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74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定义汽车故障诊断是指在汽车或总成不解体的条件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技术。
由于在不解体的条件下,能直接测量的结构参数(如磨损量、间隙等)变化极少,因此在汽车诊断时,需采用一些能够反映汽车状况的间接指标,这些间接指标就是检测、诊断参数,如气缸压力的检测、发动机功率的检测等。
(二)汽车故障诊断的原则:检修时应遵循先外后内,先机后电,先查后测,先诊断后排除的总原则,更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 先外后内,故障代码和发动机故障症状相结合电控系统最常见的故障是因汽车运行的振动,运行条件潮湿,腐蚀而引起的接口、连线的松脱,腐蚀而造成的接触不良,所以先从简单的外部接口部位检查是最有效的,否则东拆这个元件,西拆那个部件,不但故障不能排除,而且还会增添新的故障。
由于电控系统控制机件多,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如果维修人员应用传统方法会感到很神秘和“无能为力”,因此对故障代码依赖性很大,很相信它,而故障代码实质上仅是对某一控制分支的故障作“有”和“无”的界定,它不可能指出故障的具体原因,而且还有时失真,而要作出准确的诊断还必须紧密结合发动机的故障症状进一步分析检查。
以下情况都可能造成故障代码显示不准。
(1)自诊断系统也有显示不出的传感器故障如有一辆电控发动机汽车运行中发动机转速失调,进而怠速不稳,这显然是有故障,可在读取故障代码时,却无代码显示。
根据发动机故障症状诊断是混合气供应量和浓度不符合要求,而直接影响混合气量和浓度的元件极可能是空气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尽管没有代码显示,也要对这两个传感器进行检测,结果虽然传感器没有损坏,但反映迟缓、输出特性偏高,更换后排除了故障。
造成不能显示故障的原因是:计算机在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时,只能接受其内设范围以外的异常信号,如导线、导线连接器接口的断路、短路等,但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很难检测。
(2)自诊系统也可能显示错误的故障代码这一般是传感器信号失真引起的。
行车日常使用及检修安全技术措施随着汽车的普及,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驾车出行的问题。
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一些行车日常使用及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措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行车日常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1. 定期检查车辆状况:在行车之前,应该定期检查车辆的状况,包括轮胎的气压、刹车油、机油、冷却液等保养项目,确保车辆在良好的状态下行驶。
2. 注意座椅安全:驾驶时,应确保座椅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保持良好的驾驶姿势,避免长时间驾驶导致身体疲劳。
3. 熟悉仪表盘:在每次驾驶之前,应该先熟悉仪表盘上的各个仪表和指示灯的含义,以确保及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
4. 安全起步和停车:起步时,应先松开手刹,轻轻踩下离合器,缓慢加速;停车时,应提前减速,使用刹车缓慢停车,并及时拉起手刹。
5. 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驶时,应尽量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限速、变道、让行等规定,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保持车距:行车时,应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做出反应,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7. 注意观察道路状况:在行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警觉,注意观察道路状况,包括路面是否湿滑、是否有障碍物等,以及注意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动态。
8. 预防疲劳驾驶:长途驾驶过程中,应适时休息,防止疲劳驾驶的发生。
同时,还应避免酒后驾驶和使用手机等导致注意力分散的行为。
二、检修车辆的安全技术措施1. 检查刹车系统:定期检查刹车系统的状况,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刹车油等部件的磨损情况,以确保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
2. 检查悬挂系统:检查悬挂系统的弹簧和避震器的状况,确保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检查轮胎:定期检查轮胎的气压、磨损情况和胎纹深度,以确保轮胎的正常使用,防止爆胎等意外情况发生。
4. 检查电气系统:检查汽车电气系统的状况,包括车灯、喇叭、雨刮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以提高行车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中的路况识别与处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安全驾驶的需求,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实现自动驾驶的过程中,路况识别与处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中的路况识别与处理方法。
路况识别是指通过感应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道路上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和分析,以获取道路的状况和相关信息。
常见的路况包括交通流量、车道线、障碍物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况识别方法。
首先,图像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路况识别方法。
通过安装摄像头,将道路的图像信息收集下来,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分析和识别。
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并可以根据图像的变化来判断道路的状况,如交通拥堵、道路状况良好等。
图像处理方法在路况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次,雷达和激光雷达是常用的路况识别技术。
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的方式,对周围的物体进行探测和测量,以了解道路上的障碍物、车辆和行人等信息。
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来获取道路上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信息。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提供路况识别所需的数据。
此外,基于车载传感器的路况识别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车载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气压传感器等,可以感知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气压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确定车辆的运动状态,如刹车、加速、转弯等,进而推测出道路的状况,如是否存在交通拥堵、是否需要刹车等。
除了路况识别,处理识别后的路况信息也是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首先是路径规划和决策方法。
通过分析识别得到的路况信息,智能驾驶系统可以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行驶策略。
例如,在面对拥堵路段时,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到的交通流量信息选择绕行的最佳路径,并决定合适的行车速度。
路径规划和决策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驾驶过程,提高行车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是自主制动和避障方法。
当系统识别到道路上存在障碍物或潜在的危险情况时,如停车车辆、行人、动物等,智能驾驶系统可以根据路况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自主进行制动或避让。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操作规范一、总则为规范我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等国家标准,制定本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的安全技术检验操作。
