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战
- 格式:dps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2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滇军抗战纪实杨宏光率部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导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共培养学员9000多人,300多位成为将军。
杨宏光便是讲武堂出身的将军之一。
一个从绥江走出,从考入讲武堂开始从军之路,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在江西九江接受日军投降的滇军将领。
他的经历,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众多抗日将领的一个缩影。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杨宏光将军的遗物和照片前,杨儒圣缓缓说起了父亲当年抗战的事迹。
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我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母亲基本不谈父亲的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开始收集资料,拜访父亲的老战友,才逐渐还原出我父亲的人生经历。
父亲1892年出生于昭通绥江县太平乡古楼坝,从当时的省立昭通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最终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
军校毕业后,父亲回到云南,曾经担任过讲武堂的教官,并在唐继尧的部队中先后担任过排长和工兵营长。
1927年时,父亲担任北伐后援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并于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38军第七师副师长。
到了龙云主政云南时,父亲曾担任过省政府高参、军需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云南整编4万余人的60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120师雁门关伏击战适时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导语:一提起雁门关,人们首先就会想起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但那只不过是戏剧舞台上的故事。
而在抗战时期,八路军120师就在这个抗敌御侮的古战场上
一提起雁门关,人们首先就会想起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但那只不过是戏剧舞台上的故事。
而在抗战时期,八路军120师就在这个抗敌御侮的古战场上,进行了成功的伏击战,还得到了毛泽东、卫立煌和国民政府的高度肯定。
雁门雄关
雁门关,在历史上一直和抵御外侮联系在一起,战国的李牧、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在这里留下征战的脚步。
到了宋朝,杨业更是长期在此戍守,留下了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故事。
雁门关会有如此多的战火征伐,就是这里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上,因为两侧群山对峙,其形如门,每年大雁南下北归,都是从这里两山之间飞进飞出,就像从门里进出一样而得名。
雁门山所在的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约700公里。
万里长城的内长城从阳方口以东,就是沿着恒山山势东去,沿途关隘林立,而坐落在雁门山上的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历来就是以险峻而闻名,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它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演义小说戏剧故事中的三关元帅说的就是负责守备这外三关的最高军事指挥。
正因地势险要,雁门关从战国时代起一直都是郡县的府治所在,唐朝开始才在山巅绝顶处设置关隘,依托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附近的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
向东是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可以直出华北平原;向西是轩岗口、宁武关、偏头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路军两次长生口伏击战“牛刀杀鸡”重挫日寇
导语:在继八路军115师成功地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八路军的首战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随即在敌后展开,发动
在继八路军115师成功地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八路军的首战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随即在敌后展开,发动一系列作战行动。
伏击战作为游击战的重要战术手段,被八路军广为应用。
其中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河北井陉长生口地区的两次伏击,更是充分体现出八路军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游击战的精髓。
兵家必争的井陉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北起北京,南到河南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近400余公里。
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就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太行山绵延千里,百岭千峰,万壑沟深。
来自山西的许多河流穿过太行山,奔腾向东,自然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这些东西向的峡谷,就被称为“陉”。
