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和泪》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84 KB
- 文档页数:4
梦和泪教学要求: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与选材特点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
中心和材料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二、导入新课要让一个人永远地以微笑面对世界,真的不容易。
将童真、母爱、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世间处处有欢乐,人人相亲相爱更非易事,然而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舒乙的梦和泪来走近冰心。
三、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舒乙,老舍的长子。
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18岁毕业于北京二中,后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多年。
197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文学研究、评论集。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2、人物简介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梦与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与泪》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朗读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课外阅读法:通过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梦与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是由鲁迅所著。
小说以“梦”和“泪”为主题,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 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梦”和“泪”。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梦和泪,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
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悲惨命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孙少平、孙少安的父亲、孙少安的妻子等等。
小说中的情节也非常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六、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 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梦和泪舒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能力目标:1、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1、关于文章的中心和材料。
2、关于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关于文章的中心和材料。
2、关于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进行适当点拨与指导。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梦写甲午海战的大作品——真正的大哭泪梦是人生的一部分吴文藻先生病逝——有泪不轻弹中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梦为她作证(结束全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要让一个人永远地以微笑面对世界,真的不容易。
将童真、母爱、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世间处处有欢乐,人人相亲相爱更非易事,然而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舒乙的梦和泪来走近冰心。
二、冰心与作者简介1、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教案:梦和泪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梦和泪的形成机制;3.分析梦和泪对人的影响以及其代表的情绪和意义;4.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梦和泪。
教学内容:1.梦的概念和作用a.梦的定义b.梦的分类:现实梦、幻觉梦、恶梦、预知梦等c.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2.梦的形成机制a.矛盾冲突理论b.筛选理论c.选择性失眠理论3.泪的概念和作用a.泪的定义b.泪的分类:喜悦泪、悲伤泪、愤怒泪c.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4.梦和泪的联结a.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b.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c.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梦和泪是什么?它们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梦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梦;b.分析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
三、梦的形成机制(20分钟)a.讲解矛盾冲突理论,即梦的形成与人的内心冲突有关;b.讲解筛选理论,即大脑在睡眠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形成梦境;c.讲解选择性失眠理论,即梦境更多地反映个体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和焦虑。
四、泪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泪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泪;b.分析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
五、梦和泪的联结(25分钟)a.分析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如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等;b.分析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如调节情绪、表达内心需求等;c.分析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如逃避现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欲望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对梦和泪的概念、作用、形成机制以及梦和泪的联结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梦和泪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梦和泪相关的图片、文章和实例;讲台黑板、彩色粉笔等。
梦和泪优秀教案《梦和泪》是一篇感人的作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小华的奋斗故事,深刻表达了梦想和坚持的重要性。
本教案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梦和泪》的故事情节,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能。
【教学准备】1. 课文:《梦和泪》。
2.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梦和泪》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小华的经历?你怎么理解梦想和坚持的意义?”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梦和泪》的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互评、班评。
三、写作准备(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梦和泪》中小华的奋斗故事,明确故事主题和要表达的观点。
2.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进行归纳梳理。
四、写作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观察感悟等方式,进行写作创作。
3. 学生相互交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五、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结构设计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
七、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班级评价。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朗读,增强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班级报纸或网站上,拓展展示的平台。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梦和泪》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梦和泪》【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2.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剪裁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方法]1、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安排】2课时一、导入漫谈大家了解的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散文集《繁星》、《春水》。
