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规模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和育秧的一种高效种植技术。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技术在劳动力成本、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机插秧技术的种植原理机插秧技术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实现种植过程的自动化,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育秧和插秧。
1.育秧机插秧技术中的育秧阶段通常采用水田中的深松整地作为基础,之后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饮涝水和施肥处理,使土壤达到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同时,通过机械化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对水体的深浅和水质的改变进行调控,提供合适的水稻生长环境。
2.插秧在育秧过程中,机械设备会将育秧好的水稻幼苗进行整齐排列,并根据播种间距进行自动的插秧操作。
机械插秧设备通过激光或红外线传感器实时检测田间行距,并根据设定的间距自动进行插秧,从而达到均匀且规整的种植效果。
插秧操作完成后,机械设备会自动覆盖土壤,保证幼苗的生长环境。
二、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劳动效率机插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的育秧和插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设备可以每小时插秧数达到上千株,大大提高了种植的效率。
2.降低劳动力成本由于机插秧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种植过程中只需少量的劳动力参与。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用工风险,节约了劳动力资源。
3.提高插秧质量机插秧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作业,确保了插秧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机械设备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插秧操作,使得每株水稻苗都能按照固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插秧,提高了苗的生长质量。
4.促进作物生长机插秧技术通过精准的控水和施肥,可以更好地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
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灌溉量,并精确控制水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5.提高产量和品质机插秧技术的高效和精准操作,使得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水稻机械化栽插软盘育苗技术要点水稻机械化栽插具有缓解茬口矛盾、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量、节约成本的优点,深受适宜机械化栽插地区农民朋友的喜爱,但其育秧技术是整个机插秧成败的关键,现将其软盘育苗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营养土准备在上年的11月份,选择晴好天气,将菜园地表层泥土除去杂草,经细筛过筛晒干后,用塑料编织袋装好放于房内备用。
2.营养土培肥。
在播种前的1天,每100千克细土加入1千克抛秧专用壮秧剂后,洒少量水使其营养土湿润,堆沤1天后待用。
3.确定播种时间。
机插秧的秧龄期短,只有20~25天,相应的播种时间比旱育秧要延迟15天左右,才能避免移栽后小苗受冻。
4.苗床规格。
采用“茶盘式”苗床,按1.6米开厢,厢面宽1.2米,厢与厢之间走道宽40厘米;长一般为5米,不能超过8米,否则在炼苗阶段,揭膜两头而中间的热不易散发,引起烧苗。
5.苗床整理。
苗床整细耙平后,一定要整平,否则盘内装土不均匀,严重影响机插秧的速度和质量。
每个标准苗床(1.2米×5米)施入3%的克百威150克(防止地下害虫在软盘下打孔,后期生长失水死苗),泼入清粪水,抹平起浆后,摆上塑料软盘,软盘的边与边之间要相互叠压。
否则,装入营养土后盘易变形,不利于机械栽插。
6.装土播种。
盘内的土层厚为2厘米,先装入四分之三的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后,用洒水壶将敌克松800倍液淋入盘内,直至饱和,每盘均匀播入干谷种(包衣种子)80克。
7.覆土打除草剂。
播种后,先用没有拌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与盘面平,再用喷雾器喷旱育秧除草剂。
一定要喷除草剂,否则在栽插时杂草也会占一穴,影响基本苗。
最后及时起拱盖膜,拱棚的高度与厢面垂直距离为50厘米。
