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222.96 KB
- 文档页数:4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标题: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摘要: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模拟的研究日益重要。
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以及对流体运移行为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流体运移模拟方法。
1. 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然而,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行为相较于常规储层而言更为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模拟。
2.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主要特性包括:储层孔隙结构、岩石力学性质、流体吸附特性和渗流性能等。
其中,储层孔隙结构对储层的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尺寸等起着重要作用。
岩石力学性质是评估储层稳定性和产能的关键因素。
流体吸附特性表征了流体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储层中流体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渗流性能则决定了页岩储层中流体的渗流速度和能力。
3. 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运移模拟方法为了准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中流体的运移行为,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模拟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模拟法等。
经验公式法基于实验数据和统计模型,简化了模拟过程,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预测。
数值模拟法则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模拟储层中流体的运移和分布情况,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结果。
实验模拟法则通过构建类似页岩储层的实验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过程,得到实际可观察的数据。
4. 结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与流体运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模拟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储层中流体运移的能力和产能,优化开发方案,并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涉及到地球深部特殊环境下岩石力
学特性的研究,是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在深部地质环境中,
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地应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物理力学特性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和非弹性行为。
此外,页岩储层的微观结构也会对其宏观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开采数据的分析,以揭示页岩储层的力学特性和变形机制,并为气藏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岩石本构模型、地应力及其变化规律、断裂与裂隙发育特征、岩石破裂机制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等。
目前,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相关成果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页岩气开采难度和环境风险。
- 1 -。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岩石力学特性及可压裂性评价王小军;梁利喜;赵龙;刘向君;秦志军;李玮【摘要】页岩油储层具有油气丰度低、渗透能力差、单井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油流下限、能量衰减快等特点,在水平井或多分支井的基础上实施高效的压裂改造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采的关键.围绕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评价,实验测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认识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力学强度特性及其纵向分布特征;在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压裂性指数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含油页岩的变形破坏呈现显著的脆性特征,且层理、微裂缝等结构面发育,具备压裂改造形成复杂缝网的内在地质力学条件;芦草沟组页岩储层间存在岩石力学强度、地应力相对较高的隔层,对该类型储集体的压裂过程中在兼顾裂缝网络复杂化的同时还应强化压裂缝对上下储层的沟通能力,实现压裂改造有效体积的最大化;综合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层间应力差以及断裂韧性等指标,建立了可同时表征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形成难易与压裂缝穿越隔层沟通纵向储层能力的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基于微地震压裂监测结果的验证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可压裂性指数评价方法在以吉木萨尔凹陷油页岩为代表的薄互层状页岩地层中具有较好适用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8页(P661-668)【关键词】脆性;可压裂性指数;体积压裂;岩石力学;页岩油;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作者】王小军;梁利喜;赵龙;刘向君;秦志军;李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世界石油工业正在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井壁稳定性分析页岩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资源,其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井壁稳定性对于开发和生产页岩气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分析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井壁稳定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1.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页岩气储层岩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力学特性:1.1 低渗透性:由于页岩中孔隙度低、连通性差,储层渗透率低,导致气体难以流通和开采。
1.2 脆性:页岩岩石易于破裂和碎裂,在压力作用下容易萌生裂缝,但裂缝的扩展能力有限,对气体渗透性的改善作用有限。
1.3 维持力弱:页岩岩石强度较低,常常呈现脆性破裂,难以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维持稳定。
1.4 孔隙结构复杂: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于传统储层来说较复杂,主要包括纳米孔隙和裂缝孔隙,这对储层渗流特性和岩石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2. 井壁稳定性分析井壁稳定性是指井壁在钻井和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塌陷、裂缝和滑移等现象的能力。
页岩气储层的井壁稳定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2.1 初始地应力:页岩气储层通常位于深部地层,初始地应力较高。
高差异性地应力使得井壁容易发生塌陷和滑移。
2.2 井壁液压:钻井液和地层流体与井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井壁的力学性质,进而影响井壁稳定性。
2.3 复杂的页岩岩石力学特性:页岩岩石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也较大。