其中最著名的八个峡谷,古称太行八陉,成为古代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往来交通的咽喉通道,也很自然成为三省交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
井陉是八陉中的第五陉。
井陉最早是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就在今天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冀晋两省交界处,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
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历来是河北与山西的通衢要冲。
作为古代燕赵与秦晋之间的交通要隘,堪称是控制冀晋两省的锁钥之地。
生活常识分享。
海阳地雷战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地雷战》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人印象深刻的红色记忆。
地雷作为抗日战争中民兵作战的重要防御武器之一,在反“扫荡”战争中得以广泛使用。
但是,对于地雷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地雷战在抗日战场中地位如何,尚存不少争议。
本文以电影《地雷战》的故事发生地海阳县为案例,对地雷战做一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客观评价地雷战提供参考借鉴。
地雷战在海阳的引入海阳地处胶东半岛南部,背靠牙山,面向黄海,抗日战争时期是胶东抗日根据地东海地委领导下的县域之一,人口48万。
在日本“大东亚圣战”的战略计划中,一直把胶东作为往来于海上与华北之间的重要通道和“以战养战”的补给基地之一。
海阳作为胶东沿海城市,西邻青岛,东邻威海,素来是日军觊觎的目标。
占领海阳,海陆两路西出直通青岛,海上东进直插威海,陆路北上可威胁烟台,并进而控制整个胶东半岛。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海阳。
在全国统一抗战的大局影响下,海阳军警曾赴邻近的威海协助抗战,留下了向阳山战役的壮举。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军战略部署的调整,将原本用于正面战场的大量兵力投入敌后战场,海阳也成为了日军攻击的目标。
据《山东省志?军事志》记载,从1938年到1943年期间,日军多次从海阳海岸线登陆,侵犯何家港、大辛家、大埠圈等地。
1940年,日军侵入海阳行村,占领凤城,先后在凤城、鲁古埠、行村、大山所安设据点,随后对附近区域进行凶残“扫荡”,疯狂烧杀抢掠,仅在1940年正月一个月内就制造了战场泊、周格庄、霞河头等多起惨案。
1942年,日军“扫荡”进一步升级,除持续进行小规模“扫荡”外,还进行了两次出动兵力达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
“扫荡”中,敌人手段残忍,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据统计,从1940年至1942年3月,日伪军共烧毁房屋6543间,杀死群众1223人、伤996人,奸污妇女1401人,抢走粮食362.89万斤,抓走村民4822人,抢走大牲畜4861头;共出动飞机轰炸80次,炸毁房屋716间,炸死65人,炸伤51人,炸死炸伤大牲畜68头。
七恒村伏击战心得体会
案例1:
看完了七恒村伏击战的故事,我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1937年9月下旬,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山西,在忻口遭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部队有力阻击,被迫改由正(定)太(原)路西进。
10月中旬,国民党守军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晋东门户娘子关告急。
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时任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率部火速向娘子关东南及以南日军侧后进发,寻机歼敌。
为阻日军西进,刘伯承指示第386旅第771团在平定县桃家岭、七亘村一线采取运动防御,争取时间,同时调第772团回马山村,准备侧击西进日军。
10月22日,第771团在七亘村修筑阵地时被敌机发觉,当晚遭到日军第20师团1个联队和200多骑兵袭击,伤亡30余人,一时与师部失去联络。
这次伏击,虽未达到全歼目标,但也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起到了牵制敌人的作用,使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曾万钟部1000余人得以从敌包围中解救出来。
七亘村两次设伏虽然规模都不算很大,却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是抗战初期我军在山西抗日前线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响堂铺伏击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河南省涉县(今属河北省)响堂铺地区对日军的伏击战。
神头岭战斗之后,日军为配合津浦战役作战,相机进攻潼关、西安和陕甘宁边区,继续疯狂地向黄河各渡口进犯。
这样,邯长公路上日军的运输更加频繁,每日汽车来往不断,公路沿线的警戒也加强了。
为扰乱日军的计划,阻止其进攻,八路军准备在适当地点对日军运输线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打击。
3月29日,第129师决心以3个主力团,在响堂铺再打一次伏击战,歼灭日军的运输车队,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具体战斗由副师长徐向前指挥,参战的主力团分别是:129师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第771团(团长徐深吉、政委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和第772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共计3000余人。
响堂铺位于东阳关和涉县之间,这里公路沿小河而过,路南是高山、悬崖峭壁,不易攀登;路北为起伏高地,多谷口,便于隐蔽和出击。
只要东西两头一卡,敌人便无路可逃,因此可以说是理想的设伏地点。
八路军的具体部署是:第771团和第769团的主力为第一梯队,埋伏在响堂铺公路以北的山区,第771团为右翼,第769团为左翼,共同作为打伏击的主力部队。
第772团的主力为第二梯队,集结于马家拐,并以一部分兵力分别在东阳关以东和苏家蛟地区游击警戒,准备阻止黎城、东阳关出援之敌,掩护主力右后方的安全。
另派第769团的4个连埋伏在椿树岭以东地区,准备阻止由涉县来援之敌。
作战部署下达后,各部队于3月30日24时秘密进入伏击地区。
