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1.35 MB
- 文档页数:92
欢迎你加入全国初中生物教师研讨1000人群群号:3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提示了生命的起源与原始地球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
同时,介绍了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就,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二、设计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介绍自然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现存的各种生物,既是地球上原始生命化学进化的原因,又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解决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主要采用依据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
在教法上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先感性后理性、先讨论后结论的顺序,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4.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2、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米勒实验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通过观察果蝇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识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观察果蝇的发育的实验,了解果蝇的发育过程,理解完全变态的概念。
通过观察蝗虫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理解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同时能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关注昆虫的生存现状,理解昆虫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感兴趣,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部分学生饲养过家蚕,对家蚕的发育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对于灭蝗、灭蚜等活动也较为熟悉。
“金蝉脱壳”“作茧自缚”“蜻蜓点水”等成语中蕴含的关于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名学生也都了解。
但是,要让学生准确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出其特点,还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有性生殖有了初步了解,有能力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展开研究。
课前课外通过开展饲养果蝇的实践活动,在校园里找找蝗虫、蟋蟀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感性认识。
课堂上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课件图片,提问:“毛毛虫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呢”【新课学习】【探究一】昆虫的生殖先让同学们看 2组图片引出昆虫的生殖特点学生阅读课本第 49页内容,观察图 4.2-1及图 4.2-2分析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 在生殖季节,昆虫会通过哪些方式来吸引异性的注意?2.昆虫的生殖特点:3.昆虫的生殖方式:学生自主完成,之后找学生回答,并且对问题答案做出总结1.在生殖季节,昆虫会通过哪些方式来吸引异性的注意?昆虫通过分泌挥发性物质或鸣叫等不同方式招引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⑴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
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