岩石破碎、断裂和固结都会导致井壁的变形和破坏。
2.4 井壁支撑能力:井壁支撑材料的选择和加固对于井壁稳定性至关重要。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页岩气储层的井壁稳定性:1. 优化钻井液:选择适当的液相比重、粘度和有效抑制剂,减小与地层的相容性差异,降低井壁液压引起的问题。
2. 加强井壁支撑:选择适当的井壁支撑材料,如钢夹心井壁、钢网井壁等,提高井壁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预防井壁塌陷:通过合理的斜井设计、优化固井技术和有效的井壁支撑材料,减少井壁塌陷的风险。
4. 精确控制钻井参数:合理控制钻井参数,如钻井液性质、钻进速度和饱和度等,减少对井壁的损害。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油气资源。
它是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由多种岩石组成,包括泥岩、页岩、砂岩等。
这种储层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好的储集性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成缝机制,探究导致储层形成裂缝的因素,包括构造应力、岩石力学特性、地层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有效开采机理,包括水平井、压裂技术以及改造增产等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为石油勘探开发人员提供有关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的综合性研究。
这将有助于提高油气储层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目的和文章结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和有效开采机理;结论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对本研究主题的深入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意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逻辑。
本文的结构按照以下方式组织: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2.2 有效开采机理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引言部分的1.2小节,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2.1.1 湖相岩石特征2.1.2 多岩相组合特征2.1.3 成缝机制研究方法2.1.4 成缝机制分析及结果讨论2.1.5 影响成缝机制的因素分析2.2 有效开采机理2.2.1 页岩油气储层有效开采方法2.2.2 开采机理与解析技术2.2.3 页岩油气储层开发效果评价2.2.4 有效开采机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文章将首先介绍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成缝机制,主要关注湖相岩石特征、多岩相组合特征,以及成缝机制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页岩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响应规律页岩是一种具有微观孔隙结构的沉积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在微观结构方面,页岩的孔隙通常非常细小,一般小于100纳米。
这些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是岩石形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孔隙,而次生孔隙则是后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孔隙。
这些微观孔隙的存在对页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宏观物理力学参数方面,页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渗透率是重要的参数。
弹性模量是衡量岩石弹性性质的指标,其值越大,岩石的刚度越高。
泊松比是描述岩石体积变形特性的参数,其值越小,岩石的体积变形能力越差。
渗透率则是描述岩石内部液体渗流能力的指标,其值越大,岩石的渗透性越好。
页岩的微观结构对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的响应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决定了其渗透率。
由于页岩的孔隙非常细小,流体在其中的渗流受到极大的阻力,导致页岩的渗透率非常低。
此外,页岩的微观结构也影响了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由于微观孔隙的存在,页岩的弹性模量较低,而泊松比较高。
这使得页岩在受力时更容易发生体积变形,而难以恢复。
页岩的微观结构也对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采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页岩的微观孔隙非常细小,气体和液体在其中的运移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开发页岩气和页岩油需要采用水平井和压裂技术,以增加页岩的渗透性和提高产能。
页岩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的响应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力学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页岩的特性和应用。
这对于能源开采和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和评价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页岩气储层,探讨测井资料在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区,其南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页岩气储层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如何准确评价储层特性,提高页岩气勘探成功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结构、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论述测井资料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测井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岩石力学特性等。
通过深入剖析实际测井资料,本文将展示测井技术在识别页岩气储层、评价储层质量以及预测产能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测井技术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点。
本文将总结测井资料在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南部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地质背景四川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该区域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沉积历史,为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主要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以海相沉积为主,夹杂有少量的陆相沉积。
地质上,四川盆地南部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层。
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层位。
这两套地层厚度大、分布稳定,且富含有机质,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
