万属于非现金交易,可以和利润表中的信用减值损失12万⑤相抵消掉,对现流表主表无影响则影响A公司现流表主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为公式(2)中的①+③-④,即(应收账款期初原值100万-应收账款期末原值90万)①+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20万③-本期核销的坏账准备10万④=20万这与A公司全年只有20万现金流入的事实相符。
现金流量表附表怎么填列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要点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
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在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填列规律作者:温玉彪来源:《会计之友》2008年第09期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时,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与资产负债表附注说明中的坏账准备项目。
其中应收账款在附表中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项目处填列,填列时应剔除掉不属于经营活动减少或增加的部分,而坏账准备则在附表中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处填列。
究竟如何填列才能保证附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这两个项目在附表中的填列规律。
一、填列规律(一)应收账款在“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处的填列规律:填列金额(X)=[(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年初数+坏账准备的年初数)-(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年末数+坏账准备的年末数)]计算结果判断:1.当X>0时,在“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处填正数;2.当X<0时,在“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处填负数。
(二)坏账准备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处的填列规律:填列金额(Y)=坏账准备年末余额-坏账准备年初余额计算结果判断:1.当Y>0时,在“资产减值准备”处填正数:2.当Y<0时,在“资产减值准备”处填负数。
二、归纳分析(分三种情况)(一)企业已计提了坏账准备。
例:某企业2006年初的应收账款总账账户的余额为100万元,坏账准备的年初贷方余额为10万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0%,企业本年赊销产品一批,货款为200万元(暂不考虑增值税),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2006年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并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解析例题:1.借:应收账款 2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二)企业既计提了坏账准备,又发生了坏账损失。
例:某企业2006年初的应收账款总账账户的余额为100万元,坏账准备的年初贷方余额为10万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0%,企业本年赊销产品一批,货款为200万元(暂不考虑增值税),本年发生坏账损失2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0%。
坏账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一)坏帐业务包括坏帐的核销、已核销的坏帐的收回,以及采用备抵法核算时计提坏帐准备等业务,其会计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除收回已核销的坏帐需在现金流量表正表反映外,其他业务由于与现金收、支无关,故只在填列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时才会涉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当把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时,应将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作为调节项目加到净利润上,对计提的坏帐准备加回净利润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已计入管理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已被扣除,但该项费用不需支付现金,因而在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时应该加回。
当坏帐损失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时,发生的坏帐一方面计入管理费用,减少了净利润,另一方面减少了账面的应收帐款,由于该项业务对现金没有影响,故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将所转销的坏帐加回,问题是加回的方式无需向准则规定的那样单列一项,因为“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中已包括了由于转销坏帐而减少的应收帐款,故通过该项目即可实现对净利润的调节。
如果再在“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项目中将转销的坏帐加回,势必造成重复。
当坏帐采用备抵法核算时发生的坏帐一方面冲销原计提的坏帐准备另一方面减少帐面的应收帐款,整个业务既不涉及现金收支,也不影响净利润。
但由于补充资料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已包括了由于转销的坏帐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就必需另设一个项目将转销的坏帐对该项目的影响予以抵消。
由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是调节净利润时的增加项目,故需另设的项目必须是调节净利润时的一个减少项目,显然准则规定将转销的坏帐加回净利润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当采用备抵法核算时,转销的坏帐不应加回净利润,而应将其作为调减项目,且直接调节的对象不是净利润,而是“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这一项目。
问题到此尚未结束,当企业发生已注销的坏帐又收回的业务时,如果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时,则发生该项业务的企业所作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帐款贷:管理费用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帐款。
文章一坏账准备业务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分析在现金流量表的正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特殊调整业务。
然而在实务操作中,公式中的应收账款有时取自科目余额,有时又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余额,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应对坏账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和收回加以区别对待。
一、原因分析及公式调整应收账款取值科目余额时,公式中的假设前提是“应收账款”科目余额的减少会增加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⑴当坏账准备相关业务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时,只要不影响“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就不必进行调整,反之则调整;⑵当坏账准备相关业务引起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时,若同时也影响“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则应考虑两方面影响的相互抵消作用,若不影响则有必要进行调整。
应收账款取值报表项目余额时同理。
具体分析如下:1.应收账款取值科目余额(即“应收账款”科目不含“坏账准备”内容)而非报表中的项目余额此时,本期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或转回多提的坏账准备既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动,也不影响“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故不需调整;本期核销的坏账(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动,但会使“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减少,故作减项调整(因为减少的应收账款并未收到现金);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借:银行存款贷:坏账准备)会产生现金流入,但不影响“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故作加项调整,(PPT例12-1,但有误,不应考虑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于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本期减少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本期核销的坏账±其他特殊调整业务。
⒉应收账款取值报表项目余额(即应收账款净额)此时,本期计提坏账准备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动但会使应收账款净额减少,故作减项调整;本期转回多提的坏账准备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动,但会使应收账款净额增加,故作为加项调整;本期核销的坏账既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也不影响应收账款净额,不需要调整?;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会产生现金流入,同时使应收账款净额减少,两方面影响相抵(应收账款净额的减少对应了事实上的现金流入,实现了公式中的假设前提),也不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