(回顾作品)她将童真、母爱、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世间处处有欢乐,人人相亲相爱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以微笑面对世界,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舒乙的梦和泪来走近冰心。
1、作者简介舒乙,老舍的长子。
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18岁毕业于北京二中,后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多年。
197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文学研究、评论集。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
梦和泪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梦与泪——优秀教案指导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对梦想和挫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并学会面对挫折时如何坚持和克服困难。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梦想的概念,并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并勇敢面对挫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视频或演讲,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片段,分享他们的梦想和成功经历。
2. 导入主题,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你认为实现梦想的关键是什么?”知识讲解:3. 讲解梦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4. 介绍成功人士的故事和案例,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启发和学习经验。
小组合作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分析这个人的梦想、努力和成功之路,并总结出实现梦想的关键因素。
6.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角色扮演活动:7.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扮演任务,要求他们扮演一个面临困难和挫折的人物。
学生需要思考并表演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追求梦想,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和反思:8.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总结他们对梦想和挫折的新认识和理解。
9. 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扩展活动:10. 鼓励学生以此教案为基础,开展更多与梦想和挫折相关的研究和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梦想计划书,或进行梦想分享会等。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梦和泪教案篇1有益的学习经验: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梦和泪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梦与泪教案梦与泪教案【学案】主题:梦与泪【教材链接】这是一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梦与泪的意义,并通过情感工具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情感工具书、白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尽快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有意义的梦,以及做这个梦时的感受。
2.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和感受。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这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然后选择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并讲解故事大意。
2. 请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以及其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工具书的发现(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情感工具书,让他们在小组里看,并在白纸上写下故事中梦和泪的意义。
2. 学生公开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展示给全班。
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选择的观点是否合理,并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观点。
四、写个人故事(20分钟)1. 让学生以本节课讨论的梦与泪为主题,写一篇个人故事。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梦和泪的理解,并描述自己在某个特定情景中所做的梦以及所流的泪。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并且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润色。
3. 学生完成后,选择几位学生来读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胶水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一张海报。
2. 将学生的海报贴在教室墙上,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梦和泪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梦和泪?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梦和泪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重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诗歌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梦和泪”这首诗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3.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
实践环节1.学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4.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等,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在实践环节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梦和泪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义、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一、导入以冰心的诗歌欣赏为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节选;说出你读到出了什么繁星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春水一春水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我的朋友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二四时缓缓的过去——百花互相耳语说“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轮流着做罢憔悴的杯也轮流着饮罢”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繁星、春水;透出清雅、细腻、含蓄的意味..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名声最响亮的作品之二;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心声..就像大多数感情细腻的作家一样;她既爱做梦;有时也不免流泪..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描写冰心伟大品质的文章梦和泪..二、简介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冰心装在洁白的玉壶中;永远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心灵..她的散文和诗歌都是新文学运动初期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3年;她先后结集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这三百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书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新、意蕴隽永..冰心热心于儿童文学创作..1926年;结集出版了29封用亲昵恳切的语句写成的给小朋友们的信——寄小读者..冰心的散文被称为“冰心体”;语言清丽、典雅..例如: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曲折行来;道滑如拭..重重的树荫之外;不时倏忽的掩映着水光..我最爱的是玷池Spotpind;称她为池真委屈了;她比小的湖还大呢——有三四个小鸟在水中央;上面随意地长着小树..池四围是丛林;绿意浓极..每日晚餐后我便出来游散;缓驰的车上;湖光中看遍了美人芳草——真是“水边多丽人”..看三三两两成群携手的人儿;男孩子都去领卷袖;女孩子穿着颜色极明艳的夏衣;短发飘拂;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过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三、字词学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标注加点字的读音或按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噩.è梦搁.gē下笔号.háo啕大哭真挚.zhì豪恸.tòng 愕.