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关键参数。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集空间以纳米级孔、缝和微裂缝为主。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脆性评价一、绪论A. 研究背景和意义B.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C. 研究内容和方法二、页岩气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A. 岩石成分和构造特征B.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及分析C. 岩石力学特性分析结果三、页岩气储层岩石脆性特征分析A. 岩石脆性特征及分类B. 岩石脆性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C. 岩石脆性分析结果四、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关系分析A. 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关系分析方法及流程B. 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C. 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关系研究结果五、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评价A. 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评价B. 储层资源量及开发难度的评估C. 储层开发中的岩石力学特性与脆性应用实践六、结论与展望A. 研究结论B. 存在不足及改进方向C.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第一章:绪论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能源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大,开采成本低,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等优势。
因此,研究页岩气资源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B.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国内研究页岩气资源开发较为晚起。
而国外发达国家在页岩气开发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对储层的力学特性和脆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不足之处,需要对页面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脆性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C.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对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脆性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探讨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脆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评价它们对储层开发的影响,研究方法涵盖实验室测试、数学模型分析和应用实践。
第二章:页岩气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A. 岩石成分和构造特征岩石的成分是岩石力学特性的一大影响因素。
绝大部分页岩气储层都由黏土矿物、石英、长石碎屑和有机质等组成。
岩石构造特征表现为压实程度和裂纹分布等,对岩石的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B.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及分析岩石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弹性模量等。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页岩储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许多其他储层不具备的特点。
其中,深部地质力学机理是页岩储层形成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理解并掌握的关键因素。
下面,我们将就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进行详细说明。
1. 岩石矿物成分与结构页岩储层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矿物组成。
其岩石结构与其他岩石也有所不同,其内部结构呈现出层层状排列的特点。
层间纹理和微观组成对页岩的裂缝特征和孔隙特性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页岩储层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岩石学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内部结构和矿物组成。
2. 孔隙结构与裂缝特征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较于其他油气藏类型,页岩储层的孔隙度非常低,且孔径小,表面积大,表现为互通性不强的纳米级或亚微米级孔隙。
同时,页岩储层中的裂缝特征也是一大难点。
其形成和演化的机理与其他岩石不同,其中包括了多个阶段和多种机制,如岩性、应力、地温等。
3. 应力环境与岩石变形机制在页岩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应力环境和岩石变形机制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应力环境对裂缝和孔隙的形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力状态又与岩石变形机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页岩这种低渗透性储层,应力环境是影响页岩储层有效发育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岩石变形机制对裂缝和孔隙的形态和分布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中包括了脆性破裂、塑性变形、蠕变等多种机制。
4. 地质历史与地温演化页岩储层形成和发育与地质历史和地温演化密切相关。
页岩储层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湖盆沉积和煤生基质质量条件,同时还与地质历史和地温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气候气温、沉积环境和沉积物输入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其地质历史和地温演化过程进行全面研究,以提高开发效果。
综上所述,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是页岩储层形成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理解并掌握的关键因素,包括了岩石矿物成分与结构、孔隙结构与裂缝特征、应力环境与岩石变形机制以及地质历史与地温演化等多个方面。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华北探区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王翔;冯永超【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24(11)1【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页岩储层钻井过程中发生钻头适应性差和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状况,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分析、力学特征分析和可钻性参数等力学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页岩油储层中黏土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岩石结构及力学特性非均质性强。
岩石表面层理结构明显,微裂缝和孔隙发育。
页岩抗张强度为6.58~18.27 MPa,单轴抗压强度为76.79~169.29 MPa,高温下的内摩擦角为14.67°~36.71°,泊松比为0.167~0.352,主要集中在0.21附近,弹性模量为4 100~17 344 MPa。
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为1.89~2.14 MPa/100 m,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为2.37~3.04 MPa/100 m,其中洛河地区最大、最小地应力梯度差值较大。
地层可钻性级值为4.36~6.11,主要分布在5.5以下,属于软-中硬度地层,平均地层倾角小,在钻至水平段时,钻进方向与层理相同,与岩石接触面多互层,钻头磨损加重。
基于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性认识,对于鄂南页岩油安全、高效地钻探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9页(P110-118)【作者】王翔;冯永超【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P63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8储层岩石力学实验研究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长8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3.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L1区长7储层为例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