二、基本要求安检机构(含摩托车移动检测,下同)设置的检验项目必须满足GB21861 第4.1条规定。
本规范中检验项目前的阿拉伯数字序号为GB21861附录E、G 对应的检验项目编号。
安检机构配备的检测设备及校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技术条件》的要求。
安检机构检测设备必须按照仪器设备要求进行预热、校准;检测线各检测设备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期间核查,并保存记录。
检测线各工位在使用前,必须确认其重复性符合要求,对检测结果不能有结论性的差异,并保存记录。
三、操作规范(一)汽车安全检验项目人工检验部分线外检测操作规范1、将汽车停放在平整的路面上,主要由由外观检查人员用目力检查和运行试验,进行汽车安全检验项目中的人工检验部分线外检验的检测。
2、主要技术要求见附件1。
3、使用的主要设备:5m、20m钢卷尺或其它测距装置;轮胎气压表;轮胎花纹深度尺(或游标卡尺);透光率计。
4、操作步骤:(1)车辆唯一性认定。
检查“1.车辆号牌;2.车辆类型、品牌/型号;3.车身颜色;4.VIN代码(整车出厂编号);5.发动机号;6.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与车辆注册登记资料是否一致,车辆的识别代号、字高及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后悬、外廓尺寸、货箱内部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必要时采用钢卷尺等测距装置按照要求进行测量。
(2)车身外观。
检查“7.保险杠有无明显变形、损坏;8.后视镜/下视GA ××××—××××镜设置、安装是否完好和符合规定;9.车窗玻璃、10.车体是否周正、尖锐突出物;11.漆面否完好、符合要求;12.货箱/安全架/车外顶行李架;13.车身广告与文字标志、标识;14.自行加装装置;15.整车3C标志;16.其他注册登记检验增加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客运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出行安全,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应运而生。
下文将从制度的必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全面揭示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客运车辆是民众出行的重要工具,安全运行是保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
然而,由于部分驾驶员的驾驶态度不端正、车辆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车辆技术状况不达标,进而引发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应运而生。
通过制度的实施,可以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次,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外观检查、机械检查、电气检查、安全设施检查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外观检查:对车身、车窗、车灯、车牌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外观完好、灯光亮度合适、车牌清晰等。
2.机械检查:对发动机、刹车系统、悬挂系统、轮胎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机械部件正常工作、刹车制动力正常、轮胎胎压适宜等。
3.电气检查:对电瓶、线路、音响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电气系统正常工作、音响声音清晰等。
4.安全设施检查:对安全带、灭火器、紧急逃生窗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安全设施正常、乘客安全。
总结起来,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在保障车辆和乘客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内容包括对车辆外观、机械、电气和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检查,通过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客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的作用,确保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汽车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试。
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零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诊断标准:对汽车诊断的方法、技术要求和限值等的统一规定。
汽车技术状况的诊断基本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另一种是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
工作过程参数是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中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灵敏性、单值性、稳定性、信息性、经济性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及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检测站服务功能:依法对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
依法对车辆维修竣工质量进行检测。
接受委托,对车辆改装、延长报废期、相关新技术、科研鉴定等项目进行检测。
接受公交、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和司法机关等部门、机构的委托,为其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测。
检测站按照服务功能分类:安全检测站、维修检测站和综合性能检测站三种类型。
侧滑制动车速表工位:侧滑检测、轴重检测、制动检测和车速表检测,简称Abs工位。
微机控制系统控制方式:集中式、接力式和分级分布式。
稳态测功:指发动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转速一定和其他参数都保持不变的稳定状态下,在测功机上测定发动机功率的一种方法动态测功:指发动机在节气门开度和转速等参数均处于变动的状态下,测定发动机功率的一种方法。
无负荷测功:一类是用测定瞬时加速度的方法测量瞬时功率,另一类是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量平均功率。
汽缸密封性的诊断参数主要有汽缸压缩压力、曲轴箱漏气量、汽缸漏气量、汽缸漏气率及进气管真空度等。
曲轴箱测气量检测,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规定,用u形水压计或微型压力计在机油标尺孔处检查怠速、50%额定转速的曲轴箱压力,不得出现正压力。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要求和检验结果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本标准也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经批准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的机动车和临时入境的机动车,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拖拉机运输机组等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 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 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 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16735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 18986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 19151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 20300 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 24315 校车标识GB 24407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 25990 车辆尾部标志板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 17676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GB/T 26765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 802 机动车术语类型和定义GA 804 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GA 118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 7258和GA 80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二手车技术状况的静态检查汽车技术状况的静态检查包括对汽车的识伪检查和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检查和使用常用量具检查等。
