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6
做个勇敢的孩子心理健康教案教案名称:培养勇敢的孩子心理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孩子们理解勇气的重要性,并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
2. 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
3. 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适应力。
4. 培养孩子们发展积极的思维方式,培育健康的心理成长。
教案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故事或实例引入主题,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勇气以及为什么勇气对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二、认识勇气(约1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勇敢的行为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孩子们探讨勇气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 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勇敢经历和取得的成就。
三、改变思维方式(约15分钟)1. 向孩子们介绍关于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解释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对我们行动的影响。
2. 列举一些消极思维的例子,并引导孩子们转换这些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思考习惯。
四、克服困难(约20分钟)1. 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列举一些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和心态,鼓励孩子们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积极心态培养(约15分钟)1. 教授孩子们几种积极心态的养成方法,如感恩、乐观和自尊。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的经验和方法。
六、总结回顾(约10分钟)1. 通过问答形式或小结文章,回顾本次课程中学到的重要内容和理念。
2. 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观点和理解:勇气是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培养勇气,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思考习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积极的心态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感恩、乐观和自尊等积极心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从困难中恢复过来,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名称:做个勇敢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遇到困难时要坚强勇敢,增强自信心。
2.遇到地震时,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3、增强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逃生时的自救物品,如口哨、手电筒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观看图片,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结合图片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2.小朋友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3.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三、组织幼儿“实战演习”。
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
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四、活动延伸:爱心教育师:地震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大部分房屋倒塌,还有许多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教室上课,我们应该怎样做呀?(幼儿讨论)你们说得真好,我们要向灾区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人捐赠物品帮助他们重新建设家园。
户外游戏歌:小朋友,做游戏,安全第一要牢记,追逐跑闹别摔倒。
危险地方不要去,蹦蹦床上不能挤。
《做勇敢的孩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做勇敢的孩子》教案第十三课:做勇敢的孩子●教学目的与要求:认知:知道有关勇敢的故事,要做勇敢的孩子。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不胆小,不娇气,不怕打针吃药,敢在家里独睡,摔倒碰伤不哭。
情感:培养勇敢的精神。
●教具准备:独木桥一座,气球4个,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课件。
画面出现一只小蚂蚁以一片树叶为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划着,同时伴随着流水声音。
2、引导学生想象小蚂蚁以一片树叶为舟,在茫茫碧波中奋力划水,会出哪些危险。
3、说说小蚂蚁是个怎样的孩子?4、出示课件。
弹出课文的儿歌,并配有小孩的朗读声。
二、学文明理。
1、出示课件,听故事。
画面展示出一只小白兔上山采蘑菇,并用童声叙述故事的经过。
2、学文。
(1)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大屏幕出现4个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A、小白兔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桥? B、后来又怎么能壮起胆子走过独木桥? C、小白兔听了伙伴的鼓励,心里是怎么想的? D、小白兔不过桥,行吗?3、小结:我们要向小白兔学习什么?向小松鼠和小鲤鱼学习什么?三、辨析。
1、用课件出示三幅图:(1)生病了,怕吃药。
(2)不敢独睡。
(3)怕冷不敢到操场活动。
2、引导辨析。
四、自身体验,深化导行。
1、踩气球游戏。
小组讨论气球中的问题。
2、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会令你感到害怕的事。
学了这一课后你准备怎样做?3、走独木桥,亲身体验。
五、总结延伸。
第二篇:做勇敢的孩子《做勇敢的孩子》说课稿汪二小学陈清廷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做勇敢的孩子》。
下面我就从教材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做勇敢的孩子》是四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中第五章《网络信息与心理安全》的第四个主题。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做个勇敢的孩子——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勇敢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程度,并提供提升勇敢品质的方法和策略。
3.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勇气、自信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勇敢的内涵,认识勇敢的重要性。
-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勇敢潜力,提升勇敢品质。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真正做到勇敢行动。
-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勇敢品质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勇敢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提升勇敢品质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勇敢的表现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自己的勇敢经历和感受,互相启发和学习。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情境,锻炼勇敢应对的能力。
5. 游戏活动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培养勇敢品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勇敢的故事,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勇敢生存的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做个勇敢的孩子。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勇敢是什么?勇敢的人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勇敢的含义和重要性(10 分钟)1.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勇敢的含义,即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畏惧、不退缩,能够坚定地采取行动。
2. 通过展示一些勇敢人物的图片和事迹,如消防员在火灾中奋勇灭火、警察在危险情况下保护人民安全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
勇敢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请学生共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是如何勇敢面对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勇敢带来的积极影响。
做一个英勇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教案做一个英勇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教案教学目的认知:1、知道有关英勇的故事。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英勇、不要胆小。
情感:喜欢英勇的孩子,并愿意做个英勇的孩子。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胆小,不娇气。
敢当众大胆发言,不怕吃药打针,敢在家里独睡,跌倒受小伤不哭,冬天锻炼不怕冷等。
教材分析^p :本课属于意志品格的教育,是根据课程标准“老实英勇”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有关英勇的教育,在不同年级都有所表达,道德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进步。
本课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进展“英勇”方面较低层次内容的教育。