天刚蒙蒙亮,第772团就派人前来报告,在马家拐发现200多名敌人,可能要切断八路军的退路。
这个意外的消息,使大家吃了一惊。
难道我们的战士暴露了目标?难道日军发现了八路军的伏击意图?如果真是这样,不但伏击计划不能实现,潜伏部队还可能遭到日军的围攻,受到损失。
一、邯郸之战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
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
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
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
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
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
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
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
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
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
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
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
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
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
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
陆军十大经典战例一览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参战部队: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作战结果: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相关介绍:赤水是长江上游右岸支流,为中国贵州、四川、云南三省界河。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直罗镇大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第1、3军团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1月3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15军团编入红1方面军,共约1.1万余人,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时间:1935年11月20日——11月23日地点:陕北直罗镇我方:红军第1、第15军团结果:毙敌1000余人,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支(挺)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曹克明与孙家口伏击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34期曹克明(1901-1971),原名世德,字克明。
出生于高密县第8区南郭庄(今诸城郭家屯镇南戈庄村)一个地主家庭。
1922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9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
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夏,大学毕业后,任山东省教育厅视导。
1927年夏,调中共山东省委工作。
(一)1927年冬,曹克明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回南郭庄发展党员,成立南郭庄党支部,曹任书记。
第二年夏,中共山东省委派人到南郭庄一带协助曹克明建立农会,扩大党组织,南郭庄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参加了“贫民会”;还在柿子园、西注沟、马家埠等村建立了“贫民会”,开展抗租、抗捐的斗争。
10月4日晚,曹克明领导的暴动开始了,西注沟、马家埠的“贫民会”会员也来到南郭庄,他们在街上摆上桌子,召开群众大会,号召中贫农当家闹革命,将村政权掌握在农民手里。
但是,由于“贫民会”力量薄弱,抵挡不住地主们和联庄会的进攻,“贫民会”坚持不到一月宣告失败,曹克明逃离高密,返回山东省委工作。
1929年4月中旬,曹克明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
5月,代理青岛市委书记。
7月2日,由曹克明、党维蓉、徐宝铎3人在青岛组成中共山东临时省委。
8月21日,陈潭秋主持改组山东临时省委,由王进仁、曹克明、党维蓉3人组成省委常委会,曹克明任省委巡视员。
11月,兼任中共潍县县委书记。
1930年3月中旬,中共潍县县委决定利用桥西山会的机会组织武装暴动,成立“暴动委员会”,曹克明兼党代表,徐宝铎任司令。
3月18日,暴动队伍随着赶会的人群进入预定地点。
但是,情况突变,国民党县长李正时率县警备队和骑兵赶到,民团在会场外巡逻,“暴动委员会”决定停止行动。
3月下旬,曹克明由潍县去烟台开会,此时,曹因系“共党分子”被画像通缉,行至昌邑城外时被逮捕,经审讯无所获,准备枪决。
时有表兄任昌邑县警察局长,出面担保,夜间命人将其放出。
曹克明即潜往平度、莱阳、即墨一带躲藏。
勒洛雷伏击战:著名的“巴克曼之角”之战本文导读:巴克曼本人正面照,着实英气逼人当巴克曼行驶到小镇勒洛雷的村口时,一群步兵和后勤人员象看到救命稻草一样围了上来。
这些步兵报告说大批美国坦克正顺公路向库唐斯前进!毫无疑问,德军此时也向库唐斯撤退,如果让美军抢先进城后果不堪设想。
巴克曼马上派出两个乘员去核实这一情况,很快他们就返回并报告一支由15辆谢尔曼式坦克以及其他一些车辆组成的美军纵队正在沿公路靠近。
美军坦克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巴克曼当机立断让步兵迅速撤离,单车来到勒洛雷村口设伏,决定以牺牲个人为代价来换取大部队的安全。
巴克曼命令豹式坦克开到库唐斯至圣洛国道与勒洛雷的便道交叉的路口,以四周的橡树作为掩护,把坦克停在路口后方约100米的小道上,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到来。
就在巴克曼的坦克刚刚隐蔽好的时候,美军坦克纵队也已经顺着公路隆隆开来。
巴克曼阿登战役时期的座驾,黑豹g型当毫无戒备的美军装甲纵队向着盯着猎物的“黑豹”靠得非常近时,这只豹子才决定猛扑上去,咬断猎物的喉咙。
“准备战斗!美军坦克从左边过来,先干掉打头的那辆!”巴克曼一声令下,豹式的75毫米穿甲弹立刻破膛而出,直接贯穿了最前面那辆谢尔曼坦克的侧装甲,这辆美军坦克立刻起火爆炸;紧接着,第二辆谢尔曼坦克也被豹式打瘫在地。