1、识伪检查(一)、看外观:是否有重新做过油漆的痕迹,尤其是顶部下沿一圈要特别仔细察看。
那些有曲线部份的接合线条是否流畅。
大面是否凸凹不平。
尤其是小曲线接合部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处理得天衣无缝。
留下的再加工痕迹亦特别明显,另外还可以用手从顶部队开始向下触摸,如经过再加工处理,手感一定不那么平整光滑。
车门和发动机盖同车身的接合部队口缝是否一致、整齐,间隙是否过大等。
(二)、看内装饰:内装饰材料是否平整,表面是否干净。
尤其是压条边沿部分要特别仔细检查,经过再装配过的车辆内装饰压条边沿部分有明显的手印或其他工具碾压过后留下的痕迹印。
车顶部装饰材料或多或少要弄脏过的迹印。
(三)、看发动机:打开发动机盖察看线、管路布置是否有条理、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是否有重新拆卸、安装过的痕迹,有无旧的零部件等等,然后发动机试验车,听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空调是否制冷、有无暖风、发动机及其他相关部件有无漏油现象等。
最后行驶检查,整个车身是否有异常响声等等。
2、外观检查车辆在进行外观检查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外部清洗。
外观检查项目中,须在底盘下面进行的项目,最好在设有检测地沟及千斤顶或汽车举升器的工位上进行。
(一)、目测检查1、检查送检车辆的发动机型号的和出厂编号、底盘型号和出厂编号是否与行车执照上的记载相吻合;有无铭牌,是否标明了厂牌、型号、发动机功率、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日及厂名。
2、检查车身的技术状况。
特别是轿车和客车的车身在整车中价值权重轻大,维修费用也高,故检查车身是技术状况鉴定的重要一环。
检查顺序从车的前部队开始,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1)检查车身是否发生碰撞受损。
站在车的前部一角望尾部观察车身各接缝,如出现不直,缝隙大小不一,线条弯曲,装饰条有脱落或新旧不一,说明该车可能出现过事故或修理过。
车辆检查技术方案背景车辆检查是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车主及时发现车辆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车辆在行驶中表现良好,从而增加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车辆检查技术方案,是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技术方案1.车辆外观检查•检查车辆的外观有无刮擦、凹陷、破损等。
•检查车灯、车窗、后视镜等是否完好。
•检查轮胎气压、外观及花纹是否正常。
2.车辆内饰检查•检查座椅、仪表盘、方向盘等内部设施是否损坏。
•检查车内空气清新度及空调系统情况。
•检查车辆内部是否有异味。
3.车辆底盘检查•检查螺栓、螺母等是否松动。
•检查避震器、刹车盘是否正常。
•检查油箱、变速箱、转向器等部件是否有渗漏,是否缺油。
4.车辆发动机检查•检查机油、水箱液位是否正常。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气门系统等发动机部件是否正常。
•检查排气管是否存在异响或异味等。
5.车辆电气检查•检查电瓶、电线、灯光等是否正常。
•检查火花塞、电气接口等是否良好。
•检查仪表盘电子元件是否正常。
技术方案优势1.车外部检查能够帮助车主及时发现车辆外部问题,如刮擦、凹陷等,避免交通事故。
2.车内部检查能够让车主及时了解车辆内部环境和设施状况,如空气清新度、空调系统情况等,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3.车底盘检查能够帮助车主及时发现底盘部件的问题,如螺栓、螺母松动等,避免出现故障,确保行车安全。
4.车发动机检查能够让车主及时了解发动机部件情况,如机油、水箱液位等,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5.车电气检查能够让车主及时了解电气部件情况,如电瓶、电线、灯光等,保证车辆的日常使用。
总结维修保养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车辆检查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
同时,车主也要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安全和舒适性,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车辆技术状态鉴定文件原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车辆技术状态鉴定文件原件是一份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文件。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车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和不正常使用行为的出现,车辆的技术状态也可能出现问题。
因此,对车辆进行技术状态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篇文章将从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背景、重要性、方法和步骤等多个方面对该议题展开探讨。
通过对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并对其局限性和改进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相关知识,并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背景开始讨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车辆技术状态鉴定文件原件的背景和目的。
其次,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重要性以及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车辆技术状态鉴定文件原件的内容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在正文部分的详细介绍中,将首先探讨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背景,介绍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对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需求和重要性。
接下来,将深入介绍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重要性。
首先,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论述车辆技术状态鉴定对驾驶安全的重要影响。
同时,还将侧重讨论车辆维护和保养对车辆性能以及驾驶体验的影响,突出车辆技术状态鉴定在车辆保养和维修中的作用。
随后,将详细介绍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将介绍常见的车辆技术状态鉴定手段,包括传统的物理检测手段和现代的电子设备检测手段。
然后,将按照流程介绍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步骤,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评估等。
在结论部分,将再次总结车辆技术状态鉴定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其在提高驾驶安全和车辆性能方面的重要性。
