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__企业经营统计学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15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统计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在整个统计⼯作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统计学B、统计数据搜集C、统计分析D、统计数据的整理2、统计学的核⼼内容是()A、统计数据的搜集B、统计数据的整理C、统计数据的发布D、统计数据的分析3、某班三名学⽣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84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4、某管理局有20个下属企业,若要调查这20个企业全部职⼯的⼯资收⼊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20个企业B、20个企业的每个职⼯C、20个企业的全部职⼯D、20个企业每个职⼯的⼯资5、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A、描述统计B、理论统计C、应⽤统计D、推断统计6、()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A、理论统计B、描述统计C、推断统计D、应⽤统计⼆、多项选择题A、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B、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C、研究⽅法为演绎与归纳相结合D、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E、研究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2、数学()A、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法的发展提供数学基础B、研究具体的数量规律C、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D、研究⽅法为纯粹的演绎E、研究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三、填空题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统计⽅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2、统计过程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______________。
3、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为什么统计⽅法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举三个例⼦且不与教科书上的例⼦雷同)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单项选择题1、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基期下降3%,实际⽐基期下降了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A、116.7%B、100.5%C、85.7%D、99.5%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求得的⽐重之和()A、⼩于100%B、⼤于100%C、等于100 %:D、⼩于或⼤于100%3、将全班学⽣划分为“男⽣”和“⼥⽣”,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尺度B、定距尺度C、定类尺度D、定序尺度4、将全班学⽣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为()B、定距尺度C、定序尺度D、定⽐尺度5、昆明市的温度为260C与景洪市的温度310C相差50C,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距尺度B、定类尺度C、定⽐尺度D、定序尺度6、张三的⽉收⼊为1500元,李四的⽉收⼊为3000元,可以得出李四的⽉收⼊是张三的两倍,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序尺度B、定⽐尺度C、定距尺度D、定类尺度7、⼀次性调查是指()A、只作过⼀次的调查B、调查⼀次,以后不再调查C、间隔⼀定时间进⾏⼀次调查D、只隔⼀年就进⾏⼀次的调查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A、⽆区别B、是毫⽆关系的两个概念C、不可能是⼀致的D、有时⼀致,有时不⼀致9、下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性别C、⼯⼈体重D、⼯⼈⼯资10、商业企业的职⼯⼈数、商品销售额是()A、连续变量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11、对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作⼈员进⾏普查,调查对象是()A、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B、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全体⼯作⼈员C、昆明市的⼀个百货商店D、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每⼀位⼯作⼈员12、在全国⼈⼝普查中,调查单位是()A、全国⼈⼝B、每⼀个⼈C、每个⼈的性别D、每个⼈的年龄13、对某城市⼯业企业的设备进⾏普查,填报单位为()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业企业D、全部⼯业企业1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个⼤储蓄所进⾏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般情况,则这种调查⽅式是()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15、⼈⼝普查规定统⼀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便16、()是对事物最基本的测度。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
在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以下是第三版绪论的总结:一、企业经营统计学的概述企业经营统计学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营销策略等进行科学验证和决策的统计学分支。
企业经营统计学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必备技能,也是未来数据分析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
20世纪初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企业经营统计学主要是为计划经济部门提供服务,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经营统计学逐渐转向为企业自身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三、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和特点企业经营统计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经营数据收集:包括销售额、利润、成本、财务指标等数据。
2.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3.经营决策: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竞争分析等。
4.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价、产品策略、市场定位等。
企业经营统计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用性: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必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性:企业经营统计学不仅涉及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还涉及数据管理和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
3.专业性: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一门专业技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4.创新性:企业经营统计学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践。
四、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法: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2.访谈法:通过对企业管理者、消费者等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3.观察法:通过对生产、销售等现场进行观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4.实验法:通过对企业进行实验,验证或否定某种决策。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总称,是一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工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用(工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社会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
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
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按照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现象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3.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总括地计算;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学概括地说统计就是用数字作为语言表述事实。
它有三层含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2统计资料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
3统计工作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为什么?)。
P8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1.统计的作用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P4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综合性)具体性3.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分类目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
5、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所确定的统计指标,把研究对象中各总体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
6、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
7、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根据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
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
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整体上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①正确理解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以及企业的分类,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内容有初步认识;②正确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含义及特征,并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作用;③明确企业经营统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内容;④掌握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的基本环节,包括企业统计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整理和审核、数据的存贮、处理和利用。
3.本章思考题(1)简述现代企业的特征和分类。
(2)企业经营活动是什么?并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4)联系实际,简述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5)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4.练习与实践鼓励学生找一个企业全面了解有关统计数据和企业报表状况。
第一章绪论1、统计一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学。
2、统计是认识现象________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活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4、凡是________的,在________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总体。
5、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作__________,它是组成总体的__________。
6、统计学研究的特点是__________、总体性和__________。
7、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__________、统计整理和_____________四阶段。
8、指标是说明______________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_______________特征的。
9、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可把变量分为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__变量。
10、按变量的性质分有____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______变量。