8.苗床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当表土发白时,就用喷雾器浇水;一叶一心时,当温度超过30℃,则需揭膜两头通风降温;二叶一心时开始揭膜炼苗,先揭两头,再揭半边,最后揭完;三叶一心时,用1%的尿素溶液在傍晚浇施“断奶肥”;当秧龄达到20天,苗高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水稻机插秧软盘旱育秧技术摘要从苗床制作、育秧、秧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软盘旱育秧技术。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软盘;旱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具有省种、省肥、省力、增产的效果,但在生产中育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田中机械插秧的质量好坏,且育秧的一些关键技术农户难以掌握。
根据近两年在生产实践中的探索总结,笔者现将水稻机械插秧软盘旱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1苗床制作及材料准备1.1营养土配制选无污染、无杂质、无石块、酸性或微酸性的菜园地或常年耕种的熟化旱作地(不宜选用荒坡地,当季喷施过除草剂和屋前屋后受污染的地)土壤制作营养泥。
在播种前30~40d将选择的土壤翻犁碎细后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过筛后的细土每100kg拌充分腐熟的人畜粪8kg(圈肥为好),普钙或过磷酸钙2kg,硫酸钾0.25kg,均匀搅拌,并用清粪水浇湿拌匀达湿度60%(手捏成团,放开即散),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发酵,通过堆闷促其充分熟化。
1.2苗床制作选择背风、向阳、平缓、管理方便的地块制作苗床。
秧床制作分为两种:一是提厢式(高厢),即按育秧规格要求的宽度,分厢开沟,将四周泥土提起平整,厢面高于四周地面,有利于排水;--是茶盘式(浅坑式),即将苗床地四周泥土提起作成埂,埂高于苗床平面10cm,形成茶盘式样,有利于保水、保温。
秧床面积按栽插规格3m×1.2m确定。
1.3软盘及其他材料准备栽插1hm2大田需塑料软盘300个,1.7m的竹片105~135根,2m宽的农膜67.5~75m。
2育秧2.1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海拔高度、气候特点和栽培情况选用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海拔800m以下地区选用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64d以上),海拔800~1000m地区选用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海拔1000m以上地区选用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45d以下)。
2.2种子处理在浸种前选晴天晒种2~3d后清除秕粒、杂质,采取盐水选种(1%的盐水溶液浸种1h,将漂浮于水面的秕粒去掉,再用清水淘洗2~3次)。
机插水稻软盘稀泥育秧技术水稻软盘育秧由于整土麻烦,不易被农户接受,尽管用稀泥作床土育出来的秧长势差一些,不如整土育秧健壮,但由于简洁省工,易于让农户接受。
1、播种1)苗床预备:苗床与大田比为1:80。
播种前3—4天每亩苗田施30㎏复合肥并整田耙平,整好厢面,厢面宽1.5m,沟宽0.5—0.7m 的泥浆带,播种前灌半沟水,秧沟内每3米长泥浆带(可供20个软盘用)施撒壮秧剂1㎏(利用率60%左右)搅匀,搅拌耙烂,将泥土进一步浆化。
若取用堰塘泥,每20个软盘泥浆拌入壮秧剂0.5㎏。
2)种子预备:每亩大田需杂交种1.5kg左右,常规种3kg。
机插秧由于用种量大、苗田少,播种密度高,因而秧龄短、弹性小,必需依据茬口按秧龄推算播期,秧龄早稻20—25天,中稻15—20天,晚稻18—22天。
“宁可田等秧,不行秧等田”。
播期确定后,要浸种崔芽,要求芽刚崔出或刚破胸即可。
3)每亩大田需软盘20—22张(规格28cm×58cm),壮秧剂1㎏,还要预备农膜,拱片等。
4)播种育秧:芽催好后便可播种;先铺盘,一排两张,实行对称横铺;将泥浆舀入软盘中,用刮板刮平盘中泥浆,去多补少,确保2—2.5㎝泥浆,定浆2小时左右即可播种,播种要分次细播,力求匀称,种子要分厢称量,每盘芽谷80—100克,一次粗播,再补播,保证每平方厘米有2—3粒芽谷。
(要保证落籽不深,若落粒过深,则等泥浆连续沉浆,否则易消失焖芽或出芽不整齐;若芽谷只在泥土表面,应将芽谷轻压入土,若芽谷不易压入土中,则要撒掩盖土每盘1㎏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宜,留意盖土不得拌壮秧剂或稻草灰)。
再拱棚、掩盖农膜来增温保湿;中、晚稻农膜上还要掩盖遮阳网以防高温烧苗。
最终清沟,将泥浆带清理一次,做到排灌顺畅。
2、苗期管理1)高温高湿促齐苗:软盘育秧秧苗育得好坏可以说关健在于立苗期,立苗整齐与否基本上打算了以后秧苗的整齐度,经催芽的种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才能出苗整齐。
一般采纳拱棚农膜掩盖增温保湿育秧,在晴天要求苗前每日上午拍打拱膜一次,防止膜上水汽滴落烫伤芽谷,在揭膜前要时刻留意膜内温度,要保持温度在28—35度之间,超过38度就要两头揭膜通风。
水稻机插软盘育秧与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秧由于育秧技术含量高,一直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水稻机插育秧和人工育秧相比,具有省时、省力、节肥、节水等特点,培育出的秧苗健壮、素质高、抗病性强,高产稳产。
下面就水稻机插秧软盘育秧及插秧技术进行介绍。
一、育秧技术软盘是指规格为58厘米×28厘米×2.5厘米,底部有小孔的塑料盘。
软盘育秧指在平整的秧板上平铺软盘,盘中放2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播种覆土,加盖覆膜,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
1、作业流程营养土(1)准备种子(2)秧板上铺放软盘(3装营养土(4)洒水(5)播种覆盖膜秧板(6)盖覆土(7)弓棚盖膜(89)(10)起盘上机移栽2、育秧准备①营养土准备:营养土的好坏,是决定育秧成败的前提条件。