B/T3730.1-1998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类型GB/T3730.3-1992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尺寸GB/T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17347-1998 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GB/T16735-1997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及固定GB/T16736-1997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GB/T16737-1997 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GB/T16738-1997 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GB/T17349.1-1998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GB/T4782-1984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GB/T4971-1985 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GB/T12549-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GB/T15089-1994 机动车辆分类QC/T34-1992 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QC/T571-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GB/T9417-1988 汽车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GB/T17349.2-1998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GB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T17676-1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GB/T4781-1984 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互换性GB/T4606-1984 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1984 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QC/T538-1999 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QC/T535-1999 重型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495-19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589-198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11561-1989 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GB11553-1989 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GB/T7031-1986 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GB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7259-1998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GB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QC/T245-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QC/T247-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QC/T251-1998 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GB/T16887-1997 卧铺客车技术条件QC/T635-2000 双层客车技术要求QC/T475-1999 客车防尘密封限值QC/T476-1999 客车防雨密封限值QC/T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示及限值GB/T12428-1990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13094-199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5910-1998 轿车质量分布GB/T17364-1998 轿车脚踏板的侧向间距GB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GB/T17275-1998 货运全挂车通用技术条件JB/T4185-1986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GB/T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5-1990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12537-19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12540-19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12541-1990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GB/T12543-19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5-1990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6-1990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GB/T12547-19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GB/T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9-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781-1990 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GB/T12782-1990 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GB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驶车内噪声测量方法QC/T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T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T17250-1998 声学市区行驶条件下轿车噪声的测量GB14023-1992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GB/T17348-1998 道路车辆会车光束倾斜角随载荷变化的测量GB/T5902-1986 汽车平顺性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GB/T4970-1996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GB/T6323.1-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GB/T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GB/T6323.3-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 GB/T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GB/T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GB/T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QC/T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GB/T14172-1993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QC/T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QC/T573-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人物和环境QC/T575-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杂质的分析方法QC/T574-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抽样规则GB/T13043-1991 客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3044-1991 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332-1991 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9020-1991 微型货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6-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7-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75-1998 