11、按总体单位数量是否可以计数(或总体单位数的有限性)进行区分,总体有_______________总体和________________总体。
12、我们研究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全部居民户便构成________,而每户居民则是_________。
13、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价值,属于_____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种类属于_____标志。
14、在全市的工业普查中,机器台数是____________指标,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是______________指标,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所有工业企业是总体。
15、工厂的设备台数、工厂的人数属于_______变量,而人的身高、体重属于_______变量。
1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7、了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龄构成进行的统计调查,其统计总体是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
《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下列那个阶段进行()。
A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B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C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D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2。
我国最早的统计数字资料产生于()。
A 公元前7世纪东周时期B 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C 公元前2世纪的秦朝时期D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3. 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而产生的(),对宏观统计实践提出了新的重大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A 古典主义B 新古典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货币主义4. ( )被称为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5. ()被称为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6。
(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或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7.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变动规律的实质性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8。
欲了解某班同学的总体身高情况,可以采用( )。
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9。
欲了解某节能灯使用寿命情况,可以采用( )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10. 用已知的样本信息去推断未知的总体信息的方法是()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11. 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得创始人”的是()。
A 康令B 威廉·配第C 凯特勒D 约翰·格朗特12. 统计的四个要素是()。
A 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B 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C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D 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13. 大量观测法的科学依据是()。
企业经营统计学王艳明第三版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简述现代企业的特征和分类。
2.什么是企业经营活动?并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什么是企业经营统计学?它有哪些特点?4.联系实际,简述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5.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6.怎样理解企业经营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7.企业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哪些渠道?请举例说明。
8.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主要有哪些步骤?9.企业统计数据贮存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并加以说明。
10.什么是统计台账?它有哪些形式?11.什么是统计报表?它有哪些种类?12.简述编制统计分析报告的步骤。
13.试述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企业应采用的相应对策。
14简述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公开出版和不公开出版的各种年鉴和资料汇编属于()A.企业内部直接资料B.企业外部直接资料C.企业内部间接资料D.企业外部间接资料2.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A.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方面及其数量关系B.统计工作C.企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D.统计方法3.统计报表属于()A.数据的录入B.数据的编辑C.数据的存贮D.数据的利用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报告属于()A.计划性的统计分析报告B.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C.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D.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5.统计调查按照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B.一次性调查与经常性调查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D.直接观察法、采访法与报告法6.企业统计数据的存贮形式主要有()A.统计数据汇总表和统计台账B.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C.综合性台账和专门性台账D.进度台账和原材料台账三、多项选择题1.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其基本特征有()A.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B.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C.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主体D.企业拥有经营权E.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F.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2.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分类,企业可分为()A.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非公有经济D.私有经济E.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3.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A.资金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知识)密集型D.要素密集型E.资源密集型4.企业的全部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A.生产活动B.销售活动C.经营活动D.调查研究活动E.经营管理活动5.企业统计数据的存贮形式主要有()A.统计报表B.统计分析报告C.统计汇总D.综合性台账E.专门性台账6.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特点()A.数量性B.具体性C.个体性D.总体性E.社会性7.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包括()A.计划性B.有效性C.协调性D.独立性E.开放性第二章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一、思考题1.什么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作用有哪些?企业市场调查有哪些类型?2.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3.企业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几种?4.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各包含哪些抽样方法?5.简述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和整群随机抽样技术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第一章绪论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统计工作C.社会经济内在规律D.统计方法2.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A.产业的分类B.职工人数C.劳动生产效率D.所有制3.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B)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社会统计学D.数理统计学派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1.统计的调查对象是(C)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A.经常性抽查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4.下面那些现象事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BCD)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C.某地区居民储蓄存款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5.抽查调查(abd)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是一种非连续性的调查C.可以消除抽样误差D.应遵循随机原则6.洛伦茨曲线(BC)A.是一种向下累计曲线B.可用于反映财富的分布曲线C.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D.越接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越大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由变量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直接体现权数的实质的是(D)A.总体单位数的多少B.各组单位数的多少C.各组变量值的大小D.各组频率的大小2.若你正在筹划一次聚会,想知道该准备多少瓶饮料,你最希望得到所以客人需要饮料数量(a)A.均值B.中位数C.众数D.四分位数3.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和3350 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B)A.甲类较大B.乙类较大C.两类相同D.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4.假如学生测验成绩记录为优。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3。
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4。
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
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
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绪论总结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经营状况、制定经营决策和优化经营过程。
在第三版绪论中,我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部分总结如下:
1.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一种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学科。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发展
企业经营统计学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统计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
目前,企业经营统计学已经涵盖了财务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等多个领域,并引入了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3.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等。
其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经营效率分析的常用方法、市场分析的常用方法、竞争分析的常用方法等。
4.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
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例如,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可以使用市场分析的结果来进行产品定位、定价和市场推广;在制定财务决策时,可以使用财务分析的结果来进行资本预算、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
总之,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