头前领队的两辆谢尔曼坦克中弹起火,影晌了车队的前进,美军顿时乱作一团。
另外两辆谢尔曼坦克发疯地冲撞着前面起火的坦克,企图移开前面的障碍冲向那只该死的“德国豹子”,但也都被这只“黑豹”打瘫痪在路边!当美军看清是豹式坦克后,竟然本能地开始后撤,甚至连几辆冲过路口的坦克也退了回去。
巴克曼座车与kfz-251豹式坦克趁乱冲上公路,精准的75毫米坦克炮把沿途的美军半履带车、吉普车一辆辆摧毁。
一发炮弹击中了弹药输送车,整车弹药被瞬间引爆,紧接着,燃料卡车也相继发生爆炸,一时间公路上火光冲天。
这时,又有两辆谢尔曼坦克开下公路,从左侧田野上向豹式坦克迂回,企图攻击豹式薄弱的侧面。
黄土岭伏击战,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1939年11月,侵华日军在当年秋季扫荡晋察冀失败后,伺机报复。
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率领的日独立混成第二旅团1500余人,从涞源出发,向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根据地扫荡,企图与八路军主力决战。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运筹帷幄,令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统一指挥第一、第三、第25团等部,利用敌人报复心切的心理和孤军深入的机会,以少部分兵力诱敌深入,用六个团近万兵力在涞源县黄土岭、寨头、上庄子一带一个狭长的山谷设伏,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一举歼灭鬼子9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八路军伤亡500余人。
黄土岭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对日作战又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猪年春节刚过,位于涞源、易县交界的黄土岭村,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
门框上年前新帖的对联,门楣上的红灯笼,把小小的山村衬托的喜气洋洋。
紧贴着村庄修建的荣乌高速在村口隧道钻出,像一条巨龙,向远方延伸。
虽然山村周边太行山余脉上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但是,春的信息已经在人们心头涌动。
在热情的村民指引下,我们绕过荣乌高速公路黄石口收费口,爬上了位于半山腰的纪念亭。
这是中共涞源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当年那场战斗,于1987年8月1日建立的。
纪念亭呈方形,四柱支撑,飞檐翘角。
周边有青松翠柏相衬,庄严肃穆。
大理石碑体正面是聂荣臻题《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背面碑文记录了这场战斗的经过及其意义。
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向上攀登,脚下是一道古长城遗址。
由于年代久远,只能从残存的条状墙体走向,分析其防御方向。
当地老乡说那是燕国长城,也有人说是中山国长城,无论是哪国,都要比秦长城还要古老。
站在城墙上俯瞰,荣乌高速、省道204 车流滚滚,白云蓝天下的黄土岭村的民居依山而建,排列有序,白墙黛瓦,安谧宁静。
沿省道204东行,过黄土岭,不足千米,就到了易县境内的寨头村,村子不大,荣乌高速顺着村边,沿山脚而过。
伏击战观后感近年来,伏击战成为了军事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战术手段。
当我看到相关报道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伏击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战术成果。
此次观后感,我将结合实例和个人思考,谈一谈对伏击战的理解和感悟。
伏击战是一种以埋伏预设来对敌进攻进行一次或多次突然攻击的战术。
它依靠优越的战场态势和充足的情报,利用敌人意外和混乱的心态,以次优力量打击敌人。
伏击战以其灵活多变、针对性强的特点,成为保密恶劣、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弱者能够取得胜利的有效战术。
回顾历史战争,伏击战屡屡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数越战中的“226伏击战”了。
1966年,越南天际岭以北区域由于接近北越的边境,成为北越游击队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越共掌握了充足的情报,趁着美军措手不及的时机,在一次操演期间对美军进行了毁灭性的伏击。
越南军队遵循自己优势的原则,以少胜多,战果惊人。
这场伏击战使得美军对越南战争的战术思路发生了极大转变,对于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战争中,伏击战也重要的战术手段之一。
对抗恐怖组织等非常规战争时,伏击战被广泛应用。
以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为例,阿富汗地形复杂,山地和丛林地区很多,给恐怖分子提供了绝佳的隐藏和伏击的环境。
美军采取了一系列防护和斩首行动,以打击对方的能力,提升本方的士气。
伏击战所具备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主动权在伏击方,他们可以选择时间和地点,制造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战场态势。
此外,伏击方可以通过合理的预设,有效限制敌人的行动和资源调度,从而带来对敌有力的打击。
同时,伏击战的突然性和准确性也让敌人难以做出及时反应,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然而,伏击战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伏击战一般是采取单次打击的方式,不能长时间维持敌人的牵制。
其次,对敌人侦查的要求很高,如果情报收集和判断失误,有可能导致整个伏击战计划失败。
最后,伏击战也往往需要军队有较高的耐心和忍耐力。
因为伏击战往往要求军队长时间隐藏和等待,对士兵的身心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这几天山东某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地雷战传奇》。
据权威消息说:“电视剧《地雷战传奇》以抗战时期闻名中外的‘地雷战’发生地——山东海阳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我党领导下的当地抗日军民,打日寇、除汉奸、反恶霸,最终解放海阳的光辉历程。
