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5种荧光素同时标记24条人染色体-显微镜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7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凋亡形式,根据死亡细胞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图3)。
Annexin-V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
将Annexin-V进行荧光素(FITC、PE)或biotin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 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胞核红染。
因此将Annexin-V与PI匹配使用,就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
方法1 悬浮细胞的染色:将正常培养和诱导凋亡的悬浮细胞(0.5~1×106)用PBS洗2次,加入100ul Binding Buffer和FITC标记的Annexin-V(20ug/ml)10ul,室温避光30min,再加入PI(50ug/ml)5ul,避光反应5min 后,加入400ul Binding Buffer,立即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一般不超过1h),同时以不加AnnexinV-FITC及PI的一管作为阴性对照。
2 贴壁培养的细胞染色:先用0.25%的胰酶消化,洗涤、染色和分析同悬浮细胞。
3 爬片细胞染色:同上,最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
结果(图4、图5)注意事项1. 整个操作动作要尽量轻柔,勿用力吹打细胞。
2. 操作时注意避光,反应完毕后尽快在一小时内检测。
实验二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荧光显微术是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定位和动态观察的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它广泛地应用于核酸、蛋白质、细胞器、细胞骨架、激素、离子等多种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定位和功能分析。
很多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都需要频繁地使用荧光显微镜。
比如,采用荧光探针的原位分子杂交用于确定某个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或在染色体上的定位(Polak et al. 1999; Andreeff and Wiley-Liss 1999),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用于了解某个基因产物在组织和细胞中的特异性分布(Chalfie et al. 1994; Haseloff and Amos 1995)等等。
然而,在我们接触的一些低年级研究生中,一些同学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他们拍摄的荧光显微照片往往不能满足国际性高水平学术刊物的要求。
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科研效率的提高,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发表。
因此,了解荧光显微术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本实验讲解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细胞核、细胞质DNA的荧光显微显示以及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拟南芥根、茎、叶细胞的观察掌握荧光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1. 了解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 掌握荧光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3. 掌握核酸的荧光显示技术,直观地认识细胞质DNA的存在;4. 了解绿色荧光蛋白(GFP)在蛋白质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直观地认识GFP的荧光显微效果。
实验内容:1.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荧光显微镜的放大成像原理与普通透射光显微镜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荧光显微镜需要另外的激发光光源和光路。
因此,只要加上激发光光源和光路,再换上允许激发光通过的目镜(荧光显微镜的目镜在透镜玻璃的材质上与普通透射光显微镜不同),一台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就可以被升级成一台荧光显微镜了。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摘要: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以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本文主要对他们的原理、特点的介绍,并对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研究进展Abstact 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chnology refers to an antigen or antibody labeled with fluorescein, then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in tracing the corresponding antigen or antibody .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s labeled with fluorescein antibody or antibody, used to detect the corresponding antigen or antibody 。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and their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 . Key words immuno ,Immunofluorescence, research progress1.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示意图免疫荧光标记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是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位,检测出抗原或抗体。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始创于20世纪40年[1]代初,1942年Coons等首次报道用异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范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在传统光学显微镜基础上采用共轭聚焦原理和装置,并利用计算机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数字图象处理的一套观察、分析和输出系统。
把光学成像的分辨率提高了30%~40%,使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从而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微细结构的荧光图像,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生理信号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成为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的研究工具。
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原理从基本原理上讲,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现代化的光学显微镜,它对普通光镜从技术上作了以下几点改进:1.1用激光做光源因为激光的单色性非常好,光源波束的波长相同,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
1.2采用共聚焦技术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当中带有小孔的挡板,将焦平面以外的杂散光挡住,消除了球差;并进一步消除了色差1.3采用点扫描技术将样品分解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无数点,用十分细小的激光束(点光源)逐点逐行扫描成像,再通过微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平面的或立体的像。
而传统的光镜是在场光源下一次成像的,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相邻点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扰。
这两种图像的清晰度和精密度是无法相比的。