不少低年级儿童夜晚怕黑,怕听见雷声,怕小虫子,怕打针、吃药、锻炼身体时胆小,人多不敢讲话,跌倒或遇到困难就哭……这种心理状态假设得不到教育,对他们身心的安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个人从小胆小,长大会缺乏英勇精神,很难成为一个开拓者。
人的胆量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胆量,平时从小事做起,克制娇气,使胆量逐渐大起来。
这样,人才能变得坚强起来,在意外情况突然发生的时候,不至被惊呆吓坏,不知所措,能做出英勇的抉择。
培养英勇精神既是帮助学生立足社会,促使他们身心安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开展对个人的需求。
因此,进展这方面的教育非常必要。
教法建议:1、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表达“懂”“信”“用”三个依次递进的环节。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独立考虑、合作学习,步步深化地理解所学内容,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不胆小,“为什么”要不胆小。
在“懂”的根底上,还要引导学生亲自理论、体验不胆小所带来的好处,获取成功的经历,到达“我愿意做个英勇的孩子,我要做个英勇的孩子”的境界,教学中切忌空泛乏味的说教,也不必对“英勇”的概念做过多解释。
2、老师适时地对学生的英勇行为进展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是当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表现出现“闪光点”时,老师要大加赞赏,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进取精神。
做勇敢的孩子的教案主题:勇敢的孩子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勇敢,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勇气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播放一些儿童故事中关于勇敢的片段,如《小红帽》中小红帽面对大灰狼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勇敢的孩子?谁是你们认为的勇敢的孩子?2. 概念讲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概念。
并告诉他们勇敢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或骇人的事情,也包括面对自己的困难和恐惧。
3.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境,比如迎接新同学、参加比赛等,然后让他们互相扮演勇敢的角色,展示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4. 制定勇敢的行动计划:-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一个勇敢的行动计划,即每个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出的勇敢的行为,如主动发言、尝试新事物等。
5. 分享行动计划:-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制定的行动计划和理由。
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并帮助彼此实现自己的目标。
6. 情景剧表演:- 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一些情景剧表演,展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场景。
7. 总结:- 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总结勇敢的重要性和学习到的方法。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扩展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勇敢事迹,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下节课时可以与同学们分享。
-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如攀爬、穿越等,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意识。
- 邀请一位勇敢的人士来班级,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给学生们更多的勇气和启示。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和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充分展示勇敢的行为和态度。
- 收集学生们制定的勇敢行动计划,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勇敢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 听取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总结和感受,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勇敢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做个勇敢的孩子教案主题:培养勇敢的孩子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具备勇气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因此,培养勇敢的孩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培养孩子坚定自信的品质;- 培养孩子勇于尝试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 了解勇敢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勇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分享勇敢的案例和故事;- 探讨面对困难时的解决方法;- 培养勇敢的自信心;- 练习勇于尝试和表达;- 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2.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析勇敢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勇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小组讨论:通过分享勇敢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孩子们对勇敢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困难的情境,让孩子们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勇敢的能力;- 社交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勇于尝试和表达的能力;- 总结反思: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让孩子们明确自己在勇敢方面的进步。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通过举例和引用名言,引起孩子们对勇敢的思考,了解他们对勇敢的理解。
3.2 梳理概念:通过讲解勇敢的定义和重要性,帮助孩子们明确勇敢的含义,并明确能够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3.3 分享案例和故事:通过分享一些勇敢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勇敢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分析勇敢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4 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讨论面对困难时的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5 培养勇敢的自信心:通过鼓励、表扬和支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3.6 练习勇于尝试和表达: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表演任务,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7 总结反思: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孩子们反思自己在勇敢方面的进步,并面对今后的挑战更加勇敢。
做个勇敢的孩子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朱友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
2、用辩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什么是“勇敢”?怎样做个勇敢的孩子?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所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动画激趣,揭勇敢1、师:小朋友,小熊正在过桥呢!播放录像《小熊过桥》。
看后交流:你喜欢这只小熊吗?2、小熊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熊一样勇敢。
(板书:勇敢)3、今天朱老师就要跟大家一起谈谈勇敢这个话题。
(二)游乐场中,议勇敢1、怎样才能称为勇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游乐场》。
2、你觉得谁是勇敢的孩子?(板书:的孩子)为什么?3、小结: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勇敢就是大胆地去做自己能做,又没有危险的事。
出示儿歌,拍手念儿歌。
(三)再现生活,辨勇敢A:1、通过讨论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勇敢的。
哪些行为是勇敢的?哪些行为是不勇敢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辨一辨。
2、出示图片,师表述情境。
看后小组讨论:你觉得他们是勇敢的孩子吗?为什么?指名交流。
3、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勇敢的孩子,他们都做了自己能做而且又没有危险的事,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1、过渡:朱老师这里还有两位小朋友,他们都自称很勇敢。
小朋友,你们来看看他们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吗?2、出示图片,师述情境。
看后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小朋友,还有哪些行为对于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危险的?4、小结:我们通过辨一辨发现有些行为是不能称为勇敢的,勇敢是要根据具体的事,甚至要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判断的。
5、我们已经弄清了哪些是勇敢的,哪些是不勇敢的,下面就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平时你在电视中见过哪些勇敢的人吗?同桌交流,指名说。
6、同学们一口气说出了那么多勇敢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
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板书:做个)7、刚刚小朋友又是看又是想又是说,一定累了吧!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