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76.1-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通则QC/T76.2-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驾驶员座位基准点R测量方法QC/T76.3-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爬坡能力试验QC/T76.4-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自动换档转速或车速试验QC/T76.5-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恒功试验QC/T76.6-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燃料消耗量试验QC/T76.7-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应急转向能力试验QC/T76.8-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行驶平顺性试验QC/T76.9-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空气调节系统性能试验QC/T76.10-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冷却系统冷却能力试验QC/T76.11-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使用可靠性试验QC/T202-1995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牵引性能试验QC/T250-1998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制动性能试验QC/T203-1995 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GB/T12478-1990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1382-1989 客车前保险杠效能试验方法正面固定式障碍碰撞试验QC/T29037-1991 微型货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QC/T29022-1991 微型货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QC/T29021-1991 微型货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QC/T271-1999 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675-1990 微型货车出厂检验方法GB/T15087-1994 汽车牵引车与全挂车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GB/T15088-1994 汽车半挂车牵引座牵引销强度试验QCn29008.10-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总成评定方法QCn29008.11-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零部件评定方法QCn29008.12-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附件评定方法QCn29008.13-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清洁度评定方法QC/T29056-1992 半挂汽车列车质量分等GB/T17350-1998 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和代号GB/T9463.2-1998 绿化喷雾车术语GB/T9463.1-1998 绿化喷雾车分类GB/T8531.1-1987 真空吸污车分类GB/T9465.1-1988 高空作业车分类GB/T12503-1995 电视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9100-1992 图书馆车技术条件QC/T254-1998 运钞车技术条件QC/T458-1999 计划生育专用汽车技术条件QC/T457-1999 救护车QC/T451-1999 售货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2-1999 住宿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64-1999 淋浴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48-1999 炊事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0-2000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453-1999 厢式货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9111-1993 扫路车技术条件QC/T29112-1993 垃圾车技术条件QC/T41-1992 环境监测车QC/T22-1992 计量检测车QC/T24-1992 邮件运输车技术条件QC/T447-1999 建筑大板运输车技术条件QC/T456-1999 颗粒粮食散装车技术条件QC/T493-1999 修理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4-1999 养蜂汽车技术条件QC/T455-1999 牲畜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503-1999 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22-1997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39-1999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技术条件QC/T466-1999 翼开启式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JB/T4199-1986 后栏板起重运输车技术条件QC/T459-1999 随车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GB/T9465.2-1988 高空作业车技术条件GB/T9419-1988 轻质燃油油罐汽车技术条件QC/T23-1992 奶罐车GB/T9463.3-1998 绿化喷雾车技术条件GB/T8531.2-1987 真空吸污车技术条件QC/T29113-1993 真空吸粪车技术条件QC/T29114-1993 洒水车技术条件QC/T560-1999 散装水泥车技术条件QC/T21-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技术条件QC/T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5-1998 运钞车防护性能试验方法QC/T449-2000 保温车冷藏车性能试验方法QC/T51-1993 扫路车性能试验方法QC/T52-1993 垃圾车性能试验方法QC/T53-1993 真空吸粪车性能试验方法QC/T54-1993 洒水车性能试验方法GB/T8531.3-1987 真空吸污车性能试验方法GB/T8531.4-1987 真空吸污车可靠性试验方法GB/T9463.4-1988 绿化喷雾车试验方法QC/T561-1999 散装水泥车性能试验方法QC/T40-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性能试验方法QC/T223-1997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440-1999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试验方法GB/T9465.3-1988 高空作业车试验方法GB7956-1998 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QC/T29105.1-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术语及其定义QC/T29105.2-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装置及装置的清洗QC/T29105.3-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QC/T29105.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显微镜颗粒计数法QC/T589-1999 厢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29053-1992 厢式货车质量分等QC/T29055-1992 保温汽车冷藏汽车质量分等QC/T588-1999 自卸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587-1999 罐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29057-1992 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质量分等QC/T29054-1992 轻质燃油油罐汽车质量分等GB/T1149.2-1994 内燃机活塞环术语GB/T5181-1985 汽车排放物术语和定义GB/T2900.9-1994 电工术语火花塞GB/T725-1991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QC/T492-1999 汽车化油器汽油泵型号编制方法GB/T727-1985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QC/T429-1999 高能点火装置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430-1999 火花塞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551-1999 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QC/T477-1999 汽车化油器进口凸缘的安装尺寸QC/T29088-1992 汽车发动机化油器出口凸缘尺寸QC/T478-1999 机械膜片式汽油泵凸缘的安装尺寸GB/T14169-1993 