营养土选择:最适合的营养土一是菜园土,不加肥直接使用;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经过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用量:每亩移栽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壮秧剂0.75公斤。
另每亩准备没有加肥的细土25公斤作播种后的覆盖土。
营养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壤水分适宜时(细土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过筛,使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拌0.75公斤壮秧剂,起培肥、调酸、助壮秧苗的作用。
然后,集中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适中,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②秧田准备: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
按照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一周进行旋耕、耙平、开沟做板。
秧板宽1.4米,挖好厢沟和围沟,便于排灌。
播种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尽量平整,也可用禾场做秧田进行软盘育秧。
③软盘及其他材料准备:软盘用量:中稻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16张软盘左右,早稻准备20张左右。
其他材料:早春茬育秧时,若最低气温低于15℃,应备好拱棚竹片和覆盖膜等材料,以备播后搭建拱棚。
覆盖膜宽2.0米,长度按秧苗盘数计算(按秧苗盘数÷2×0.3米+1.2米)。
N o n g y e j i x i e水稻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6亿亩左右,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约30%。
近年来,水稻生产技术发展很快,传统的手工插秧逐步被取代,先进的机插秧技术给农民带来了许多便利,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
一、水稻机插秧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省工节时,水稻机械化插秧可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
以乘坐式插秧机为例,每台每天可插秧50-80亩,是人工插秧的50-80倍,插秧期可缩短3天左右,即使是步进式插秧机每天也可插秧20-30亩,是人工插秧的20-30倍,用工量不足人工插秧的三分之一。
2、高产增收。
机插秧采用宽行窄株,定穴定苗,通风透光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害,同时由于机插秧可以确保浅插,均匀一致,苗量足,更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保障,一般亩增产约10%,尤其在灾年表现更加明显。
3、节本增效。
传统手工插秧秧田面积相对较大不便于管理,据测算,每亩可直接节本增效60-100元。
二、水稻机插秧主要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对秧苗的秧龄要求要至少25天以上,苗挺,苗均,苗绿,即3-3.5叶最佳,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同时苗体健壮,根系发达,根呈白色无病虫害。
在机插时要注意秧苗床土潮湿要适中,不能太湿。
1、机插秧前期准备。
首先要带药移栽,先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在栽前2-3天亩用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兑水约50公斤进行喷雾。
由于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较重,因此防治时应添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等病毒钝化剂,以控制灰飞虱的传播危害。
在起秧时应该连软盘一起掀起再将秧苗卷起运到地头后平放,注意不要堆放,做到随起随栽,如遇天气晴好,应注意遮阳。
移栽的地块要平整无杂物,水田整平后需沉实,保持薄水机插,对于麦秸秆还田后的地块,在联合收割机收割时应要求收割机安装使用秸秆粉碎抛洒装置,抛洒必须均匀,整地前要放水泡田至少24小时,最后使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械进行掩埋小麦秸秆。
苏北规模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摘要从秧盘、床土与秧田准备、培育壮秧和秧池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苏北地区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以期指导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达到节约成本、培育壮苗的目的,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机插水稻;软盘育秧;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51.0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61-01