1.4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光信号,并利用光电倍增管放大信号图在共聚焦显微镜中,计算机代替了人眼或照相机进行观察、摄像,得到的图像是数字化的,可以在电脑中进行处理,再一次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而且利用了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很微弱的信号放大,灵敏度大大提高。
由于综合利用了以上技术。
可以说LSCM是显微镜制作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 LSCM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目前,一台配置完备的LSCM在功能上已经完全能够取代以往的任何一种光学显微镜,它相当于多种制作精良的常用光学显微镜的有机组合,如倒置光学显微镜、紫外线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PH)、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等,因此被称为万能显微镜,通过它所得到的精细图像可使其他的显微镜图像无比逊色。
荧光分析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物来探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生物过程的工具。
作为一种强大的科研手段,荧光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为生物学家们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一、荧光探针荧光探针是荧光分析技术中的核心,其不仅仅可以被用来标记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分子,还可以被用来探寻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的荧光探针包括荧光素、花青素、萤火虫荧光酶等化合物。
在分子生物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荧光探针是荧光素和荧光素衍生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高度荧光发射效率和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或者蛋白质结合物的变化而产生荧光信号。
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传递的技术,用于探测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两个特殊的荧光探针——受体和给体,这两种荧光探针分别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
当受体分子与给体分子靠近时,给体分子会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而发射出荧光信号,而这个荧光信号的能量来自于受体分子。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可以得出有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三、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荧光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并进一步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传统的显微镜不同,荧光显微镜通过使用荧光探针而不是普通的反射光来获得图像。
荧光显微镜通常具有高强度的光源和高灵敏度的摄像机,以及专用的荧光滤光片和物镜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可以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中结合FRET技术来可视化细胞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此来更好地理解生物过程。
四、荧光酶标记技术荧光酶标记技术是一种将酶与荧光标记物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天然状态下活性的改变。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流程地监测生物分子的表达变化或活性的调整。
荧光酶标记技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微笑浓度的变化,从而支持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的预测和监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常见问答对于FISH操作来说,那些因素比较重要?在FISH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光照、湿度和各种试剂的PH值。
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着探针和目标DNA的杂交效率;光照影响了荧光染料的强度;各种试剂pH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关系到FISH的稳定性。
在夏季成功检测的同一探针和样本为什么在冬季就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发生上述现象最大的可能是FISH操作的环境温度发生了变化导致的。
在我国,冬季普遍比夏季寒冷,低的环境温度使FISH得不到良好的杂交效率。
此外,探针的保存不当也容易引起荧光素的萃灭而导致效果不佳。
因此保证FISH操作中的温度非常重要。
该如何保证FISH操作中的温度?最佳的措施是使用一些FISH的专用仪器进行操作。
如果是手工操作,首先要对FISH操作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一些仪器进行温控能力的检查,诸如水浴锅、孵箱,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换(疾病诊断中的探针要求温控精度在1度以内)。
其次,要尽可能地保持操作环境温度在20度以上,对于在冬季进行的FISH 操作尤为重要。
此外对于需要预热以达到要求温度的试剂,在使用前必须使用温度计对其进行测温。
同时检测的样本最好不能超过4块。
操作中的行动一定要迅速。
操作者还往往忽视一些小部件的温度,诸如载玻片和盖玻片。
特别是在冬季,盖玻片本身温度就低,加之探针的量本就不多(10ul),因此事先没有预热的盖玻片会使得杂交液的温度急剧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探针和目标DNA的杂交效率。
因此对上述小部件的预热也能有效地提高FISH的杂交效果。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时,最初有清晰而明亮的信号。
但随后信号急剧衰减。
几分钟后信号就消失了。
这是探针本身的质量问题吗?在正常情况下,目前的商业化探针即使是杂交后,如果保存适当,荧光信号能保持半年以上。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操作观察的过程中或是探针的保存过程中没有采取严格的避光措施。
阳光或是强的灯光都会使荧光染料发生急剧的淬灭,从而造成了观察结果的不稳定。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其中字母代表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如果细胞中的r-蛋白含量较多,细胞中会发生④过程。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 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B. 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过程②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C. 过程③正在形成细胞中的核糖体,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D. r-蛋白与b结合,会阻止b与a结合,影响过程①,该机制属于反馈调节2.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
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
结合图回答问题:(1)启动过程①时,______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
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请据图分析原因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及题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RNA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有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b.有的RNA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c.有的RNA具有催化功能d.有的RNA可调控基因表达e.有的RNA可运输氨基酸f.有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4)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