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A型和B型GB/T14170-1993 载货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尺寸规范QC/T31-1992 汽车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尺寸GB/T8409-1999 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GB/T17653-1999 汽车柴油机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QC/T287-1999 汽车燃油滤清器纸持滤芯尺寸规格QC/T488-1999 汽车燃油箱用槽型盖加注口及连接尺寸GB/T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QC/T540-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1-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I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2-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3-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QC/T515-1999 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JB/T2292-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水口出水口加水口及盖JB/T2291-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芯子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QC/T29025-1991 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GB/T6784-1986 M10X1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5-1986 M12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6-1986 M14X1.25矮型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7-1986 M14X1.25矮型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8-1986 M14X1.25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9-1986 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90-1986 M18X1.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91-1986 M18X1.5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JB/T5882-1991 六角对边16MM的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12734-1991 汽车同步带尺寸GB/T13352-1996 汽车V带尺寸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技术条件QC/T471-1999 重型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481-1999 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282-1999 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QC/T527-1999 汽车发动机边杆技术条件QC/T544-2000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521-1999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QC/T469-1999 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280-1999 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QC/T570-1999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QC/T29031-1991 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GB/T1148-1993 内燃机铝活塞技术条件QC/T552-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技术条件QC/T55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技术条件QC/T283-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QC/T279-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QC/T547-1999 汽车发动机螺旋衬簧铸油环技术条件GB/T14222-1993 内燃机活塞环矩形环GB/T14223-1993 内燃机活塞环梯形环和楔形环GB/T1149.1-1994 内燃机活塞环通用规则GB/T1149.3-1994 内燃机活塞环刮环GB/T1149.4-1994 内燃机活塞环技术要求GB/T1149.5-1994 内燃机活塞环油环QC/T285-1999 汽车化油器技术条件QC/T29061-1999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QCn29034-1991 汽车燃油箱技术条件QC/T489-1999 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QC/T468-1999 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QC/T512-199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QC/T590-199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508-199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QC/T509-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QC/T510-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QC/T511-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GB10327-1989 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JB/T6327-1992 火花塞阻尼接线帽技术条件QC/T431-1999 火花塞瓷绝缘体技术条件JB/T6472-1997 电阴型火花塞GB/T7825-1987 火花塞QC/T48-1992 汽车汽油滤清器GB/T13405-1992 汽车V带轮GB13552-1998 汽车多楔带GB/T10414-1989 汽车同步带传动带轮GB/T12732-1996 汽车V带GB/T2061-1989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带黄铜带QC/T275-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标准QC/T553-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标准QC/T555-2000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标准QC/T28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金相标准QC/T516-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QC/T281-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GB/T10397-1989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评级GB/T10399-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GB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GB14097-1993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QC/T524-1999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QC/T525-1999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526-1999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GB/T12542-1990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道路试验方法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QC/T637-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方法QC/T248-1998 