同当年亿万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地雷战》相比,电视剧《地雷战传奇》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海阳地区抗日战争主要的斗争形式如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伏击战、麻雀战、反间计等皆有展示之外,还表现了海阳作为螳螂拳之乡的剽悍民风,富有地域特色的‘海阳大秧歌’的火爆热烈以及依山傍海的绮丽景色。
”海阳县离我的家乡不远,是邻市邻县。
本人对于60年前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地雷战知之甚少,倒是从我父亲那里知道本县的情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县里有十二个日本鬼子,几十个伪军。
在八年时间里,只有几个伪军被消灭,这十二个日本鬼子都在1945年8月后毫发无损地回到日本。
也就是说,这十多个日本鬼子有效地统治了全县长达八年。
当时本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有好几支,除了三支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还有我们的地下党组织,倒是这些抗日力量之间经常发生摩擦。
八路军所领导的游击队只有几十个人,是本地有名的英雄于得水领导的,这支部队被日军偷袭一次后伤亡过半,他被迫带领部队离开本地。
解放后,于得水任某军分区司令员,文革中被红卫兵塞进冰洞里,活活冻死。
也就是说,这么多抗日力量,八年中没有消灭我县的一个日本鬼子。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日本兵基本不出县城,天天龟缩在碉堡里,只让伪军下乡清乡、收粮。
二是我方武器装备较差,三是抗日力量分散且勾心斗角。
四是北方老百姓质朴木讷,只求温饱,很少关心国事,对日本侵略者并无足够的仇恨,因此,抗日的社会基础并不稳固。
姜文的《鬼子来了》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当时老百姓的心态,可惜这部影片也就因为真实而被禁映。
每晚工作结束回家,我都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机,逐一搜索过去,但看到《地雷战》,我就赶紧换台。
并非我不爱国,实在是这些宣传片离历史真相太远,看了有点反胃。
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篇一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一部超震撼的片子——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这感受啊,真是五味杂陈!我觉得吧,这场战斗真的太激烈、太残酷了!也许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每一个战士心里都充满了恐惧和坚定的信念。
恐惧是因为面对生死的未知,谁知道下一秒自己是不是还能活着?但坚定呢,是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守护身后的亲人,那股子劲儿,就像钢铁一样硬!画面里的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这场景仿佛把我也拉进了战场。
我可能没办法真正体会到战士们当时的心情,但我能感觉到那种紧张和压力。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在那里,我能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吗?也许会吓得腿软吧,哈哈。
不过呢,这场战斗也让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战士们相互配合,就像一个紧密的拳头,狠狠地砸向敌人。
这难道不牛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遇到点小困难,大家就各自为政,要是都能像这些战士一样团结一心,还有啥解决不了的呢?这场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真的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让我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得好好珍惜。
同时,也让我对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充满了敬意,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篇二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哇塞,看了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之后,我这小心肝儿那叫一个澎湃!你们说说,那场面,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子弹嗖嗖地飞,炮声轰隆隆地响,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跟着蹦出来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不就是一场战斗嘛。
但我想说,亲,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啦!这场伏击战里的每一个战士,那可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战斗啊!我就在想,他们难道不怕死吗?可能怕,但他们更怕失去家园,怕自己的亲人受苦。
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咱们点赞吗?我看到有个战士,身上都负伤了,还在拼命往前冲,这是啥?这就是勇气,这就是信念!我觉得我要是在现场,估计早就吓尿了。
哎呀,这么一想,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这场战斗也让我反思了很多。
比如说,现在咱们的生活这么安逸,是不是就容易变得懒散和自私啦?也许是吧。
观看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篇一观看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远程教育里关于街口伏击战的内容,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这一场战斗,那叫一个激烈!想象一下,战士们藏在暗处,紧张又兴奋地等待着敌人进入包围圈,那心情,可能就像我们考试前等待发卷一样,心里“砰砰”直跳。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一场战斗嘛,有啥特别的。