1秧盘准备
每台播种机备足10 000张硬盘,以备软盘脱盘周转用;大田准备软盘200~375张/hm2。
秧盘规格:60cm×30cm×3cm。
2床土准备
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的风化土或大田土,如选择大田土则要铲去上层10cm的表土层。
按“晒干→碾碎→筛选(用4~6mm的筛子)→拌肥”的程序进行盘土准备。
1kg床土加4g 水稻壮秧营养剂,粉碎后拌匀,制成营养土,营养土以ph值6~7、有机质>1%为宜,1hm2大田准备1 800kg床土。
3秧田准备
秧田与大田的比为1∶100,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面平坦、靠近大田或运输方便的地方。
在播种前15d整地施肥作畦,畦宽1.60m,畦沟宽0.25m、深0.20m,边沟宽0.30m、深0.25m,畦面达到“平、光、直”。
一块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cm,秧畦作好后排水晾板,达到铺盘时人在畦面上不陷脚。
4培育适龄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15~18d,苗高15~18cm,叶龄2.5~3.5叶,单株白根数7~9条,盘根厚度2.5~3.5cm,叶色正常。
培育壮秧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浸种
选择纯度好、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种子,浸种前晒种2~3d,增强发芽势。
用比重为1.08g/cm3的盐水选种,去除秕粒。
盐水选种后,用清水洗净种子。
用浸丰ⅱ号2ml+1%吡虫啉5g对水6kg浸稻种5kg。
浸种时先把药液按比例加水稀释,搅匀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种子,切不可先加稻种后加药。
药液以高于稻种5~10cm为宜。
浸种时间: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5℃左右,浸足72h;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18~20℃,浸足60h;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23~25℃,浸足48h。
4.2催芽
实行日浸夜露。
浸种时为防止稻种温度升高,要上下翻动,使其温度均匀,一般每天翻动5~6次,夜露时,水要爽干。
严防烂种烂芽,受热不均,出芽不整齐。
将稻种催至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mm),即可晾种,以种子抓在手中不粘手为宜。
4.3机械播种
苏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至6月5日播种。
在将播种机调试好后,把软盘装入硬盘中,使软盘底部、四边与硬盘贴紧,在盘进机一头边框上插一铝丝卡,否则影响机播质量,然后由专人将硬盘连续放入流水线,不留间隙。
及时向播土箱内补充营养土,秧盘内营养土
的厚度控制在2.0~2.5cm之间。
调整喷水压力和水量,确保泥土吸水充分,喷过水的播土秧盘行走至播种工位时,盘层表面无积水,防止产生水浪引起播种不均匀。
覆土后能使覆土层自然吸水达全部湿润,否则覆土层要用喷壶补水。
每盘均匀机播晾干的芽谷125~135g左右(相当于干种子
100~110g)。
播种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充种板与排种轮之间的有芒种子以及其他杂质清除,以确保播种均匀,播量准确。
秧盘经过覆土盖籽后,由专人取下流水线,拔除铝丝卡,如出现露籽,由操作人员及时手工补上。
覆土以0.5cm为宜。
4.4暗化
播种流水线上作业结束的秧盘,立即搬运叠加堆放,叠加应垂直整齐,叠加高度不宜超过30盘,上面加盖1只播土不播种的秧盘,然后顶部与四周盖好塑料薄膜,保温不透光,等待齐苗后(苗尖透出土面0.2~0.5cm,大约为2~3d),再搬进秧田摆盘。
4.5脱盘
脱盘是把暗化(需事先揭膜炼苗)后的秧盘或取下流水线的秧盘转移到秧田,同时进行脱盘摆放的过程。
脱盘方法是2人用手提四角拉出,摆放在秧畦上。
每秧畦横向摆入2盘,每边各留10~15cm 作覆盖时压边。
摆盘时要保证秧盘之间平整一致,秧盘紧贴畦面,边缘四周壅土封实。
脱盘的操作要领是确保脱盘后的软盘几何形态和长宽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4.6盖草盖膜
为防盘土失水,要求边脱盘边盖膜。
盖草密度以不使农膜接触盘土为宜。
盖好薄膜后,用塑料绳拉线网住薄膜,达到四周密封不窜风,以保湿增温促齐苗。
5秧池管理
5.1水浆管理
摆盘结束后,如盘土失水,要灌跑马水,让盘土充分吸足水。
1.1叶前保持盘面呈湿润状态;若盘面土发白,需上跑马水,水层不超出盘面。
此时若有秧苗抬土,喷雾使叶面上的泥土淋入盘面。
齐苗后要注意温度升高以防烧苗。
膜内温度32℃以上时要注意通风,同时灌跑马水。
气温25℃以上,齐苗后就不再盖膜。
遇高温天气,白天灌跑马水。
秧田水浆管理以旱管为主,若秧苗叶尖在早上和晚上5时后正常吐水,不需上水;否则白天上1次跑马水,但要上透水,保证所有盘面吸足水,然后排净积水。
5.2科学施肥
在秧苗1.1叶及秧苗离床前1d,于傍晚前后建立薄水层后,净秧池施二铵110kg/hm2,以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5.3防病治虫
秧龄1.1叶时用敌克松6.7kg/hm2对水喷雾1~2次,防青枯死苗;用10%吡虫啉0.6kg/hm2+灭菌成0.9kg/hm2喷雾防治稻飞虱和稻瘟病。
移栽前3~4d在施出嫁肥的同时,针对稻瘟病、稻蓟马喷施“出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