汽车化油器性能试验方法QC/T32-1992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QC/T591-199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GB/T5923-1986 汽车柴油机滤清器试验方法GB/T5924-1986 汽车柴油机滤清器的试验值及分级QC/T249-1998 机械膜片式汽油泵试验方法QC/T33-1992 汽车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GB/T1149.6-1994 内燃机活塞环检验方法QC/T39-1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JB/T2293-1978 汽车拖拉机散热器风筒试验方法GB/T14762-1993 车用汽油机排污染物试验方法GB/T3845-19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7691-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4761.2-19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5-19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T384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GB/T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10398-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测试方法GB/T8194-1987 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及简易法GB/T1859-1989 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准工程法GB/T3821-1983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QC/T558-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JB/T6771-1993 汽车及摩托车发动机选配火花塞的热适应性试验方法GB/T11545-1996 汽车V带疲劳试验方法QC/T901-1998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29075-1992 汽车发动机活塞质量分等QC/T29085-1992 汽车发动机活塞环质量分等QC/T29086-1992 汽车发动机轴瓦质量分等QC/T29076-1992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质量分等QC/T29069-1992 汽车汽油泵质量分等QC/T29102-1992 汽车化油器质量分等QC/T29060-1992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质量分等QC/T288-1999 汽车用水泵总成质量分等QC/T289-1999 汽车用机油泵总成质量分等QC/T290-1999 汽车散热器质量分等QC/T29073.1-1992 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连杆螺栓连杆螺母QC/T29073.2-1992 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主轴承螺栓缸盖螺栓。
浅谈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方法及内容摘要:所谓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是指通过感官和运用检测设备对汽车的外观、内饰情况,各个总成和部件的完好情况,整车的各项使用性能等进行评估。
汽车的技术状况的鉴定,也是确保车辆在可靠性、动力性、经济型、安全性、排放性能等方面有良好状态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汽车经过长期使用后,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动力性能下降,经济型变差,可靠性降低,排放超标和故障率上升等,有关零、部件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断裂等损坏,从而导致汽车状况变差,于此同时还会相继出现外观症状,如车身歪斜不正,车身或驾驶室的覆盖件变形,油漆脱落和腐蚀等,严重影响车容,车貌和企业形象,零、部件的疲劳、老化、断裂、变形还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状况鉴定是检查、测试、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的组成,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另一种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
一、鉴定方法1、人工经验鉴定法它是通过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鉴定评估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情况下,借助简单工具,用肉眼观察、耳听、鼻嗅、手摸、脚踏等方法,百年检查边分析,进而对汽车技术状况做出评判的一种方法。
优点:资金投入少,不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和专门的场地,见效快方便实用;缺点:鉴定的准确性差,不能定量分析,要求鉴定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现代仪器设备鉴定法是指汽车在不解体的情况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来检测鉴定汽车及其各总成部件的工作情况,为分析和判断汽车技术状况提供定量依据。
优点:准确度高,能定量分析;缺点:投资大,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和检测设备,设备操作人员需要专业的培训,检测成本高,是诊断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上述两种方法可交替使用,而人工经验鉴定法应用较为普遍,特别在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二手车交易场所应用极为广泛。
二、鉴定的内容汽车鉴定主要是对汽车的静态和动态的检查。
1.汽车静态的检查汽车静态检查主要是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一般是通过目测来进行,目测检查通常只作为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则要通过借助一般的通用仪器设备来进行。
×××公司内部质量标准
Q/WS T01002-2019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2019年12月日发布2019年12月日发布
×××公司×××工厂质量管理部发布
更改记录
目次
前言 (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
2 引用标准 (5)
3 行驶条件 (5)
4 检查方法 (5)
附录A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记录表 (6)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2677-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而起草。
本标准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批准人: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的行驶条件和检查方法。
以确定该车可否进行性能试验。
本标准适合于各类汽车。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 行驶条件
3.1 行驶道路为平坦的平原公路,交通流量小,有里程标志,单程不少于50km。
3.2 风速不大于5m/s。
3.3 其余行驶条件及试验车辆的准备,按GB/T 12534的规定。
4 检查方法
4.1 汽车行驶里程为100km(往、返各50km)。
车速为该车设计最高车速的55%~65%,尽量保持匀速行驶,不允许空档滑行。
4.2 行驶中监视汽车各总成的温度(包括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变速器及驱动桥油温等)是否正常,检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
对转向、制动等机构的效能应密切注意,如发现异常,应停车检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行驶检查。
4.3 测定行驶检查的平均燃油消耗量(每50km计)和平均技术车速,此项供选作。
4.4 检查结果记入附录A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记录表。
附录A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记录表
汽车型号VIN号发动机编号装载质量试验路线试验日期路面状况风速(m/s)风向
试验员驾驶员
平均技术车速:
平均燃油消耗量:
重点检查记录:
检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