可我觉得,这可太特别了!那些战士们,他们难道不害怕吗?也许害怕,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我觉得我可能会腿软。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安逸,是不是就容易变得软弱了?战斗中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那画面感简直了!就像电影大片一样,可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啊!看着战士们奋勇杀敌,我心里又激动又难过。
激动的是他们的英勇无畏,难过的是这得付出多少鲜血和生命啊!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就是他们用命换来的吗?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也许有时候我们会抱怨学习累、工作苦,可跟他们比起来,这算啥呀!这一场街口伏击战,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篇二观看远程教育街口伏击战观后感哎呀妈呀,看了那个远程教育里的街口伏击战,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说真的,一开始我也就是随便看看,没抱多大期望。
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那场面,好家伙,枪林弹雨的,跟我平常玩的游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啊!你说那些战士们,他们咋就那么勇敢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子弹不长眼,可能随时就把命丢了?我觉得吧,可能他们心里有一股信念,一股比生命还重要的信念。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遇到点小困难就想退缩,真是惭愧啊!战斗中,有个战士倒下了,我的心“咯噔”一下。
我就在想,他家里是不是还有亲人在等着他回去呢?他是不是还有好多梦想没实现呢?也许他还想着战争结束后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呢。
想到这,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场战斗,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伏击战
伏击战就是了解敌人的行军路线后,埋伏好,然后攻击敌人。
伏击战的指挥要灵活果断,发起战斗要适时,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敌人措手不及时,勇猛出击,速决全歼。
遇到强敌时,不能达到速决,应给予火力杀伤
后,隐蔽而迅速转移。
经典战例:平型关战役。
战术说明
伏击俗称埋伏,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曾广为运用。
《孙子·势篇》即载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北宋时的《百战奇法》也有:“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
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的记载。
伏击战斗理论随着战争的实践而逐步发展。
作为对运动之敌袭击的一种样式,预先将兵力隐蔽埋伏在敌必经道路的翼侧,待敌进入预定地区,突然攻歼敌人是伏击的基本战法。
伏击战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
待伏,是在侦察到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待机歼敌。
诱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设伏,然后用少数部队诱敌上钩,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给予沉重打击;或者假攻一个点,引诱别的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的增援部队,即“围点打援”。
伏击的对象,主要是敌战斗人员较少的运输队、汽车、火车、船队和零星小股分队,以及饥饿与疲惫不堪的战斗部队,以便速战全歼。
伏击用伏击战打击运动的敌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价,换极大的胜利。
伏击战,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待伏,前者是在侦察到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待机歼敌;后者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设伏,然后用少数部队诱敌上钩,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给予沉重打击;或者假攻一个点,引诱别的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伏击的对象,主要是敌战斗人员较少的运输队、车队、船队和零星小股分队,以及饥饿与疲惫不堪的战斗部队,以便速战全歼。
⏹伏击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能隐蔽地配
置兵力和发扬火力,便于突然发起冲击、围歼和捕捉敌人,便于迅速转移,而不利于敌回击和突围逃窜的地点。
⏹伏击战的行动要迅速隐蔽,严密封锁消息,搞好伏击地
域的伪装.伏击战指挥要灵活果断,发起战斗要适时,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敌人措手不及时,勇猛出击,速
决全歼.遇到强敌时,不能达到速决,应给予火力杀伤后,隐蔽而迅速转移。
伏击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兵力分为侧击、堵击、尾击三部分,以侧击为主,实行堵头、斩腰、截尾的战术。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引兵攻赵,包围了赵都邯郸。
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矛头直指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设伏,大败魏军,擒庞涓(后放回),史称“桂陵之战”,孙膑的这一战法后来被概括为“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周显王二十八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
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
韩昭侯求救于齐。
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
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