è然凝.níng结吴文藻.zǎo吊唁.yàn 屈辱.rǔ铿锵..kēng qiāng有声流淌.tǎng病榻.tà呓.yì语璀璨..cuǐ càn多彩报丧.sāng沉默guǎ寡言揪jiū心嘱.zhǔ咐烟cōng囱泅.qiú水梦寐.mèi以求宛.wàn如大海噩梦: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着实:确实、的确、委实..号啕大哭:放声大哭..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这里形容感人肺腑..豪恸:极悲伤地痛哭..没有拘束地痛哭..愕然:形容吃惊..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呓语:梦话..比喻不切实际的话..璀璨:这里形容光彩鲜明..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雪耻:洗掉耻辱..报国雪耻厮杀:相互拼杀;战斗..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希望..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四、课文研讨;体会冰心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1.文中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冰心“哭”的地方..参考答案:①第5段:冰心为威海而哭..②第13-25段:冰心想要写关于甲午海战的作品;但哭得不能自已;没法写作..可让学生齐读;让学生感受冰心的激烈情感③第31段:甲午战争中的故事让冰心不止一次号啕大哭..④第36段:冰心幼年跟随父亲在海军学校生活;听了很多海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积压了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2.文中那么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是否代表她软弱、懦弱呢为什么参考答案:这并不代表冰心先生懦弱..第24段说到;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后;她当着人没有落过泪..后来又写成一篇文字活泼的纪念长文..她并不有泪轻弹..3.我们发现;让冰心哭的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参考答案:甲午海战;战争的惨烈残酷..4.文章中提到冰心每想到甲午海战都“豪恸大悲”;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第25段:冰心先生的豪恸全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中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多少次了;都是这样..她是一位真人;坦诚而透明;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种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可让学生齐读;体会冰心的哭的深刻内涵5.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中中心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冰心那“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大哭;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冰心的民族灵魂和她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6.学生齐读课文第31-34段;朗读后思考: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后得出:福州主街上的“白榜”;冰心母亲怀揣的“大烟”;冰心父亲与日军的激烈作战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母亲忠贞、刚烈的品行;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激励着冰心的民族灵魂..这个;是冰心的泪的思想基础..第36段:冰心的父亲带着女儿创建海军学校;让女儿着男装;教她骑马;带她上军舰;听军乐演奏;看旗语挥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种上厮杀疆场的男儿英雄气概..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曾经亲自参与甲午海战..父亲身体力行;以言行举止教导小冰心甲午海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的惨烈;冰心耳濡目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也是冰心每每想到甲午海战就会号啕大哭、字不成行的人生背景..五、课文研讨;理解冰心“梦”的内涵;以及“梦”与“泪”的关系1.文章的题目叫“梦和泪”;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冰心的梦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梦的句子:①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②第2段冰心爱做美梦..③第27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④第28段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⑤第29段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⑥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⑦第39段冰心先生爱浮想;自称之为“昼梦”;白日做梦..⑧第40段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⑨第42段梦为她作证..2.我们发现;“梦”贯穿了全文;成为了全文的线索..大家在这些描写“梦”的句子中;找出三个标志性的句子..参考答案: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第15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3.课文中说“梦即性格”第三部分..冰心的梦冰心的性格是什么参考答案:第41段这就是可爱的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4.课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冰心的“梦”和“泪”有什么关系学生联系前后文;讨论后得出:冰心的梦;是怀着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但是父亲所讲述的历史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战争的惨烈和家庭的不幸母亲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她不得不流泪..冰心是在为民族的不幸而流泪..“梦”和“泪”两方面加起来来表达冰心的赤子情、爱国心..如果只写梦;文章会显得没有深度;如果只写泪;文章只表达了冰心的恨..只有两者统一;才能完整表达她的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的爱国情怀..总结: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材料安排的特点1.找一下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看能不能说出是什么顺序..参考答案:①1995年;作者去威海参加笔会..②1994年;冰心想写文章纪念甲午海战;“要写一部大作品”..③十年前;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冰心当着人没有落过泪..④早年的中国海军中福建人居多甲午海战;冰心的父亲在外征战;冰心的母亲坚贞不屈..⑤冰心父亲谢葆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创建烟台海军学校..2.我们似乎没办法说文章是用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组织文章的材料参考答案:文章不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安排;而是根据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来安排..先说冰心流过很多泪;再解释冰心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就算丈夫去世都没有哭得那么惨痛..先写冰心的“泪”;再写“泪”的基础和人生背景..这样能突出主题;突出表现冰心的“赤子之心”..也还有一个作用——设疑激趣..开头写参加笔会并题词;引发兴趣——“为什么冰心会哭呢”激发阅读的兴趣..3.文章还提到了“冰心爱做美梦;巴金爱做噩梦”;为什么要提到巴金冰心的许多作品繁星春水致小读者都是很唯美的作品;而巴金的不少作品则是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残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个封建家族崩坏的故事;如“人生的噩梦”..冰心和巴金的作品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七、拓展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致小读者;感受冰心的创作风格..。
梦和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诗歌背景介绍
2.诗歌分析
3.诗歌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诗歌背景介绍
1.讲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2. 诗歌分析
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朗读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和情感。
梦和泪教案第一篇:梦和泪教案《梦和泪》舒乙【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2.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剪裁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方法]1、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安排】 2课时一、导入略二、舒乙、冰心、巴金简介三、解题四、以读带讲,分析课文(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教师点拨(玄妙之处)→构思巧妙(先简单了解,后面再作分析)(二)、整合问题,再读课文1、学生问题整合2、教师问题布置(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哪些是作者的亲历和见闻?哪些是冰心的转述?1 明确:威海提词冰心的梦冰心的哭冰心父母的故事(2)首先作者先写到了威海提词,作者提了什么词?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3)冰心的哭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哭?请找出相关的段落,并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一向微笑乐观面对生活的老人如此大哭呢?明确: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和劫祸。