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据图分析其依据是:______。
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4.果蝇体内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5-羧基荧光素标记明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思路编写:概述部分旨在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内容提供背景和上下文。
文章的主题是关于5-羧基荧光素标记明胶的研究。
本节将简要介绍荧光素和明胶的基本概念,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首先,荧光素是一种具有荧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它在许多生物学和化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荧光素具有高荧光强度、长寿命和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其成为标记生物分子、探针和荧光染料的理想选择。
荧光素标记的生物分子可以用于细胞成像、蛋白质分析、基因检测等多个领域。
明胶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它通常从动物的骨骼或软骨中提取得到。
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可调节性,因此在医药领域和组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荧光素与明胶结合可以赋予明胶新的功能和特性,如荧光成像和药物缓释等。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5-羧基荧光素标记明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具体而言,将探讨荧光素标记明胶的制备过程、性质表征和应用研究,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我们希望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以便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接下来的章节将依次介绍荧光素的特性和荧光素标记明胶的制备方法。
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5-羧基荧光素标记明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5-羧基荧光素标记明胶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同时,读者也可以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知识,并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2.1节)将重点讨论荧光素的特性。
5-羧基荧光素的检测方法5-羧基荧光素(5-Carboxyfluorescein)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5-羧基荧光素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5-羧基荧光素的特性5-羧基荧光素是一种强荧光染料,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稳定性。
它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会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5-羧基荧光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羧基,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方便地与生物分子进行偶联反应。
1. 荧光显微镜观察5-羧基荧光素可被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
将待检样品中的5-羧基荧光素标记物染色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荧光强度和分布情况,可以快速获得关于样品结构、功能和定位等信息。
2. 荧光光谱分析5-羧基荧光素的荧光光谱可用于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5-羧基荧光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发射光谱,可以确定其浓度和纯度。
同时,荧光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5-羧基荧光素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
3. 荧光强度测定荧光强度测定是常用的5-羧基荧光素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5-羧基荧光素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可以定量获得样品中5-羧基荧光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灵敏,可以应用于生物样品中5-羧基荧光素的定量分析。
4. 荧光染色技术5-羧基荧光素可作为荧光染料用于标记生物分子。
通过与其他分子或材料的偶联反应,可以将5-羧基荧光素引入到待检样品中,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位和可视化观察。
荧光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
三、5-羧基荧光素的应用1. 生物成像5-羧基荧光素作为一种优秀的荧光染料,可用于生物样品的成像研究。
通过将5-羧基荧光素标记于生物分子或细胞上,可以实现对生物过程和细胞内分子的实时观察和定量分析,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 分子探针5-羧基荧光素还可用作分子探针,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活性。
生物发光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中的应用荧光显微镜是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荧光染料标记生物分子,通过激发荧光染料的发光来观察样品中的生物分子分布、形态、数量和活动状态等信息。
然而,传统荧光染料存在着染色不均匀、互相干扰、光漂白等问题,限制了荧光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随着生物发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发光生物体系作为荧光标记,取得了许多有趣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生物发光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中的应用,包括发光蛋白、荧光素、纳米颗粒等。
发光蛋白发光蛋白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或外发出荧光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快速、无需添加荧光染料等优点。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来自于水母的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GFP)、黄色荧光蛋白(YFP)、红色荧光蛋白(RFP)等。
发光蛋白是通过在它们的空间构象中纳入芳环結構来发光的。
芳环结构跨越了α螺旋和β折叠的氨基酸残基,形成带有共轭双键的色团。
在发光状态下,芳环结构的π轨道与相邻的基团相互作用形成自旋极化态,随着自旋松弛,碳氧双键形成共振结构,最终将电子激发至高能级,进而脱离体系形成荧光。
发光蛋白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包括产生多种颜色变异体、改善抗性等。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领域中,如细胞标记、蛋白质交互作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等。
在荧光显微镜中,发光蛋白分子可以直接标记蛋白质、细胞结构等,形成高亮度、无毒性的荧光信号,帮助研究者观察和追踪细胞生命周期、活动过程等。
荧光素荧光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发光物质,具有自发性荧光的特性。
荧光素分子由苯并噁唑环和苯环构成,其中苯并噁唑环通过与苯环形成氢键,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稳定荧光态。
荧光素分子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如萤火虫、柿子、蘑菇等,是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荧光素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获得,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显微镜的研究中。
荧光素分子可以一次性激发多种荧光色,最常见的是蓝色荧光素、绿色荧光素和红色荧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