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
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
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
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
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
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
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
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
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
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曾组织过多次伏击战,特别是七亘村伏击战、神
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最为有名。
一般而言,同一个地点的伏击战只能组织一次,但刘伯承将军却独树一帜,利用日军战术僵化的特点,出奇制胜。
⏹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进抵山西平定地区,当时日军正猛攻娘
子关。
为配合娘子关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于10月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连续作战打击日寇。
其中以两次设伏七亘村战果尤其显著。
⏹日军为了切实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紧从井陉至平定的小路运兵
运粮。
刘伯承计划在七亘村打一仗,钳制日军的迂回进攻,掩护娘子关友军。
七亘村是理想的伏击战场,它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正好是10里峡谷,谷深数10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
刘伯承经过实地调查,选中了这个伏击阵地,随即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附近待机。
10月26日拂晓,测鱼镇日军的辎重部队在200多步兵的掩护下,向西开进。
9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区。
第772团第三营放过敌人的前卫部队,向它的本队突然发起火力袭击。
地形选得实在太便利了,陡坡顶上的机枪、步枪“哗哗”地往日军的人堆里倾泻着子弹,手榴弹只消打开保险盖,垂直往下放。
日军顿时象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碰乱撞,死的死,伤的伤,有不少被挤下了深沟。
一阵短促猛烈的火力袭击后,战士们随着一片喊杀声,奋勇跳入敌群,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有几名日军被战士们压到了断崖边,战士们边喊边示意他们缴枪投降。
日军竟不理睬,端着刺刀反扑上来。
战士们毫不留情地击毙了他们。
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
日军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全部被歼。
共歼灭20师团辎重队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批军用物资。
⏹八路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在七亘村一带传开。
附近的孔氏村、南泉村、北泉
村推派代表抬着大肥猪,送到第386旅旅部,给八路军庆贺胜利。
⏹当天,刘伯承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
也正继续向旧关抄袭。
他很清楚日军的意图是急于要打通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
据此,他判断七亘村仍然会是日军进军的必由之路,因为舍此别无通道。
再从日军目前的作战特点来分析,他们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
况且根据“用兵不复”的原则,他们万万想不到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
于是,断然决定还在七亘村给日军一个突然打击。
⏹为了迷惑日军,当27日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第772团主力
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
实际上第772团第三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集结在七亘村西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里。
⏹28日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过来了,前后有100多骑兵,300多步兵
作掩护。
他们毕竟吃过亏,一路加强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
到了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的炮击。
第772团第3营的指战员们隐蔽在灌木、草丛和石洞里,沉着镇定,不发一枪。
⏹11时许,日军进入了伏击地域。
第772团第3营的机枪、步枪一齐响了起来,
组成了严密的火网。
这次日军已有精神准备,一遇打击便就地组织抵抗。
第3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英勇出击,将日军截成两段。
由于负责增援的第2营因天雨路滑,没能按时赶到,因此第3营没能将敌全歼。
战至黄昏,敌人乘夜色朦胧,突围而出,一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东退回测鱼镇。
⏹这次伏击,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
这次战斗,牵制了敌人,使
困在旧关以南的曾万钟部1000余人,从敌人的包围中解救了出来。
在同一个地点,在两天之后先后两次设伏,大获全胜,这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体现了刘伯承的艺高胆大。
伏击战视频
F:\生活部\《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雁门关伏击战[新闻早报]_标清.mp4
《浴血奋战——
档案里的中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