因为这种感情是“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
梦和泪——李金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李金贵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分析《梦和泪》这篇文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内涵;(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李金贵的创作背景及心路历程;(3)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李金贵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识;(3)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当下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介绍李金贵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2. 作品欣赏:《梦和泪》全文阅读与解析;3. 主题讨论:分析文章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4. 创作背景:讲解李金贵创作《梦和泪》的背景及心路历程;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泪与梦,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梦和泪》,了解李金贵的生平及作品;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3. 作品欣赏:分组阅读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5. 创作背景:讲解李金贵的创作背景及心路历程;6.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团队协作能力;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其对乡土文学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家乡的乡土文化,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对乡土文学的兴趣;3. 推荐一位自己喜欢的乡土作家,介绍其作品特点及创作风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梦和泪》文本;2. 参考资料:李金贵的生平介绍、乡土文学相关论文;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梦和泪——李金贵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金贵的人生经历,理解其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勇敢追求梦想,不畏困难,坚持到底。
教学重点:李金贵的人生经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李金贵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李金贵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李金贵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述李金贵的故事,强调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李金贵、家人、朋友、同事等。
2. 每组根据角色特点,讨论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关于李金贵故事的话剧。
2. 各组进行表演,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李金贵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珍惜生活,勇敢追求梦想,不畏困难,坚持到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表演和反思,评价学生对李金贵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过程中展现的能力和态度。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关于李金贵故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追求梦想。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七、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李金贵故事相关的实践任务,如:写一封信给李金贵,表达对他的敬意和鼓励;或者设计一个关于李金贵的宣传海报。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任务完成。
梦和泪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优秀的教案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的,为了能够写出详细的教案,你会怎么思考呢,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梦和泪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梦和泪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活动设计背景“过年” 是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期盼以久的日子,每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就欢欢喜喜的放鞭炮,穿上大人买的新衣服,吃着平时想吃又吃不到的东西。
其实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和满足。
他们从家人亲友的团聚中感受亲情的温馨,他们在眼花缭乱的庙会中体验民族文化的悠远,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
正是基于我对“新年” 的这种理解,我设计了《喜气洋洋过新年》这节课的时候,力求做到让孩子们感受过年的快乐,体会过年的热闹气氛。
活动目标1、幼儿能在制作礼物、送礼物的过程中,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
2、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幼儿愿意与人大胆交往,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幼儿能向别人表达丰富的祝福语言。
活动准备1.气球若干。
2.做贺卡需要的材料和一些用来装饰的纸。
3.红包若干个。
4歌曲《过新年》《新年好》5.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人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知道年的来历吗?过年是每个小朋友都盼望的事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家了解新年的来历和意义吗?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幼儿a:过年可以放鞭炮。
幼儿b:过年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幼儿c:过年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
幼儿d:过年可以得到压岁钱。
教师总结: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欢欢喜喜的新年,但要小朋友亲自动手哦,我们自己给自己过一个热闹的新年。
二、了解过年习俗1.教师讲解:过年除了要放鞭炮,穿新衣以外,我们还要做很多的事情,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梦和泪教案
教案标题:梦和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梦和泪”是一首由党之声演唱的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
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2.能够理解并正确演唱歌曲的歌词,表达出思乡之情和对美好
未来的向往。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等音响设备
2.歌曲《梦和泪》的音频文件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板书歌曲的名称《梦和泪》,向学生展示歌曲的
提示图片。
2.播放歌曲:播放《梦和泪》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先听听歌曲。
3.观赏歌词:将歌曲的歌词投影或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边
听一边看歌词。
4.指导学唱:按照节奏向学生教唱歌曲的歌词。
5.巩固练习: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复习和练习歌曲,然后准备
学唱。
6.学唱歌曲:组织学生分组轮流演唱,给予表扬和指导。
7.情感融入:结合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和对
未来的期望。
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作文或者发表一段演讲。
四、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梦和泪》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了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方面的能力,还培养了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情感融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家乡和未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个教学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